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2501201522332100 |
---|---|
DOI | 10.6846/TKU.2015.00813 |
論文名稱(中文) | 歐洲聯盟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之研究(1999-2013年) |
論文名稱(英文) | EU-China Trade Relations (1999-2013)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歐洲研究所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3 |
學期 | 1 |
出版年 | 104 |
研究生(中文) | 陳怡君 |
研究生(英文) | Yi-Chun Chen |
學號 | 600290067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5-01-14 |
論文頁數 | 109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卓忠宏
委員 - 郭秋慶 委員 - 梁崇民 |
關鍵字(中) |
歐盟-中國大陸 雙邊貿易關係 貿易政策 雙邊投資 貿易爭端 |
關鍵字(英) |
EU-China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Trade Policy Bilateral Investment Trade Dispute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與中國大陸於1975年建交,並在1978年簽訂首個貿易協定後,雙方經貿互動漸趨密切。至2013年期間,雙邊貿易關係持續變化,歐盟對於中國大陸從單向的協助與扶持,演變為互利且競爭的態勢,再轉變至當前雙方達成穩妥解決爭端問題,創造合作共贏格局的共識。這種轉變意含說明著一是中國大陸經貿實力的崛起,二是歐盟經濟實力在國際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後受到削弱,造成與中國大陸經貿實力差距進一步縮小的現實。 歐債危機對歐中貿易關係所造成的影響與變化,包括歐洲市場需求減弱、歐元貶值壓低大陸產品競爭力等,造成長年歐中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情勢獲得抑制;歐債危機後歐洲國家消費需求普遍疲軟,便宜的大陸產品成為搶佔歐洲企業在歐市場的主要威脅,致近年歐盟對陸發起「雙反」調查占對全球比重越來越重,雙方貿易爭端持續升溫;陸企趁著歐洲國家因主權債務危機造成資產價值縮水的絕佳時機下,積極擴大投資歐洲以獲取歐企品牌、技術與人才等資源,致中國大陸對歐盟投資快速增長。 近來,在歐洲國家逐漸步出債務危機,經濟走向和緩復甦之際,又再遭遇烏克蘭危機、蘇格蘭獨立公投等政治事件,再次打壓歐洲經濟成長動能,中國大陸龐大內需市場無疑是協助歐洲經濟維持成長動能的一大主力。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世界工廠」不再是其經濟發展目標,取而代之的是提升服務業占產業結構比重,以及促進高附加價值產業成長。儘管歐中在人權爭議、市場經濟地位、武器禁運等問題仍存有芥蒂,但不至於阻礙當前雙方最需要的經貿穩定成長與發展之目的,歐盟仍將在中國大陸提昇產業價值的道路上,扮演提供技術與服務的重要角色。中國大陸則在其持續推動城鎮化與擴大內需的政策方針下,成為持續帶動歐盟出口與經濟復甦的最重要貿易夥伴。 |
英文摘要 |
EU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were established in 1975 and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was signed in 1978, then EU-China trade relations grew stronger through the days. However, China, with high GDP growth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becomes a great economic power in the world, and EU, infecting by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gets disadvantaged in economy and trade status. The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EU and China have been changed.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also makes huge impacts on EU-China trade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growth of the trade deficit had been reduced in recent years, Bilateral trade disputes grew much tension and influenced more industrial areas, and E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China had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future, China, with a growing situation of consuming power, is definitely a needed ally for EU to export in recovering its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EU will remain as China’s important source on importing techniques and services for it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summary, EU-China trade relations should become much stronger and closer.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3 一、 歷史研究途徑 3 二、 文獻研究法 3 三、 個案探討 3 第三節 文獻評論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8 第六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歐盟與中國大陸之貿易政策 11 第一節 協助成長階段(1978-2001) 11 第二節 合作又競爭階段(2002-2012) 15 第三節 深化互利、創造共贏階段(2013-) 19 第四節 小結 20 第三章 歐盟與中國大陸貿易情勢 23 第一節 歐盟對中國大陸貿易金額 23 第二節 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 33 第三節 歐盟對中國大陸出口 46 第四節 小結 55 第四章 歐盟與中國大陸投資關係 61 第一節 歐盟對中國大陸投資情況 62 第二節 中國大陸對歐盟投資情況 70 第三節 歐中投資協定談判 79 第四節 小結 80 第五章 歐盟與中國大陸貿易摩擦 87 第一節 歐盟對中國大陸貿易摩擦變化 87 第二節 個案探討 91 一、 紡織品貿易爭端 91 二、 太陽能電池貿易爭端 94 第三節 小結 97 第六章 結論 101 第一節 歐盟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變化 101 第二節 歐債危機對歐中經貿關係的影響 102 第三節 未來歐中貿易關係發展可能趨勢 104 參考文獻 107 圖目錄 圖 1、論文架構圖 10 圖 2、歐盟對中國大陸貨物貿易總額及年均增長變化 24 圖 3、歐盟以外國家對歐盟之貿易額占比變化 25 圖 4、歐盟對中國大陸貨物進口額及占對全球總進口比 28 圖 5、歐盟對中國大陸貨物出口額及占對全球總進口比 29 圖 6、歐盟對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額 30 圖 7、歐盟對中國大陸及對全球貨物貿易製造業占比 31 圖 8、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總額統計 32 圖 9、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差額統計 32 圖 10、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比重 33 圖 11、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金額(依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35 圖 12、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比例(依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36 圖 13、1999年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比例 37 圖 14、2013年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比例 38 圖 15、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占全球比例變化 43 圖 16、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進口情形 44 圖 17、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進口其他服務貿易細項變化 45 圖 18、歐盟對中國大陸出口項目金額(依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47 圖 19、歐盟對中國大陸出口項目比例(依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48 圖 20、歐盟對中國大陸出口主要子項目金額變化 51 圖 21、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出口情形 53 圖 22、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出口其他服務貿易細項變化 54 圖 23、歐盟對中國大陸貨品貿易結構 57 圖 24、歐盟對中國大陸投資流量金額變化 63 圖 25、歐盟對中國大陸投資產業結構變化 67 圖 26、中國大陸投資歐盟金額變化 71 圖 27、2000-2011年中國大陸對歐盟國家累計投資 73 圖 28、中國大陸對歐盟投資金額類型與案件數 74 圖 29、中國大陸對歐盟國家與產業類別投資分布 78 圖 30、歐盟對全球與中國大陸貿易摩擦統計 88 圖 31、歐盟對中國大陸發起貿易調查類型占比 89 圖 32、歐盟對中國大陸發起貿易調查項目演變 90 圖 33、中國大陸對歐盟成衣出口金額變化 91 表目錄 表1、歐盟普惠制產品分類與減稅政策 12 表2、中國大陸出口產品自歐盟普惠制畢業年份 16 表3、歐盟與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金額統計 26 表4、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項目統計 34 表5、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分類細項占全球比例變化 41 表6、2004-2012年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進口占全球比例變化 46 表7、歐盟對中國大陸出口項目統計 52 表8、2004-2012年歐盟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出口變化 55 表9、歐盟對中國大陸及對第三國投資流量變化 64 表10、歐盟與其他國家對中國投資項目平均規模 66 表11、歐盟投資中國大陸產業結構比例 67 表12、歐盟對中國大陸(不含香港)直接投資變化 69 表13、中國大陸投資歐盟及第三國投資歐盟金額變化 72 表14、中國大陸(不含香港)對歐盟直接投資變化 75 表15、歐中投資協定談判進程 80 表16、美國、歐盟與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貿易爭端時序 96 |
參考文獻 |
一、 書籍 王煦棋、李俊毅、李淳、李貴英、周志杰、洪德欽、倪貴榮、陳麗娟、鍾志明、羅至美、蘇導民、顧振豪,2011年,歐洲經貿政策之新頁(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李貴英、李顯峰主編,2013年,歐債陰影下歐洲聯盟新財經政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金聖榮,2014年,歐債危機的秘密:金融風暴中的歐元波折,隱藏不為人知的貨幣佈局大祕辛!(台北,上奇時代) 林惠玲、鄭秀玲、曹海濤、葉日崧、張巧惠、Kazuyuki Motohashi(元橋一之)及Yuan Yuan (袁媛)、Keun Lee、楊志海、李曉雲、吳婧、張文秀、楊志海,2014年,中國大陸技術追趕與產業發展(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張亞中,2006年,歐盟全球戰略與對外關係(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張永安、楊逢珉,2012年,歐盟對華政策及中歐關系︰經貿局面的觀察,(中國大陸,時事出版社) 張台麟,2012年,歐洲聯盟推動對外政策的策略與主軸,(台北,政治大學歐語學程暨歐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 二、 期刊論文 肖 文,2010年,歐盟在華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第12期,p.84-90. 胡曉,2011年,歐盟在華直接投資與中國對歐盟出口商品結構,商業研究,第1卷第405期,p.195-199. 洪德欽,2013年,歐盟與中國大陸投資協定談判的意含與影響,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11月號,p.23-27. 汪威錞,2013年,從歐盟系列政策文件探討歐盟對中國大陸之貿易政策,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Oct.),p.1-27. 郭秋慶,2012年,歐洲聯盟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形成與反應,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通訊,第34期,p.14-22. 謝濟全,2001年,入世後我國對利用歐盟外資的策略調整,武漢大學商學院世界經濟系碩士論文,p.1-9. 蘇慶義,2014年,互惠互利的中歐經貿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第16期(Aug.),p.1-5. 2012年,「歐商指控中商未遵守進口協議,太陽能產品貿易摩擦再起」,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第414期(Jun.),p.17. 三、 英文專書 David Shambaugh, Eberhard Sandschneider, Zhou Hong, 2007, China-Europe Relations: Perceptions, Policies and Prospects, (Taylor & Francis). David Kerr & Liu Fei, 2007,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U-China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icola Casarini, 2009, Remaking Global Order: The Evolution of Europe-China Re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Louis Edmonds, 2002, China and Europe since 1978:A European Perspectiv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land Vogt, 2012, Europe and China: Strategic Partners or Rivals?,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Stanley Crossick & Etienne Reuter, 2007, China-EU: A common futur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四、 EU官方文件與判決 Annex to the 23rd 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the Community's Anti-dumping, Anti-subsidy and Safeguard Activities (2004). SEC (2005) 1038 final China-EU 2020 Strategic Agenda for Cooperation. (Nov., 2013) Joint Statement: Deepening 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mutual benefit. (Mar., 2014) (EC) No.2820/1998 (EC) No.2501/2001 (EC) No.2501/2001 (EC) No.2331/2003 (EC) No 732/2008 (EC) No.815/2003 (EC) No.980/2005 (EC) No.978/2012 五、 網路資源 歐盟委員會:< http://ec.europa.eu/ > 歐盟統計局:<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eurostat/home > 世界銀行:< http://www.worldbank.org/ >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