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1912022700
DOI 10.6846/TKU.2019.00828
論文名稱(中文) 《玉臺新詠》與《萬葉集》的閨怨情懷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mparison Study of Boudoir Sorrow Feelings Between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and Manyosh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張惟中
研究生(英文) Wei-Chung Chang
學號 60201001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5-30
論文頁數 9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銘浩
委員 - 陳慶煌
委員 - 王皖佳
關鍵字(中) 玉臺新詠
萬葉集
閨怨詩
關鍵字(英)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Manyoshu
Boudoir Sorrow Poem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玉臺新詠》為梁代徐陵所編,收錄漢到梁的作品,年代長達約七百年,內容多涉及男女情思,風格偏尚綺靡,因悖離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而屢次被批為淫艷之作,但作為以婦女為主題、專收男女之情的詩歌總集,具有不可抹滅的史料價值。《萬葉集》的編撰者為大伴家持,其收錄橫跨約四百五十年、上自天皇下至庶民之四千五百首作品,內容豐富而多元,是最古老的和歌集。
    詩歌是人們抒發心中感懷之載體,雖中國詩歌與和歌的體裁不同,但由生活經驗觸發的情感卻是人類普遍共有的,其中又以哀怨、憂愁之情最具深沉的精神內涵,是故本論文欲以兩國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詩歌集《玉臺新詠》與《萬葉集》中的閨怨詩作為範圍,從作品中的角色、內容、描摹方式比較分析兩本詩集中的閨怨情懷之異同處,並嘗試從詩學角度及婚姻制度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
英文摘要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compiled by Xu Ling in the Liang Dynasty, consisted of works completed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Liang Dynasty, spanning around seven centuries. The contents of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include artworks narrating the romance between the opposite sexe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ornateness, which is deviant from the poetic traditions of tender and gentle expression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thus, have been cited as erotic poems.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however, is an irreplaceably influential historical source for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songs characterized by ladies, and the romance between the opposite sexes. The compiler for Manyoshu was Otomonoyakamochi, who collected 4500 pieces of literary works by emperors and civilians in Japan, spanning 450 years. Manyoshu consists of abundant and diverse contents and is the oldest collection of Japanese wakas.  
    People express their mind in poems. The form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differ from Japanese wakas, but emotions consequential to life experiences are universal. Among emotions, plaintiveness and melancholy are of the deepest spiritual connotations. The research scope in this study thus focused on the boudoir sorrow poems in such two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s of poems and songs in China and Japan as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and Manyoshu. This stud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expressing boudoir sorrow from in terms of characters, contents, and narrative methods in these two collections of poem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attempted to find the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from perspectives of poetics and marriage system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方法…………………………………………………………………………………5
第二章	閨怨詩內容…………………………………………………………………………7
第一節 閨怨詩的定義…………………………………………………………………………7
第二節 閨怨詩的類型…………………………………………………………………………13
一、棄婦怨………………………………………………………………………………………………13
二、征婦怨………………………………………………………………………………………………15
三、宮怨……………………………………………………………………………………………………16
四、蕩子怨………………………………………………………………………………………………18
第三節 創作動機……………………………………………………………………………………20
一、直抒其情……………………………………………………………………………………………20
二、題材吟詠……………………………………………………………………………………………20
三、代人言情……………………………………………………………………………………………22
四、寄託身世……………………………………………………………………………………………23
第四節 小結………………………………………………………………………………………………25
第三章 《玉臺新詠》與《萬葉集》閨怨詩之異同…………………26
第一節 作品中的閨怨……………………………………………………………………………26
一、《玉臺新詠》……………………………………………………………………………………26
二、《萬葉集》…………………………………………………………………………………………28
第二節 詩中角色 ……………………………………………………………………………………30
一、《玉臺新詠》……………………………………………………………………………………30
二、《萬葉集》…………………………………………………………………………………………31
第三節 內容…………………………………………………………………………………………………32
一、見棄原因………………………………………………………………………………………………32
二、應對情緒………………………………………………………………………………………………40
三、採取作為 ……………………………………………………………………………………………48
第四節 描摹方式…………………………………………………………………………………………53
一、時間……………………………………………………………………………………………………………54
二、空間……………………………………………………………………………………………………………62
三、動物……………………………………………………………………………………………………………70
第五節 小結……………………………………………………………………………………………………74
第四章 探析《玉台新詠》與《萬葉集》閨怨詩之異…………………76
第一節 詩學角度…………………………………………………………………………………………76
一、六朝詩歌…………………………………………………………………………………………………76
二、萬葉和歌…………………………………………………………………………………………………85
第二節 婚姻制度…………………………………………………………………………………………86
一、漢魏六朝…………………………………………………………………………………………………86
二、萬葉時代…………………………………………………………………………………………………88
第三節 小結……………………………………………………………………………………………………89
第五章、結論 …………………………………………………………………………………………………91
參考文獻………………………………………………………………………………………………………………93

表目錄
表1 梁代詩題「閨怨」者……………………………………………………………………………12
參考文獻
一、古籍
(周)莊周撰、(晉)郭象註、(唐)陸德明音義:《莊子》(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5年9月)。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左傳‧昭公》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1月)。
(漢)毛亨撰、(漢)鄭元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
藝文印書館,1955年,據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開雕版印製)。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洪氏出版社,1975年9月)。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二十一卷》(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
基金會,1978年,《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影印《清嘉慶甲子姑蘇聚文堂重刊
莊造吉本》。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新文豐出版
社,1978年)。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儀禮》(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78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年9月)。
(魏)劉邵:《人物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百部叢書集成》據清王
灝輯光緒定卅王氏謙德堂刊影印)。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台北:新
文豐出版社,1978年)。
(魏)嵇康著、崔富章注釋:《新譯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晉)王弼撰、(唐)刑璹、(明)范欽訂:《周易略例》(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年)。
(晉)郭璞注:《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百部叢書集成》據明郎
奎金輯刊影印)。
(梁)昭明太子撰、(唐)李善注:《昭明文選》(高雄:莊家出版社,1975年1
月)。
(梁)劉勰:《文心雕龍》(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5年9月)。
(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箋注》(北
京:中華書局,2017年1月)。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
刊)。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4月)。
(清)紀容舒:《玉臺新詠考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孔廣森撰:《大戴禮記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百部叢書集
成》)。


二、現代專書
Ernest R.Hilgard stc.(著)張東峰、謝光進、鄭伯壎(編譯):《心理學》(台北:
桂冠圖書公司,1981年9月)。
K.T.Strongman(著)安宗昇、韋喬治(譯):《情緒心理學》(台北:五洲出版社,
1987年7月)。
王潤華編譯:《比較文學理論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年)。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著)張美惠(譯):《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
王力堅:《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12月)。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
中西進著,劉雨珍等譯:《萬葉集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
月)。
木齊:《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石觀海:《宮體詩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吉田とよ子著,陳鵬仁譯:《萬葉集與六朝詩:悲哀與唯美之起源》(台北:致良
出版社,2006年9月)。
李瑞騰:《中國古典情詩》(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6月)。
辰巳正明著,石觀海譯:《萬葉集與中國文學》(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4
月)。
李笑野、張晶:《中國詩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3月)。
周溶泉、徐應佩等人編:《歷代怨詩趣詩怪詩鑑賞辭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989年6月)。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1993年5月)。
洪順隆:《由隱逸到宮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
胡大雷:《宮體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
曹淑娟:《夢斷秦樓月: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閨情》(台北:故鄉出版社,1982年
9月)。
康正果於《風騷與艷情》(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2月)。
張松如(編)、莊嚴、章鑄(著):《中國詩歌美學史》(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正大印書館 2001年1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5月)。
黃靈庚疏證:《楚辭章句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9月)。
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趙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鄭華達:《唐代宮怨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4月)。
劉崇稜:《日本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
鄭民欽:《和歌美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劉淑麗:《先秦漢魏晉婦女觀與文學中的女性》(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8
月)。
蕭華榮:《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12月)。
顏崑陽:《喜怒哀樂—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情緒》(台北:故鄉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
年9月)。
羅宗濤:《中國詩歌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6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2003年9月)。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

三、學位論文
王銘惠:《魏晉詩歌悲怨意識研究》(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9年)。
田秀鳳:《六朝悲美詩風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洪景潭:《魏晉玄學「以無為本」的再詮釋─以王弼、嵇康、郭象為中心》(台南: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6月)。
高莉芬:《漢魏怨詩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徐蕙霞:《魏晉南北朝閨情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1月)。
袁小晴:《梁代閨怨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
月)。
高知遠:《「立象盡意」之構築原則─中國「象」論詩學的美學闡釋》(彰化:彰
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陳昌明:《六朝「緣情」觀念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年)。
許翠雲:《唐代閨怨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
月)。
陳瑞芬:《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崔世崙:《魏晉玄言文學思潮研究─以玄學與文學之間的交涉為主題》(台北: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崔恩亨:《漢魏思婦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6月)。
張娣明:《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8年)。
趙強:《魏晉南北朝婚姻禮俗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劉依芸:《齊梁宮體詩書寫女性探析─以〈玉臺新詠〉為範圍》(台北:師範大學
	國文系碩士論文,2011年7月)。
顏智英:《昭明文選與玉臺新詠之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
文,1991年)。
羅希吉:《六朝抒情詩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
月)。
蘇雅芬:《〈詩經〉鳥獸蟲魚意象研究》(台中: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蘇雅惜:《玉臺新詠女性詩歌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年1月)。	

四、期刊論文
朱崇儀:〈閨怨詩與艷詩的「主體」〉,《文史學報》第29期(1999年6月)。
吳若芬:〈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中外學報》第13卷12
期(1985年5月)。
李卓:〈日本古代的訪妻婚及其存在的原因〉,《日本學刊》第2期(1994年)。
何寄澎:〈悲秋─中國文學傳統中時空意識的一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第7
期(1995年4月)。
李百容:〈從「群體意識」與「個體意識」論文學史「詩言志」與「詩緣情」之
對舉關係─以明代格調、性靈詩學分流起點為論證核心〉,《新竹教育大學人
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1期(2009年3月)。
林文月:〈南朝宮體詩研究〉,《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15期(1966年8月)。
梅家玲:〈論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并序》的美學特質─兼論漢晉詩賦
中的擬作、代言現象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7期(1995年4月)。
梅家玲:〈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臺灣大學文史哲學
報》第44期(1996年6月)。
曹永洁:〈古代日本人的兩性意識〉,《北京社會科學》第5期(2016年5月)。
黃慧英:〈儒家關於婦女地位的觀點〉,《鵝湖月刊》298期(1992年10月)。

五、論文集論文
任立華:〈中國古典詩與英國浪漫詩中之窗意象〉,《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
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7年10月)。
董家遵:〈從漢到宋末寡婦再嫁習俗考〉,《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1988年5月)。

六、外文文獻
九松潛一:《和歌史》(東京:東京堂,1968年4月)。
小島憲之:《上代日本文學と中國文學—出典論を中心とする比較文學的考察—》
(東京:塙書房,1964年3月)。
山口博:〈日本古代和歌に与えた中国閨怨詩の影響〉,《日本語學習與研究》第
6期(1985年)。
山口博:〈万葉集と中国文化―万葉集概説〉,《日本語學習與研究》第1期(1996
年)。
太田青丘:《日本歌学と中国詩学》(東京:清水洪文堂,1968年11月)。
五味智英:《万葉集必携》(東京:株式會社學燈社,1969年4月)。
中西進:《万葉の世界》(東京:中央公論社,1973年11月)。
中西進:《万葉集入門─その歴史と文学》(東京:株式會社角川書店,1983年8
月再版)。
中西進:《万葉集–全訳注原文付》(東京都:四季社,2008年1月)。
李慧:《〈万葉集〉中的〃ホトトキス〃意象研究》(河南:河南師範大學外國語
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10年4月)。
松原舞:《「万葉集」における中国詩「柳」の受容─「折楊柳」「柳腰」「柳の色」
を手掛かりに》(台北: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月)。
高群逸枝:《日本婚姻史》(東京:至文堂,1974年11月)。
島內裕子、渡部泰明:《和歌の心と情景》(2011年2月)。
清水勝(發行):《万葉集》(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83年10月)。
鈴木修次:《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1987年7月)。
遠藤嘉基、池垣武郎:《注解日本文學史》(京都:中央圖書,2009年3月)。
增尾伸一郎:《万葉歌人と中国思想》(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年4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