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5202413235200
論文名稱(中文) 拼縫普通城市共享空間塑造
論文名稱(英文) Stitching Together the Shared Spaces of Generic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2
學期 2
出版年 113
研究生(中文) 蔡家芸
研究生(英文) Chia-Yun Tsai
ORCID 0009-0008-4987-2471
學號 6113603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4-06-18
論文頁數 8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瑞茂(094152@mail.tku.edu.tw)
口試委員 - 朱百鏡(graniphoc@gmail.com)
口試委員 - 徐玉姈(a.judith55@nhu.edu.tw)
關鍵字(中) 普通城市
公共空間
社會性基礎設施
共享模式
城市系統
關鍵字(英) Generic city
Public space
Social infrastructure
Sharing model
Urban syst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i
目錄 ———————————————————————————————v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研究動機
1-1研究動機 ————————————————————————————2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範圍 ————————————————————————————5
1-4研究方法 ————————————————————————————7
1-5研究步驟與流程 —————————————————————————9
1-6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普通城市的共通點  ———————————————————————12
2-2珍雅•格生活街道(現代城市) ———————————————————13
2-3雷姆•庫哈斯對亞洲城市的啟發——————————————————15
2-4日常都市主義  —————————————————————————17
2-5解構化空間形式  ————————————————————————18
2-6凝聚社會基礎設施  ———————————————————————20
2-7學術成果回顧  —————————————————————————22
第三章 拼縫城市多元空間概念
3-1符號化空間特質  ————————————————————————26
3-2城市結構型態  —————————————————————————28
3-3解構的場所  ——————————————————————————30
3-4居住宅和公共政策  ———————————————————————32
3-5無障礙環境改善  ————————————————————————32
第四章 社會基礎設施開放場域
4-1公共政策的重塑  ————————————————————————36
4-2城鎮都市型態  —————————————————————————37
4-3街道序列分析  —————————————————————————42
4-4正德里土地使用分區  ——————————————————————50
4-5正德里生活機能分析  ——————————————————————53
第五章 共享空間生活模式
5-1公民意識形態  —————————————————————————60
5-2共享空間的節奏  ————————————————————————61
5-3即時生活圈  ——————————————————————————64
5-4城市系統的空間語言  ——————————————————————66
第六章 共享空間場域
6-1日常動態地圖  —————————————————————————71
6-2街區邊界文化  —————————————————————————71
6-3街邊適應性提升  ————————————————————————72
6-4共享空間分析  —————————————————————————74
第七章 結論
結論 ———————————————————————————————80
參考文獻 —————————————————————————————82
附錄 ———————————————————————————————84

圖目錄
圖2-5新春街混合空間流通餐車  ——————————————————20
圖2-6水碓籃球場餐車形式  ————————————————————21
圖2-6-1 社區街道共享交流空間———————————————————22
圖3-5視障點字標示  ———————————————————————33
圖3-5-1 高程差準則————————————————————————33
圖4-2地方鄰里標示  ———————————————————————37
圖4-2-1 城市邊界分析  ——————————————————————38
圖4-2-2新市鎮-棋盤式  ——————————————————————38
圖4-2-3舊鎮區-曲折式  ——————————————————————38
圖4-2-4 都市計畫過程  ——————————————————————39
圖4-2-5 都市鎮區型態  ——————————————————————40
圖4-2-6 都市更新過程  ——————————————————————41
圖4-3線性街道型態  ———————————————————————42
圖4-3-1 新春街社區大廈  —————————————————————42
圖4-3-2 社區大廈騎樓  ——————————————————————42
圖4-3-3 燕子巷遊戲區  ——————————————————————43
圖4-3-4 正德里溝渠街巷  —————————————————————43
圖4-3-5 正德里街區型態  —————————————————————43
圖4-3-6 街道功能分析  ——————————————————————44
圖4-3-7 節點動線分析  ——————————————————————45
圖4-3-8 社區大廈公用分析—————————————————————46
圖4-3-9 街區形態分析  ——————————————————————47
圖4-3-10 街道特性分析 ——————————————————————48
圖4-3-11 人流動集散點 ——————————————————————49
圖4-4土地使用分區  ———————————————————————50
圖4-4-1 建物類型分區  ——————————————————————50
圖4-4-2 開放空間位置  ——————————————————————51
圖4-4-3 停車通道位置  ——————————————————————51
圖4-4-4 自然環境分區  ——————————————————————52
圖4-4-5 開放空間和隱蔽空間型態  —————————————————52
圖4-5正德里機能混合使用  ————————————————————53
圖4-5-1 正德里商店混合位置關係  —————————————————53
圖4-5-2 正德里公有與私有空間  ——————————————————54
圖4-5-3 正德里街道邊界與公有空間關係  ——————————————54
圖4-5-4 正德里步行距離範圍  ———————————————————55
圖4-5-5 正德里生活位移軌跡  ———————————————————55
圖4-5-6 正德里商店平日和假日運作時間  ——————————————56
圖4-5-7 日常生活人車行為環境調查  ————————————————57
圖4-5-8 公共空間模式語言  ————————————————————58
圖5-2公共設施使用狀況訪談誌卡地點  ———————————————62
圖5-2-1 公共設施的集結關係  ———————————————————64
圖5-3街道邊界域擴張  ——————————————————————66
圖5-4城市資源適應性系統  ————————————————————69
圖6-1活動地圖分析  ———————————————————————71
圖6-1-1 公共活動訪談整理  ————————————————————71
圖6-3-1街區邊界適應性-東北向立面圖  ———————————————72
圖6-3-2街區邊界適應性-西南向立面圖  ———————————————73
圖6-3-3 原型轉化空間類型—————————————————————73
圖6-4都市架構分析  ———————————————————————74
圖6-4-1 建築結構核心分析  ————————————————————74
圖6-4-2 內部路徑分析  ——————————————————————75
圖6-4-3 街道核心分析  ——————————————————————75
圖6-4-4 中心球場改善設計—————————————————————76
圖6-4-5 公共設施狀況調查—————————————————————77
圖6-4-6 燕子巷通路分析——————————————————————77
圖6-4-7 兒童遊樂區步道改善設計——————————————————77
圖6-4-8 主入口綠帶改善設計————————————————————78
圖6-4-9 腳踏車道設計  ——————————————————————78
圖6-4-10 次入口步道改善設計 ———————————————————78
圖6-4-11 次入口步道植栽改善 ———————————————————79
圖6-4-12 人行步道加寬改善設計 ——————————————————79
圖6-4-13 腳踏車行道設計 —————————————————————79

表目錄
表1-6 研究流程圖 —————————————————————————9
表1-7 研究架構 ——————————————————————————10
表5-2  A01、B01訪談卡 ——————————————————————62
表5-2-1 C01、D01訪談卡 ——————————————————————63
表5-4  E01、F01 訪談卡 ——————————————————————67
表5-4-1 G01、H01訪談卡 ——————————————————————68
表5-4-2  I01、J01訪談卡 ——————————————————————68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理查.桑內特. (2020).棲居:都市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打造開放城市,尋找居住平衡的新契機.出版社: 馬可孛羅.
響庭伸. (2020).摺疊都市.出版社: 臉譜.
豬雄純(日). (2018).共享空間設計解剖書.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2021).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出版社:臉譜.
約翰·雷頓·蔡斯.(2021).日常都市主義.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帕布羅.森德拉, 理查.桑內特. (2022).城市不服從:以失序設計打開生活想像.出版社:行人出版社.
夏鑄九. (2009).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 1987-1992.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鑄九. (1995).理論建築 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揚·蓋爾. (2016).公共生活研究方法.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繆樸.(2007).亞太城市的公共空間-當前的問題與對策.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彼得·博塞爾曼.(2017).城鎮轉型:解析城市設計與形態演替.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韋恩奧圖.(1994).美國都市建築:城市設計的觸媒.出版社:創興.
 梁永安.(2016).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溫床.出版社:早安財經.
Kevin Lynch.(2014).城市的意象.出版社:遠流.
筧裕介.(2023).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認知症世界の歩き方.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蓋德桑納斯.(2006).X-城市主義建築與美國城市.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牟鍾璘.(2020).巷弄經濟學.出版社:馬可孛羅.

英文專書:
Dehaene, M.,Notteboom.(2020).B. Oase 104: The Urban Household of Metabolism. USA: Nai010 Publishers .
Jacobs, Jane.(1992).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Publisher :Vintage Books; 1st Vintage Books edition.
Benedict Clouette; Marlisa Wise.(2017).Forms of Aid ─ Architectures of Humanitarian Space, Publisher :Birkhäuser.

日文專書:
和田博文等.(2006).言語都市・ベルリン-1861-1945.出版社: Fujiwara Shoten.
山崎丈夫.(2009).地域コミュニティ論: 地域分権への協働の構図-改訂版.出版社: 自治体研究社.

引用期刊:
Affrilyno. (n.d.). S, M, L, XL: Sebuah Pandangan Peralihan Modern UrbanismeMenuju Postmodern Urbanisme.

引用論文:
林宏恩. (2022).物換星移 - 穿戴式裝置與行動裝置的生活策略.淡江大學.

引用網路出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14265/Answer/141424686. (n.d.).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Newtaipei.Html. (n.d.). 
閱讀筆記:巷弄經濟學 - Yún - Medium. (n.d.).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不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電子論文全文不同意授權
校內書目延後至2029-07-27公開,延後「中英文摘要」
校外
不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書目延後至2029-07-27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