§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5202111305300
DOI 10.6846/TKU.2021.00863
論文名稱(中文) 國小教師以性別平等教育改善六年級學生「性髒話」認知與使用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Use of “Sex Language”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宋函庭
研究生(英文) Han-Ting Sung
學號 7087400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5-11
論文頁數 22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徐新逸(hyshyu@mail.tku.edu.tw)
委員 - 王怡萱(annywang12345@hotmail.com)
委員 - 郝永崴(hao@gapps.ntnu.edu.tw)
關鍵字(中) 性髒話
性別平等教育
性教育
網路色情
學習成效
關鍵字(英) Design-Based Research
Law-related education
Sex Education
Online Sex Education
Cyberpor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國小六年級社會科任教師如何改善六年級學生說「性髒話」情形,運用翰林社會六上第五章「家庭性別新關係」為教材設計藍本,自編「性別教育課程」,以行動研究洞悉學生將性髒話視為情緒字眼使用的成因,與改善學生對於性髒話的認知。 
    研究以桃園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共二十節課的性別平等教育降低學生性髒話的使用與認知課程,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並兼以質、量化資料相倚。在質性研究部分,採訪談、教學省思札記、學生作品等文件的蒐集,另輔以「性別刻板印象問卷」及「性髒話認知與使用」量化的問卷資料,比較前後學習差異,以瞭解學生在進行性平之性髒話改善課程循環方案後,對改善使用性髒話、正確的性平觀點,以及對本課程的滿意度及感受為何,並省思後進行三次循環的調整與修正。 
    研究結果顯示,學童知悉性髒話涵義之後,有高達九成六學童知悉性髒話會危及性別平等,且知道性髒話意義與易衍伸校園言語霸凌現象。因此他們有降低對性髒話使用的意願;並且有九成八的學生表示,此課程有助其產生改善說性髒話習慣的動力。此課程發揮得宜,對學生改善性髒話的內在動力大增,可為後來友善校園、反語言霸凌,作為首要導入課程,供教育界參酌使用。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s how the sixth grade social scienc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swearing. It used the fifth chapter of Hanlin version of Society Book VI "Family Gender Relationship" as the blueprint to design the course "gender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in the course,  the research observe students' use of sexual swear words as emotional word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on of sexual swear words. 
    The research took the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in Taoyu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ith 20 lessons conducting on the positive discipline of sexual swear words. An action research was used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In the qualitative part, interviews ,teaching reflections and collection of student worked. The data from questionnaire of the "Gender Stereotype Questionnaire" and "Sexual Language Cognition and Use" with five-point scale and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effect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use of sexual swear words of students and sexual swearing view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ere corrected, and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feelings about this course. This course has improved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students’ sexual profanity greatly, therefore it can be a teaching material for friendly campus and anti-language bullying in the future as the reference of primary introduction course for the education secto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性髒話的定義、類型以及功能	10
第二節 說明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探究青少年次文化與媒體識讀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性別平等之改善性髒話課程實施方案	53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9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性別平等「以剖析性髒話融入家庭性別新關係單元」課程之設計發展	70
第二節「性別平等改善性髒話課程」減少學生說性髒話的歷程記錄	82
第三節「性別平等改善性髒話課程」可轉變學生對於髒話的感受與看法	107
第四節 「性髒話之性別議題」實施教學後之省思與調整	12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0
附錄一 性別刻板印象問卷(線上問卷)	145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158
附錄三 性髒話認知與使用調查問卷(電子問卷)	159
附錄四 性別平等♀♂課程總體回饋單(電子問卷)	164
附錄五 學生訪談大綱	167
附錄六 性別平等之性髒話改善教課程教案	168
附錄七 教學投影片	180
附錄八 學生個別訪談紀錄	187
附錄九 學習者觀察原始資料	197
附錄十 學生回饋單原始資料	208

表目錄
表2-1-1 國內髒話的型式種類(一)....................................11
表2-1-2 國內髒話的型式種類(二)....................................13
表2-1-3 國外髒話的型式種類(一)....................................14
表2-1-4 國外髒話的型式種類(二)...................... ............16
表2-1-5 閩南罵語的功能類........................................19
表2-2-1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27
表2-2-3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研究整理..................................30
表2-2-4 性髒話相關研究內容比較整理................................31
表2-3-1 青少年特徵整理............................................33
表2-3-2 青少年次文化與性髒話關聯特徵..............................35
表2-3-3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首次說髒話的情景描述資料整理..........43
表3-2-1 樂樂班學生特質分析表......................................51
表3-4-1研究資料代碼說明表.........................................66
表 4-1-1本研究所含之相關學習主題重點與實質內涵....................72
表 4-1-2 性別平等教育主題降低學生性髒話的使用與認知課程教學目標....74
表 4-1-3 性別平等教育主題降低學生性髒話的使用與認知課程內容總表....76
表 4-1-4 性別平等教育降低學生性髒話的使用與認知課程實施時程修正....79
表 4-3-1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前後學生性別平等認知測驗結果對照表.......107
表 4-3-2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前學生性別印象測驗結果統計...............110
表 4-3-3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後學生性別印象測驗結果統計...............111
表4-3-4性髒話問卷說髒話頻率前後測比較統計表......................113
表 4-3-5每週講性髒話次數統計表...................................114
表4-3-6性髒話認知與使用了解髒話意義前後測調查統計................116
表4-3-7性髒話認知與使用了解習慣罵髒話的正向原因前後測調查統計....118
表4-3-8性髒話認知與使用了解習慣罵髒話的負向原因前後測調查統計....119
表4-3-9性髒話認知與使用學生髒話的真實感受前測....................120
表4-3-10 性別平等主題教育課堂總體回饋學生回應統計分析............126

圖目錄
圖2-2-2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核心素養表................................29
圖2-3-1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說髒話頻率圓餅圖......................41
圖2-3-2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常在哪裡說髒話長條圖..................41
圖2-3-3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常在什麼時間說髒話....................42
圖2-3-4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常說髒話比例長條圖....................42
圖2-3-5 2020年6月畢六年級生性髒話意義了解圓餅圖..................43
圖3-1-1性別平等改善性髒話使用與認知的課程行動研究架構圖...........46圖3-1-2 性別平等改善性髒話使用與認知的課程行動研究流程圖..........47圖4-2-1 上課觀賞〈現在小孩真兇〉影片..............................95
圖4-2-2 與學生探討性髒話的意涵....................................99
圖4-3-1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前後測學生性別印象折線圖統計..............112
圖4-3-2問卷「你說髒話的頻率如何?」前後測圓餅圖..................112
圖4-3-3 S1、S2、S3、S4、S6、S7、S8每週講性髒話次數統計圖.........115
圖4-3-4 S9、S10、S11、S12、S13、S15、S16每週講性髒話次數統計圖...115
圖4-3-5 S18、S19、S21、S22、S23、S24、S25每週講性髒話次數統計圖..116
圖4-4-1入班宣導〈性髒話霸凌〉性別平等主題課程....................13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方朝郁(2015)。讓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更好-班度拉社會學習論在體育課練習教學的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卷5期 (2015/05/01),P152–158。
王雅玲(2018)。九年一貫課綱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比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卷10期 (2018/10/01),P63 - 67。
王聰凱(2009)。《粗話對人際關係的正面意涵-以大學生為例》。佛光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玲,韓豔萍(2004)。《Halliday語言符號理論探討》。唐山:唐山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
卡維波,《讓性器官佔領台灣》,聯合報,聯合副刊,第37版,1996年12月23日。
吉永劼(譯)(2019)。《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中信出版社。(Emma Byrne,2019)
余坤煌(2005)。擁抱一生的愛-談國小性教育的實施。教師之友,46卷1期,P2 – 19。
余碧雲(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性知識 、性態度與性別平等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性別平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87,130。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李建國(2012)。性髒話類型與內涵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李零(2005)。花間一壺酒。北京:同心。
李銘珠(2012)。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性別平等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阮若缺(2006)。法語中禁忌語和委婉語的共存共榮。外國語文研究,4,1-15。
宋函庭、徐新逸(2020)。探究國小六年級生習慣說性髒話成因。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202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佩璇(2012)。課程行動研究─實踐取向的研究論述。臺北:洪葉。
林莉諪(2019)。Z世代青少年智慧型手機使用現況之我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卷12期 (2019/12/01),P160–164。
林蓉儀(2016)。國民小學實施「性教育」課程成效之研究—以小熊國小為例。教育行政論壇:第八卷第二期(2016年12月),頁 24-54。
林燕卿(1996)。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新興課程領域系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7-218 頁)。臺北市:臺灣師大。
南方朔(2007)。〈髒話 讓每張嘴成為垃圾場〉。
高淑貞、黃以文(2004)。從網路性提問分析青少年性教育需求-他們究竟想知道什麼?中華輔導學報,2004 年,第十六期,頁1-34。
張昇鵬(2002)。智能障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成效之調查。特教園丁,18(1),20-26。
張玨、王舒芸(1997)。兩性平等教育的挑戰與迷思。婦女與兩性通訊,43,1-3。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筱苓(2006)。國中生親子關係、網路使用情形與其性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張睸巧、楊雅惠(2017)。國小啟聰教育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與支援需求之研究。溝通障礙教育;4卷1期(2017/06/01),P31-60。
教育部(2017)。議題融入說明手冊(頁 30-32)。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頁 72-78)。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201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0年4月19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克(1995)。中國人說話的俗趣。台北市:百觀。
陳育菁(2009)。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性別意識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南。
陳宗田、林燕卿(2006)。啟智學校教師性態度、性教育實施現況與進修需求研究。台灣性學學刊,12(1),1-23。
陳啟榮(2008)。臺灣青少年次文化之初探研究。中等教育,59(2),38-51。
陳怡璇(2007)。國中學生髒話文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斐娟、黃珮真(2012)。青少年對觀看網路色情媒體背後心靈脈絡分析。彰雲嘉大學校院聯盟學術研討會。
陳麗巧(2008)。漢語普通話性語言的調查與研究。已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曾佳雯(2016)。校園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學習成效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高雄市。
黃竹君(2016)。「職業男女有別?」融入課程教學談國小學童對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黃忠天(1999)。臺灣閩南方言中罵語的考察。高雄師大學報,10,頁175-186。
雷芳昇(2016)。少年「法克」的煩惱─ 國中校園「髒話」文化之個案研究。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6。1-201。
廖嫺雅〈1995〉。《性別與年齡的差異使用與侮辱字眼的關係》。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娟(2004)。兩性教育。臺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原作者:Susan A. Basow)。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2)
劉淑珍(1991)。性教育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性知識及性態度影響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蔡珮(2005)。從污化女性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新聞學研究,82,頁133-170。
蔡清田(1999)。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雅惠(2002)。國中小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興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錢撲(譯)(1995)。Sara Delamont著。博學的女人:結構主義和精英的再造(Knowledgeable women : structuralism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elites)。台北市:桂冠。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權教育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嚴韻(譯)(2006)。《髒話文化史》。台北市:麥田。(Ruth Wajnryb, 2005)

二、	外文部分
Bay-Cheng, L. (2001). SexEd.com: Values and norms in web-based sexuality education.
Bohning, A. (2006). Sex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Law & Disorder, 1, 59-66.
Burridge, K. (2002). Blooming English: Observations on the Roots, Cultivation and Hybrid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BC Books: Sydney.
Butler,J.E. (2001).Transforming the curriculum:Teaching about women of color.In J.A.
Check, J. V. P., & Malamuth, N. (1986). Pornographyand sexual aggression: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a n a l y s i s . I n M. L. Mc L a u g h l i n (E d . ) ,Communication Yearbook, (Vol.9,pp.181-213).Beverly Hills, CA: Sage.
deafness: where have we been this century? Sexuality and Disability, 16(4), 249-268.
Elliot, J.(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 chang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Fitz-Gerald, D. R. & Fitz-Gerald, M. (1998). A historical review of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for students who are deaf.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6(3), 287-293.
Gabriel, K. & Getch, Y. Q. (2001). Parental training and involvement in sexuality education
Halliday, M. A. K. (1989).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Montagu, A. (2001). The Anatomy of Swearin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hiladelphia.
Silva, M. (2002).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based sex education programs in the promotion of abstinent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7(4), 471-481.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38(3), 241-251.
Thomas, L., & Wareing, S. (1999). Language, society and power: An introduction.
William J. Schroer (2013). Generations X﹐Y﹐Z and the others . Retrieved from https://ccampeador.wordpress.com/2013/05/22/generations-xy-z-and-the-others-william-j-schroer/

三、	網路文獻
《性別平等教育法》。線上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7。
兒童福利聯盟(2018)。2018兒少偶像崇拜概況調查。2020年4月25日,檢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429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署呼籲社群交友有3招 自我防護「停、看、聽」(修改日:2019/09/20)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2月21日。
    https://www.hpa.gov.tw/Home/Index.aspx。
張鐸嚴(2008)。Young到最高點–談青少年的次級文化。線上檢索日期:2020年6月19日。取自htp:/life.thl.net/De-sert/980903/007.htm
鄭文翔(2019年047期):〈「髒話」變遷:從侮辱他人到庶民語言〉,多維新聞,線上檢索日期:2020年4月19日。網址:https://duoweicn.dwnews.com/TW-2019%E5%B9%B4047%E6%9C%9F/10008491.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