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2516030800
DOI 10.6846/TKU_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Service202500113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ADR價格走勢擬定台股當沖交易策略之研究-以台積電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Using the Price Trending of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 to Formulate a Day Trading Strategy : A Case Study of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經濟學系經濟與財務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Master's Program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3
學期 2
出版年 114
研究生(中文) 張博凱
研究生(英文) Po-Kai Chang
學號 61257015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5-06-20
論文頁數 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炤良(chen@mail.tku.edu.tw)
口試委員 - 林亦珍
口試委員 - 李芸綺
關鍵字(中) 現股當沖
技術分析
美國存託憑證(ADR)
關鍵字(英) Day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AD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台積電(TSMC)為標的,探討其美國存託憑證(ADR)之價格走勢是否能有效預測台灣本地市場中台積電現股當沖交易之報酬,進而擬定具體交易策略,研究期間涵蓋2014年至2023年,總計1910個交易日,資料來源包括台灣經濟新報(TEJ)與鉅亨網。研究首先依據ADR開收盤價之變動形態制定八種走勢,區分「做多」與「做空」之時點,並進行歷史回測;之後再引入 5MA、10MA、20MA與60MA等移動平均線作為交易策略之進出場門檻,分析其在不同技術門檻與交易成本條件下之績效表現。
    實證結果顯示,在不計交易成本情況下,大部分情況可創造超額報酬,然而,納入手續費與當沖交易稅等成本後,所有年度整體報酬率均轉為負值,顯示交易成本對當沖策略獲利之嚴重侵蝕,此外,引入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MA)作為交易門檻後,從回測結果來看,當MA週期越長,整體交易天數與虧損幅度明顯降低,特別是使用60MA時,在不含成本條件下,策略表現相對穩定且勝率高,為整體最佳。
    綜合分析結果,單一技術指標或簡單的當沖策略難以長期維持穩定正報酬,唯有透過多重技術分析濾網、降低交易頻率、風險管控以及持續調整參數設計,才可提升策略實務可行性與報酬穩定性,本研究對實務投資者擬定當沖策略及政府評估交易政策影響具一定參考價值。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price movements of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s (TSMC)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ADR)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intraday (day trading) returns of TSMC’s spot stock in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with the aim of formulating concrete trading strategies. The research period spans from 2014 to 2023, covering a total of 1,910 trading days. Data sources include the 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 and Anue (cnyes.com). The study first defines eight ADR price movement pattern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ing and closing price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long and short entry points, followed by historical back testing. Subsequently, four moving averages—5MA, 10MA, 20MA, and 60MA—are incorporated as entry and exit filters to examine strategy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technical thresholds and transaction cost conditions.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a zero-cost assumption, most strategies can generate excess returns. However, once transaction costs, such as commissions and day trading taxes, are included, all annual cumulative returns turn negative,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t erosion effect of trading costs on intraday strategy profitability. Moreover, incorporating moving averages (MA) as trading filters reveals that longer MA periods significantly reduce both the number of trading days and the extent of losses. Among all settings, the 60MA strategy shows the most stable and favorabl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the abse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with higher win rates and lower volatility.
In summar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ingle technical indicator or simplistic day trading strategy is insufficient to sustain consistent long-term profitability. Onl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chnical filters, reduced trading frequency, rigorous risk control, and continuous parameter optimization can practical feasibility and return stability be improve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ndividual investors developing day trading strategies and for policymakers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ding-related regula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謝辭	i
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5
第二節 台灣效率市場文獻	7
第三節 當沖制度沿革	8
第四節 台灣降稅制度	9
第五節 美股與台股關聯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13
第二節 交易成本以及報酬率計算	14
第三節 交易策略設定	15
第四節 技術分析	19
第四章 實證結果	20
第一節 當沖績效分析	20
第二節 移動平均線之績效	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圖目錄
圖1-1-1台灣上市股票前三大市值占大盤比例圖	1
圖1-2-1研究架構流程圖	4
圖2-1-1效率市場型態	6
圖3-1-1台積電台股股價與ADR走勢圖	13
圖3-3-1 ADR走勢判斷時點	15
圖4-1-1累積報酬率折線圖	24
圖4-2-1以5MA作為交易門檻之累積報酬率表示圖	30
圖4-2-2以10MA作為交易門檻之累積報酬率表示圖	36
圖4-2-3以20MA作為交易門檻之累積報酬率表示圖	42
圖4-2-4以60MA作為交易門檻之累積報酬率表示圖	46

表目錄
表2-1-1效率市場性質表	6
表3-3-1策略分類表	16
表3-3-2各年份各模式之交易天數統計表	17
表3-3-3各模式在各情況之下的單位報酬	18
表3-4-1投資決策一覽表	19
表4-1-1各年交易天數統計	20
表4-1-2含交易成本之績效整理表	21
表4-1-3不含成本之績效整理表	22
表4-2-1以5MA作為交易門檻之含成本績效表	26
表4-2-2以5MA作為交易門檻之不含成本績效表	28
表4-2-3以10MA作為交易門檻之含成本績效表	32
表4-2-4以10MA作為交易門檻之不含成本績效表	34
表4-2-5以20MA作為交易門檻之含成本績效表	38
表4-2-6以20MA作為交易門檻之不含成本績效表	40
表4-2-7以60MA作為交易門檻之含成本績效表	43
表4-2-8以60MA作為交易門檻之不含成本績效表	45
表4-2-9移動平均線優劣判斷表	4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李怡恬(2004),效率市場假說之實證研究-以亞太地區股市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沈盈妤(2022),當日沖銷降稅政策與其延長對於台股市場交易之影響,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3.	林我彥(2008),美股對臺股影響之分量迴歸分析,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林科呈(2020),布林通道策略投資台股績效實證分析,高雄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	洪鈺婷(2022),美股與台股及電子、金融股連動性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6.	徐子舜(2015),現股當沖新制對市場及個股報酬率、周轉率與成交量影響效果之研究,台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7.	許芸甄(2019),股利稅改、當沖降稅與股票報酬:以事件研究法分析,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8.	張瑛淑(2010),台股指數、美股指數的預測及兩者關聯性之分析,屏東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9.	陳秉淳(2021),台股當沖證券交易稅減半政策是否激勵當沖比重?雙重差分法的實證分析,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	潘靜怡(2011),以技術分析W底型態建構台指期交易策略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11.	蔡德淵(2002),台灣股市漲時重勢跌時重質之實證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謝昇龍(2007),台灣股票市場效率化趨勢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3.	謝慧燕(2018),證券市場當日沖銷降稅政策之事件研究,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14.	葉治彤(2021),台灣股市即時資訊之弱式效率市場再檢視,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1.	Chowdhury, A. (1994). Stock market interdependencies: Evidence from the Asian NIE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16, 629–651.
2.	Fama, E. 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5(2), 383–417.
3.	Ko, K.-S., & Lee, S.-B. (199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aily behavior of stock returns: Japan, US, and the Asian NIC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18, 219–23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繳交授權書後, 於網際網路立即公開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於全球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