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2701201023581900 |
---|---|
DOI | 10.6846/TKU.2010.01381 |
論文名稱(中文) | 《教乘法數》文獻與定位考 |
論文名稱(英文) | A Study on the Text and Character of Chiao-sheng fa-shu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98 |
學期 | 1 |
出版年 | 99 |
研究生(中文) | 林美伶(釋堅融) |
研究生(英文) | Mei-Ling Lin(Jian-Rong Shi) |
學號 | 695020023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0-01-05 |
論文頁數 | 384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指導教授 - 高明道 委員 - 曾榮汾 委員 - 陳仕華 |
關鍵字(中) |
法數 教學用書 佛學工具書 |
關鍵字(英) |
Numerical list fa-shu textbook Buddhist references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中國佛教始自五世紀,每一時期都有法數書籍的編纂。明代僧人圓瀞一方面上承各時期法數書籍的模式,另一方面參徵宋代以降的圖文相輔形式,編纂《教乘法數》。《教乘法數》雖然具備取材浩博、釋文精要和「以數繫目」等特質,但其不共之處——大部分的法數名目均採用表解示——,使之有別於其他法數書籍,獨樹一幟。 本論文分為兩大篇:文獻研究和資料整理。研究篇的首章從簡介中國佛教傳統工具書入手,其次陳說法數書籍的源流,接著提出本論文的核心議題:「《教乘法數》的書籍性質為何?是佛學參考工具書,還是教學用書?」第二章考述《教乘法數》的版本流變,論各傳存版本之間的刊刻現象。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探討《教乘法數》詞目的採錄來源、選取原則和釋文出處等編輯現象,從中解讀此書的編纂傾向。第五章總括前述,先論《教乘法數》之定位,接著列舉同樣具備教學性質的釋氏文獻。資料整理篇除了收錄版本對校的成果——斠訂文與斠勘記——,亦簡述圖文呈現形式、異體字取捨原則與斠勘凡例。 |
英文摘要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ext study and proofread. In Part 1, after an opening chapter giv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references and the lists of the numerical lists (fa-shu, 法數) for background, the main issue of my argument has been revealed: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Chiao-sheng fa-shu? Is it a Chinese Buddhist reference or a textbook?” An analysis of a text is needed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 reliable edition, so I turn my investigation into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version of Chiao-sheng fa-shu and proofread the extent versions. Then this thesis focus on research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mpiler (Yuan-Jing,圓瀞), Chiao-sheng fa-shu’s compiling method, arrangement of macrostructure, corpus data used and the resources of its definition. Following the above, in the last chapter I discuss the character of this fa-shu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textbook and show some Buddhist texts which have similar attribution as examples. In Part 2 I present the result of proofreading and make some notes to the readers.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次 上篇 文獻研究 第一章 諸論 ——————————————————————— 1 第一節 中國佛教傳統參考書概說 —————————————— 2 第二節 法數書籍編纂溯源 ————————————————— 7 第三節 《教乘法數》整理芻議 ——————————————— 9 第四節 小結 ——————————————————————— 11 第二章 《教乘法數》的版本考述與斠勘 ——————————— 13 第一節 版本流變 ————————————————————— 13 第二節 傳存各版本概述 —————————————————— 16 第三節 斠勘的底本選擇 —————————————————— 22 第四節 從斠勘看版本間的關係 ——————————————— 23 第三章 《教乘法數》的編輯宗旨與體例 ——————————— 29 第一節 書名釋義 ————————————————————— 29 第二節 序文見微 ————————————————————— 31 第三節 名目的排纂與結構 ————————————————— 33 第四節 釋文體例 ————————————————————— 39 第四章 《教乘法數》徵引文獻考察 ————————————— 47 第一節 《教乘法數》所列來源的統計與分析 ————————— 47 第二節 參徵資料來源探討 ————————————————— 67 第五章 結論 ——————————————————————— 75 第一節 《教乘法數》之定位 ———————————————— 75 第二節 隨標作釋的佛門教科書舉隅 ———————————— 80 下篇 資料整理 壹 編制說明 ——————————————————————— 83 貳 斠訂文 ———————————————————————— 90 一、序文 —————————————————————————— 90 二、正文 —————————————————————————— 91 參 斠勘記 ———————————————————————— 321 肆 異體字字表 —————————————————————— 357 附錄一 體例界說整理 ——————————————————— 369 附錄二 隆慶二年修補本部分書影 —————————————— 374 附錄三 《嘉興藏》本《教乘法數.序》書影 ————————— 376 引用資料 ————————————————————————— 377 |
參考文獻 |
一、釋氏典籍 《增壹阿含經》 T 2.125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T 12.389 《弘道廣顯三昧經》 T 15.635 《優婆塞戒經》 T 24.1488 子璿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 T 33.1701 子璿 《〈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 T 33.1702 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 T 33.1716 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T 34.1718 吉藏《〈法華〉義疏》 T 34.1721 李通玄《新華嚴經論》 T 36.1739 僧肇《注〈維摩詰經〉》T 38.1775 智顗《〈維摩經〉玄疏》 T 38.1777 寶臣《注〈大乘入楞伽經〉》 T 39.1791 子璿 《〈首楞嚴義疏〉注經》 T 39.1799。 吉藏《〈法華論〉疏》 T 40.1818 延壽《宗鏡錄》 T 48.2016 志磐《佛祖統紀》 T 49.2035 幻輪《釋鑑稽古略續集》 T 49.2038 如惺《大明高僧傳》 T 50.2062 道世《法苑珠林》 T 53.2122 道誠《釋氏要覽》 T 54.2127 法雲《翻譯名義集》T 54.2131 智昇《開元釋教錄》 T 55.2154 僧祐《出三藏記集》T 55.2145 道宣《大唐內典錄》T 55.2149 戒環《〈楞嚴經〉要解》 X 11.270 真鑑《〈楞嚴經〉正脈疏》 X 12.275 正受《〈楞伽經〉集註》 X 17. 324 宗曉《〈金光明經〉照解》 X 20.361 守倫《〈法華經〉科註》X 31.606 有嚴《〈止觀輔行〉助覽》 X 55.920 元粹《〈四教儀〉備釋》 X 57.977 《居士傳》 X 88.1646 蒙潤《〈天台四教儀〉集註》 J 8.133 一如《大明三藏法數》 九龍,正因精舍,1978 年 河北禪學研究所編輯《佛學三書》 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5 《重訂〈教乘法數〉》(收於《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釋家類》〔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年〕第 522 冊) 二、工具書 方建新《二十世紀宋史研究論著目錄》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年 6 月 王雷泉《中國大陸宗教文章索引》 北投,東初出版社,1995 年 10月 申國美《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分類目錄》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年 10 月〕 杜潔祥《當代台灣佛教期刊論文目錄(1977~1999)》 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 林美容《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 年增訂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年 4 月初版 國立中央圖書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年再版 教育部 《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臺北,正中書局,1982 年初版 教育部 《罕用字體表》 臺北, 正中書局,1984 年 4 月初版 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新店,正中書局,2005 年 2 月臺四版 劉浦江《二十世紀遼金史論著目錄》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年 9 月 薛仲三、歐陽頤《兩千年中西暦對照表》 臺北,學海出版社,1993 年 11 月再版 藍吉富《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永康,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 年 鄺健行、吳淑鈿《香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目錄(1950-2000)》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0 月 釋慈怡《佛光大辭典》 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 年 釋會旻《天台教學辭典》 石碇,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7 年 11 月 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 東京,大東出版社,1964 年 中村元 《広說佛教語大辞典》 東京,東京書籍株式会,2001 年 6 月 中村元《佛教語大辞典》 東京,東京書籍株式会,1975 年 5 月第二版 京都大學《東洋文學文獻類目 2005 年度》 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漢字情報研究センター,2008 年〕 高楠順次郎等編《法寶總目錄》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望月信亨《望月佛教大辭典》 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会,1961 年第三版 龍谷大學《佛教大辭彚》 東京,冨山房,1972 年再版 総合佛教大辞典編集委員会《総合佛教大辞典》 京都,法藏館,1987 年 11 月第一版 Bol, Peter《宋代研究工具書刊指南》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3 月 Hartmann, R.R.K. and Gregory James,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1998 三、專書 上海辭書學會辭書研究編輯部《辭書編纂經驗薈萃》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年 王叔岷《斠讎學》 臺北,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1995 年補訂本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余民寧《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 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 年 余嘉鍚《目錄學發微 古書通例》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10 月 李富華、何梅《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 12月第一版 胡名揚《詞典學概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 年初版 胡樸安、胡道靜《校讎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年再版 徐時儀、梁曉虹、陳五雲《佛經音義概論》 汐止,大千出版社,2003年 張錦郎《中文參考用書指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年 12 月增訂三版 曹仕邦《中國佛教史學史——東晉至五代》 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10 月,初版 梁啟超《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北京,商印書館務,2003 年 梁曉虹《佛教與漢語詞彙》 三重,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陳仕強《佛典精解》 臺北,建宏出版社,1995 年 7 月初版 陳炳超《辭書編纂學概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 年初版 曾榮汾《辭典編輯學研究》 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88 年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 三重,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4 月初版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三重,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4 月初版 葉國良等著《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係》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年 6 月初版 管錫華《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 成都,巴蜀書社,2002 年 10 月第一版 潘美娣《古籍修復與裝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初版 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制度史》 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 8 月 藍吉富《中國佛教泛論》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 年 釋大睿《天台懺法之研究》 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臺北,正聞出版社,1988 年,二版 Crump, Thomas, The Anthropology of Numb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年 Denwood, P. and A. Piatigorsky ed., Buddhist Study: Ancient and Modern London: Curzon Press, 1983 Fara, Patricia and Karalyn Patterson ed., Mem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Flippo, Rona F. and David C. Caverly, Handbook of College Reading and Study Strategy Research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8, second edition Goody, Jack, The Domestication of Savage Mi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reprinted Gyatso, Janet ed., In the Mirror of Memory: Reflections on Mindfulness and Remembrance in Indian and Tibetan Buddhis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H.R.H the late Supreme Patriarch Prince Vajiranāṇavarorasa, Dhamma Vibhada: Numerical Sayings of Dahamma Part Two Bangkok: Mahāmakut Rājavidylya Press, Second impression, 1975 Jonassen, David H. and Barbara Louise Hopkins Grabowski, 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3 Novak, Joseph Donald and D. Bob Gowin,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Nāṇmoli Bhikkhu tr., The Minor Readings Bristol: Pali Text Society, 1960 Tepfenhart, W. M., J. P. Dick and J. F. Sowa ed., Conceptual Structures, Current Practice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Structures, ICCS'94 Maryland: College Park, 1994/8/16-20 四、學位論文 吳秋慧(釋果玄)《台灣天台教學發展之研究》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12 月 李瑩娟《漢語異體字整理法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高明道《〈如來智印三昧經〉翻譯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3 年 張振燁《〈說文解字〉部中字敘研究》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陳淑芬《概念構圖式學習系統》 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陳景榮《「門」、「數」之間——論〈寶雲經〉編集風格的實修意義》 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2004 年 五、期刊論文 王秀珍《中文辭典的出版與行銷》(收於《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46 期,2007 年 12 月,第 43-50 頁) 王明玲《專科辭典之編纂體例調查——以民國 89 年、90 年、91 年為例》(收於《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34 期,2003 年 6 月,第 25-37 頁) 王英明《〈說文解字詁林〉的體例和性質》(收於《辭書研究》1994 年第 5 期,第 87-94 頁 ) 佛教圖書館館刊主編《論工具書編輯——專訪張錦郎老師》(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4 期,2003 年 6 月,第 6-24 頁) 何華連《辭書質量的評價標準》(收於《辭書研究》2003年第 3期,第 82-90 頁) 余崇生《從漢刻藏經到日本經藏出版之考察》(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十六期,1998 年 12 月,第 47-51 頁) 李幸玲《格義佛學的翻轉——毗曇學對慧遠的啟發》(收於《中華佛學研究》第 7 期,2003 年 3 月, 第 89-134 頁) 李淑萍《論〈龍龕手鑑〉之部首及其影響》(收於《東華人文學報》第 12 期,2008 年元月,第 57-84 頁) 李麗《簡述〈虛字說〉的成書與體例》(收於《辭書研究》2008 年第 4 期,第 136-142 頁) 沈樹農《〈漢語大字典〉體例的不足》(收於《辭書研究》2008 年第 4 期,第 75-78 頁) 周明鍳《“ 2003 年辭書質量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舉要》(收於《中國出版》2003 年第 11 期,第 15-20 頁 ) 林志欽《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收於《中華佛學研究》第 5 期,2001 年 3 月,第 205-231 頁) 林崇安《〈增一阿含經〉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收於《內觀雜誌》第 27 期,2004 年,第 1-6 頁) 林慶彰《現有專科目錄體例的檢討》(收於《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46 期,2007 年 12 月,第 36-42 頁) 宮井里佳《中國佛教類書と『金藏論』》(收於《佛教文獻と文學》〔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2007 年〕第 3-16 頁) 徐海《詞典學學科建設的重要著作〈詞典學教學與研究〉介紹》(收於《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年第 5 期,第 398-400 頁) 高明道 《〈菩薩所行方便境界遊戲神通說〉佛身光喻索隱》(收於《中華佛學學報》第 7 期,1994 年 7 月,第 373-447 頁) 高明道 《〈蟻垤經〉初探》(收於《中華佛學學報》第 4 期,1991 年 7 月,第 29-74 頁) 高明道 《「障道法」探源》(收於《中華佛學學報》第 8 期,1995 年 7 月,第 137-242 頁) 高明道 《「頻申欠呿」略考》(收於《中華佛學學報》第 6 期,1993 年 7 月,第 129-185 頁) 高明道《「數林」與「數論」——南朝佛典書名雜考一隅》(收於《法光》第 206 期,第 2 版) 張晏瑞《論文史辭典擬定體例的方法》(收於《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46 期,2007 年 12 月,第 103-113 頁) 郭忠生《略論佛教知識體系與主題詞》(上)(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3 期,1992 年 3 月,第 33-61 頁) 郭忠生《略論佛教知識體系與主題詞》(中之一)(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4 期,1992 年 6 月,第 76-89 頁) 陳世強《南宋元明清佛教史撰作評述》(收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 年第 3 期,第 61-68 頁) 陳昱珍《道世與〈法苑珠林〉》(收於《中華佛學學報》第五期,1992,第 233-262 頁) 曾大力《給〈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挑刺》(收於《辭書研究》2003 年第 4 期,第 79-85 頁) 程傑《浙江平湖發現署名鄭和的〈妙法蓮華經〉長卷》(收於《文物》2005 年第 6 期,第 54-61 頁) 楊寶林《淺談辭書編輯的體例意識》(收於《辭書研究》2006 年第 4 期,第 144-148 頁) 趙伯雄《先秦文獻中的「以數為紀」》(收於《文獻季刊》,1999 年 10 月第 4 期,第 25-32 頁) 劉淑芬《戒律與養生之間——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收於《中央歴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77 本第 3 分,2006 年 9 月,第 357-400 頁) 鄭阿財《敦煌佛教文獻傳播與佛教文學發之考察——以〈金藏論〉、〈法苑珠林〉、〈諸經要集〉等為核心》(收於《佛教文獻と文學》第 199-218 頁) 鄭述譜《談談辭書體例》(收於《辭書研究》2001 年第 3 期,第 144-147 頁) 鄭述譜《辭書體例漫議》(收於《外語學刊》,1998 年第 4 期,第 81-83 頁) 藍吉富《佛學辭典〔中文類〕略說》(收於《妙心》雜誌第 9 期,1996 年,第 16-17 頁) 藍吉富《佛學辭典〔中文類〕略說》(收於《妙心》雜誌第 9期,1996年,第 16-17 頁) 藍吉富《當代臺灣佛教的出版趨勢:兼論其在文化史的意義》(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二十一/二十二期,第 20-21 頁) 藍吉富《嘉興大藏經的特色及其史料價值》(收於《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臺北,法光出版社,1991 年〕第 255-266 頁 釋見篤《佛教參考工具書介紹》(下)(收於《佛教圖書館館訊》第十/十一期,1997 年 6/9 月,第 20-31 頁) 林鳴宇《金沢文庫所蔵〈天台諸乘法數〉につぃて》(收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52 卷第一號,2003 年 12 月,第 22-25 頁) 牧田諦亮著、楊白衣譯《疑經研究——中國佛教中之真經與疑經》(收於《華岡佛學學報》第 4 期,1980 年 10 月 1 日,第 284-304 頁) 六、網路資源 《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cgi/frameset4.htm, 2008/09/14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聯合導航系統》,http://202.96.31.45/,2008/09/14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讀者指引/利用指引/延伸閱讀——「工具書編輯」專題選目》, http://www.gaya.org.tw/library/readers/refbook.htm, 2009/03/19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2008/10/11 陳友民《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一)》, http://www.gaya.org.tw/journal/m1/1-book.htm, 2008/12/29 蔡榮婷《大足石刻楊次公證道牧牛頌析論》,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98/098a-11.htm,2009/08/25 Kanseki Database,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 ,2008/09/14 Lewis R. Lancaster, The Korean Buddhist Canon: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http://www.acmuller.net/descriptive_catalogue/files/ks0053.html, 2009/05/30 七、其他 吳哲夫《如何利用版本學知識以從事古書的編目工作》(收於《屈萬里院士紀念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年〕第 87-107 頁) 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 ——〈字彙〉俗字研究》臺北 1995 年 Gombrich, R., “How the Mahāyāna Began”(收於 Skorupski ,Tadesu ed., The Buddhist Forum, Vol. 1, Seminar Papers 1987-1988〔New Delhi: Heritage Publishers, 1990〕第 21-30 頁)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