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923473200
DOI 10.6846/TKU.2009.00737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府城興築與拆除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of the Taipei Walled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陳廣文
研究生(英文) Guang-Wen Chen
學號 69406008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5
論文頁數 23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宗賢
委員 - 卓克華
委員 - 吳明勇
關鍵字(中) 臺北
臺北府城
戰略
關鍵字(英) Taipei
The Taipei Walled City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臺北府城的興築與拆除,跨越了清領與日治兩個政權,其興築的背景為19世紀末,是中國飽受列強侵擾的時代,因為國家安全受到侵犯,進而有以海防思想為主體的洋務運動來進行改革,再加上牡丹社事件的爆發,使臺灣地位更形重要,於是臺灣建設便成為當時重要的國防議題。
而臺灣建設下的重要工作是臺北設府築城,端看其條件,是由於北臺灣、臺北盆地已從清初的荒埔之地,到清中葉發展成漢人移民區、河港貿易之地,晚清更因為茶、糖與樟腦等經濟作物的外銷,加上臺灣重新進入國際貿易體系,於是呈現蓬勃發展之姿,所以在條件足夠下得以設府與築城,而在其設府築城的歷程中,又有擇址、人事布局、城址選定、經費籌措等等細部工作,最後設府築城的工作完成後,確立了臺北府城在北臺灣的政經地位,也使得日後成為北臺灣首府、臺灣省會。
    臺北府城興築時,適逢清法戰爭方酣,而十年後又遭遇乙未割臺之役、丙申臺北府城之役,進入日治時期後,總督府又因為軍事上已不需要城牆進行防衛、衛生工程與都市計劃等等理由加以拆除,進而指定為史蹟紀念物。戰後又因為威權體制下的文化控制,1966年政府又將遺留的三座城門變更設計為宮殿式建築,直到1983年政府才將其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本論文透過臺北府城的歷史沿革,深入研究其設府之背景、築城之歷程、戰爭中的價值、拆除的過程、指定為史蹟的經過,及其戰後的發展,進而分析清廷官員、總督府、戰爭時攻守兩方、戰後政府的思考,以討論其中的戰略,企圖以這樣的角度切入臺北府城的研究,並突破前人之成果。
英文摘要
The building and dismantle process of the Taipei Walled City is crossed from Ching Dynasty to Japanese regime. In 19 century, China was threaten by many big powers. The invasion made Ching Dynasty take the Maritime Defense as an idea to do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reformation. Besides, The Mutan Village Incident (1871) made the position of Taiwan become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se rea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at that period of time.

	Among many kinds of co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o build the Taipei Walled City.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pei basin, it becomes the most active immigration area of Hans and prosperous commercial place during the middle period of Ching Dynasty. At the late period of Ching Dynasty, the export of Tea, sugar and camphor which contain economic values speed up the Taipei Walled City’s building process. The export activities make Taiwan re-enter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ystem as well. After solving the place issue, personal matters , budget problems and complete the whole construction, the Taipei Walled City developed as the capital of north Taiwan and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in the future.

During the building period, the Sino-French War happened.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 (1895) and the revolution of Taipei Walled City also happened a decade later.
Under the Japanese governance of Taiwan, they decided to take apart the wall of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It is no longer need the military defense, and base on doing hygiene works and urban planning, they designated it as historic relics. Under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culture govern, they changed the three walls into a palace architecture in 1966. The walls was refer as first-rank monument until 1983.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past history of the Taipei Walled City discusses its background, building and demolish process and the decision of how to be referred as monument by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also points out its valu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of wars and the development after wars. Under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nformation, the writer try to doing further analysis toward the thoughts of Ching Dynasty’s staff, the strategy of two antagonistic side of war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fter wars. The writer not only attempts to give us some different research points of view of Taipei Walled City but also tries to deliver some new thoughts on old topi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研究方法	5
一、研究回顧	5
二、研究方法	1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論文架構	16
一、研究限制	16
二、論文架構	17
第四節 戰略與論文主題	19
第貳章 臺北設府築城前之背景	24
第一節 東亞情勢之變化	24
一、晚清中國的政局	24
二、洋務運動的改革	27
第二節 晚清臺灣的建設	34
一、牡丹社事件與臺灣地位的變化	34
二、沈葆楨與臺灣建設	39
第三節 晚清臺灣建設之戰略建構	46
一、清廷建設臺灣之戰略思考	46
二、臺灣行政體系改革之戰略思考	53
第參章	臺北設府築城之沿革	63
第一節	臺北設府之沿革	63
一、設府以前的臺北	63
二、臺北設府之歷程	76
第二節	臺北築城之沿革	83
一、臺北築城之籌備	83
二、臺北築城之規劃與興工	97
第三節 臺北府與城的戰略意義解析	110
一、臺北設府的戰略意義	110
二、臺北築城的戰略意義	117
第肆章 臺北府城之戰略驗證與拆除	130
第一節 臺北府城之戰略驗證	130
一、清法戰爭時臺北府城的戰略意義	130
二、乙未割臺之役時臺北府城的戰略意義	143
三、丙申臺北府城之役時臺北府城的戰略意義	159
第二節 臺北府城的拆除	170
一、日治時期的拆除	170
二、臺北府城的最後命運	180
第伍章 結論	189
一、晚清臺灣建設下的重要項目	190
二、「臺北」邁向進步與繁榮	192
三、臺灣「首府」的價值與地位	194
四、研究心得	195
附錄一  臺北府城大事年表(1874~1983)	198
附錄二  臺北府城基本資料	201
附錄三  臺北府城各城門與地圖	206
參考資料	232


表目錄
表一、清代臺灣行政區劃變遷表……………………………………………………56
表二、1870~1890年臺灣茶葉輸出統計表…………………………………………71
表三、1870~1891臺灣樟腦輸出統計表……………………………………………72
表四、淡水、打狗貿易淨值比較統計表……………………………………………74


圖目錄
圖一、本論文研究方法圖……………………………………………………………15
圖二、本論文理論架構與研究議題流程圖…………………………………………23
圖三、牡丹社附近之原住民…………………………………………………………36
圖四、石門古戰場……………………………………………………………………37
圖五、沈葆楨…………………………………………………………………………39
圖六、沈葆楨撫臺時期臺灣行政區劃圖……………………………………………45
圖七、丁日昌…………………………………………………………………………51
圖八、清代臺灣行政區變遷圖………………………………………………………56
圖九、恆春縣城………………………………………………………………………58
圖十、臺北府全圖……………………………………………………………………61
圖十一、清廷建設臺灣戰略建構圖…………………………………………………62
圖十二、臺北地形圖…………………………………………………………………64
圖十三、臺北盆地原住民番社分布圖………………………………………………65
圖十四、繁榮的大稻埕碼頭…………………………………………………………70
圖十五、淡水、打狗貿易淨值比較曲線圖…………………………………………75
圖十六、臺北府城中店舖市街之嚆矢………………………………………………87
圖十七、臺北盆地都市核心轉移圖…………………………………………………91
圖十八、臺北府城內圖………………………………………………………………93
圖十九、岑毓英臺北府城規劃想像復原圖………………………………………..100
圖二十、蘭州城……………………………………………………………………..102
圖二十一、臺州城…………………………………………………………………..102
圖二十二、恆春縣城四周山川形式圖……………………………………………..103
圖二十三、臺北府城四周山川形式圖……………………………………………..104
圖二十四、劉璈修改後臺北府城方位圖…………………………………………..105
圖二十五、臺灣臺北城之圖………………………………………………………..106
圖二十六、臺北府城東門…………………………………………………………..107
圖二十七、臺北府城南門…………………………………………………………..108
圖二十八、臺北府城西門…………………………………………………………..108
圖二十九、臺北府城北門…………………………………………………………..109
圖三十、臺北府城小南門…………………………………………………………..109
圖三十一、龍脈伸展之示意圖……………………………………………………..122
圖三十二、崑崙山與中國三大龍脈圖……………………………………………..122
圖三十三、臺灣本島龍脈乃福州越海而來………………………………………..123
圖三十四、臺灣城市理想之風水配置……………………………………………..123
圖三十五、臺北設府築城之戰略建構圖…………………………………………..129
圖三十六、孤拔……………………………………………………………………..135
圖三十七、劉銘傳…………………………………………………………………..139
圖三十八、日軍澳底登陸…………………………………………………………..147
圖三十九、日軍進入臺北府城……………………………………………………..148
圖四十、協助開臺北府城的婦人—陳法…………………………………………..150
圖四十一、臺灣民主國國旗與郵票………………………………………………..153
圖四十二、日軍進攻臺灣路線圖…………………………………………………..155
圖四十三、臺北線備急隊員………………………………………………………..162
圖四十四、丙申臺北府城之戰,日軍據城而守…………………………………..163
圖四十五、臺北城內市區計劃圖…………………………………………………..173
圖四十六、日治時期設置之三線道(原臺北府城北側城牆)………………………175
圖四十七、拆除時的城牆…………………………………………………………..176
圖四十八、拆除時的城牆與城門…………………………………………………..176
圖四十九、三線道路………………………………………………………………..181
圖五十、遭到變更設計的臺北府城東門…………………………………………..183
圖五十一、不當使用的臺北府城城門……………………………………………..184
圖五十二、戰後初期之三線道……………………………………………………..185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一、	中文史料(按作者姓名順序排列)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
《道咸同光四朝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海防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法越南交涉檔》臺北:編者,1962。
故宮博物院編,《清光緒中日交涉史料》臺北:文海,1952。
淡新檔案校註出版編輯委員會編輯,《淡新檔案》臺北:臺灣大學,1995。
.丁日昌,《丁中丞政書》,臺北:文海文海出版社,1980。
不著編人,《清光緒台灣通志》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55。
王定安,《湘軍記》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臺北:文海,1978。
洪安全編,《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五)》臺北:故宮博物院,1995。
洪安全編,《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三)》臺北:故宮博物院,1996。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魏源,《海國圖誌》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
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高賢治,《大臺北古契字集(二)》 臺北:臺北市文獻會,2003。
楊家駱,《洋務運動文獻彙編》 臺北:世界書局,1974。
《臺灣省通誌》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地理及歷史》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80。
《岑襄勳公(毓英)遺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38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
《靖海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王元墀,《甲戌公牘抄存》,臺灣文獻叢刊第3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臺灣文獻叢刊第3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東凕奏稿》臺灣文獻叢刊第4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新竹縣志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中復堂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8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左宗棠,《左文襄公奏牘》,臺灣文獻叢刊第8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李鴻章,《李文忠公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3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連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12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新竹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88。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法軍侵臺檔》臺灣文獻叢刊第19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9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室,1964。
《法軍侵臺檔補編》臺灣文獻叢刊第20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4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案彙錄壬集》,臺灣文獻叢刊第22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述報法兵侵臺紀事殘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5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
《清史列傳選》,臺灣文獻叢刊第27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
羅大春,《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30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E. Garnot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灣研究叢刊第7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二、	專書
丁肇強,《軍事戰略》 臺北:中央文物,1983。
王國璠主修;陳三井總纂;黃宇元監修,《臺北市發展史》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81。
王國璠,《臺灣抗日史》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81。
尹章義,〈臺北設府築城考〉,《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1989,頁397~419。
左舜生輯,《中國近百年史資料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1。
孔令晟,《大戰略》 臺北:好聯出版社,1995。
何培齊,《日治時期的臺北》 臺北:國家圖書館,2007。
呂實強,《丁日昌與自強運動》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卓克華,《清代的商戰集團》 臺北:臺原出版社,1990。
卓克華,《清代臺灣行郊研究》臺北:揚智文化,2007。
周宗賢,《清代臺灣海防經營的研究》 臺北:渤海堂文化,1991。
邵循正《中法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灣研究叢刊第115種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8。
李淑惠、李子寧、吳佰祿編輯,《黃虎旗的故事:臺灣民主國圖錄》 臺
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2001。
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戰略論》 臺北:實踐學社,1958。
李乾朗,《臺北府城牆及礟臺基座遺址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995。
孟森,《清代史》 臺北:正中,1961。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 臺北:學術出版社,1983。
許雪姬,《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87。
許佩賢譯,《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臺北:遠流,1995。
許佩賢譯,吳密察導讀,《攻臺戰記》臺北:遠流,1995。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海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吳永華,《臺灣歷史紀念物》 臺中:晨星,2000。
喜安幸夫著、廖祖堯譯,《臺灣武裝抗日秘史》 臺北:譯者,1985。
陳正祥,《臺北市誌》臺北:南天,1997。許雪姬,《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 臺北:自立晚報,1993。
陳三井,《近代中法關係史論》 臺北:三民,1993。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1984。
約米尼著,鈕先鍾譯,《戰爭藝術》 臺北:三軍大學,1985。
高亞偉,《世界通史》 作者,1975。
高傳棋,《穿越時空看臺北—臺北建城120週年》 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4。
楊仁江,《臺北府城北門調查研究與修復計劃》 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臺灣開發史》 臺北:空中大學,1996。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黃俊銘,《總督府物語:臺灣總督府暨官邸的故事》 臺北:向日葵,2004。
黃淑清,《臺北古今圖說集》 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92。
黃富三,《臺北建城百年史》 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95。
鈕先鍾,《歷史與戰略》 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史》 臺北:黎明文化,1992。
鈕先鍾,《戰略研究與歷史教訓》 臺北:軍事譯粹社,1979。
鄭順德譯,《孤拔元帥的小水手》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2004。
蔣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 臺北:三民,2007。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藤井志津枝,《日本軍國主義的原型—剖析1871~74年臺灣事件》臺北:三民,1983。
龍應臺、湯熙勇,《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臺北市文獻會,2002。
Albert Feuerwerker著,林載爵譯,《中國近百年經濟史》 臺北:華世,1978。
J.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蔡啟恒,《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研究叢刊第10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三、	學位論文(依年代排序)
吳重義,《清末臺灣洋務運動之研究(1874~1891)》 (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80。
陳朝興,《西元1945年以前臺北市城市形式轉化研究》 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984。
賴進義,《晚清海防塞防之爭的研究(1874-1881):國家戰略構想的解析》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1986。
廖春生,《臺北之都市轉化: 以清代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為例》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988。
葉乃齊,《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 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89。
簡博秀,《日據時期臺北市:殖民主義下都市計劃與空間構造》臺中: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1。
陳連武,《風水--空間意識形態實踐: 臺北個案》臺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1993。
徐裕健,《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 以日據時期臺北為個案》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993。
林芬,《戰後台灣古蹟保存政策變遷歷程之研究(1945∼1996)》臺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5。
陳怡宏,《忠誠和反逆之間─1895∼1901年間台北、宜蘭地區「土匪」集團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1。
黃琡玲,《臺灣清代官制建築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2001。
張翊國,《美國自由伊拉克行動軍事戰略研究》(臺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2004。
林君成,《十九世紀中國的禦侮戰爭:以中法戰爭臺灣戰役(1883~1885)為論述中心》 臺北:文化大學史學系,2007。
四、	期刊
王樹槐,〈中國近代的外債〉,《思與言》,5:6,1967,頁33~34。
庄司萬太郎著,賀嗣章譯,〈牡丹社之役與李善德之活躍〉,《臺灣文獻》10:2,頁66。
李思涵,〈同治年間陜甘回民事變中的主要戰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頁116~124。
許雪姬,〈抗法名將孫開華事蹟考〉,《臺灣文獻》36:3、36:4。
黃秀政,〈中日馬關議和的割地問題〉,《臺灣文獻》25:2。
黃得時,〈城內的沿革和臺北城〉,《臺北文物》2:4,18~20。
溫振華,〈清代臺灣的建城與防衛體系的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3,頁10。
鈕先鍾,〈論戰略研究及其取向〉,《國家戰略論叢》 臺北:幼獅文化,1984,頁35。
劉淑芬,〈清代臺灣的築城〉,《食貨》,14:11、14:12,頁47~48。
Heinz Brill著,王洽南譯,〈戰略一詞的今日解〉,《中華戰略學術季刊》,1982年版,頁225。
五、	日文資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書課。
《府報》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臺北縣報》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臺北廳報》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成文,1985。
《臺北市史》 臺北:臺灣通信社,1931。
《臺北市土木要覽》 臺北:臺北市土木課,1939。
《史蹟調查報告第二輯》 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6。
《臺灣時報》臺北:東洋協會臺灣支部。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版,臺北:遠流,1996。
《臺灣地形圖》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1921~1928版,臺北:遠流,1996。
《日清役臺灣史》 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0。
《臺灣慣習記事》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東京:綠書房,1986。
藤崎濟之助著,《臺灣史と樺山大將》臺北:國史刊行會,1926。
杉山靖憲,《臺灣名勝舊蹟誌》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十川嘉太郎,〈總督官邸樹石物語〉,《臺灣建築會誌》8:5,頁337。
松永正義:〈臺灣領有論の系譜—1874(明治7年) に出兵と中心〉,《臺灣近代現代史》,1,(東京:龍溪書舍,1978),頁13~17。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臺灣—抵抗と彈壓》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2。
鷲巢敦哉,《臺灣統治回顧談》 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43。
辜顯榮翁傳紀編纂會編,《辜顯榮翁傳》臺北:辜顯榮翁傳紀編纂會,1939。
《日本侵臺初期檔案》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78。
《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77。
《臺灣抗日運動史》,臺北:海峽學術,2000。
六、	西文資料
B. H.Liddell Hart,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London:Faber&Faber,1967.

Carl Philip Gottlieb von Clausewitz,”On War”,translated by 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Ramon H Myers,”Taiwan Undor Ching Imperial Rule 1684~1895:The Traditional Order”,Th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of the Univerity of Hong Kong,NO’2,Vol.IV(1971).

Harry J. Lamley:”The Fornation of Cities in Taiwan”,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dford,Califormia,197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