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8202500472500
DOI 10.6846/TKU_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Service202500475
論文名稱(中文) 《三言》中寡婦再嫁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Widows’ Remarriage in San Y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3
學期 2
出版年 114
研究生(中文) 劉育倫
研究生(英文) Yu-Lun Liu
學號 60701011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5-06-30
論文頁數 1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偉淑(weishu3937@gmail.com)
口試委員 - 蔡造珉
口試委員 - 侯如綺
關鍵字(中) 《三言》
馮夢龍
情教
寡婦再嫁
貞節觀念
女性經濟處境
關鍵字(英) Sanyan
Feng Menglong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emotion(qingjiao)
widow remarriage
chastity ideology
women’s economic condi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馮夢龍的《三言》為研究文本,聚焦明代寡婦在面對婚姻終結後的再嫁與守節抉擇,從「經濟條件」與「貞節觀念」兩大面向進行分析。研究透過文本細讀與主題分析,結合歷史制度脈絡,探討寡婦在貞節規範、家族倫理、國家旌表制度及現實生計壓力下所呈現的行動策略與情感困境,進而分析小說中對再嫁與守節行為的評價標準與道德取向。
研究發現,《三言》中的寡婦角色並非單純的道德規範承受者,而是在倫理約束與個人現實之間展現主體性與能動性。透過數則牽涉經濟議題的寡婦故事分析,發現經濟壓力往往是女性選擇再婚的關鍵動因,然亦有部分寡婦透過勞力、女紅或小本經商維持生計,進而保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同時,文本亦呈現出社會對守節女性的高度期待,於是本文進一步分析寡婦在貞節觀念下的內在掙扎與社會評價,透過守節與失節寡婦的對照,揭示晚明社會倫理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並反映出馮夢龍如何透過不同的寡婦情節安排,展露個人對於貞節觀的反思。
本研究一方面深化了對《三言》中女性角色的細緻解讀,展示通俗小說在倫理教育與社會觀照中的功能;另一方面,透過文本細讀與歷史脈絡結合,嘗試呈現文本中寡婦命運的多元性,並為明代女性婚姻與倫理觀念提供更多理解與反思的空間。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拓展至不同時期或文類的寡婦書寫,或從男性角色、家族利益及社會制度等多重視角,深化對明清婚姻文化、女性行動力及通俗文學倫理功能的理解。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takes Feng Menglong’s Sanyan as its primary research text, focusing on widow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decisions between remarriage and remaining chaste after the end of a marriage. The study approaches this topic from two perspective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ideology of chastity. Employing close reading and thema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contextualization, it examines widows’ strategies and emotional struggles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hastity norms, family ethics, state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material pressures, and analyzes how remarriage and chastity are evaluated and morally interpreted in the novel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idows in Sanyan are not merely passive subjects of moral regulation; rather, they display agency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ethical obligations and personal realities. Analysis of several stories involving economic concerns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pressures were often a decisive factor in remarriage decisions, while some widows were able to sustain themselves through labor, domestic craft, or small-scale commerce, thereby maintaining autonomy in their choices. Simultaneously, the texts reveal society’s high expectations for widows’ chastity.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struggles and social evaluations of widows under the ideology of chastity, showing how the contrast between chaste and non-chaste widows illuminates the tensions between late Ming ethical ideals and lived realities, and reflects Feng Menglong’s nuanced consideration of chastity through different narrative arrangement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in two ways. First, it provides a detailed reading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Sanyan, demonstrating how vernacular novels function in eth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observation. Second, by integrating close textual analysis with historical context, it portrays the diversity of widows’ experiences, offering deeper insights into marriage practices and moral values for women in the Ming dynasty. Future research may expand to widow representat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r literary genres, or examine male roles, family interest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thereby enrich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culture, female agency, and the ethical functions of vernacular literatur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Keywords: San Yan, widow remarriage, chastity ideology, women’s economic condition, Ming dynasty marriage syst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三言》作品之相關研究	4
二、明代貞節制度之研究	9
三、寡婦處境及再嫁議題之研究	10
第三節 馮夢龍與其情教觀	12
一、馮夢龍的生平	12
二、情教觀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0
一、研究方法	30
二、研究範圍	33
第二章 明代婚姻與貞節規範	35
第一節 明代婚姻制度	35
一、命媒之制	36
二、婚後義務	38
三、財產歸屬	40
第二節 寡婦再嫁的社會現實	43
一、律法限制	43
二、宗法制約	44
第三節 貞節觀念的強化與旌表制度	47
一、貞節觀念的強化	47
二、明代旌表制度	52
第三章 經濟對《三言》中寡婦再嫁的影響	56
第一節 明代婦女婚後的經濟與生存方式	57
一、明代婦女婚後的經濟	57
二、明代寡婦的生存方式	60
第二節 《三言》中因經濟困境而再嫁者	69
一、個人生計問題	70
二、家族利益	71
第三節 《三言》中寡婦自謀生計與再嫁選擇	76
一、藉市肆交易者	77
二、藉親屬資本者	80
三、 自力求生而不得者	82
第四章 《三言》中寡婦的貞節觀	85
第一節 《三言》中寡婦的守節行為	86
一、寡婦自主守節	86
二、寡婦被迫守節	94
第二節 《三言》寡婦的道德掙扎	97
一、主動回應情欲的寡婦	97
二、被迫背離貞節的寡婦	101
三、在道德邊緣掙扎的寡婦	102
第三節 《三言》中貞節觀念下失節寡婦的命運對照	104
一、結局圓滿者	104
二、結局悲劇者	107
第五章 結論	114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15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16
附錄:論文中提及的《三言》寡婦整理表	118
參考書目	120
參考文獻
一、引用古籍
(一)古籍原刻本
(明)張銓:《國史紀聞》(明天啟四年刊本)。
(明)曾惟誠:《帝鄉紀略》(明萬曆二十七年刊本)。
(二)古籍影印本
(晉)王溥:《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朱熹:《四書集注》(台北:漢聲出版社)。
(明)王陽明:《傳習錄》(台北:臺灣崇賢館文創有限公司,2018年)。
(明)呂昌期:《萬曆續修嚴州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影印東洋文庫藏抄本)。
(明)宋濂:《浦陽人物記‧卷下》(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明)李東陽:《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影印明司禮監刊本)。
(明)李懋栓:《重修六安州志》(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李贄:《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1991年)。
(明)凌濛初:《初刻二刻拍案驚奇》(長沙:岳麓書社,1989年)。
(明)許自昌《樗齋漫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雜家類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舒化:《大明律》(揚州:廣陵書社,2012年,《玄覽堂叢書》影印《明萬曆本》)。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湖南:岳麓書社出版,1984年4月)。
(明)馮夢龍:《喻世名言》(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明)馮夢龍:《壽寧待志校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19年10月)。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18年10月)。
(清)金弘勳:《安徽省六安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清乾隆十六年刊本)。
(清)陳守仁:《舒城縣志》(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影印清雍正九年刻本)。
(清)陳栻:《上元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清道光四年刊本)。
(清)廖文英:《江西省南康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清康熙六十年補刊本影印)。
(清)劉光賁:《史記貨殖列傳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影印清煙霞草堂遺書本)。
(清)盧思誠:《江蘇省江陰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清光緒四年刊本)。
二、專書
于天池:《明清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王文斌:《瘋狂的教化──貞節崇拜之通觀》(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立、張祖立:《古今通俗文學演變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王毓銓:《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
王歌雅:《中國婚姻倫理嬗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新華書局,1998年)。
左東嶺:《陽明心學與馮夢龍的情教說》(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田汝康:《男性陰影與女性貞節 : 明清時期倫理觀的比較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石云、章義和:《柔腸寸斷愁千縷:中國古代婦女的貞節觀》(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伊沛霞(美)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朱全福:《「三言」、「二拍」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 : 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新北:稻鄉出版社,2019年)。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
衣若蘭:《從列女傳到婦女史:近代中國女性史書寫的蜿蜒之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23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呂思勉:《中國婚姻制度小史》(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年)。
宋運娜:《由金瓶梅中寡婦再嫁領略晚明女性文化的民俗特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李貞德:《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2009年)。
汪玢玲:《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長沙:岳麓書社,1991年)。
林純業、張春生:《中國的寡婦》(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柳志傑:《「三言」評點教化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2021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平:《遮蔽的美麗——中國女紅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胡發貴:《痛苦的文明:中國古代貞節觀念探秘》(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
孫曉:《中國婚姻史》(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年)。
容肇祖:《馮夢龍與三言》(台北:木鐸,1983年)。
徐笑一:《馮夢龍「三言」中的「以教寓情,以情演教」》(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陝西人民出版社:《守節、再嫁、纏足及其它:中國古代婦女生活面面觀》(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高洪興、徐錦鈞、張強:《婦女風俗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張中莉:《馮夢龍全傳》(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年)。
張建:《明清徽州婦女貞潔資料選編》(莞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張振鈞、毛德富:《禁錮與超越:從「三言」、「二拍」看中國市民心態》(北京:國際文化出版,1988年)。
陳鋒、張建民:《明清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店,2005年)。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導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年)。
陸學藝、王處輝:《中國社會思想史資料選輯:宋元明清卷》(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陸樹侖:《馮夢龍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
傅承洲:《馮夢龍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8年)。
黃明芳:《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台北:花木蘭文化,2010年)
楊永漢:《虛構與史實——從話本「三言」看明代社會(增修版)》(台北:萬卷樓圖書,2021年1月)
楊伯喦、葉采:《近思錄集解》(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賈貴榮、耿素麗:《名家著述考》(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齊浚:《持守與嬗變:明清社會思潮與人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劉翠溶:《明清時期家族人口與社會經濟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院,1992年)。
劉潔、延娟芹:《中國古代文學與西北地域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鍾彩鈞:《明代心學的文獻與詮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0年)。
韓田鹿:《藏在巷弄裡的明朝 : 從暢銷通俗小說「三言二拍」看街談巷議庶民百態》(台北:麥田出版,2012年)。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聶付生:《馮夢龍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嚴明、沈美紅:《閏閣內的情慾導師:「三言二拍」中婆子、丫鬟、尼姑的角色作用分析》(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顧俊:《馮夢龍和三言》(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三、引用論文
(一)期刊論文
吳啟誠:〈主題分析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特殊教育發展期刊》第69期(2020年6月),頁29-42。
林英、陳煜奎:〈馮夢龍四年知縣生活實錄〉,《中華文史論叢》第25-26期(1983年2月),頁199-211。
林麗月:〈從性別發現傳統:明代婦女史研究的反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年12月),頁12-26。
邱怡芬:〈文本細讀法在通識教育中的教學實踐:以通識國文課為例〉,《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在地連結暨教學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0年),頁206-219。
邵敏:〈明代儒學基調的轉變對馮夢龍小說編創的影響〉,《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4期(2010年7月),頁476-479、484。
金孝真:〈《三言》與《型世言》禮教觀〉《輔大中研所學刊》第6期(1996年),頁399-415。
姚樹潁:〈《三言》中的女性形象與馮夢龍的婦女觀〉,《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8年2月),頁40-42。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十卷二期(1999年),頁29-76。
張璉:〈《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第11卷第2期(1993年12月),頁237-250。
陳俊杰:〈明清士人階層女子守節現象〉,《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評論》第27期(1995年2月),頁98-107。
趙修霈:〈從《情史》看馮夢龍「發乎情」的文學觀〉,《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十期(2003年9月),頁255-270。
趙修霈:〈論馮夢龍「三言」中的「鬧」〉,《台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21期(2007年),頁85-100。
劉紹鈴:〈貞節與暴力:明代士人與婦女貞節觀之精神側面〉,《華梵人文學報》第11期(2009年),頁77-115。
(二)學位論文
王世明 :《《三言》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與婚姻愛情觀──以《三言》中明代小說為主體的考察》(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白素鐘:《三言中才德觀研究:以才子佳人小說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室博士論文,1995年)。
吳信樺:《馮夢龍《三言》人物描寫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6月)。
李世珍:《傳統婦女「忍苦成家」故事之研究──以明清短篇小說為主的論述》(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李英嬌:《李贄《初潭集》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李婉如:《「三言」女性婚戀果報故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李進能:《明代的貞節觀念與佛教對婦女之影響》(宜蘭: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宗教學組碩士論文,2013年)。
杜香串:《試論「三言」、「二拍」中女性的愛情、婚姻及其意蘊》(四川: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柯乃榕:《三言中的女性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03年6月)。
洪欣怡:《投射與倒影:「三言」女性形象的二元建構》(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胡萬川:《馮夢龍生平及其對小說之貢獻》,(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孫朝陽:《明朝女性節烈研究》(河南:河南師範大學歷史專門史碩士論文,2005年)
高麗娜:《明代守寡婦女生活研究》(河南: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1年4月)。
張如英:《明清婦女貞節觀探析》(山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0年)。
曹莉芳:《試論「三言」、「二拍」中女性婚變及其意義》(南昌:南昌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陳秀珍:《三言、兩拍情色世界探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嘉珮:《《三言》、《兩拍》愛與死故事探討》(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傅家員:《馮夢龍三言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6月)。
游棨淞:《馮夢龍作品中的姦僧淫尼──以《三言》為例的一個分析》(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7月)。
黃麗夙:《《三言》所映射之時代女性觀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詹淑杏:《三言公案小說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現象》(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詹薇平:《馮夢龍《三言》中真實與虛構之關係研究》(嘉義:南華大學人文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23年)。
劉純婷:《《三言》貞節觀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灝:《「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蔡智惠:《明代婦女財產權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院碩士論文,2007年)。
蔣淑婷:《馮夢龍的情教觀—以《情史》為中心的考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蘇怡妃:《「三言」愛情故事中的信約與世道關懷》(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四、引用電子資源
戴聖:《禮記‧內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ji/nei-ze/zh),(檢索日期:2025年3月)。
戴聖:《禮記‧郊特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ji/jiao-te-sheng/zh),(檢索日期:2025年3月)。
范曄:《後漢書‧列傳‧列女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reurl.cc/7Klr01)(檢索日期:2025年3月)。
張廷玉:《明史‧列傳‧列女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reurl.cc/dQ8Gyz),(檢索日期:2025年3月)。
馮夢龍:〈禁溺女告示〉,「維基文庫」(https://reurl.cc/zqrb7y)(檢索日期:2025年3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繳交授權書後, 於網際網路立即公開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於全球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