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6201401531100
DOI 10.6846/TKU.2014.00770
論文名稱(中文) 圖像載體的敘事與接受 ── 論臺灣漫畫文學的形成及創作
論文名稱(英文) The narrative and reception of image carrier ── The conformation and creation of Taiwanese comic literatur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周文鵬
研究生(英文) Wen-Peng Chou
學號 89601010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06
論文頁數 35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銘浩
委員 - 王俊彥
委員 - 洪德麟
委員 - 蕭言中
委員 - 周德良
關鍵字(中) 漫畫文學
臺灣漫畫
載體
圖像
敘事
關鍵字(英) Chinese literary
Taiwan comic
carrier
image
narrativ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當代資訊科技的演進,改變了人類社會對於敘事載體的選擇及使用。在此之前,由於繪畫行為過於耗費時間與技術成本,長久以來,基礎於符號邏輯的文字,始終扮演著主流載體的角色。然而,隨著個人電腦問世、網際網路開通,以icon及其操作邏輯為起點,當代社會的資訊認知及應用,逐漸開拓了另一塊根基於圖像思維的疆域,形成了一種跨越載體差異,兼容了圖像、文字、線條及符號的新表述模式。就表現與接受而言,這類利用圖像基礎,將文字、線條、符號都予以整合的敘事方式,事實上,又與存在已久的漫畫系統,有著高程度的重疊。換言之,如果圖像載體的選用與跨用,將越發獲得人類溝通及表述行為的仰賴,那麼,針對漫畫作品與漫畫敘事所進行的文學研究,便不僅足以協助釐清圖像載體的特性及用法,對於跳脫了傳統文字形式,卻依舊延續也承載著文學精神的新創作形態,自然,也就更能有所前瞻,闢出一徑先行而超越的理路。

  鑑此,本文以載體工具之於文學定義的連動關係為起點,探究中文學術進行圖像及漫畫研究的理據及必要。並依循當代資訊發展的數位化與圖像化進程,逐步梳理圖像載體及漫畫敘事的類型、構成和運作,嘗試藉由文學視野的漫畫研究軸線,歸納漫畫文學及其表現手法的審美脈絡,深入我國漫畫文學及其平台、世代的興衰遞嬗,捕捉臺灣漫畫文學的體系及血統,呈現其創作質性的輪廓與蛻變。
英文摘要
The 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ing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society. With the advent of personal computers and internet, information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the image, and contains a variety of possible carri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narrative form which including images, text, lines and symbols, has exist for a long time, they was called comic.

 That is to say, if the integration of a variety of carrier by image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way of expression, make comics as a object of the literary research,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carrier, and also help to study the usage of narrative image. In view of thi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asis and necessity of comic research of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ry, this article will investigate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literary and carrier. 

 Not only that, it will also probe the method and logic of comic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of comi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question of the lineage of Taiwan's comic literary, and attempt to express the evolution and conversion of i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正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一、個人電腦的普及與影響................................1
二、圖像趨勢的形成與席捲................................4
第二節 研究主題......................................13
一、本質與價值的確認...................................13
二、表現及特質的梳理...................................16
三、時空與領域的跨接...................................18
四、存在與效應的交錯...................................20
五、認知與現實的共進...................................22
六、小結 ─ 例證與軌跡的探究.............................24
第三節 研究現況......................................25
一、質性與現象的釐清...................................25
二、成果與面向的整理...................................28
(一) 國內各大專院校之碩、博士論文......................28
(二) 期刊論文......................................34
(三) 一般著作......................................35
三、小結 ─ 現象與面向的聯結.............................38
第二章 當代圖像敘事的趨勢與形成.........................42
第一節 資訊型態與認知思維的改變.........................42
一、	具體化/視覺化................................45
二、	單位化/象徵化................................48
第二節 表達方式與接受邏輯的改變.........................53
一、	符號化......................................53
二、	圖像化......................................57
第三節 文字功能與載體特性的改變.........................67
一、	轉向化......................................67
二、	混淆化......................................70
三、	替代化......................................75
第四節 工具性能與能力條件的改變.........................77
一、	寬頻化/多媒化...............................77
二、	數位化/程式化...............................82
第五節 在普及與便利之後...............................88
一、	日行千里的資訊環境............................88
二、	一指多功的操作模式............................89
三、	一機萬能的工具條件............................91
第三章 從圖像敘事到漫畫敘事............................97
第一節	系統與從屬...................................97
一、不對等的銜接關係...................................97
二、載體視野下的理解進路...............................101
三、繪圖行為的目的性...................................107
第二節	類型與意義...................................116
一、圖像的類項........................................116
(一) 本義或廣義.....................................116
(二) 成像或抽象...................................118
(三) 圖像或像圖...................................123
二、漫畫的形式分類及其理據.............................125
(一) 分類邏輯的反思................................125
(二) 四格漫畫及其敘事結構...........................127
(三) 連章四格及其敘事結構...........................131
(四) 變寸多格與連環兼用.............................137
(五) 分格目的與分類意識.............................141
三、漫畫的技法類項及其邏輯.............................143
(一) 版面控制與單位意識.............................145
(二) 單位意識與框格敘事.............................150
(三) 框格敘事與連環表現.............................156
(四) 連環表現與節奏交錯.............................166
(五) 表述修飾與文字運用.............................168
(六) 線條表述與符號表述.............................191
四、漫畫形式與漫畫技法的軸線............................199
第四章 臺灣漫畫的血統與構成............................204
第一節	臺灣漫畫血統中的日系軸線.......................205
一、1895年以前......................................205
(一) 北尾政演、葛飾北齋與漫畫........................205
(二) 《日本笨拙》與《團團珍聞》......................209
二、1896年至1945年..................................212
(一) 從《東京潑克》到《臺灣潑克》.....................212
(二) 從《王樣》到《新新》............................215
第二節	臺灣漫畫血統中的中國軸線.......................217
一、1912年以前......................................217
(一) 石印技術與畫報風潮.............................217
(二) 畫報盛況與漫畫創作.............................219
二、1913年至1949年..................................222
(一) 從回回圖到《上海潑克》..........................222
(二) 從《子愷漫畫》到「上海漫畫會」...................226
(三) 從抗日戰爭到抗戰漫畫...........................230
三、1949年迄今......................................232
(一) 《牛伯伯打遊擊》與牛家班........................232
(二) 《小俠龍捲風》與武俠熱潮........................234
第三節	臺灣漫畫的定義與反思..........................237
一、政府單位的補助與邏輯...............................237
二、臺灣漫畫與代表臺灣的漫畫............................243
(一) 語言與文字軸線?...............................243
(二) 產地與作者的軸線?.............................245
(三) 名為風格的軸線?...............................248
(四) 堪為代表的軸線.................................251
第五章 臺灣漫畫的平臺與發展............................255
第一節	時報文化與本土原創漫畫雜誌......................256
一、雜誌漫畫與漫畫雜誌.................................256
(一) 雜誌漫畫的加值邏輯..............................256
(二) 從加值到貶值...................................258
二、敘事漫畫與故事漫畫.................................260
(一) 在形成故事之前.................................260
(二) 在形同故事之後.................................264
三、刊期與改版.......................................267
(一) 內容與續航問題................................267
(二) 營運與調節問題................................273
第二節	日本漫畫與代理業態...........................275
一、從單行本到漫畫期刊................................275
(一) 業者群眾及商品量能.............................275
(二) 《東立漫畫週刊》的著眼與調整.....................280
二、快報世代與版權時期................................286
(一) 傑出作品的精選及合併...........................286
(二) 改弦異轍的體制及環境...........................293
第六章 臺灣漫畫的文學與創作...........................302
第一節 漫畫的成功與創作的成功.........................302
第二節 節奏的精彩與敘事的精彩.........................305
一、視覺的節奏及流暢.................................305
二、對話的節奏及流暢.................................310
第三節 方向的產生與故事的產生.........................315
一、類項的區分及應用.................................315
二、國人漫畫與五環結構................................320
第七章 結論........................................325
第一節 圖像敘事的崛起與普及...........................325
一、從資訊革命到漫畫共識..............................325
二、從敘事技法到敘事類型..............................328
第二節 漫畫文學的價值與面向...........................329
一、因具體而隱沒.....................................329
二、因普世而經典.....................................330
三、因周折而淬煉.....................................331
附錄一 ─ 臺灣動漫產業的結構問題與解決之道................334
附錄二 ─ 臺灣漫畫結構暨歷史發展軸線年表..................338
附錄三 ─ 2006年-2013年臺灣漫畫類學位研究整理表...........340
徵引書目............................................350
一、漫畫文本類.......................................350
二、專書類..........................................351
三、期刊/論文類.....................................353
四、報章/報導類.....................................356
五、網際文獻/官方網站類..............................357


【圖目錄】
圖1 華康蚪風體與華康少女體字型表現示意圖...............7
圖2 華康緞帶體、華康斧劈體、華康愛情花體、華康金文斗雲體示意圖..8
圖3 圖像化文字字型表現示意圖........................10
圖4 當代報紙及其資訊暨表現形態示意圖..................11
圖5 圖像式icon暨操作介面示意圖......................12
圖6 新敘事及載體形態示意圖..........................16
圖7 漫畫敘事形態示意圖1............................17
圖8 漫畫敘事形態示意圖2............................18
圖9 軸、面交界概念示意.............................20
圖10 臺灣漫畫研究類項比例示意圖.....................31
圖11 漫畫教學暨工具類出版圖書系列書影................38
圖12 《另眼看御宅:跨媒體傳播下的日本文化剪影》封面書影..40
圖13 Windows 3.1系統介面圖1......................42
圖14 DOS系統介面圖...............................43
圖15 Windows 3.1系統介面圖2......................44
圖16 Windows作業暨操作環境示意圖...................45
圖17 鍵盤與指令操作概念示意圖.......................46
圖18 icon與程式功能展開概念示意圖...................47
圖19 滑鼠與游標操作概念示意圖.......................47
圖20 右鍵選單與剪貼功能示意圖.......................49
圖21 複製、貼上功能與icon應用概念示意圖1.............49
圖22 複製、貼上功能與icon應用概念示意圖2.............50
圖23 書寫行為與意義接受關係示意圖...................51
圖24 視覺化操作與文件內容關係示意圖..................52
圖25 視覺化操作與文件內容關係示意圖..................53
圖26 Office一般工具列取樣圖 ─ 2003版...............55
圖27 ICQ:LOGO暨操作介面示意圖(初版)...............58
圖28 MSN:LOGO暨操作介面示意圖(6.0版)..............59
圖29 MSN內建「表情符號」選單........................60
圖30 象形字與文字載體抽象變化示意圖...................60
圖31 線條與記號特性示意圖...........................61
圖32 線條、記號及符號特性示意圖......................62
圖33 影像、相片特性示意圖...........................62
圖34 圖像特性綜合示意圖............................63
圖35  LINE:LOGO暨貼圖內容示意圖...................64
圖36 LINE對話介面暨貼圖功能示意圖...................65
圖37  LINE貼圖介面暨選項示意圖1..................66
圖38 LINE貼圖介面暨選項示意圖2..................66
圖39  LINE貼圖介面暨選項示意圖3..................66
圖40 文書處理程式:Word內建符號選單..................68
圖41 「囧」字於顏文字系統之使用概念示意圖1.............69
圖42 「囧」字於顏文字系統之使用概念示意圖2............69
圖43 中國文字構成要素與當代資訊轉向認知概念示意圖......70
圖44 文字使用及其混淆化問題示意圖...................71
圖45 視覺化操作暨形狀選單擇用概念示意圖..............73
圖46 注音輸入法選單與文字使用邏輯示意圖..............73
圖47 注音輸入法與同音謬誤示意圖....................75
圖48 火星文相關整理表............................76
圖49 2013年12月‧國立故宮博物院首頁活動宣傳圖........78
圖50 2013年12月26日‧Yahoo奇摩首頁截圖............79
圖51 2013年12月26日‧Youtube首頁截圖............80
圖52 Facebook介面暨影片嵌入功能示意圖............80
圖53 Facebook介面暨圖片嵌入功能示意圖............81
圖54 掃瞄器設備形象示意圖.......................82
圖55 2013年12月28日-PChome網路商城截圖...........83
圖56 Adobe:LOGO暨相關程式工具示意圖............85
圖57 StreeVoice多媒體創作交流平臺首頁截圖.........86
圖58 彎彎作品與個人頭像作品示意圖.................87
圖59 LINE與各大企業單位貼圖合作內容示意圖..........87
圖60 i-phone與ios操作介面......................90
圖61 Android操作介面..........................90
圖62 APP程式:「相機360」icon(LOGO)暨介面、濾鏡功能示意圖1..92
圖63 APP程式:「相機360」icon(LOGO)暨介面、濾鏡功能示意圖2..92
圖64 APP程式:「美圖秀秀」icon(LOGO)暨介面、元件功能示意圖1..93
圖65 APP程式:「美圖秀秀」icon(LOGO)暨介面、元件功能示意圖2..93
圖66 APP程式:「魔漫相機」icon(LOGO)暨介面、處理功能示意圖...93
圖67 APP程式:「VideoShow」icon(LOGO)暨介面、剪輯功能示意圖.93
圖68 資訊使用族群與程式能力分眾示意圖....................95
圖69 圖像敘事與漫畫敘事相互關係概念示意圖.................97
圖70 圖像敘事與漫畫敘事相互關係概念示意圖.................98
圖71 圖像載體與繪畫行為關係概念示意圖.................101
圖72 圖像載體與繪畫方式關係概念示意圖2.................103
圖73 繪畫方式與分類概念示意圖.........................103
圖74 圖像載體與繪畫方式關係概念示意圖3.................105
圖75 誇張/變形與幽默/諷刺概念示意圖.................106
圖76 《東周英雄傳》內容水墨、暈染表現示意圖.............108
圖77 〈人面魚紋圖〉..................................111
圖78 橫山光輝:《鐵人28號》角色圖......................111
圖79 〈手持牛角的女子〉...............................111
圖80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112
圖81 漫畫敘事本質、表現手法及其衍生創作類型概念示意圖.......112
圖82 漫畫敘事本質、表現手法、衍生創作及接受者認知關係示意圖...114
圖83 漫畫式圖像概念示意圖:QOO、OPEN小將..............115
圖84 圖像及成像結果示意圖............................118
圖85 圖像與圖像敘事概念示意圖............................118
圖86 圖像與符號關係暨概念範例示意圖.....................119
圖87 圖像與符號關係暨概念範例示意圖.....................121
圖88 符號圖像化概念示意圖1............................123
圖89 符號圖像化概念示意圖2............................124
圖90 多格漫畫敘事示意圖...............................125
圖91 連章四格敘事示意圖................................126
圖92 一般四格敘事示意圖................................128
圖93 四格漫畫敘事結構暨接受者閱讀感受示意圖................129
圖94 連章四格敘事結構暨接受者閱讀感受示意圖1................132
圖95 連章四格敘事結構暨接受者閱讀感受示意圖2................135
圖96 連章四格敘事結構暨接受者閱讀感受示意圖3................136
圖97 變寸多格示意圖....................................137
圖98 連環、四格混用敘事示意圖............................138
圖99 香港漫畫風格暨內容示意圖............................139
圖100 香港漫畫與四格敘事手法混用概念示意圖................140
圖101 漫畫敘事方式及其目的邏輯、手法自由度概念示意圖........141
圖102 發生、發展暨確立過程概念示意圖....................143
圖103 春秋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鑒〉青銅器圖紋..............145
圖104 西漢‧〈二桃殺三士〉墓壁畫........................145
圖105 晉‧〈洛神賦〉節錄..............................146
圖106 春秋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鑒........................147
圖107 視覺化事件資訊與圖像版面密度關係示意圖............147
圖108 版面與圖像敘事關聯概念示意圖....................148
圖109 元‧《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內容示意圖................151
圖110 明‧《全像演義唐書誌傳》內容示意圖................152
圖111 明‧《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內容示意圖.............152
圖112 明‧《新校注古本西廂記》內容示意圖................153
圖113 1880‧《畫圖新報》內容示意圖....................153
圖114 1884‧《點石齋畫報》內容示意圖...................154
圖115 1918‧《上海潑克》創刊封面;沈泊塵:〈誰謂中國國民尚能享受自由幸福耶?〉.............................................155
圖116 1928‧《上海漫畫》週刊創刊封面....................155
圖117 1928‧《上海漫畫》漫畫內容/葉淺予:〈王先生〉........155
圖118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示意圖1............................158
圖119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暨對照示意圖........................159
圖120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示意圖2............................161
圖121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暨視覺動線概念示意圖................162
圖122 連環漫畫走格暨畫格形狀意義對照圖....................163
圖123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暨框格與頁邊關係示意圖1..............164
圖124 連環漫畫走格敘事暨框格與頁邊關係示意圖2..............165
圖125 漫畫敘事及其時間結構概念示意圖1....................166
圖126 漫畫敘事及其時間結構概念示意圖2....................167
圖127 「標記型文字」示意圖1............................169
圖128 「標記型文字」示意圖2............................170
圖129 「總述型文字」示意圖1............................170
圖130 「總述型文字」示意圖2............................171
圖131 「總述型文字」示意圖3............................171
圖132 「總述型文字」概念示意圖4........................172
圖133 「對話型文字」示意圖1............................173
圖134 「對話型文字」示意圖1............................174
圖135 「對白型文字」示意圖2............................174
圖136 「對話型文字」及其功能示意圖3.....................175
圖137 「對話型文字」及其功能示意圖4.....................177
圖138 「對話型文字」及其功能示意圖5....................178
圖139 「對話型文字」及其功能示意圖6....................179
圖140 漫畫及其敘事節奏概念示意圖........................180
圖141 漫畫對畫框型及其表現效果整理示意圖1................181
圖142 漫畫對畫框型及其表現效果整理示意圖2................182
圖143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1............................183
圖144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2............................184
圖145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3............................185
圖146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4............................185
圖147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5............................187
圖148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6............................188
圖149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7............................189
圖150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8............................189
圖151 功能型文字示意圖9............................190
圖152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1....................191
圖153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2....................192
圖154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3....................193
圖155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4....................193
圖156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3....................194
圖157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4....................194
圖158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示意圖5....................195
圖159 線條的連續變化與表情變化示意圖....................196
圖160 線條的連續變化與表情變化示意圖....................196
圖161 線條的連續變化與表情變化示意圖....................197
圖162 《北齋漫畫》內容示意圖........................207
圖163 《富嶽三十六景‧遠江山中》........................208
圖164 〈英格蘭長著鷹爪的狼〉........................211
圖165 《笨拙》書影................................211
圖166 《團團珍聞》書影.............................211
圖167 《東京潑克》創刊號暨後續封面示意圖................213
圖168 《阿正的冒險》2003年復刻版封面................215
圖169 點石齋畫報內容示意圖........................218
圖170 何劍士作品〈盛來與端去〉.....................220
圖171 張聿光作品〈飯桶〉........................221
圖172 馬星馳作品〈民氣一致之效果〉................221
圖173 錢病鶴作品〈各國聯合燈籠大會〉................221
圖174 《上海潑克》創刊封面........................224
圖175 但杜宇作品〈嗚呼魯民,嗚呼聖地〉、〈貪吃小犬死不足惜〉....225
圖176 沈泊塵作品〈工、學、商打倒曹、陸、章〉............225
圖177 《時代漫畫》與《漫畫生活》期刊封面書影............226
圖178 豐子愷作品〈人散后,一鈎新月天如水〉、〈聸聸底車,腳踏車〉.227
圖179 黃文農作品〈英商帝國主義洋行〉....................227
圖180 漫畫會會徽:漫龍................................228
圖181 張光宇作品〈三個漁翁〉............................228
圖182 丁悚作品〈鎖上加封〉............................228
圖183 魯少飛作品〈陶哥兒〉............................229
圖184 1930年代上海漫畫期刊系列........................229
圖185 《救亡漫畫》創刊號封面............................230
圖186 張樂平作品《三毛流浪記》.........................231
圖187 《臺灣教會公報》台語漫畫內容示意圖................244
圖188 《火鳳燎原》封面示意圖............................246
圖189 《火鳳燎原》圖文內容............................247
圖190 風格及其形成概念示意圖1........................249
圖191 風格及其形成概念示意圖2........................249
圖192 風格及其形成概念示意圖3........................250
圖193 橫山光輝中國題材作品示意圖........................252
圖194 作品代表性及其構成概念示意圖......................253
圖195 《航海王》作品內容暨風格表現示意圖................254
圖196 《歡樂漫畫半月刊》創刊封面........................257
圖197 單幅漫畫及其雜誌化結果示意圖......................262
圖198 四格漫畫及其雜誌化結果示意圖.....................263
圖199 單幅漫畫與雜誌化內容示意圖........................263
圖200 連環漫畫的圖像表現性、敘事性與故事性................266
圖201 《歡樂漫畫半月刊》第5期封面........................269
圖202 《歡樂漫畫半月刊》歡樂金三角........................269
圖203 《星期漫畫週刊》第48期封面........................271
圖204 《星期漫畫週刊》第48期‧藝人漫畫....................272
圖205 翻印漫畫外觀字樣與出版單位關係示意圖1................277
圖206 翻印漫畫外觀字樣與出版單位關係示意圖2................278
圖207 翻印漫畫盛況與書名分歧現象示意圖....................279
圖208 《星期漫畫週刊》第72期封底........................279
圖209 《東立漫畫周刊》第11期封面........................281
圖210 《東立漫畫周刊》:〈未來的飛船〉....................282
圖211 《東立漫畫周刊》:〈人體的構造〉....................282
圖212 《東立漫畫周刊》:〈好管閒事的腹語師〉................283
圖213 《東立漫畫周刊》:〈伊索寓言〉....................283
圖214 《東立漫畫周刊》第11期封底........................284
圖215 《東立漫畫周刊》第11期目錄........................284
圖216 《童年快報》首期外觀............................286
圖217 《少年快報》創刊2號封面、外觀及目錄................288
圖218 《小英雄漫畫快報》創刊號封面及目錄................290
圖219 《少年快報》與青年漫畫兼用狀況示意圖................291
圖220 快報書系盛況概念示意圖..........................292
圖221 《寶島少年》試刊詞............................293
圖222 日本漫畫授權代理概念示意圖......................294
圖223 代理期刊暨臺日漫畫作品結構關係示意圖1.............297
圖224 代理期刊暨臺日漫畫作品結構關係示意圖2.............297
圖225 代理期刊與國人漫畫作品(封面)關係示意圖............298
圖226 漫畫精彩認知的形成及其進程概念示意圖................306
圖227 運鏡處理與漫畫敘事效果概念示意圖1..................308
圖228 運鏡處理與漫畫敘事效果概念示意圖2..................308
圖229 運鏡處理與漫畫敘事效果概念示意圖3..................309
圖230 運鏡處理與漫畫敘事效果概念示意圖4..................309
圖231 對白文字與漫畫敘事節奏概念示意圖1..................311
圖232 對白文字與漫畫敘事節奏概念示意圖2..................312
圖233 對白文字與漫畫敘事節奏概念示意圖3..................313
圖234 對白文字與漫畫敘事節奏概念示意圖4..................314
圖235 漫畫故事結構概念示意圖1..........................315
圖236 飲食類漫畫舉要整理圖............................316
圖237 漫畫故事結構概念示意圖2..........................317
圖238 《神之雫》漫畫封面..............................318
圖239 長榮桂冠酒坊‧「神之雫」漫畫品酒會海報............318
圖240 《棋神》漫畫封面............................320
圖241 臺灣新世代連載作品示意圖........................324
圖242 句意與文意之形成暨理解進程示意圖................325
圖243 圖像意義之形成暨理解進程示意圖..................326
圖244 圖像及其整體式資訊表現示意圖....................326
圖245 漫畫創作及其影響暨關聯面向示意圖................331


【表目錄】
表1 華康電腦字型大類整理表............................6
表2 期刊論文檢索結果理表............................34
表3 Office一般工具列圖示及其功能意義一覽表............55
表4 四格漫畫敘事結構暨接受效果整理表................130
表5 圖117敘事內容及進程整理表....................158
表6 漫畫敘事中文字使用類項整理表....................168
表7 對話型文字功能層次整理表........................176
表8 對話型文字功能層次整理表........................180
表9 線條工具及其敘事功能整理表........................191
表10 符號工具及其敘事功能整理表......................198
表11 1949年至1950年臺灣文藝政策表....................233
表12 新北市動漫原創徵件賽事暨內容要求整理表.............238
表13 新北市動漫原創徵件賽事暨內容要求整理表............239
表14 北、高兩市電影製作補助主旨暨內容要求整理表........239
表15 文化部漫畫及電影相關補助規則整理表................240
表16 新北市歷年動漫畫徵件比賽作品暨內容主題整理表........242
表17 《歡樂漫畫半月刊》試刊1號作者暨作品整理表..........257
表18 《歡樂漫畫半月刊》試刊1號非漫畫類內容整理表........260
表19 1980年代臺灣國人漫畫期刊暨內容結構整理表........267
表20 《歡樂漫畫半月刊》第5號作者暨作品整理表............268
表21 《歡樂漫畫半月刊》第5期非漫畫類內容整理表........270
表22 《星期漫畫週刊》第48期漫畫類內容整理表............271
表23 《星期漫畫週刊》第48期非漫畫類內容整理表..........272
表24 漫畫創作暨製作工項整理簡表....................274
表25 臺灣前版權時期翻印漫畫出版社整理表............276
表26 《東立漫畫周刊》第11期作品內容整理表............281
表27 《童年快報》首期內容暨作品質性整理表............287
表28 我國翻印時期快報類刊物整理表....................290
表29 我國版權時代初期代理漫畫期刊整理表................296
表30 我國版權時代初期本土原創漫畫雜誌整理表............300
表31 歷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代表名單整理表............303
表32 漫畫故事結構項目暨質性功能整理表................316
表33 圖235之作品暨故事結構整理表................317
表34 《神之雫》故事結構整理表........................319
表35 《棋神》與《棋靈王》故事結構整理對照表............321
表36 臺灣新世代連載作品結構整理表....................323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漫畫文本類

(一) 本國出版品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東立漫畫周刊》第11期(臺北:東立漫畫雜誌社,1980)。
2.	《歡樂漫畫半月刊》試刊1號(臺北:時報文化,1985)。
3.	《歡樂漫畫半月刊》第5號(臺北:時報文化,1986)。
4.	《少年快報》創刊2號(臺北:有為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
5.	《星期漫畫週刊》第48期(臺北:時報文化,1990)。
6.	《小英雄漫畫快報》創刊號(臺北:東立出版社,1991)。
7.	《龍少年》創刊號(臺北:東立出版社,1992)。
8.	井上雄彥:《灌籃高手》,第8冊(臺灣:大然出版社,1992)。
9.	北條司:《城市獵人》,第14冊(臺北:時報文化,1993)。
10.	鄭問《東周英雄傳》,第2冊(臺北:時報文化,1993)。
11.	鳥山明:《七龍珠》,第28冊(臺灣:東立出版社,1994)。
12.	朱鴻琦:《根號179》,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1996)。
13.	賴有賢《小和尚》,第1冊(臺灣:東立出版社,1996)。
14.	吳毓琦:《鷹俠》,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1996)。
15.	尾原一騎作、川崎伸畫:《巨人之星》,第1冊(臺灣:東立出版社,1999)。
16.	金庸原著,黃玉郎改編:《神鵰俠侶》,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0)。
17.	尾田榮一郎:《海賊王》,第12冊(臺北:大然出版社,2000)。
18.	高橋和希:《遊戲王》,第19冊(臺灣:大然出版社,2000)。
19.	馬榮成:《倚天屠龍記》,第25冊(臺灣:東立出版社,2001)。
20.	陳某:《火鳳燎原》,第5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2)。
21.	けらえいこ:《我們這一家》,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3)。
22.	楊國宗:《棋神》,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5)。
23.	荒木飛呂彥:《JOJO冒險野郎》,第10冊(臺北:東立出版,2005)。
24.	米奧:《單車闖天關》,全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6)。
25.	TAMACHIKU:《限制級殺手》,第1冊(臺北:尖端出版社,2006)。
26.	吉崎觀音:《KERORO軍曹》,第2冊(臺北:台灣角川書店,2007)。
27.	曉君:《霞客行》,第2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08)。
28.	東清彥:《四葉妹妹》,第7冊(臺灣:臺灣角川書店,2008)。
29.	蔡鴻忠:《1/2王子》,第7冊(臺灣:東立出版社,2010)。
30.	土塚理弘:《魔法拼圖‧彩光少年》,第1冊(臺灣:尚禾出版社,2010)。
31.	森薰:《姊嫁物語》,第1冊(臺灣:台灣角川書店,2010)。
32.	《CCC: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導覽專刊》,第5冊(臺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數位核心平台計劃,2010)。
33.	哈亞西:《台大裸體藝術社》,全1冊(臺北:未來數位,2011)。
34.	ヒロユキ:《漫畫家與助手們》,第1冊(臺北:東立出版社,2012)。
35.	簡嘉誠:《時空鐵道之旅》,全1冊(臺北:蓋亞出版社,2012)。
36.	葉明軒:《大仙術士‧李白》,第1冊(臺北:臺灣角川書店,2013)。
37.	AKRU:《北城百畫帖》,第1冊(臺北:蓋亞出版社,2013)。
38.	睫毛:《老媽,我想當禿子!》圖文部落格(http://doki2014ex.pixnet.net/blog)


(二)境外出版品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鄺志德:《王風雷傳》,第51回(香港:玉皇朝,2009)。
2.	藤子‧F‧不二雄:《哆拉A夢》,第12冊(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
3.	吉辺あくろ:《絕對靈域》,第1冊(日本:Square Enix,2011)
4.	《コミックとり漫─まんが王国とっとり》,全1冊(東京:文藝社,2011)。
5.	胡紹權:《天下無敵》,第50回(香港:大渡出版,2014)。


二、專書類

(一) 本國出版品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金農:《冬心先生雜畫題記》,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臺北:廣文書局,1963)。
2.	尹雪曼:《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出版社,1975)。
3.	李闡:《中國漫畫史》(臺北:世系出版社,1978)。
4.	莊永明:《臺灣第一》(臺北:文鏡文化,1985)
5.	陳炎鋒:《日本浮世繪簡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
6.	侯俊傑:《程式設計:如何撰寫Windows環境下的應用軟體》(臺北:第三波,1992)。
7.	《臺灣漫畫40年初探》(臺北:時報文化,1994)。
8.	金庸:《神鵰俠侶》(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9.	黑白屋電影工作室策劃,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
10.	蒂芬妮:《漫畫異言堂》(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11.	蒂芬妮:《漫畫封神榜》(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12.	蒂芬妮:《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漫畫》(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1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9)。
14.	洪德麟:《風城臺灣漫畫五十年》(新竹:竹市文化,1999)。
15.	李衣雲:《私と漫畫の同居物語》(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1999)。
16.	傻呼嚕同盟:《動漫2000》(臺北:藍鯨出版社,2001)。
17.	傻呼嚕同盟:《動漫2001》(臺北:藍鯨出版社,2001)。
18.	蕭湘文:《漫畫研究 ─ 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19.	洪德麟:《臺灣漫畫閱覽》(臺北:玉山社,2003)
20.	傻呼嚕同盟:《因動漫畫而偉大》(臺北:大塊出版社,2003)。
21.	Paul Gravett著,連惠幸、黃君慧、鄒頌華、徐慶雯譯,傻呼嚕同盟名詞審訂:《日本漫畫60年》(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22.	陳仲偉:《臺灣漫畫文化史—從文化史的角度看臺灣漫畫的興衰》(臺北:杜葳廣告股份有限公司,2006)
23.	傻呼嚕同盟:《ACG啟萌書─萌系完全攻略》(臺北:木馬出版社,2007)。
24.	曉君:《曉君教你畫漫畫》(臺北:桔子工作室,2007)。
25.	林珉萱:《小威老師漫畫教室》(臺北:尖端出版社,2007)。
26.	陳懷恩:《圖像學 ── 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
27.	鍾孟舜:《鍾孟舜的數位漫畫插畫公式祕訣》(臺北:上奇資訊,2008)。
28.	曾建華:《漫畫分鏡構圖學》(臺北:旗標出版社,2008)。
29.	曾建華:《Photoshop 熱血連環漫畫教室》(臺北:旗標出版社,2008)。
30.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31.	湯翔麟:《漫畫創作工房 - ComicStudio》(臺北:旗標出版社,2009)。
32.	江桂珍:《再現傳統的實踐:烏來泰雅族的文化圖像》(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
33.	宋‧司馬光著;張元譯;謝祖華繪:《古代中國的圖像長卷:〈資治通鑑〉》(臺北:網路與書出版社,2011)。
34.	經濟部工業局:《中國大陸數位內容市場准入實務問答集》(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2011)。
35.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香港:三聯書店,2011)。
36.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新世紀臺灣嬰幼兒健康圖像》(臺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
37.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12)。
38.	新北市文化局:《2012新北市動漫畫徵件競賽得獎作品集》(臺北:新北市文化局,2012)。
39.	游鑑明:《躍動的女性身影:近代中國女子的運動圖像》(臺北:博雅書屋,2012)。
40.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材編輯委員會:《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臺北:五南出版社,2012)。
41.	新北市文化局:《2013新北市動漫畫徵件競賽得獎作品集》(臺北:新北市文化局,2013)。
42.	李劼:《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臺北:允晨文化,2014)。
43.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另眼看御宅:跨媒體傳播下的日本文化剪影》(新竹:國立交通大學,2014)。


(二)境外出版品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北齋》(東京:平凡社,1975)。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報業簡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1年)。
3.	清水勳:《日本漫畫の事典》(日本:株式會社三省堂,1985)。
4.	四方田犬彥:《漫畫原論》(日本:筑摩書房,1994)。
5.	《マンガの読み方》(日本:寶島社,1995)。
6.	陳星:《都會之春 ─ 豐子愷的詩意漫畫》(北京:三聯書店,2003)。
7.	姚伯岳:《中國圖書版本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	謝其章:《漫畫漫話》(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9.	畢克官、黃遠林:《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10.	(美)W.J.T.米歇爾著;陳永國、胡文征譯:《圖像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1.	甘險峰:《中國漫畫史》(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12.	王庸聲:《世界漫畫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13.	韓叢耀:《圖像:一種後符號學的再發現》(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4.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
15.	阿英原著、王稼句整理:《中國連環圖畫史話》(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16.	王庸聲:《現代漫畫概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17.	耿濤:《圖像與本質 ── 胡賽爾圖像意識現象學辨證》(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18.	(英)波罕‧林奇:《西方漫畫史》(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19.	(英)柯律格著;黃曉鵑譯:《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0.	人文講堂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圖像中的歷史世界》(香港:三聯書店,2012)。
21.	周佳榮、方潔:《連環圖畫與大眾閱讀》(香港:新雅文化,2012)。


三、	期刊/論文類 (依發表年次排列)

(一) 學位論文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黃孟紅:《從點石齋畫報看清末婦女的生活型態》(暨南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2)。
2.	陳朝煌:《影像掃瞄器產業因應快速全球化之運籌策略研究:以虹光公司為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3.	魏碧梅:《臺灣網際網路使用者對即時通訊之認知與實際使用狀況》(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	張逸明:《手塚治虫漫畫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5.	周文鵬:《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6.	黃靖嵐:《「帝國」的浮現與逸出:日本漫畫產業於台灣的「全球在地化」實踐》(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7)。
7.	張志傑:《熱門運動漫畫的符號學觀點—以《灌籃高手》》為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2007)。
8.	宋育泰:《初探漫畫中的圖像敘事 ── 社會符號學的觀點》(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9.	許銘賢:《蔡志忠《漫畫四書》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10.	呂雅麗:《手繪圖文部落客的群我關係及社群形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2008)。
11.	陳仲偉:《日本漫畫400年:大眾文化的興起與轉變》(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論文,2009)。
12.	蔡諭薇:《中日翻譯的擬音語‧擬態語研究─以育兒漫畫繪圖日記《我家3姐妹》為例》(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論文,2010)。
13.	詹凱賀:《單幅政治漫畫中人物造形之研究創作》(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
14.	張又心:《連環漫畫頁面切割形式與時間表現關係》(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5.	李成駿:《歸鄉之路圖像小說創作 ── 如何創作圖像小說》(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2011)。
16.	江亞軒:《少年漫畫與少女漫畫分格配置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2011)。
17.	林家敏:《電影鏡頭運用於漫畫之創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1)。
18.	余峰維:《數位相機產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19.	侯京吾:《圖改地方風俗:以廣州《時事畫報》為中心(1905-1912)》(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20.	施莉亞:《李嵩〈骷髏幻戲圖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21.	吳宜鈴:《張光宇(1900-1965)藝術特色及其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地位之探討》(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
22.	林玠均:《敘事的變化-動畫電影《AKIRA》的改編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12)。
23.	鄭慕尼:《後挪用、轉碼與再創作—從圖像小說家克里斯.衛爾作品的後現代風格特質探討與應用出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2012)。
24.	謝承叡:《啟蒙時代的脆弱遺產:諷刺漫畫作為新聞自由的一種表達方式》(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二) 期刊論文 (依出版年次排列)

1.	林文義:〈誰傳中國漫畫的下一把薪火? - 介紹十一位辛苦而卓越的中國漫畫家〉(《書評書目》,1979)。
2.	曾維正:〈Microsoft Windows系統剖析〉(《自動化科技》,1987)。
3.	林順喜:〈新一代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資訊與教育》,1993)。
4.	黃慶萱:〈文學義界的探索 ─ 歷史、現象、理論的整合〉(《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
5.	劉梓棣譯:〈網際網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1995)。
6.	郭思慈:〈從符號學到現象學的轉向--羅蘭巴特論攝影本體〉(《當代》,1995)。
7.	古采艷:〈What’s So Funny about The Comics - 淺談漫畫媒體表現形式的圖像魅力〉,(《幼獅文藝》,1997)。
8.	趙林:〈語言與文字的創始--一個符號學的觀點〉(《華岡文科學報》,1998)。
9.	林信華:〈作為語言與社會之聯結的符號學〉(《哲學與文化》,1997)。
10.	郭良文 ; 柯裕棻:〈網路空間之型塑與臺灣網際網路的發展〉(《世新大學學報》,2000)。
11.	孫立銓:〈從符號學到社會學--淺談藝術評論〉(《藝術家》,2002)。
12.	姜得勝 :〈「符號學」的意義之探究〉(《臺灣教育》,2004)。
13.	胡一峰 :〈「虛擬現實」之人際傳播浪漫ICQ〉(《傳播與管理研究》,2004)。
14.	張文村:〈數位內容於行動化數位生活之發展趨勢〉(《電工通訊》,2004)。
15.	孫秀蕙:〈臺灣網際網路發展與問題初探〉(《廣播與電視》,國立臺灣政治大學,1998)。
16.	丁艾:〈長征紅軍文化考釋》(《神州》,2005)。
17.	周馥儀:〈台語漫畫第一人:專訪陳義仁牧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視窗》月刊,2005)。
18.	于冬梅:〈MSN對教育的影響〉(《師友月刊》,2005)。
19.	羅正皓:〈由「網路」「文學」之爭來看網路文學〉(《文學前瞻》,2005)。
20.	黃英雄:〈原創劇本的誕生 ── 電影、舞臺劇、電視劇本的編寫實務〉(《美育》,2006)。
21.	洪碩延 ; 漆梅君:〈視覺傳達設計中之符號理論〉(《中國廣告學刊》,2006)。
22.	陳佩君 ; 趙庭輝:〈公視文學劇「畫魂」:影響美學、文化符碼與性別建構〉(《傳播與管理研究》,2007)。
23.	劉麗真、姚村雄:〈臺灣網路語言表情圖像符號之視覺表現研究〉(《商業設計學報》,2007)。
24.	吳浩然:〈解讀中國現代漫畫的先驅——沈泊塵〉(《桐鄉通訊》,2009:http://txtx.tx.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35)。
25.	黃翔:〈陳映真報導文學論研究〉(《華文文學與文化》,2011)。
26.	孫秀蕙 ; 陳儀芬:〈探索臺灣電視廣告史的研究路徑:從符號學、敘事研究到文化研究〉(《中華傳播學刊》,2012)。


四、報章/報導類 (依刊載先後排列)

1.	1991年3月:《第三波:中文windows 3.0面面觀》,江帆科技公司。
2.	2004年11月5日:《台灣立報:本土漫畫困境缺乏說故事人才》,黃世麒報導。
3.	2007年10月17日:《自由時報:講義頒發年度最佳作家獎,張曼娟、黃宏耀、可樂王、彎彎上榜》,袁世忠報導。
4.	2010年8月18日:《聯合報:李家同:達文西密碼 ─ 爛小說!》,范榮達報導。
5.	2010年8月22日:《聯合報李教授應該多看點漫畫》,王健壯撰文。
6.	2011年4月12日:《自由時報:旅遊英文通‧比OK手勢真的OK嗎?》,Gwen撰文。
7.	2011年7月6日:《中國時報:時間倉卒,我拒明年安古蘭漫畫節主題國邀約》,江家華、李明賢報導。
8.	2011年7月7日:《自由時報:拒安古蘭漫畫節,網友批藐視台灣創作力》,范正祥、曾韋禎、陳怡靜報導。
9.	2011年7月8日:《蘋果日報:「漫畫奧斯卡」,新聞局改口爭取》,徐珮君、顏振凱、蘇聖怡報導。
10.	2011年11月27日:《蘋果日報:本土漫畫掀話題,《臺大裸體社 KUSO李嗣涔》,許敏溶報導。
11.	2012年2月24日:《數位時代:一次看完Windows進化史》,許凱玲編譯(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2219)。
12.	2012年5月23日:《福建日報:臺灣博士談文創 "霹靂木偶"如何打敗"功夫熊貓"》,陳夢婕報導(http://tw.people.com.cn/BIG5/104510/17963546.html)。
13.	2013年4月5日:《TVBS新聞專題:8億QQ用戶 ── 複製與創新的「企鵝王國」》,許甫報導(http://news.tvbs.com.tw/entry/205138)。
14.	2013年9月17日:《工商時報:LINE,臺灣用戶已達1700萬》,何英偉報導。
15.	2013年10月5日:《中國時報:魏德聖:「只想把故事說好」》,黃奕瀠、張士達、張瑞昌策劃、黃奕瀠執筆。
16.	2013年12月2日:《蘋果日報:王力宏全家福修掉醜畫掀波,網友P圖魚目混珠》,陳意佳、李志展報導。
17.	2013年12月19日:《旺報即時:黃渤遭交警求合照,網友調侃像被逮》,廖慧娟報導。
18.	2013年12月19日:《中央社:不只北京上海,西安也霾害》。
19.	2013年12月27日:《東森新聞雲:臺灣之光彎彎貼圖登上Line》,許少蘋報導(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227/310893.htm)。
20.	2014年2月3日:《自由時報電子報:臉書問世10週年 ── 用戶破12億》,張沛元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3/today-int6.htm)。
21.	2014年2月19日:《中國時報:我見我思 ── 小看日本漫畫》,簡白撰文(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21900468.html)。
22.	2014年3月9日:《人間福報:導演魏德聖,用單純的相信,講台灣的故事》,阮愛惠報導。
23.	2012年10月:《台灣光華雜誌:台灣漫畫世代‧一棒接一棒》,文:劉嫈楓;圖:楊文卿。


五、網際文獻/官方網站類

1.	〈文學與繪畫:顧愷之─洛神賦圖〉(趨勢教育基金會:http://trendfoundation.pixnet.net/blog/post/26001146,2010)。
2.	〈借鏡美國經驗,尋找臺灣文創產業發展利基〉(財團法人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http://cci.culture.tw/cci/cci/market_detail.php?c=236&sn=9229,2013)。
3.	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古籍裝幀形式〉(http://www.scxbwx.com/a/protect/gujibaohuchangshi/2013/1112/84.html)
4.	 中國文化研究院:〈印刷術‧隋唐五代印刷〉(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816)。
5.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版畫藝術‧戲曲小說版畫的高峰〉(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515)。
6.	鄭文惠、許玉青:〈新聞化/新文化:《點石齋畫報》的文學/圖像性格〉(http://printculture.nccu.edu.tw/webpage/paper.htm)
7.	大塚英志:《世界漫畫塾‧第四講》(臺灣角川書店:http://forcecomic.kadokawa.com.tw/p8-column_detail.php?PKey=346e0Z_9X2moF59kipDSqlUh0T5uBk7CT-4-54ePfA)
8.	彭傑:〈臺灣漫畫界的毒藥 ─「風格」〉(臺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漫畫觀念諮詢室》專頁:http://taipeimanga.pixnet.net/blog/post/78442371)。
9.	〈Windows的歷史〉(微軟官方網站:http://windows.microsoft.com/zh-TW/windows/history#T1=era3)。
10.	華康科技:http://www.dynacw.com.tw/pro_truetype.asp。
11.	Adobe:http://www.adobe.com/products/photoshopfamily.html。
12.	上奇科技:http://www.grandtech.com.tw/about/product_detail.aspx?id=656&dirid=311。
13.	LINE:http://line.me/zh-hant/。
14.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www.ntsec.gov.tw/User/index.aspx。
15.	微信(WeChat):http://www.wechat.com/zh_TW/。
16.	漫畫奇緣動漫資訊網:http://www.i-tiffany.com/。
17.	文化部《臺灣漫畫資訊服務網》:http://www.comicnet.tw/search.php。
18.	交通大學出版社:http://press.nctu.edu.tw/press-tea/books/2-2.aspx?sn=189。
19.	《阿正的冒險》90週年紀念官方網站:http://www.shochan.jp/。
20.	「新北市動漫畫原作劇本競賽」活動官方網站:http://acos.tac.org.tw/0804_01.html。
21.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2060。
22.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70017。
23.	台灣角川出版社《FORCE原力誌》:http://forcecomic.kadokawa.com.tw/index.php。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