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9202122393500
DOI 10.6846/TKU.2021.00765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淡水區老人共餐之研究:社區治理觀點之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Program of Dinning Together for Elderly in Tamsui District of New Taipei City: A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廖容萱
研究生(英文) Yung-Xuan LIAO
學號 60864010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7-22
論文頁數 8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陳志瑋
委員 - 席代麟
關鍵字(中) 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成效
老人共餐
關鍵字(英) Community governance
Effec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nterdine patter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社區治理近年來實施老人共餐服務計畫,從社區治理基層建立起來的基礎和根本,以達到年長者與社區的連結感增強,疏離感降到最低。政府在進行社區治理中的政策制度該如何有效運作,如何透過良善的治理行為,妥善處理各種多元且廣泛的公共事務與問題也達到政府施政,讓共餐老人滿意度達到有感且令人得以更加遵循的公共治理目標,為本研究最主要之動機。
本研究針對新北市淡水區之老人共餐方案,透過深度訪談輔以文獻資料分析,以了解新北市淡水區老人共餐方案及做法,以及其中社區治理的內涵,並探討其可能對精進社區治理觀點之建議。
研究發現:1.公部門期待的治理模式是科層(政府),而私部門強調各區域老人需求不同及專職的心理輔導人員,因此期待的治理模式是社會政治網絡的類型。2.公部門辦理老人共餐之治理模式,屬於完成治理工作模式;私部門辦理老人共餐之治理模式,屬於組織成效管理模式,結合了完成治理工及落實成效評估。
研究建議:1.強化老人及其子女參與的管道2.鼓勵民間私部門參與3.創造更多公私部門合作的機會及空間。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community governance has implemented the project of “sharing meals for the elderly”,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and bridg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so as to increase the sense of identity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community and to minimize the alienation.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implement the government policy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effectively. And, properly handling various diversified and extensive public affairs and problems through good governance behaviors so that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can be felt and inspiring is also a key to good governance. To understand how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is one of the main motives for this thesis.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dining program for the elderly in Tamsui District of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uses in-depth interview and supported by literatur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dining program and practice for the elderly in Tamsui District of New Taipei City, as well as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ommunity governance.
 Through the research,we found:(1)The governance mode expected by the public sector is bureaucracy (government), while the private sector emphasizes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ull-tim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ersonnel, so the governance mode expected is the typ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network. (2)The governance mode of public departments handling meals for the elderly belongs to the completion of governance work mod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atering for the elderly in the private sector belongs to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management mode, which combines the completion of the management work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1) Strengthen the channel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children.(2)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space for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p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p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p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p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p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p5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p9
   第一節 社區治理 p9
   第二節 老人共餐之相關研究 p30
   第三節 老人共餐方案與現況 p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p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p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p48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p5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p55

第四章 深度訪談資料分析	p59
   第一節 政府提供老年共餐施政資源	p59
   第二節 淡水區老人共餐方案制定	p60
   第三節 淡水區老人共餐方案執行	p64
   第四節 公私部門老人共餐治理之比較	p70

第五章 結論	p7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p7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p7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p79

參考文獻 p81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p86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p87
 
表次
表1-1 研究範圍及對象 p4
表2-1 社區的定義 p10
表2-2 社區的分類 p15
表2-3 社區主義的定義 p16
表2-4 治理的意義與內涵 p19
表2-5 社區治理的定義 p23
表2-6 社區整體照顧A-B-C服務體系 p32
表2-7 老人餐食社區服務模式 p33
表2-8 社區老人共餐的運作模式 p35
表2-9 老人共餐相關論文 p36
表3-1 深度訪談法的特色 p53
表3-2 深度訪談之優缺點 p54
表3-3 「新北市淡水區老人共餐之研究」訪談大綱 p56
表3-4  訪談對象及時間表 p57
表4-1 淡水區實施老人共餐服務總表 p64
表4-2 淡水區公私部門老人共餐治理之比較 p73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 p7
圖 2-1 社區治理之成效模式圖 p27
圖 3-1 本研究架構 p47
圖 3-2 新北市健康及高齡友善城市推動歷程 p49
圖 3-3 新北市老年人口數分佈圖 p50
圖 3-4 新北市五安服務方案政策目標 p51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8)。內政統計通報,107年第15週。
王冠今、張元玫、葉明莉、張玉梅、白瑞聰(2010)。台灣社區老人之飲食行為                                                           
   與其營養健康狀況改變之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
丘昌泰(1999)。社區主義在環保政策過程中的困境與實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丘昌泰(2017)。社區治理與社區特色的營造策略。2017 年兩岸社會福利研討         
   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主計總處(2019)。國情統計通報(第133號),108年7月17日。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  
   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何海兵(2007)。城市社區建設與街道管理體制改革芻議。天府新論,2007卷3
   期(2007 / 05 / 05),P84 – 87。
何道珍、曾菊香、黃慈惠(2003)老人營養餐飲服務介紹,南區老人諮詢服務
   中心雙月刊(12),2〜8。
吳萬益、林清河(2000)。行銷研究。華泰書局事業有限公司。
李永展(2009)。全球時代下的台灣社區營造。國家與社會,7,1-27。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
   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李柏諭(2010)。實效社區治理模式的重組與實踐:以社區大學為例。東吳政治
   學報,28(1), 33-87。
李柏諭、鄭舜介(2011)。實效社區治理模式之探討:以鳳山社區大學防治登革
   熱為例,非營利組織學刊,15, 27-58。
町村敬志、西澤晃彥(2012)。蘇碩斌譯。都市的社會學─社會顯露表象的時 
   刻。臺北市:群學。
官有垣、李宜興 (2002)。地方民間組織與政府在社區營造的夥伴關係:以嘉
   義新港文教基金會推動淨港計畫為例。研考雙月刊, 26(3), 87-99。
林明莉(2013)。「一樣的食堂,不一樣的共餐」-宜蘭縣長青食堂社區老人共餐經
   驗之初探。碩士,政治大學。
林建興、陳建宏、張秀玲、林祝里、楊喜男、林武宏(2015)。政府因應人口高
   齡化趨勢之策略與作為—以新北市老人共餐為例。國家文官學院,T&D 飛
   訊季刊,第212 期。
林振春(1993)。社區工作。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豐(2001)。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
   區為觀察焦點。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邱雯琪(2017)。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以新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
   點為例。
柯于璋(2005)。社區主義治理模式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台灣地區社區政策,公
   共行政學報,16,33-57。
孫本初、鍾京佑(2006)。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 
   自治,59(4),33 -54。
張亞中(2001)。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40   
   (4),1-24。
張英陣(2016)。福利社區化的省思:社區治理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54,44- 
    55。
張峻豪 (2012)。台灣社區發展的脈絡與類型: 一個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國
   家與社會,(12), 259-297。
張凱智(2011)。建構影響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模式-以社會交換理論與社區
   主義為基礎。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文化學系博士論文。
陳志瑋(2004)。行政課責與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政策研究學報,(4),23-
   26。
陳亮恭、楊惠君(2015)。2025 無齡世代: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頁17,204-
   208,台北:天下生活。
陳冠燁(2003)。建築空鍵性的認知地圖。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10
   (1),183-215。
陳燕禎、謝儒賢、施教裕(2005)社區照顧:老人餐食服務模式之探討與建
   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121〜161。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第一版)。台北:遠足文化。
馮燕(2000)。 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1-42,臺北市: 巨流.
馮燕(2004)。台灣非營利組織公益自律機制之建立。第三部門學刊,2004,
   1,97-125。
黃世輝、王志華(2015)。農村再生計畫執行的問題與效益分析。科學期刊,
   24(1),35-49。
黃家霈(2018)。參加社區老人共餐生活滿意度和憂鬱情緒及其相關因子之探討
黃源協(2011)。邁向整合性之老人照顧服務社區化的永續經營。內政部委託研
   究案。
黃源協、劉素珍、蕭文高(2011)。英國社區新政對臺灣社區工作的啟示與借
   鏡:社區治理觀點的分析。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3),1-46。
新北市(2019)。幸福活躍~新北銀髮樂活城。
楊宗蓉、黃信彰、謝明哲、胡雪萍(2004)。士林區獨居長者對送餐到家服務需
   求之探討。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9(1),12-20。
楊銘澤(2020)。我國社區治理導入社區集資途徑之研究—以2018年臺北市社
   區營造點媒合培力計畫為例
潘承揚(2013)。餐食服務品質與服務成效之探究—從服務使用者觀點出發。碩
   士,政治大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蔡宏進(2007)。社區原理(修訂三版)。台北:三民。
衛生福利部(2012)。10年來65歲以上國人健保醫療利用情形,建檔日期:
   101-03-29。取自:https://www.mohw.gov.tw/cp-3159-24580-1.html
衛生福利部。高齡社會白皮書。2015。取自: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94。搜尋日期:2021年   
   2月1日。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21)。據點介紹-社區關懷據點服務入口網。       
   取自:https://ccare.sfaa.gov.tw/home/other/about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年期營養參考手冊。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85&pid=8358。搜尋日期:2021年2月4日。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老人狀況調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
   1767-38429-113.html。搜尋日期:2021年2月3日。
鄭湘菱(2014)。老人共餐與健康。碩士,國防醫學院。
鄭錫鍇(1999 年5月)。BOT 統理模式的研究。八十八年全國公共行政博碩士
   論文研討會,重慶。
蘇景輝(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二版)。台北:巨流。
貳、外文文獻
Benbasat I., Goldstein D. K., & Mead M.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archive, 11(3): 369-386.
Brown, G. (2008). Prime Minister’s Foreword. In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Government (Ed.), Fair Rules for Strong Communities (pp. 2-3). London: DCLG.
Culberson, H. M., & Ni Chen (1997). Communitarianism: A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mmetry.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42(3), 36-41
Delahaye B L, (2000).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Australia), Brisbane.
Etzioni, A. (2001). Next: The road to the good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Fortune, J. & White, D. (2006),“ Framing of project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by asystem  mo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4, pp. 53-65.
Jenssen, S. (2002). Transforming Politics: Towards New or Lesser Roles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n T. Christensen & P. Laegreid (eds.),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n Ideas and Practice. Burlington,V.T.: Ashgate Publishing Co.
Kim, D.W. & Leslie,S.W.(1998),“Winning Markets or Winning Nobel Prizes? KAIST and the Challenges of Late Industrialization,” Osiris, 13, pp. 154–185.
Lynn Jr., L. E., C. J. Heinrich & C. J. Hill (2000). Study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0(2): 233-261.
Mazzoleni, R. & Nelson,R.(2007),“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Catch-up,” Research Policy, 36(10) , pp.1512–1528.
Newman, J.(2001). Modernising governance: New labour, policy and society. London:Sage.
Oldfield, A. (1990).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 Civic Republic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Pierre, Jon and B. Guy Peters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44(4), 652-667.
Schramm, Wilbur (1971).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s, in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vised ed., Wilbur Schramm and 
    Donald F. Roberts, eds.,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3-53.
Senge, P. (1999),The dance of change: 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 New York: Doubleday.
Shafritz, J. M.(ed.), (1998).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US: Westview Press.
Shaffer, C., & Anundsen, K. (1993). Creating community anywhere: Finding support 
    and connection in a fragmented world. Tarcher.
Thompson, G., J. Frances, R. Levacic & J. Mitchell (eds.) (1991).Markets, hierarchies and networks: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Life. London: Sage.
Yin.Robert K (2003).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