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2321473500
DOI 10.6846/tku202300457
論文名稱(中文) 趙國長平之戰敗戰之研究:戰略研究途徑的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Kingdom of Zhao Defeat in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Analysis by Strategic Study Approach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1
學期 2
出版年 112
研究生(中文) 鄧欣翔
研究生(英文) Hsin-Hsiang Deng
學號 60933003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3-06-20
論文頁數 9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ccshih@mail.tku.edu.tw)
口試委員 - 林穎佑(singfredrb@hotmail.com)
口試委員 - 周湘華(hesse@clc.tku.edu.tw)
關鍵字(中) 長平之戰
趙國
秦國
地緣戰略
軍事
外交
關鍵字(英)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Zhao State
Qin State
Geostrategy
Military
Diploma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長平之戰作為研究主題,以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並透過戰略研究途徑進行明趙國於長平之戰中戰敗之分析。本文以戰略研究途徑的四個單元,從戰前趙國的戰略環境分析作為起點,對雙方行為者分析,與雙方權力綜合評估與比較後,最後進行雙方運作之分析。

    本研究首先透過一手史料,以及二手資料的整理,在第一章環境的分析中,歸納出趙國在長平之戰前的內、外戰略環境,以及對於長平之戰所產生的因果關係,以此分析趙國戰敗之背景環境。 

    第二章行為者分析則承自環境分析,於此對於雙方的國家目標以及政治權力體制作為主體,並將雙方內部權力行使者與決策者,分為軍事與政治兩個層面進行論述,歸納長平之戰時雙方決策者的權力行使狀態。 

    第三章權力分析的部分,則以現代衡量國家權力的數項指標,分為政治與軍事兩大面向,根據現存史料與相關資料之研究,利用質化的方式進行雙方權力的評估與比較。 

    最後在第四章行動分析的部分,則先說明戰役過程,同時論述雙方行為者在各樣環境改變下,如何運用各自擁有的軍事與外交等國家權力,採取相應的行動,並對長平之戰結果對雙方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說明。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takes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as the research topic,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defeat of Ming Dynasty Zhao State in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through the strategic research approach. This article uses the four units of the strategic research approach,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Zhao's strategic environment before the war, analyzing the actors of both sides, and aft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power of both sides, finally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 sides.

    Firstly,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first-h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second-hand data,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Zhao State before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so a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environment of Zhao State’s defeat in the war.

    The part of power analysis in the third chapter uses several modern indicators to measure state power,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politics and milita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xis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related materials, the power of both sides i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a qualitative way.

    Finally, in the part of action analysis in the fourth chapter, it first explains the battle proc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s how the actors on both sides use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powers such as military and diplomacy to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explains the impact of the results of the Battle of Changping on both sid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	1
第一章 環境的分析	19
第一節 長平之戰前趙國的「內部環境」	24
第二節 長平之戰前趙國的「外部環境」	31
第二章 行為者的分析	41
第一節 行為者的分析:趙國	43
第二節 行為者的分析:秦國	50
第三章 權力的分析	60
第一節 趙國的分析	61
第二節 秦國的分析	68
第三節 兩國權力運用的評估	72
第四章 行動的分析	75
第一節 長平之戰時雙方的行動	76
第二節 長平之戰時雙方行動的分析	84
結論	90
參考資料	95
 
圖目錄
圖0-1概念架構圖	15
圖0-2研究架構圖	16
圖1-1 戰國時期三晉(今山西省)交通圖	28
圖1-2 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版圖(趙武靈王後)	35
圖2-1 上黨郡與秦、韓、趙三國關係圖	45
圖4-1秦趙長平之戰作戰經過示意圖	82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一、中文專書
1.	工藤元男著,曹峰等譯,《睡虎地秦簡所見秦代國家與社會》。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	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編纂,《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二冊》。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
3.	戶部良一等著,陳政雄譯,《失敗的本質——日本軍的組織論研究》。台北市:致良出版社,2013年。
4.	牛鴻恩等著,《先秦經史軍事論譯注》。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5.	王子今主編,《秦統一的進程與意義》。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6.	王子居著,《大秦帝國》。北京市: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年。
7.	王杉著,《「歷史上最聰明的人脈學」遠交近攻》。台北市:大樂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
8.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著,楊南芳等譯校,《戰爭論(上):原理之書》。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9.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著,楊南芳等譯校,《戰爭論(下):運用之書》。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10.	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安年科夫等著,于寶林等譯,《國際關係中的軍事力量》。北京市:金城出版社,2013年。
11.	白雲翔著,《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研究》。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5年。
12.	朱紹侯著,《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8年。
1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政府效能國季評比指標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
14.	吳如嵩等著,《中國軍事通史:第三卷戰國軍事史》。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15.	宋杰著,《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16.	李學勤著,《東周與秦代文明》。新北市:駱駝出版社,1983年。
17.	沈長雲、楊善群等著,《文明的歷程》。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年。
18.	沈長雲等著,《趙國史稿》。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年。
19.	佩德羅.巴尼奧斯著,周佑芷、李文進等譯,《國家力量決勝點》。新北市:野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
20.	周錫山著,《漢匈四千年之戰》。上海市: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2年。
21.	帕斯卡.博尼法斯、于貝爾.凡德霖等著,林舒瑩譯,《最新世界衝突地圖》。台北市:大雁出版基地,2021年。
22.	彼得.高恩著,彭競霆譯,《權力的解析》。南京市:譯林出版社,2015年。
23.	杰弗里.雷根著,陳海宏等譯,《人類陸戰史上的中大失誤》。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
24.	林天人著,《先秦三晉區域文化研究》。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5.	林劍鳴著,《秦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26.	邱創煥著,《文官制度論叢》。台北市:中華民國國家發展策進會,1993年。
27.	金玉國著,《世界戰術史》。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2012年。
28.	約瑟夫.奈伊、大衛.威爾許合著,張小明譯,《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29.	胡敏遠著,《野戰戰略用兵方法論》。台北市:揚智文化,2006年。
30.	夏風著,《古人金屬・銅錫鐵器》。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31.	孫文良著,《中國官制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
32.	席曉峰、席琳編著,《先秦文化研究》。北京市:群言出版社,2016年。
33.	徐志明主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北京市: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34.	徐富昌著,《睡虎地秦簡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35.	馬平安著,《霸道》。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
36.	馬利清著,《原匈奴、匈奴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探索》。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5年。
37.	高專誠著,《三晉烽煙:韓趙魏興衰史話》。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8.	高橋洋一著,《圖解地緣政治:主權、資源與戰爭》。台北市:十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
39.	國玉奇、邱德諾夫等著,《地緣政治學與世界秩序》。重慶市:重慶出版社,2007年。
40.	張嶔著,《戰國原來是這樣》。台北市: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年。
41.	張曉生著,《中國古代戰爭通覽(一)——上古時代至三國時代》。台北市:風格司藝術創作坊,2017年。
42.	張麟徵著,《近代國際關係史》。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43.	曹峰著、顧曉鳴主編,《先秦政治的智慧與謀略》。台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年。
44.	梁啟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市:東方出版社,1996年。
45.	郭建龍著,《拿下全中國》。台北市:大是文化,2022年。
46.	陳茂同著,《中國歷代選官制度》。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47.	陳高華、錢海皓等主編,《中國軍事制度史:兵役制度卷》。鄭州市:大象出版社,1997年。
48.	陳義彥主編,《政治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49.	鈕先鍾著,《中國歷史中的決定性會戰》。台北市:麥田出版,2001年。
50.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年。
51.	黃崇岳主編,《中國歷朝行政管裡》。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52.	黃盛璋著,《歷史與地理考古論從》。濟南市:齊魯書社,1982年。
53.	楊志玖主編,《中國古代官制講座》。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
54.	楊金廷、康香閣等主編,《多視角的趙文化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3年。
55.	楊寬著,《戰國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56.	葉至誠著,《社會科學概論》。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2009年。
57.	葛漢文著,《國際政治的地理基礎》。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16年。
58.	董良慶著,《戰略地理學》。北京市: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59.	賈德.戴蒙著,王道還、廖月娟等譯,《槍砲、細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市:時報出版社,2019年。
60.	趙國華著,《戰國韜略》。武漢市:長江出版傳媒,2018年。
61.	劉從德著,《地緣政治學導論》。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62.	劉樂賢著,《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市:文物出版社,2011年。
63.	鄭吉威著,《大秦帝國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64.	錢穆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65.	韓單著,《戰國就是一場遊戲》。台北縣:人類智庫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66.	鴻陸訓著,《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67.	譚其驤著,《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市:地圖出版,1985年。
68.	蘇志榮編,《軍事家的失誤》。安徽省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69.	Eliot A. Cochen、John Gooch等著,鈕先鍾譯,《軍事災難:戰爭失敗之剖析》。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
70.	James E. Mrazek著,張銘瑛譯,《打勝仗的藝術》。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二、史料
1.	王忠林註釋,《新譯荀子》。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2.	吳仁傑註釋,《新譯孫子》。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	貝遠辰註釋,《新譯商君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4.	傅武光、賴焱元等註釋,《新譯韓非子》。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5.	溫洪隆註釋,《新譯戰國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6.	盧烈紅註釋,《新譯鹽鐵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7.	韓兆琦註釋,《新譯史記》。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三、學位論文
1.	江昱蓁著,《春秋至戰國時期將道及其在當代轉化之研究:創造性轉化的觀點》。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
2.	邱澤瑋著。《戰國時代趙國的軍事與外交》。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論文,2009年6月。
3.	陳譽升著,《明朝北京保衛戰之研究-以戰略研究為中心》。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4.	劉聰著。《秦國政治地理研究》。武漢市: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5.	羅獨修著。《先秦兵家思想探源》。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

四、期刊論文
1.	李燕著,〈談長平之戰秦趙戰略管理的成敗〉,《現代經濟信息》,第15期。2012年。頁18。
2.	尚耕著,〈國家大戰略視角下的長平之戰〉,《教科文匯》,第34期。2009年。頁219-220。
3.	武鐵城、郭孟良等著,〈長平之戰趙國失敗原因辨析〉,《山西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87年。頁82-84。
4.	林培源著,〈政府效能研究述評與展望〉,《湖北經濟學院學報》,第3期。2016年。頁92-97。
5.	姚小燕著,〈淺談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制對武術發展的影響〉,《武術文化研究》,第1期。2011年。頁36-37。
6.	唐根希著,〈長平之戰再研究〉,《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卷第3期,頁22-39。
7.	張龍鳳著,〈趙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邯鄲學院學報》,第4期。2015年。頁32-35。
8.	黃河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解析長平之戰中的保密戰〉,《大視野》,第6期。2017年。頁59。
9.	喻中著,〈法家的現代性及其理解方式〉,《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8年。頁58-65。
10.	趙宏坤著,〈戰國兵器製造與管理特點略論〉,《哲學文史研究》第7期 。2017年,頁59-60。
11.	謝偉傑著,〈長平之戰(前260):大戰略所導致的軍事災難〉,《中國文化所學報》,第45期。2005年。頁1-25。

五、網路
1.	嚴尤著,《三將論》,《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https://ctext.org/all-texts/zh?filter=433789〉。
2.	《百科知識》,《上黨郡》,〈https://www.jendow.com.tw/wiki/上黨郡〉。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繳交授權書後, 於網際網路立即公開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於全球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