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7200514542300
DOI 10.6846/TKU.2005.00711
論文名稱(中文) 陳水扁主政時期兩岸關係之研究(二000~二00五)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under the Governance of Chen Shui-Bian (2000 - 2005)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謝憲治
研究生(英文) Hsieh, Hsien-Chih
學號 79224004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04
論文頁數 1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張世熒
委員 - 梁崇民
關鍵字(中) 兩岸關係
陳水扁政府
關鍵字(英) Mainland China
Cross-Strait Relation
Chen Shui-Bi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自二OOO年三一八總統大選至五二O政黨輪替開始,分析陳水扁總統的兩岸政策與兩岸定位論,並透過跨黨派小組成立以來密集的七次會議及獲得最後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共識,探討陳水扁總統亟盼經由跨黨派小組的集會獲致朝野的兩岸政策的原則性共識,緊接著剖析兩岸相繼於二OO一年底與二OO二年初分別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意涵與影響,以及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的大陸政策之持續與變遷,甚至二者的互動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最後闡述二OO四年臺灣大選後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危機,先是從三二O後五二O前看美「中」台關係的危機,繼而分析五二O後美「中」台關係的演變,並且透過布希總統連任到布希與胡錦濤 APEC的高峰會看美「中」台關係,及探討中共制定並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尤其美國國務卿萊斯在中共完成「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後訪問北京之意涵與影響,更不容加以輕忽。
    綜觀陳水扁總統主政以來的五年期間,透過不斷地對中共釋出善意,意圖緩和兩岸緊張關係,惟仍無功而退,關鍵在於陳總統有關兩岸的表述,雖口頭堅持「四不一沒有」承諾,惟一再否認「九二共識」,尤其緊接而來的相關表述,從「沒有共識的共識」、「九二精神」到「一邊一國論」,卻實質悖離「四不一沒有」的精神,即使致力尋求朝野能獲致兩岸政策的原則共識,跨黨派小組所達成的共識仍無法消彌朝野間的落差,使得陳總統主政五年來的兩岸關係始終很難透過復談來打開僵局,台灣朝野間的對立亦不易經由凝聚兩岸政策共識來加以鬆緩進而達成和解,結果是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諸如三通直航、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等議題無法透過兩岸復談加以解決。迄中共制定並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益加使得兩岸關係甚至美「中」台關係備受挑戰與考驗。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starts at the analysis on President Chen Shui-Bian’s Cross-Strait Policy and his positioning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Besides, by reviewing the 7 meetings since the “Cross-Party Committee” was set up and the final “3 recognitions, 4 suggestions” this committee had reached, this thesis also tries to discuss how urgent Present Chen was to look forward to a consensus in principle on Cross-Strait Policy through the meetings of the “Cross-party committee.”  Then is an analysis on what it meant, as well as how it effected, to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 that the both sides across the Strait joined WTO separately in the end of 2001 and the beginning of 2002, and also on the changes of China’s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Taiwan’s toward China.  And even more, 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affected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  Later in this thesis is to explain the changes and crisis on Cross-Strait relation since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started by reviewing the crisis on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 during March 20th and May 20th, and then analysis how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 changed after May 20th through discussing how the events including Bush’s being re-elected the USA president, the meeting between Bush and Hu Jintao at APEC Summit, as well as China’s enacting and adopting the “Anti Secession Law” effected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 and especi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Rice’s, the USA Secretary of State, visiting Beijing after China had enacted the “Anti Secession Law”and the momentous effect it might caused.
During the 5 years of his governance,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attempted to soften the intensive Cross-Strait relation by release his good will, but with no effect.  The key point is Chen’s statement about the two sides.  Though insisting “Five Nos” literally, he denied “1992 Consensus” once and again. More over, his related statements, from “a consensus without a consensus,” “1992 spirit,” to “one side, one country,” are eventually against the “Five Nos.”  Even he devoted to seek for a consensus in principle among the ruling and the opposition parties on Cross-Strait Policy, the consensus reached by the “Cross-Party Committee” are still unable to decrea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opposition ones.  Therefore,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remains a stalemate and can hardly be broken through reopening the dialog between the two sid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position parties and the ruling one contravene each other so sharply that can hardly be soothed by getting a consensus toward the Cross-Strait policy, not to say pacified.  As a result, issues concerning the well beings of people, such as “3 direct links” and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cracking down crimes,” are still suspended and can not get a settlement through resuming the Cross-Strait dialogue.  Then, after China enacted and adopted the “Anti Secession Law,”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and even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 faced more severe tests and challeng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提要 ……………………………………………………………….Ⅰ
英文提要……………………………………………………………….Ⅱ 
謝辭………………………………………………………………………Ⅳ
目錄………………………………………………………………………Ⅴ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3

第二章 陳水扁總統的兩岸政策與兩岸定位論	25
	第一節  二000年大選前陳水扁的兩岸主張	25
	第二節  從當選到就職的兩岸政策主張	31
	第三節  就職滿月演說的兩岸政策	37
	第四節  從「六二七」到「七三一」的補述	45
	第五節  陳水扁兩岸政策中的大、小三通	51

第三章 從跨黨派小組的運作看兩岸關係	59
	第一節  跨黨派小組能否與國統會並行不悖	59
	第二節  「九二精神」是否可以開兩岸僵局	63
	第三節  達成所謂「基本立場與原則」的共識	65
	第四節  討論兩岸經貿與三通並無急迫性	67
	第五節  跨黨派小組的代表性與功能性評估	69
	第六節  速凝「一中」共識恢復國統會運作	71
	第七節  「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意涵、反應與影響	73
	第八節  國統綱領的功能與運作	77
	第九節  小結 	81

第四章 入會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轉折	83
	第一節  入會後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83
	第二節  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	87
	第三節  台灣當局的回應	90
	第四節  小布希訪問北京的意涵與影響	92
	第五節  中共高層頻密外交出訪的戰略意圖	95
	第六節  胡錦濤訪美與美「中」台關係	98
	第七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二00四年大選後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危機	104
	第一節  從三二0後五二0前看美「中」台關係	105
	第二節  五二0後美「中」台關係的演變	110
	第三節  從小布希連任到布胡峰會看美「中」台關係	118
	第四節  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	123

第六章 結論	135

參考書目	13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原始資料
(一)專書
1.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編,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北京:九州圖
 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
2.中國台灣問題編委會,中國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一九九
 八年九月)。
3.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00一年六月)。4.王鳳超,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十二月)。
5.李仁質,台灣問題一百問(北京:台海出版社,二00一年三月)。
6.李玉榮,統戰史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二00一年四月)。
7.李錦坤編,經驗與啟示(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二00一年五
 月)。
8.李家泉,兩岸「雙贏」之路─試論「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北京:中
 國友誼出版社,二00一年三月)。
9.肖元愷,百年之結:美國與中國台灣地區關係的歷史透視(北京:人民
 出版社,二00一年十月)。
10.宋連生、鞏小華,對峙五十年(北京:台海出版社,二00一年十一月)。
11.余克禮,海峽兩岸關係概論(武漢:武漢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月)。
12.辛華,建築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中美首腦互訪實際(北京:新華出版
 社,一九九八年七月)。
13.范希周等著,台灣研究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二000年六
 月)。
14.唐正端,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00
 0年四月)。
15.陳道華編,「一國兩制」與國家理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二       
  00二年一月)。
16.高民政,台灣政治縱覽(北京:華文出版社,二000年一月)。
17.崔之清編,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人民出版社,二
 00一年十一月)。
18.馬建離、談克繩、肖德才,海峽兩岸關係四十年(武漢:湖北教育,一
 九九五年二月)。
19.張同新、何仲山,一國兩制與海峽兩岸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20.張春英,「台獨」逆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一月)。
21.楊洁勉等著,世界格局中的台灣問題:變化與挑戰(上海:上海中華印
 刷公司,二00二年一月)。
22.趙存生、趙可銘編,理論創新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二00一年七月)。
23.餘炳輝等編譯,社會研究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五月)。
24.劉宋斌,國家統一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二00一年六月)。
25.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一月)。










(二)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光明日報(北京)
3.解放軍報(北京)
4.人民日報(海外版)
5.明報(香港)
6.信報(香港)
7.文匯報(香港)
8.太陽報(香港)
9.大公報(香港)
10.蘋果日報(香港)
11.星島日報(香港)
12.南華早報(香港)
13.英文南華早報(香港)
14.新華澳報(澳門)
15.聯合早報(新加坡)

二、一般資料
(一)政府出版品及文件
1.中華民國總統府編,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會議實錄(上輯)(台北:總統
 府,二00一年)。
2.中華民國總統府編,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會議實錄(下輯)(台北:總統
 府,二00一年)。
3.總統府公報,「看見進步台灣─總統施政之回顧與願景─追求『尊嚴、對
 等、安全』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海峽兩岸關係紀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二00二年八月)。
5.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邏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鄧
 六條」: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談到實現中國
 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一些設想。
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
 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七年十月)。
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航空貨運便捷化』措施之政策說明」(台北: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九月十日)。
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接見美國兩岸問題學者專家訪問團:有關
 兩岸關係談話內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八月二十
 七日)。
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主持中華民國九二十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
 旦團拜: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
 三年一月一日)。
1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
 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五月二十日)。
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致
 詞。」(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五月二十日)。
1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民眾對於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台北:行政院
 大陸委員會,二000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1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水扁總統就職後民眾對於兩岸關係之看法」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1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總統六二0記者會答問實錄:有關兩岸關係談
 話內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六月二十日)。
15.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總統七三一記者會答問實錄:有關兩岸關係談
 話內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七月三十一日)。
1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總統發表跨世紀談話」(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
 會,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1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於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年會
 中致詞: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
 二年八月三日)。
1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離島『小三通』政策規劃評估之背景說明」(台
 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六月十七日)。
1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小三通』影響評估及規劃方向」(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0年十月二日)。
2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小三通』推動方案」(台北:行政院大陸
 委員會,二000年十月二十六日)。
2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台北: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一年十一月七日)。
2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航空貨運便捷化』措施之政策說明」(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九月十日)。
2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直航』影響評估之重點說明」(台北: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2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民眾對兩岸三通的看法』結果摘要」(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25.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文教交流政策與工作方向」(台北:行政院
 大陸委員會,二00三年十月三十日)。
2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海峽兩岸關係紀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二00三年十月)。
2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第二階段執行事項
 之相關說明」(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二年五月一日)。
2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陸委會回應國台辦新聞稿」(台北:行政院大陸
 委員會,二00四年四月十四日)。
2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就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及
 三二0和平公投中外記者會實錄」(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
 四年二月三日)。
3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兩岸簽署『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說明」(台
 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四年二月三日)。
3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陳總統接受日本共同通訊社專訪全文」(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二00四年二月十三日)。
3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大陸
 工作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八年八月)。
3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中國
 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設想」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大陸委
 員會,一九九八年八月)。
3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鄧小平會見楊力宇教授談中國大陸與台灣和平
 統一的設想」,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
 八年八月)。
35.國家統一委員會編,「國家統一綱領」(台北:國家統一委員會,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3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七年十月)。

(二)專書
1.A.Ranney著,倪達仁譯,Gorverning(台北:雙葉出版社,一九九五
 年八月)。
2.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3.王津平,五二0全面觀察:兩岸的和平與戰爭(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二000年六月)。
4.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一九九八年)。
5.包宗和、吳玉山,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二0
 00年三月)。
6.江振昌編,後鄧小平的中國大陸(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一九
 九五年)。
7.吳定,公共政策(台北:華視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二月)。

8.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九五
 年五月)。
9.邵宗海,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0三年十二月)。
10.邵宗海,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0
 一年)。
11.邱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二000年十月)
12.呂秀蓮,台灣良心話:呂副總統的第一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二00一年五月)。
13.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二月)。
14.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與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
 0一年)。
15.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及兩岸關係(台北:揚智文化公司,二0
 0一年十二月)。
16.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
17.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0三年一月)。18.周煦、丁樹範等著,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
 北:遠景基金會出版社,二00一年十二月)。
19.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一九九八年五月)。
20.郭立民,中共對台資料邏輯(台北:永業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四月)。21.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台北:前衛出版
 社,二00一年八月)。
22.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台北:圓神出版社,二0
 0一年十一月)。
23.陳春山,國際經濟法─台灣與世貿組織(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九
 五年八月)。
24.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時英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二月)。
25.馬建離、談克繩、肖德才,海峽兩岸關係四十年(武漢:湖北教育出版
 社,一九九五年二月,第一版)。
26.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二00二年)。
27.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四   
  月)。
28.黃鈴媚,談判與協商(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二000年五月)。
29.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00年
 三月)。
30.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學強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八月)。
31.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二
 000年四月)。
32.張亞中,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伙伴(台北:生智文化公
 司,一九九九年)。
33.張亞中,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一九九八年八月)。
34.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二000年八月)。
35.趙春山、張五岳、蔡宏明、劉大年等著,林克倫、王敬智合編,兩岸三
 通之政經評估(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二00二年十一月七日)。
36.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九七年九月)。
37.潘錫堂,兩岸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二000年四月)。
38.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九二年)。
39.蔡宏明、梁憲初,GATT與WTO之規範(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
 九五年)。
40.蘇起、鄭安國合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翰蘆
 出版社,二00二年十一月。

(三)期刊
1.遠景季刊(台北)
2.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3.國策專刊(台北)
4.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5.立法院法治局專題報告(台北)
6.國家政策基金會評論(台北)
7.空軍學術週刊(台北)
8.海峽評論(台北)
9.中共研究(台北)
10.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11.文匯報(台北)
12.經濟前瞻(台北)

(四)報紙
1.中國時報(台北)
2.中央日報(台北)
3.自由時報(台北)
4.中華日報(台北)
5.金門日報(台北)
6.經濟日報(台北)
7.工商時報(台北)
8.聯合報(台北)
9.民生報(台北)
10.中央社(台北)
11.新華社(台北)
12.中新社(北京)





貳、英文部份
一、Books
1. Dye,Thomas y.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Inc., 1975).
2. Dyke,Vernon Van.〝Process and Policy as Fo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Research〞, in ed., op. cit.
3. Easton,David. A Frame 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N.Y: Englewood
 cliffs, 1965).
4. Easton,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N.Y.: Knop, 1953).
5. Friedrich,Carl J. Man and His Government(New York: Markham-Hill,
 1963).
6. Lasswell ,Harold D. & Kaplan,Abraham 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7. Ranney,Austin. The Study of Policy Content: A Framework for Choice,
 in Austin Ranney ed., op. cit.

二、Newspaper
1. New York Times
2. China Times
3. The China Post
4. Taipei Time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