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1200818463700
DOI 10.6846/TKU.2008.00964
論文名稱(中文) 私立高中職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關聯性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Identity and Brand Revitaliz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張靜枝
研究生(英文) Ching-Chih Chang
學號 7944504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1
論文頁數 9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白滌清
指導教授 - 沈景茂
委員 - 李月華
委員 - 吳錦松
委員 - 白滌清
關鍵字(中) 品牌識別
品牌活化
關鍵字(英) Brand Identity
Brand Revitaliz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私立高中職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之關聯性。將學校品牌識別分成理念識別、活動識別及視覺識別三個子構面,並將學校品牌活化活動依選校因素分成實體環境的活化、教學活動的活化、聲望的活化與經濟的活化四個子構面。
在研究設計方面,本研究以台北市一所私立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校區、年級與班級採分層抽樣,有效樣本數為1,787。經由問卷調查及多變量統計方法,研究的結果發現如下。
(1)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有顯著正相關。其中「理念識別」、「活動識別」與「教學活動的活化」之相關係數最高,顯示學校若加強教學活動的活化,將有助於學生對學校理念與活動的識別。而「視覺識別」與「聲望的活化」之相關係數最高,顯示學校若要強化學生對學校品牌的視覺識別,需增加聲望活化的相關活動。
(2)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在不同校區、年級及科別上皆有顯著差異。其中,在年級上,各指標平均值會隨著年級增加而降低,即一年級的指標平均值最高,三年級的最低,可能因為三年級學生對於校園活動過於熟悉,導致新鮮感降低。因此,學校可針對高低年級學生使用不同方式來增加其新鮮感。
(3)經濟的活化在不同居住地點上有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identity and brand revitaliz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chool brand identity is divided into mind, activity and visual identity dimensions. In the meantime, the school brand revitalization is viewed from four different aspects: (a) campus, (b)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y environment, (c) school reputation and (d) economic issues.
In this research design, the object are the students of one private girls high school, the effective sample size is 1,787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based district, grade and class. By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multivariable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s following. 
(1) Brand identity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brand revitalization significantly for school. Among the mind identity, activity identity and revitalization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os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highly remarkable. Which indicates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activities can re-enforce mind identity and behavior identity of studen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isual identity and reputation revitalization is very high that shows the more activities will be held, the higher visual identity and the reputation will be.
(2) For school districts, departments and grades, there a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brand identity and brand revitalization, The higher grade students have lower scores of each aspect, for the reason of those students  are too familiar to the campus activity then reducing curiosity. Therefore, introducing different programs for revitalizing school brand are highly recommended.
(3) For revitalization of econom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residential area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私立高中職之現況	…………………..………7
  第二節 品牌的定義	……….…….…..………11
  第三節 學校品牌識別	…….…….……..………15
  第四節 學校品牌活化	…………………..………32
第參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說	…………………….…….37
  第二節 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3
  第四節 抽樣設計	………………………………..…...44
  第五節 問卷設計	………………………………..…...45
  第六節 統計方法	………………………….……..……48
第肆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50
  第一節 信度與基本資料分析	………………………..…50
  第二節 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之分析	……54
  第三節 基本資料與品牌識別、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6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附錄	…………………………………………………..92
表目錄
  表1-1  國中小學校數與學生人數(86-95學年度)	…….3
  表1-2  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數及其比率(87-95年)	..3
  表2-1  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概況表(94學年度)	.…….8
  表2-2  品牌的定義彙總表	……………………….…….13
  表2-3  品牌識別定義彙總表……………………………..17
  表2-4  企業識別系統定義彙總表	………………..20
  表2 5  學校識別系統定義彙總表	………………..27
  表2-6  張金年的學校識別系統	………………..29
  表2-7  劉金德的學校識別系統	………………..30
  表2-8  選擇學校因素的分類整理	………………..35
  表2-9  選擇學校因素之主要構面	………………..36
  表3-1  本研究假說整理表	…………….……………..38
  表3-2  學生分佈情況表	…………….……………..43
  表3-3  問卷抽樣分配	…………………….……..44
  表3-4  問卷架構與信度分析	…………………….……..47
  表3-5  問卷修正前後題目	………………….………..47
  表4-1  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51
  表4-2  校區與年級分佈情形	…………………………..52
  表4-3  校區與科別分佈情形	…………………………..52
  表4-4  學生居住地分佈情形---依校區分	…..53
  表4-5  理念識別之主成份分析	……………...55
  表4-6  活動識別之主成份分析	….…………..55
  表4-7  視覺識別之主成份分析	………….…..56
  表4-8  實體環境活化之主成份分析	….……………57
  表4-9  教學活動活化之主成份分析	….……………57
  表4-10  聲望活化之主成份分析	….……………58
  表4-11  經濟活化之主成份分析	……….………59
  表4-12  學校品牌識別與品牌活化之相關分析	..…59
  表4-13  年級與理念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62
  表4-14  年級與活動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62
  表4-15  年級與視覺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63
  表4-16  年級與實體環境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63
  表4-17  年級與教學活動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64
  表4-18  年級與聲望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65
  表4-19  年級與經濟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65
  表4-20  年級與學校品牌識別、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彙整	…66
  表4-21  假說2與假說3之驗證結果彙整	………..………………67
  表4-22  科別與理念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68
  表4-23  科別與活動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69
  表4-24  科別與視覺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70
  表4-25  科別與實體環境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1
  表4-26  科別與教學活動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1
  表4-27  科別與聲望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2
  表4-28  科別與經濟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3
  表4-29  科別與學校品牌識別、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彙整	…74
  表4-30  假說4與假說5之驗證結果彙整	…………………..……74
  表4-31  居住地與品牌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75
  表4-32  居住地與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6
  表4-33  居住地與學校品牌識別、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彙整.77
  表4-34  假說6與假說7之驗證結果彙整	…………..……………77
  表4-35  校區與品牌識別之變異數分析	…………..……………78
  表4-36  校區與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	……………..…………79
  表4-37  校區與學校品牌識別、品牌活化之變異數分析彙整	…80
  表4-38  假說8與假說9之驗證結果彙整	…………………………80
圖目錄
  圖2-1  CIS的構成要素	…………….………..……………22
  圖2-2  企業識別的結構層次	……………….…..………………23
  圖3-1  研究架構圖	……………………………….……3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中西元男,1991。重建企業形象—塑造個性與美感的企業CI革命,台北:遠流出版。
2.毛麗娟,2005。學校形象認知與學校選擇之關係研究-以中部職業學校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2006。塑造學校形象,從學務工作著手,菁莪,18(1),18-23。
4.任宇新,2004。新產品品牌決策對績效之權變影響,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5.吳宗立,2003。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
6.吳玟琪 譯(Lynn B. Upshaw著),2000。建立品牌識別,台北:台視文化。
7.吳萬益、林清河,2002。行銷研究,台北:華泰圖書出版公司。
8.呂長民,2000。嘉義區二年制商科個案進修專校新生選校與就學反應之研究,大同商專學報,89,142-155。
9.李幸宜,2005。品牌識別系統與品牌形象之研究—以研華科技為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李淑芬,2005。中等學校學校識別研究與視覺行銷應用—以一所私立女子中學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11.李翔雲,2002。高感性打造品牌識別—以傅子菁時裝為個案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李新富,2004。企業形象與視覺識別設計整合之研究,台北:七月文化。
13.───,2005。CIS策略規劃與識別設計之研究,台北:七月文化。
14.李澄暲,2006。澳門品牌識別設計的策略,澳門理工學報,9(4),20-25。
15.沈佳曄,2004。國際產品品牌重定位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於家穀,2002。學校識別系統規劃之研究—以桃園縣同德國中識別系統規劃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17.林秀玉,2005。私立高中職經營現況及展望座談會,商業職業教育季刊,99,2-16。
18.林英貴,1984。企業識別之研究—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林素珠,2002。影響技術學院甄試生選校決策因素及其資訊管道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林義斌,2002。台北市私立高中職校之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0,26-32。
21.林嘉君,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2.林慶川,2003。學校識別系統之初探,南投文教,19,55-58。
23.林磬聳,1993。企業識別系統,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24.洪華偉,2007。如何建立企業識別系統,台北: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25.洪順慶,2002導讀,高登第譯,Aaker, D. A.等著。品牌領導,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26.范文毅 譯(Preey, A. & Wisonm, D.著),2004。Before the Brand:Creating the Unique DNA of an enduring Brand Identity,台北:麥格羅 希爾、滾石文化。
27.馬慈均,2005。設計策略運用於品牌識別規劃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高登第 譯(D. A. Aaker & E. Joachimsthaler著),2002。品牌領導,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29.康芳琮,2006。企業識別系統、體驗行銷對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以統一星巴克咖啡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張文龍,2001。台灣技職校院校徽造型意象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1.張東晃,2005。國民小學建立學校識別系統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2.張金年,2002。企業識別系統在國民小學應用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3.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34.張桂芳,2004。員工推動企業識別系統之態度研究—以電信事業為例,(空大)商學學報,12,239-272。
35.梁坤茂,1999。教師參與學校工作團隊,中等教育,50(3),60-67。
36.許益財,2002。學生選擇台北市高中職學校因素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7.郭永盛,2006。以「品牌識別要素」建立「顧客基礎品牌權益」—Aaker蜂窩模型觀點,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8.郭姿杏,2005。台灣大專院校校徽造型意象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39.陳孝銘,1990。企業識別設計與製作,台南:久洋。
40.陳淑丹,2002。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目標達成及其對國中學生選校的影響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陳聰吉,2001。高雄市國中生選填志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2.陳寶鈺,2002。台北市大學區國小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3.彭小芬,2006。淡江大學學生擇校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44.黃坤謨,1999。從CIS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運用,研習資訊,16(4),83-86。
45.黃俊英,2005。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
46.黃義良,2002。學校推動形象管理與關係行銷的具體做法,國教新知,48(4),71-79。
47.楊錫彬,2005。學校識別系統導入廣告媒體之創作研究—以桃園縣永平工商為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8.鄒光華,1985。CIS—創造企業形象的新觸媒,天下雜誌,50,111-114。
49.劉育蘋,2005。品牌活化之策略性作為與比較—以國內銀行之消費金融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0.劉金德,2002。企業識別系統與學校識別系統,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72,59-62。
51.劉祐如,2003。高職畢業生升學選校困擾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2.蔡芳嘉,2003。私立學校招生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國際商工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3.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策略淺析,高市文教,63,55-59。
54.閻德明,2000。現代學校形象的設計與傳播,教育理論與實踐,8,28-31。
55.靜明,1996。談學校識別系統,花蓮文教,12,25-29。
56.龍冬陽,1996。百年老店新招牌—細說農會共同企業識別體系之規劃與設計,設計,70,26-32。
57.謝采汝,2005。顧客基礎的品牌形象構面間之關係探討—以行動電話產業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58.鍾雅儷,2004。中部縣市商業技職學生升學考量因素之分析,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9.蘇麗卿,2002。企業識別系統在國民小學應用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2. ───, D. A.,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3. Bayley, S., 1985. The Conran directory of design, Conran Octopus Limited, London.
4. Briggs, S., 2006.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Factor Influenc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Choice: The Ca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otland, Studies in Highet Education, 31(6), 705-722.
5. de Chernatory, L. & G. McWilliam, 1989. Branding Terminology – The Real Debate,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7(7): 29-32.
6. Doyle, P., 1990.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s: The Strategic O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2): 5-20.
7. Drewes, T. & C. Michael, 2006. How do Students Choose a University? An Analysis of Applications to Universities in Ontario, Canada,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7(7), 781-800.
8. Farquhar, P. H., 1989. Managing Brand Equity, Marketing Research, September, 24-33.
9. ───, P. H., 1990. Managing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0(4): 7-12.
10. Gorard, S., 1999. “Well. That about wraps it up for school choice research”: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19(1): 25-47.
11. Guie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12. Julier, G., 1993. The Thames & Hudson encyclopaedia of 20th 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 Thames & Hudson Limited, London.
13. 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14 .───, K. L., 1999. Management Brands for the Long Run: Brand Reinforcement and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March-April, 49-53.
15. Knapp, D. E., 2000.The Brand Mindset, McGraw-Hill, New York.
16.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Hell, New Jersey.
17. Leventhal, R. C., 1996. Branding Strategy, Business Horizons, 39(5), 17-23.
18. McCarthy, E. J. & W. D. Perreault, 1999. Basic Marketing: A Global-Managerial Approach, Boston, Irwin McZGraw-Hill, MA.
19. Napoles, V., 1988. 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 IL: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20. Rise, A. & L. Rise, 1998.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Branding,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Inc., USA.
三、網站部份
1.內政部戶政司網站,2007,http://www.ris.gov.tw,2007/5/14。
2.美國行銷協會網站,2006,http://www.marketingpower.com/,2006/12/20。
3.教育部統計處網站,2006,http://www.edu.tw,2006/12/2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