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7202212314700
DOI 10.6846/TKU.2022.00818
論文名稱(中文) 白居易宦遊時期的家庭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Bai Ju-yi's Family Writing during drifting about in officialdo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0
學期 2
出版年 111
研究生(中文) 張騰
研究生(英文) Teng Zhang
學號 60801401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2-06-24
論文頁數 104頁
口試委員 口試委員 - 王晥佳(vivimay999@gmail.com)
口試委員 - 黃麗卿(054549@mail.tku.edu.tw)
指導教授 - 馬銘浩(mafe0527@gms.tku.edu.tw)
關鍵字(中) 白居易
宦遊
家庭書寫
關鍵字(英) Bai Juyi
Drifting about in officialdom
Family Writ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白居易視角為主、以其家庭詩文為本,研究白居易其生命歷程中不斷變化的境遇、不斷改變的自我、不停變換的文風。家庭書寫的本質是自我書寫與生命書寫。於白居易而言,家人始終在其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分量。全文從三類關係分析白居易相關之家庭親人:
本文第二章考察與白居易存在姻親關係的楊氏家族成員。結合實際可知雙方因通婚而形成了親、友、宦三位一體的關係,在長達四十餘年的時間內雙方始終聯繫密切,感情深厚。詩作中通過具體例證表達了白居易對地方官「高情」與「善政」並舉的欣賞。雙方之關係處於動態變化中,可用「動靜交養」加以總結。
本文第三章考察擁有戀人、丈夫身份的白居易,如何書寫兩位與其產生愛情的女性。結合其詩作具體內容可知白居易並不諱言其私人的情感生活,「務盡務實」的寫作風格進而演化成為白居易重要的詩學思想之一。
本文第四章考察與白居易存在血緣關係的親人。白氏祖先憑文治武功曾在政壇取得一定成就,中唐時期白氏兄弟藉由科舉制平步青雲,在文壇官場奠定其家族地位,後輩子孫受關愛之餘文學與品德皆獲得了良好的教育,白氏家風也在此時經歷了塑造、發展、傳承三個階段。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s based on Bai Juyi's perspective and his family poetry, and studies Bai Juyi's changing circumstances, constantly changing self,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style in the course of his life. The essence of family writing is self-writing and life writing. For Bai Juyi, his family has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mind. The full text analyzes the family relatives related to Bai Juyi from thre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mbers of the Yang family who have an affinity with Bai Juyi.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wo parties have formed a three-in-one relationship of relatives, friends and eunuchs due to intermarriage. The two parties have always been in close contact and deep feelings for more than 40 years. The poems express Bai Juyi's appreciation for the "high affection" and "good governance" of local official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s in dynamic change, which can be summed up by "moving and stilling".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Bai Juyi, who has the identity of lover and husband, writes about two women with whom they fall in lov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his poems, it can be seen that Bai Juyi does not hide his private emotional life, and the "pragmatic" writing style has evolved into one of Bai Juyi's important poetic ideas.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ves who are related to Bai Juyi by blood. Bai's ancestor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political arena by virtue of Wenzhi martial arts, and during the Middle and Tang Dynasties, the Bai brothers established their family status in the literary field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future generations received a good education in literature and morality after being cared for, and the Bai family style also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shaping, developing and inheriting at this tim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範疇與材料 	5
第三節、本論題研究綜述 	9
第四節、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白居易對姻親楊氏家族書寫研究	17
第一節、「近接嘉姻」——白居易與楊氏家族聯姻過程	19
第二節、白居易與楊氏兄弟之文學往來	28
第三節、白居易與楊氏兄弟之心靈契合	33

第三章  白居易之愛情體驗及愛人書寫研究	39
第一節、白居易對妻子楊氏女的書寫	40
第二節、	白居易對戀人湘靈的書寫	49
第三節、書寫愛人——自我層面的「務實務盡」詩風的具體展現	60

第四章   白居易的血親書寫及家風研究	69
第一節、親愛寥落——下邽期間的丁憂生活	70
第二節、「白氏家風」的塑造與傳承	84

第五章   結語	95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白居易家庭成員及關係圖	103
附錄二:白居易仕宦履歷表	104
參考文獻
古籍文獻

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漢·毛亨撰、漢·鄭元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註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劉向編、張敬註譯:《列女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註:《說文解字註》(臺北:宏業文化,1999年)。
袁行霈撰:《陶淵明集箋註》(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白居易著、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註:《白居易詩集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唐·元稹:《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唐·李肇:《唐國史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王定保:《唐摭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
唐·杜佑:<選舉五·雜議論中>,《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歐陽修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惠洪:《冷齋夜話》(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宋·洪邁撰、孔凡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清·葉燮:《已畦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
清·曹寅等奉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現代專著

王拾遺:《白居易研究》(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
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繫年》(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
王拾遺:《白居易傳》(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國維,徐調孚校註:《人間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方堅銘:《牛李黨爭與中晚唐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毛妍君:《白居易閒適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付興林:《白居易散文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朱金城:《白居易年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朱金城:《白居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李淑媛:《爭財競產——唐宋的家產與法律》(臺北:五南圖書,2005年)。
李德輝:《唐宋時期驛館制度及其與文學之關係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李浩:《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吳松弟:《兩唐書地理志彙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岑靜雯:《唐代宦們婦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肖偉韜:《白居易生存哲學本體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尚永亮:《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尚永亮:《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荣新江:《史家、史學與現代學術》(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孫玉榮:《唐代社會變革時期的婚姻》(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
胡可先:《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胡可先:《新出石刻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陳友琴:《白居易研究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陳友琴:《白居易詩評述彙編》(臺北 : 明倫出版社, 1970年)。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陳志堅著:《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
陳登武:《從人間到幽冥——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
陳弱水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文化,2007年)。
高明士:《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徐揚杰著:《中國家族制度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張國剛:《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張國剛:《中國家庭史》(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國剛:《唐代家庭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馮爾康等:《中國宗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鄭金川:《梅洛龐蒂的美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頁13。
鄭雅茹著:《親恩難報: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程千帆:《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年)。
傅璇宗:《唐代科舉與文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曾靜雯:《唐代宦門婦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楊宗瑩:《白居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褚斌傑:《白居易評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廖美雲:《元白新樂府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廖宜芳:《唐代的母子關係》(臺北:稻鄉出版社,2009年)。
蔡瑜著:《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關子尹:《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7月)。
劉維崇:《白居易評傳》(臺北:商務印書館,1970年)。
劉寧著:《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艷麗:《唐律中的夫妻關係》(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
謝思煒:《禪宗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錢婉約:《內藤湖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賴瑞和:《唐代高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蹇長春:《白居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羅聯添:《白居易年譜》(臺北:國立編譯館,1989年)。
羅聯添:《唐代文學研究綱要》(臺北:學生書局,2014年)。
羅彤華:《同居共財——唐代家庭研究》(臺北:政大出版社,2015年)。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83(臺北:中央研究院,2006年)。
顧學頡:《白居易家譜》(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3年)。
顧鑒塘、顧鳴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日)花房英樹:《白居易研究》(京都:世界思想社,1971年);
(日)靜永健著、劉維治譯:《白居易寫諷喻詩的前前後後》(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日)丸山茂著,張劍譯:《唐代文化與詩人之心》(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美)宇文所安著,陳引馳、陳磊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美)南愷時著,戴衛紅譯:《中古中國的孝子和社會秩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期刊論文

王曉紅:<白居易與唐代靖恭楊氏家族的文學交往考略>,《蘭台世界》第21期,2014年7月。
呂慎華:<唐代任官籍貫迴避制度初步研究>,《中興史學》第5期,1999年1月。
呂冠軍:<從軍功貴族到官僚士大夫——弘農楊氏越公房在唐代的發展道路考察>,《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4年1月。
呂家慧:<中晚唐循吏觀念的復興與書寫>,《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8年9月。
李朝軍:<家族文學史建構與文學世家研究>,《學術研究》第10期,2008年10月。
侯迺慧:<身體意識、存在焦慮與轉為道用——白居易詩的疾病書寫與自我治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22期,2017年9月。
尚永亮:<近二十年唐詩研究述論>,《文史哲》第3期,2021年5月。
周相錄:<愛情與婚姻的痛苦抉擇:元稹、白居易戀愛與婚姻散論>,《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21年11月。
胡雲薇:<千里宦遊成底事,每年風景是他鄉——試論唐代的宦遊與家庭>,《臺大曆史學報》第41期,2008年6月。
胡可先:<楊氏家族與中晚唐文學生態>,《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0年9月。
陸揚:<孤獨的白居易:九世紀政治和文化轉型中的詩人>,《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19年11月。
徐暢:<白居易與新昌楊家——兼論唐中後期都城官僚交往中的同坊之誼>,《中華文史論叢》第7期,2021年4月。
張劍:<宋代以降家族文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及文獻問題>,《文學評論》第4期,2010年7月。 
張雙英:<「言道志」與「悅情性」——論白居易的「詩觀」兼評台灣的「中國抒情傳統論」>,《文史哲》第27期,2015年12月。
楊榴霞:<李白、杜甫、白居易贈內詩之比較>,《文史博覽(理論)》第8期,2013年8月。
羅時進:<白居易在唐代詩歌史上的「第三極」意義>,《文藝理論研究》第3期,2014年。

論文集論文

甘懷真:<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輯:《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
張廣達:<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及其影響>,榮新江主編:《唐研究》卷1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私立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中國通史論文選集》(臺中:私立逢甲大學出版組,1984年)。
(日)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觀>,《內藤湖南全集》卷8(東京:筑摩書屋,1969年)。
(美)詹森撰,耿立群譯:<世家大族的沒落——唐末宋初的趙郡李氏>,陶晉生等譯:《唐史論文選集》(臺北:幼獅文化,1990年)。

學位論文

文艷蓉:《白居易生平與創作實證研究》(浙江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左超慧:《論白居易詩歌中的親情》(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吳家璐:《白居易感傷詩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1年)。
岳娜:《宦遊如夢記平生——楊萬里的宦遊生涯與詩歌寫作》(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6月)。
俞炳禮:《白居易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愛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1987年)。
馬銘浩:《唐代社會與元白文學集團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
胡慕雲:《白居易詩文女性書寫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胡雲薇:《從唐代官員的宦遊生活看其對家庭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陳家煌:《白居易生命歷程對詩風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黃麗卿:《清人評白居易詩研究——以詩話為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
張盈:《《顏氏家訓》中家風建設思想研究》(青島:青島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蔡殷竹:《唐代小說中所反映的家庭與家庭意識》(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詹皇毅:《白居易題畫詩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滕漢洋:《白居易生活與文學考論》(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繳交授權書後, 於網際網路立即公開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於全球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