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2601200818133700 |
---|---|
DOI | 10.6846/TKU.2008.01301 |
論文名稱(中文) | 共軍聯合登陸作戰能力虛實研究 |
論文名稱(英文) | A Research of China's military's Combined Amphibious-Landing Operation Capability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96 |
學期 | 1 |
出版年 | 97 |
研究生(中文) | 劉慎謨 |
研究生(英文) | Sheen-Mo Liu |
學號 | 794260272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08-01-16 |
論文頁數 | 200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曾章瑞 委員 - 王高成 |
關鍵字(中) |
登陸作戰能力 |
關鍵字(英) |
Landing Operation Capability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隨著第一、二次波斯灣及科索沃戰爭的爆發,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結束戰爭,帶動了一連串的世界戰略轉變,對中共國防軍事上有著嚴重的衝擊,顛覆了傳統的軍事思想與戰略戰法,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在軍事上投入大量發展計畫,並在軍事思想的轉變、戰術戰法的創新、武器裝備的研發、科技航天的發展均有成效,共軍的軍事思想在此種條件下逐漸形成。 而共軍的部隊訓練向來係依據不同時代之環境背景來決定訓練方針,如1993年-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1995年-兩個轉變;1997年-科技大練兵等;1999及2003年則是汲取「科索沃戰爭」與「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之經驗,廣泛運用於年度各軍、兵種之年終訓練考核,再逐步推廣至各部隊進行演練,檢驗訓練成效,並置重點於強化「新三打三防」演練。另共軍為抗擊未來解決台灣問題可能干預之美軍,進一步研擬「先打無人飛機、再擊有人飛機」、「先防精確制導武器、再抗巡弋導彈」、「先打預警飛機、再抗航母編隊」、「先打隱形飛機、再抗擊轟炸機」四項新戰法,為未來「抗美奪台」作準備。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共軍對台軍事演習作戰能力及預測共軍未來以軍事行動處理台灣問題可能方式,並就相關議題提出建議,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首先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限制、方法與架構等提出說明,並對有關軍事戰略相關名詞作一界定,再對台軍事演習作戰的文獻作整理及評析。第二章闡述共軍軍事戰略思維形成與聯合登陸作戰的基礎與戰法。第三章分析共軍聯合登陸作戰的執行步驟,瞭解其先期、登陸及島上作戰之能力。第四章根據共軍1995-2004年東山島聯合軍事演習,比較其戰術戰法轉變之處、抗美奪台能力及戰略意涵。第五章探討共軍先期作戰、海上突擊登陸、空中突擊著陸、島上作戰各階段之特、弱點及虛實評估。第六章結論。 綜合而言,中共對台軍事策略,概分為三個面向:一是2007年之前將完成對台所謂全面形成應急作戰能力;二是2010年之前具備大規模作戰能力;三是2015年之前具備決戰決勝能力,以此反思,並檢驗共軍對台歷次演習模式,顯然在此策略之下,正逐步落實當中。古有明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兩岸關係混沌不明,以及美國、日本關切台海,並未做出任何軍事承諾之際,呼籲國人本乎「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
英文摘要 |
After the U.S. ende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ersian Gulf Wars and the Kosovo War in a very short time, China changed its traditional military thinking and strategy, which brought a transition in military strategy. For accommodating the war mode in the future, China has developed mass military plans. Not only the change and innovation were made about the military thought and tactics, but also the army and technology were effectively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China’s military thinking has been formed graduall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China’s military decides its training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times such as the training focused on how to win a regional w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chnology in 1993; on “Two Changes” in 1995; on “Technological Exercise” in 1997. In 1999 and 2003, China gained experiences from Kosovo War and the second Persian Gulf War and applied them to the annual training assessments in every military branch, then extended to each unit for exercise, examined the results and put emphasis on the exercise of “New Three Attacks and Three Defenses”. Furthermore, to deal with the U.S. forces, which may intervene in Taiwan issue, China’s military established four new tactic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uture war against the U.S.: “Strike the unmanned airplane first and then the manned airplane”; “Guard against precision guidance weapons and then cruise missiles”; “Strike th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first and then carrier battle group”; “Strike the invisible aircraft first and then the bomber aircraft”. This research mainly probes into China’s ability of military exercise towards Taiwan and to predict how China’s military will handle Taiwan issue with its military forces. Chapter One discusses motivation and purpose, scope and limitations, and method and structure. The relative nouns of military strategy are defined, and the references on military exercise towards Taiwan are reviewed. Chapter Two elaborates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ic thinking and the basic tactic of Amphibious-Landing Operation.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steps of Combined Amphibious-Landing Operation of exercised by China’s military and to find out its ability of preliminary, landing and land operations. Chapter Four compares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actics, the ability of resistance against U.S. and the meaning of strategy with the exercises near Dongshan Island during 1995 and 2004. Chapter Five probes into the features and evaluation of each operation stages of China’s military, which includes the preliminary operations, ocean assault landing, air assault landing and land operation. Chapter Six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gainst Taiwa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First, the completion of its military forces against Taiwan in all areas before 2007. Second, the possession of the fighting ability of large-scale before 2010. Third, the capability to win any type of war in a short time before 2010. Based on these dimensions, we can find that China is approaching its goals over the years after examining the China’s military exercise towards Taiwan. While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is not clear, and the U.S. and Japan have not made any promise on military issu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our nation to be prepared for the future war and get ready to engage at any time.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5 第五節 文獻評析 6 第二章 共軍聯合登陸作戰的基礎與戰法 19 第一節 指導思想與原則 19 第二節 主要戰法與編組 27 第一項 主要戰法 27 第二項 發展趨勢與軍隊編組 35 第三節 指揮機構 52 第一項 聯合作戰決策與計畫 53 第二項 聯合登陸作戰指揮與流程 58 第四節 共軍登島作戰程序 64 第五節 共軍登島戰史探討 69 第六節 聯合登陸作戰戰法綜合評析 74 第七節 小結 76 第三章 共軍聯合登陸作戰的執行步驟 78 第一節 先期作戰階段能力 78 第一項 制信息權 78 第二項 二砲突擊 88 第三項 制空權 93 第四項 制海權 98 第二節 登陸作戰階段輸具 100 第一項 海上輸具 100 第二項 空中輸具 106 第三節 島上作戰階段兵、火力 109 第一項 特種作戰部隊 109 第二項 正規登陸部隊 111 第三項 非正規登陸部隊 117 第四項 空(機)降部隊 119 第四節 小結 122 第四章 共軍東山島聯合登陸作戰演習實例 123 第一節 東山島軍演目的 129 第一項 演習地點為何選在東山島 129 第二節 共軍登島作戰之戰術戰法 137 第三節 小結 147 第五章 共軍聯合登陸作戰能力虛實評估 152 第一節 先期作戰之特性與弱點 152 第一項 先期作戰特點 152 第二項 先期作戰弱點 155 第二節 海上突擊登陸之特性與弱點 156 第一項 海上突擊登陸特點 156 第二項 海上突擊登陸弱點 158 第三節 空中突擊著陸之特性與弱點 159 第一項 空中突擊著陸特點 159 第二項 空中突擊著陸弱點 161 第四節 島上作戰之特性與弱點 163 第一項 島上作戰特點 163 第二項 島上作戰弱點 164 第五節 小結 165 第六章 結論 16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6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啟示 17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180 參考資料 183 表目錄 表 1-1 文獻評析表 7 表 2-1 中共高科技與傳統作戰理論結合一覽表 21 表2-2 共軍軍事戰略思維發展表 26 表 2-3 共軍對臺作戰兵力與作戰能量 39 表 2-4 共軍對臺行動方案 40 表 2-5 共軍重要兵裝武力犯臺攻擊效應評估表 46 表2-6 716乙型登陸氣墊船諸元性能表 48 表2-7 運輸機諸元性能表 50 表2-8 地效飛行器諸元性能表 51 表2-9 共軍自1949年「建政」以來對外用兵統計表 70 表3-1 中共信息戰之內容 79 表3-2 中共信息(資訊)戰作戰型式 82 表3-3 信息化戰爭與機械化戰爭型態的區別 85 表3-4 中共癱瘓戰/制點戰之中、短程彈道飛彈威脅評估與作戰推演 88 表3-5 導彈諸元性能表 91 表3-6 CSS-5諸元性能表 92 表3-7 M族諸元性能表 93 表3-8 戰機諸元性能表 95 表3-9 共軍海軍主要兩棲登陸艦艇數量判斷表 .105 表3-10 共軍運輸機數量判斷表 107 表3-11 共軍運兵直昇機數量判斷表 107 表4-1 國內外官方及學者認為中共對臺動武的步驟與手段 123 表4-2 東山島軍演各時期分析比較表 134 表4-3 中共軍力驗證對臺海安全影響比較表 149 表4-4 中共對臺灣武嚇威攝及派兵攻臺影響評估 151 表5-1 共軍信息戰、電子戰未來發展方向概要 153 表6-1 共軍聯合登陸作戰實、虛能力評析一覽表 167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4 圖 2-1 氣墊船 48 圖 2-2 米-4 49 圖 2-3 米-8 49 圖 2-4 CH-47D 49 圖 2-5 CH-53 49 圖 2-6 地效飛行器 51 圖 2-7 107火箭砲 56 圖 2-8 105無後座力砲 56 圖2-9 82無後座力砲 56 圖2-10 紅箭73反坦克導彈 56 圖2-11 紅纓五防空導彈 56 圖2-12 130火箭砲 57 圖2-13 122榴彈砲 57 圖2-14組織聯合作戰指揮流程示意圖 60 圖2-15聯合作戰指揮流程示意圖 62 圖2-16未來戰爭型態 77 圖3-1東風三型 91 圖3-2東風十一型 91 圖3-3東風十五型. 91 圖3-4 CSS-5. 92 圖3-5 M族 92 圖3-6 殲七 94 圖3-7 殲八 94 圖3-8 SU-27 94 圖3-9 SU-30 94 圖3-10 兩棲攻擊艦 101 圖3-11 戰車登陸艦 102 圖3-12 登陸運輸艦 103 圖3-13 中型登陸艦 103 圖3-14 五九式中型坦克 113 圖3-15 六三式水陸坦克 113 圖3-16 七七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114 圖3-17 八五式履帶裝甲車 115 圖3-18 122公厘牽引榴彈砲 115 圖3-19 122公厘輪式自行火箭砲 116 圖3-20 直八型直昇機 117 |
參考文獻 |
壹、官方資料: 1.國防部。中華民國82-8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4。 2.國防部。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印,2002.7。 3.國防部。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印,2006.8。 4.國防部。國軍聯合作戰要綱。臺北:國防部印,2000。 5.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下下一代的共軍。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2001.2。 6.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廿一世紀臺海兩岸的軍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2000.9。 7.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共軍核生化戰力與電磁脈衝攻擊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臺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編印,1999.5.5。 8.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部。空軍作戰能力分析。桃園龍潭: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部,2002。 9.國防大學戰略學部。登陸戰役指導思想。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戰略學部,2004。 10.國防大學海軍學部。兩棲作戰演進。桃園龍潭:國防大學海軍學部,2002。 11.陸軍總部。陸軍作戰要綱-聯合兵種指揮釋要。桃園龍潭:陸軍總司令部,1991.6.30。 12.陸軍總部。陸軍作戰要綱。桃園龍潭:陸軍總部,2000。 13.陸軍總部。灘岸決勝如何打。桃園龍潭:陸軍總部,1999.4.19。 14.中共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中共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印製,2004.12。 15.陸戰隊情報巡迴講習資料。臺北。2002。 貳、專書: 1.丁樹範。中共大趨勢。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4。 2.中共軍事誼文出版社編。共軍高技術戰爭中軍官必讀手冊。北京:中共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11。 3.中共國防大學編。十種作戰樣式的作戰指揮。北京:中共國防大學,1993.10。 4.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共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1。 5.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3。 6.王培昆、孫大喜合著。第四維戰爭。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1991.8。 7.王普豐。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 8.王德炎。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登陸作戰。北京:共軍出版社,1994.8。 9.卡羅拉.麥克吉福特。美國政治中印象中的中共。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5.2。 10.平可夫。外向型的中國軍隊-中共對外的諜報、用兵能力與軍事交流。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 11.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戰爭。北京:中共國防科技資訊中心,2002。 12.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0.8。 13.江澤民。加強對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學習和研究-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共軍出版社,2003。 14.佛蘭納根。人民共軍與變動的中共。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5.1。 15.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臺問題之研究。臺北:時英出版社,1997。 16.李元奎。高技術與現代化戰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1。 17.李南。資訊時代的人民共軍。美國:蘭德公司,1999.11。 18.李愃劭、秦立富合著。戰場資訊系統。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1。 19.李潔明。共軍未來。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8。 20.沈偉光。21世紀戰場。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1。 21.沈偉光。論中共軍事革新。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8。 22.周曉宇、彭希文、安衛平合著。聯合作戰新論。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6。 23.孟憲生。登陸與抗登陸-怎樣打。北京:中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2。 24.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2。 25.林中斌。共軍研發下世紀戰略武力-點穴戰。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1。 26.林光敏。打贏一場高科技的未來戰爭-資訊戰。桃園:國防大學,2001.6.30。 27.林宗達。共黨問題研究。1999.11。 28.林長盛。解放軍的彈道導彈。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 29.金鑫。中共問題報告-新世紀中共面臨嚴挑戰。香港:利文出版社,2001.9。 30.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編。戰爭與戰略理論集粹。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 31.翁明賢。2010中共軍力評估。臺北市:麥田出版,1998。 32.馬金生。參謀軍官平時工作指南。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1998.4。 33.常曉波。資訊戰如何戰勝電腦攻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1。 34.張召忠。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北京:中共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3。 35.張召忠。網路戰爭。北京:共軍文藝出版社,2001.1。 36.張召忠、嬪嬪合著。中共實力說。北京: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7。 37.張立棟。21世紀陸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3。 38.張旭成、拉沙特合著。如果共跨越臺灣海峽-國際間將作何反應。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5.5。 39.張旭成。中共看未來戰爭:臺灣如何因應。臺北:大晟文化出版社,1998。 40.張震。登陸—浴血海天的輝煌。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4。 41.張黎總主編。世界新軍事革新叢書-軍事後勤新革新。北京:共軍出版社,2004.10。 42.陳明煒。軍事作戰運用氣象之研究。 43.陳東龍。中共軍備現況。臺北:黎明文化,1999。 44.陳東龍。新世代共軍。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3.4。 45.陳勇、徐國成、耿資東合著。高技術條件下陸戰戰役學。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46.陸鋼、郭學堂合著。中共威脅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 47.凱洛琳.龐芙瑞。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5。 48.喬良、王湘穗合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共軍文藝出版社,1999.8。 49.曾章瑞等合著。新世紀國家安全與國防思維。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6。 50.曾復生。中美臺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二、三輯。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2005、2006年。 51.程秀龍、崔淑霞、常巧章合著。現代作戰形式集粹。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1997.6。 52.鈕先鍾。論有限戰爭。臺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88.10。 53.黃海彬。陸海空軍高技術條件下作戰指揮。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5。 54.劉東海。2005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2005.12。 55.劉義昌。高技術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56.劉繼賢等合著。國防發展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7。 57.戴清民主編,戴扣虎、丁偉撰寫。正確認識資訊戰的本質。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11。 58.戴清民、劉春勝合著。直面資訊戰。北京:中共國防大學,2002.11。 59.戴清民主編、張建鴻撰寫。奪取戰役制資訊權作戰探要。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11。 60.戴清民主編,高彥曉撰寫。戰區資訊戰戰法。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11。 61.戴清民、葛振峰合著。戰區資訊一體化。北京:中共國防大學,2002.11。 62.戴清民主編,劉玉華等撰寫。聯合登島資訊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11。 63.薛彥緒、范嘉賓合著。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指揮與協同。北京,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7。 64.薛理泰著,何頻主編。解放軍攻打臺灣:海峽戰爭的背景、形式、後果。香港:明鏡出版社,1995.8。 65.薛國安、王海合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熱點問題解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1。 66.謝鋼、蘇慶宜合著。資訊戰爭。北京:共軍出版社,1998.11。 67.謝鴻進。中共信息戰發展與因應之道研析。臺北:國防大學解放軍中心,2004.3。 68.譚道博、賈勇、吳佩華合著。深層體驗中共軍隊。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1。 69.譚傳毅。中國人民共軍之攻與防。臺北:時英出版社,1999.11。 70.中國軍力基本報告。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2003.12.19。 7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2,12。 參、論文: 1.卓榮貴。「中共陸軍改革之研究」。政戰學校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林勤經。「兩岸資訊戰戰力之比較」。臺海兩岸軍力評估研討論文集,臺北,2000.1,臺灣綜合研究院。 3.徐楷。「建構反飛彈系統之必要性與效益分析」。提昇升戰力-低層反飛彈系統建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4。 4.翁明賢。「提升嚇阻戰力-低層反飛彈系統建構」。中共導彈威脅及危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4。 5.國防大學。「中共犯臺模式之研究」。第5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4.10。 6. 張亞中。「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思維」。國防大學學術講座紀錄,臺北,2002.11。 7.張中勇。「中共”軍事事務革命”(RAM)與臺海安全」。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檢討會論文集,臺北,1999。 8.陳錦榮。「聯合兩棲逆登陸作戰之研究」。國防部聯督部編印國軍聯合作戰要綱研究論文集,臺北。 9.廖文中。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臺北,2001.1。 10.廖文中。「中共之天軍建設與衛星發展工程」。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專題講座,臺北,2004.1.9。 11.蔡行健。「國軍作戰指揮機制之研究」。作戰指揮機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1.6.28。 12.鐘堅。「民國100年陸軍反登陸作戰之研究」。陸軍準則會89-0003號研究報告,臺北,2000.10。 13.空軍總部。民國100年臺澎防衛作戰空軍兵力規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2。 14.美國蘭德公司。「大陸攻臺四階段戰術行動計畫」。2004.6。 15.美國RAND(蘭德公司)智庫。「研究分析報告」。2000.12。 肆、期刊: 1.丁樹範。「中共未來的軍備政策」。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2001.4。 2.王健民。「攻臺大演習精準計算」。亞洲週刊,2001,p.36-37。 3.王健民。「高科技演習航母是假想敵」。亞洲週刊,2001,p.50-51。 4.沈偉光。「關於聯合戰役資訊戰指導思想」。中國軍事科學第16卷第2期,2003。 5.沈明室。「共軍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登陸作戰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6期第22卷。 6.林宗達。「中共對亞太地區飛彈威脅之探討」。中共研究33卷12期。 7.林宗達。「中共信息戰之發展與戰術概論」。共黨問題研究28期, 2002.1,p.71。 8.林朱進。「中共解放軍之空降作戰」。全球防衛雜誌201期,2001.5。 9.姜上洲。「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香港廣角鏡月刊,1998.12。 10.孫中剛。「如何建立資訊作戰以立不敗之地」。國防雜誌第17卷第3期,2001.9。 11.海風。「我軍解放一號演習」。現代艦船,2001,p.4-5。 12.高智陽。「打破共軍飛彈襲臺的迷思」。臺基會全球聯盟─臺海戰爭,2004。 13.章沁生。「資訊化戰爭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趨勢」。中國軍事科學第2期,2003.1.26。 14.梅林。「中共二砲常規導彈軍力的作戰任務與基本戰法」。中共研究,2001.1。 15.梅林。「中共軍隊登陸戰役先期作戰之研究」。中共研究33卷8期,1999.8。 16.郭振華。「共軍M族導彈部隊編裝發展與運用之研析」。陸軍學術月刊35卷403期。 17.粵儒。「中共兩棲武力剖析」。全球防衛雜誌,298期。 18.廖俊傑。「中共快反部隊研究」。陸軍學術月刊,421期。 19.廖文中。「論當前中共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戰略」。中共研究第32卷第9期,1998.9,p.82。 20.褚漢生。「從解放軍戰爭思想的轉變探討中共”新軍事革命”」。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10期,2002.10,p.21。 21.劉家樹。「民船在登陸作戰中運用的幾點淺見」。國防月刊224期,2004.10。 22.歐貝泰。「中共解放一號演習」。軍事家全球防衛雜誌203期,2001。 23.蔡聰明。「共軍M族飛彈對臺澎防衛作戰之影響及我因應之道」。陸軍學術月刊34卷397期。 24.應紹基。「中共戰術彈道飛彈與其發展近況」。陸軍學術月刊450期,2003。 25.戴清民。「論軍隊資訊化建設與資訊戰建設」。中國軍事科學第15卷第6期,2002.12.1。 26.鐵軍。「戰場情報準備與建立查證模式」。軍事家全球防衛雜誌242期,2004。 27.「中共東山島軍演鎖定臺海制空權並啟動國防動員機制」,中國新聞周刊,2004。 28.「中共共軍之空降作戰」。全球防衛雜誌社201期,2001.5。 29.「中共快速奇襲臺灣之探討」。全球防衛雜誌社93期。 30.「快速部隊發展趨勢與運用」。國防雜誌11卷5期,1995.11。 31.「跨世紀共軍投射式戰力發展」。尖端科技軍事雜誌196期,2000.12。 32.「機械化步兵營反擊作戰-戰備整備之研究」。步兵季刊218期,2006.4.13。 伍、網路資源: 1.「大陸籌組網路武力從事網路戰」。TVBS,2000.11.21, <http://www.tvbs.com.tw/code/tvbsnews/daily/dailynews/ dailynews.asp?a=8203>。 2.「登陸戰役與抗登陸戰役」。三江明珠,2004.4.1, <http://www.sanshui.gd.cn/junshi/index.php>。 3.「東山島軍熟練山林攻戰打給臺灣看」。大紀元,2001.5.31, <http://64.62.138.84/b5/1/5/31/n94028.htm>。 4.「軍區戰區兩個概念」。太陽報,2006.3.3,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60303/20060303021145 _0000_1.html>。 5.「我海軍與美第7艦隊電子戰第2次交手」。中共中國青年報,2002.7.11, <http://news.sohu.com/78/02/news202100278.shtml>。 6.中時奇摩報,2000.11.22, <http://ctnews.kimo.com.tw/2000/11/22/china/16880/.html>。 7.中時奇摩報, 2002.11.22, <http://ctnews.kimo.com.tw/china/16880/.html>。 8.「東山島軍演時間之長前所未有,多種武器參加演習」。中國新聞網,2001.8.12, <http://www.chinanews.com.cn/home.shtml>。 9.「中國空軍第15空降軍全接觸」。中國江蘇網,2006.1.5, <http://mil.jschina.com.cn/Get/TOP81/01051449797.htm>。 10.「冷觀全球大軍演:美軍另有圖謀臺軍居心叵測」。四川在線,2004.7.10, <www.scol.com.cn/focus/zgsz/20040710/200471053320.htm>。 11.「共軍今年軍演突出各戰區協同作戰,大批民兵配合演習」。金羊網新快報,2002.8.7, <http://news.sohu.com/85/72/news202507285.shtml>。 12.「中共共軍夏季大演練」。南方網,2002.8.7, <http://news.sohu.com/27/87/news202508727.shtml>。 13.「誣稱我軍將電子戰襲美,中情局機密報告火上澆油」。南方網,2002.4.28, <http://news.sohu.com/15/82/news200638215.shtml>。 14.「中共多軍種聯合作戰要等到2020年」。軍事焦點評論,2001.2.13, <http://www.diic.com.tw/comment/06/06930206-2.htm>。 15.「中共實行反衛星作戰計畫」。軍事天地, <http://16167.com/taiwan/chinanews/new7.htm>。 16「曝光2001年東山島演習 臺灣感到惊慌」。軍事頻道,2002.3.5, <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2002/3/5-2220.html>。 17.國防大學網站。資訊圖書中心-91年班畢業論文資料庫。 <http://210.71.44.156/thesis/>。 18.「南京戰區戰役集團軍的編組」。華夏大地教育網,2001.5.31, <http://club.xilu.com/worldet/msgview-871530-170.html>。 19.「苦練反臺獨作戰 共軍加緊登陸作戰訓練」。華夏經緯網,2002.7.25, <http://news.sohu.com/76/93/news202309376.shtml>。 20.「中國空降兵:到處能飛 到處能降 到處能打」。華夏經緯網,2005.9.13, <http://www.huaxia.com/zt/js/05-075/2005/00365277.html>。 21.「臺灣安全嗎?」。華視新聞,1998.8.5, <http://www.cts.com.tw/nm/sm/sm08570.html>。 22.黃金龍。「對共軍登島戰役中”特攻戰法”運用之研析」。2006.9, <www.mnd.gov.tw/upload/200609/對共軍登島戰役中「特攻戰法」運用之.doc>。 23.「堅定立足現有裝備謀打贏的信心」。解放軍報,2005.5.1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 2005-05/19/content_2973779.htm>。 24.「解放軍本月在東山島軍演」。福州晚報,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40704/BIG5/ fzwb%5E8373%5E%5EWba01006.htm>。 25.「臺”國防報告書”將電子及信息戰列入防衛構想」。福建熱線,2002.7.23, <http://mil.fjii.fj.vnet.cn/2002-07-23/lajldsm_491.htm。 26.羅吉倫。「臺軍眼中的解放軍特種部隊」。2007.7,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forum.china.com.cn/ ciicbbs/read.php?tid=150638>。 27.「我軍現代化建設深化、防衛作戰能力日益提高」。新華網,2002.7.31, <http://news.sohu.com/31/38/news202393831.shtml>。 28.「軍方極機密網安計畫爆光」。新新聞周報628期,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628/628-058.html>。 29.「對中共軍事衛星發展之研析」。 <http://www.ndu.edu.tw/ndu/koei/upload/對中共軍事衛星發展之研析.htm>。 30.「中國軍區」。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china- military.htm>。 31.宋秉忠。「中共正在研發跨世紀兵器─電磁炮」。 <http://www.cna.com.tw/mnd/chg/chg3.html>。 32.沈明室。「共軍東山島演習與兩岸關係」。和平論壇電子報,2004, <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2:5&we bitem_no=875>。 33.汪麗娟。「人大代表提:國家統一綱領建議案列入公投法」。聯合新聞網,2004.9.6,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4/09/ others060904b.html>。 34.李菲。「新瓶裝老酒糊弄老百姓 臺軍「毒蝎」螫得了誰?」。2003.9.3, <http://www.csonline.com.cn/gb/content/2003-09/03/ content_287208.htm>。 35.林中斌。「中共軍事衛星將對臺灣造成重大威脅」。明報,1999.3.15,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199903/ 1999031501.htm>。 36.林中斌。「點穴戰是衝突焦點」。1999.9.6, <http://china.management.org.tw/1nvChina/199909-06// 199909-025.html>。 37.林建華。「共軍12天攻臺計畫首度曝光」。聯合新聞網,2003.9.4, <http/tw.news.yahoo.com/2003/09/05/polity/udn/ 4237168.html>。 38.邱建。「提高黨委領導資訊化建設的能力」。2004.5.13, <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4/05/13/ 20040513001140_jsld.html>。 39.孫曄飛。「東山島軍演將臺灣空軍活動範圍逼向本島」。中央社,2001, <http://news.sina.com.cn/c/2004-07-03/04163592485.shtml>。 40.孫曄飛。「解放軍東山島軍演將臺灣空軍活動範圍逼向本島」。2004.7.3, <http://mil.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4/07/03/ 000685086.shtml>。 41.孫曄飛。「聚焦我軍東山島軍演:模擬爭奪臺海制空權」。2004.7.3, <http://news.sina.com.cn/w/2004-07-05/10502993593s.shtml>。 42.張西成、林濤合著。「戰場呼喚絕活」。 <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4/05/13/ 20040513001133_jsld.html>。 43.梁永鈴、翟文中合著。「中共陸軍未來發展之研究」。2001.6.19 , <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activity/20010619/ mt200106_04.htm>。 44.莊雨琳。「東山島軍演針對陳水扁」。東森新聞,2001.7.9, <http://www.ettv.com.tw/2001/05/31/706-475417.htm>。 45.陳東龍。「東山島軍演」。東森新聞,2001.5.31, <http://www.ettoday.com.tw/2001/05/31/706-475259.htm>。 46.陳東龍。「東山島軍演之三」。2001.5.31,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 post&post=314>。 47.陳東龍。「公開”連環阻擊陣地群”戰術」。2001.5.31,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 post&post=314>。 48.陳東龍。「適應臺灣地形至少5個步兵師沒問題」。2001.5.31,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5&type=show_ post&post=314>。 49.陳東龍。「衝鋒舟渡海作戰試驗成功 隨時可渡海攻臺」。2002.3.3, <http://www.ettoday.com/2002/03/03/706-1270479.htm>。 50.陳東龍。「東山島成國家級演練場 共軍輪訓增加」。2004.8.29, <http://www.ettoday.com/2004/08/29/91-1678590.htm>。 51.盧德允。「2008年前中共對臺威懾可能性大」。聯合新聞網,2003.8.30, <http://tw.news.yahoo.com/2003/08/30/twoshore/udn/ 4225914.html>。 52.蕭懷湘。「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999.3, <http://www.mac.gov.tw/mlpolicy/cschrono/8803.htm#029>。 53.蘇志榮。「中共對信息戰研發與影響研討會」。2000.2.19, <http://www.dsis.org.tw/pubs/seminars/2000-02-19/ preface.htm>。 陸、報刊: 1.「東山島軍演目標奪取臺海制空權」。中國青年報,2004.7.1。 2.「中共成功研製殺手衛星」。中國時報,2001.5.1。 3.「我國防部透露因應中共犯臺策略」。中國時報,2007.7.3。 4.「如何防範共軍對臺奇襲」。中國時報,2001.9.5,第15版。 5.「臺美聯軍需有能力擊敗中共」。中國時報,2000.12.20,第1版。 6.「核武器家族新成員」。中國國防報,2001.9,第3版。 7.「關於新軍事變革」。共軍日報,2003.5.30。 8.「克制美軍,中共研究針烎戰」。青年日報,1999.2.24。 9.「臺國防部報導解放軍東山試驗新戰術」。夜光新聞,2004.8.24。 10.「東山島軍演與解放軍攻臺戰法」。東森新聞報,2001.5.31。 11.「中國威脅論可以休矣」。香港文匯報,1993.4.4。 12.「大陸軍事專家稱中共對臺動武有3種方式」。解放軍報,1999.9.8。 13.「臺灣問題不能無限制的延遲」。聯合報,2002.11.9,第1版。 14.中國時報,2001.8.20。 15.文匯報,2001.6.7。 16.太陽報,2001.6.6。 17.產經新聞,2001.5.31。 18.聯合早報,2001.6.17。 柒、英文部分: 1.Beaufre, Andre’. Strategy for Tomorrow. New York: Crane Russak Press, 1974. 2.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rective 3600.I. "Information Operation".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Defense, 9 December, 1996. 3.Lilley, James R., and Shambaugh, David, eds.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 New York: M.E. Sharpe, 1999. 4.Metz, Steven. Armed Conflict The 21st Century: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Post-Modern Warfar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0. 5.Oksenberg, Michael C., Swain, Maichael D. and Lynch, Daniel C. The Chinese Future. California: Pacific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Rand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Policy, 1997. 6.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0. 7.Scales, Robert H., and Wortzel, Larry M. The Future U.S. Military Presence in Asia: Landpower and The Geostrategy of American commitment. U.S. Army War College, 1999. 8.Shlapak, David A., Orletsky, David T., and Wilson, Barry A. Dire Strait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China-Taiwan Confrontation and Options for U.S. Policy.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0. 9.U.S. Army War College. Parameters, Vol.ⅩⅩⅩⅢ, No.1, Spring 2003.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