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2202405171500
DOI 10.6846/tku202400097
論文名稱(中文) 中美對抗之蠡測:以歷史上海洋與陸地強權國家之衝突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Sino-U.S. Confrontation: A Case Study of Modern Sea Power and Land Power Struggl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2
學期 1
出版年 113
研究生(中文) 周柏熹
研究生(英文) Chau Pak Hei
學號 6103360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4-01-04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謝奕旭(carlosshiu@gmail.com)
口試委員 - 李大中(126251@mail.tku.edu.tw)
口試委員 - 莫大華(modahua@yahoo.com.tw)
關鍵字(中) 海軍
海權
陸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
關鍵字(英) Navy
Sea Power
Land Power
WW1
WW2
Cold wa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地理大發現後,海權國家支配了整個世界秩序。然而,每當在他們面前有一個陸權國家崛起,他們都會歇斯底里地憂慮:海權的霸權是否即將終結?

如今,地理大發現已經過去500年,當代的海洋霸主、同時身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美利堅合眾國,正面臨急速崛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挑戰。到底海權國家能否乘風破浪持續維持霸權?還是到此為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本文將對海陸權建立基本概念,並透過研究20世紀數個主要海陸權衝突為研究對象,以分析這個問題的可能性。

本文認為:海權和陸權國家之間的對抗,勝負只能在海洋上區分;甚至,在本質上兩者就不可能發生直接衝突,那麼場外因素就大大影響衝突的結果。而這種場外因素,才是海權得以支配世界數百年的原因。
英文摘要
Since the Age of Discovery, sea power have dominated the global order. However, whenever a land power rises before them, they become hysterically worried: is the maritime hegemony about to come to an end?

Today, 500 years after the Age of Discovery, the contemporary maritime superpower and undisputed global hegemon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facing the rapid ris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Can sea-power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ir dominance and navigate through the waves of change? Or is this the end?

To study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establish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ritime and land power and analyze the possibilitie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several major maritime and land power conflicts in the 20th centur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test between maritime and land powers can only be distinguished at sea, and in essence, direct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are unlikely to occur. Therefore, extern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such conflicts. It is these external factors that have allowed sea power to dominate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 1 -
壹、研究背景敘述	- 1 -
貳、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3 -
一、研究動機	- 3 -
二、研究目的	- 4 -
參、文獻檢閱	- 5 -
肆、研究途徑與方法	- 9 -
一、研究途徑	- 9 -
二、研究方法	- 11 -
伍、研究範圍與限制	- 12 -
第貳章    地緣戰略理論與海陸權國家戰略特性	- 14 -
第一節  海陸權國家特性和戰略	- 14 -
第二節  海權論與美國	- 19 -
第三節 陸權論與中國	- 24 -
小結	- 32 -
第參章  海陸強權國家衝突之案例	- 34 -
第一節  兩次大戰的英德海上衝突	- 34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 35 -
二、戰間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 44 -
小結	- 53 -
第二節 - 美日太平洋戰爭	- 56 -
一、新興工業國家的崛起	- 57 -
二、遠東	- 62 -
三、太平洋戰爭	- 66 -
小結	- 70 -
第四節  中國與日本	- 74 -
一、地緣政治論述	- 75 -
二、軍事衝突	- 78 -
小結	- 81 -
第五節  美蘇冷戰	- 83 -
一、冷戰	- 83 -
二、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戰爭	- 85 -
三、生產與地緣政治外交	- 89 -
四、軍事與「全球化」地緣政治	- 96 -
小結	- 103 -
第六節 海陸強權國家衝突的戰略、模式與特點分析	- 107 -
第肆章  從海陸權國家衝突模式蠡測未來的美中衝突	- 112 -
第一節  美國與中國的國家戰略特性	- 113 -
一、美國地緣戰略特性	- 114 -
二、中國地緣戰略特性	- 120 -
第二節  未來美中衝突的戰略目標	- 123 -
一、美國的戰略目標及對中戰略	- 123 -
二、中國的戰略目標及對美戰略	- 126 -
第三節  未來美中衝突的模式	- 129 -
第四節  未來美中衝突的影響評估	- 132 -
小結	- 140 -
第伍章  結論	- 142 -
壹、研究發現	- 142 -
貳、研究檢討	- 142 -
參、研究建議	- 143 -
參考文獻	- 146 -
中文文獻	- 146 -
(一)書籍	- 146 -
(二)期刊論文	- 147 -
外文文獻	- 149 -
(一)書籍	- 149 -
(二)期刊論文	- 150 -

圖目錄

圖表 1 新「絕對國防圈」圖	- 78 -
圖表 2維持現狀	- 137 -
圖表 3兩極對峙	- 138 -
圖表 4兩極對峙	- 139 -
圖表 5陸權時代	- 140 -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書籍
人民出版社,《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大衛梅茲(David R. Meis)、威康黑德(Wiliam P. Head)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空中用兵紀實:對美國空軍戰略政擊理論與準則的省思》。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5。
王肇強,《軍事戰略》。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平可夫,《中國製造航空母艦》。加拿大:漢和出版社,2010。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1999。
李𣏵,《現當代西方大戰略理論探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
邱榮舉,《研究方法之基本概念: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朱浤源主編,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合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 。
保羅. 肯尼廸,《列強的興衰》。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
約翰.彌爾,《論自由》(On Liberty)。北京:商務,1959。
曹常仁等著,《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限公司,2009。
富勒(J.F.C. Fuller),鈕先鍾譯,《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彭懷恩,《當代比較政治》。台北:風雲論壇,1996。
曾祥穎譯,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著,《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鈕先鍾,《大戰略漫談》。台北市:華欣,1993。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市:麥田出版,1998。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鈕先鍾,《國家戰略論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Churchill),《丘吉爾世界大戰叢書》。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鄒文海,《政治學》。台北:三民,1987。
鍾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1998。
薩孟武,《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1998。
陳德禹,〈研究方法(三):社會科學領域〉載於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用》,台北:正中,1999。
羅肇鴻、王懷寧,《資本主義大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期刊論文
王文娟。〈紅色供應鏈形成環境之探討〉。《經濟前瞻》第177期(2018):頁79-86。
王書明、張曉宇。〈國家繁榮與制海權——讀《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洋法律、社會與管理》,第5卷(2014):頁175-186。
包淳亮。〈論大國權力分配的趨勢與後霸權時代的來臨〉。《展望與探索月刊》第5卷第3期(2007):頁69-83。
吳征宇。〈海權的影響及限度-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海權思想〉。《國際政治研究》,第2期(2008):頁97-107。
吳雪鳳 。〈中共海軍戰略之歐洲源流〉。《海軍學術雙月刊》(2008) : 頁18-31。
吳雪鳳。〈中亞地區在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意涵:以麥金德的地緣政治理論為核心觀〉。《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0卷第4期(2019):頁1-51。
李本京。〈世界法官、世界警察,美國國際霸權政策〉。《海峽評論》第349期(2020):頁4-9。
李貴英。〈美國大型民用航空器補貼於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之適法性(下)〉。《航空安全及管理季刊》第4卷第4期(2017):頁239-256。
沈建中。〈中國大陸疫情後全球經濟戰略作為-從對美國「脫鈎斷鏈」到歐盟「經濟去風險化」之探討〉。《展望與探索月刊》第21卷第10期(2023):頁103-110。
周亦奇。〈政治轉型中的軍人:軍隊特性與政變結果〉。《國際安全研究》第1期(2015):頁110-135。
施正權。〈從比較戰略文化看戰爭與和平:以美國和中共為例〉。《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4期(2004):頁25-60。
洪俊豪。〈越戰期間新年攻勢與美萊事件對美國新聞媒體報導之影響〉。《史學研究》第19期(2005):頁55-86。
洪陸訓。〈軍人脫離政治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期(1998):頁57-71。
唐欣偉。〈美國印太戰略的權力政治背景〉。《亞洲政經與和平研究》第4期(2020):頁41-58。
唐欣偉。〈檢討米爾斯海默對大國之判準—兼論其對中國地位之評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7卷第1期(2016):頁1-31。
高雄柏。〈為石油美元霸權保駕護航-簡介美國在中東與中亞的軍事基地〉。《海峽評論》第370期(2021):頁29-31。
張美靈、徐劍華。〈蘇伊士運河事件延滯了全球供應鏈的復甦〉。《航貿週刊》第202131期(2021):頁7-14。
梁梓然。〈中共的反霸權論述:新時代與舊傳統〉。《中國大陸研究》第66卷第3期(2023):頁39-77。
梅然。〈中心-側翼理論:解釋大國興衰的新地緣政治〉,《國際政治研究》第1期(2007):頁2-25。
莫詒謀。〈論盧梭(Rousseau)的民主〉。《新亞學報》第27卷(2009):頁237-260。
陳欣之。〈崛起、挑戰與承繼霸權-崛起強權參與建構國際制度過程的觀察〉。《問題與研究》第50卷第4期(2011):頁63-88。
游智偉。〈美歐「中」關係下的義「中」互動:義大利對「帶路倡議」的重新評估〉。《展望與探索月刊》第21卷第10期(2023):頁10-18。
蔡東杰。〈當前東亞霸權結構的變遷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2005):頁101-121。
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國崛起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2006):頁45-70。
蔣海明。〈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大陸興起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0卷第9期(2012):頁46-72。
鄭端耀。〈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2003):頁1-21。
賴榮偉。〈攻勢現實主義與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發展〉。《育達科大學報》第35期(2013):頁75-102。
謝奕旭。〈克勞塞維茲「重心」的重新詮釋與現代戰爭-美國反恐戰略的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頁251-283。
謝奕旭。〈美國文武關係與鴻溝(2008-2014)〉。《國防雜誌》第29卷第5期(2014):頁93-112。
謝奕旭。〈戰爭中的文化議題與美軍民事的精進〉。《復興崗學報》第88期(2006):頁97-122。
謝游麟。〈中共海軍戰略轉型之意涵與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3期(2017):頁33-48。
羅欣綺、蘇麒雲。〈蘇伊士運河的歷史和影響力〉。《航貿週刊》第202126期(2021):頁16-22。
關佐治。〈霸權的傲慢〉。《海峽評論》第150期(2003):頁14-16。
外文文獻
(一)書籍
Baylis, John & Gamett John & Booth, Ken 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81。《當代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Braufre, Andre 著,鈕先鍾譯,2000。《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Clark, Christopher, 2004. The Sleepwalkers: 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Clausewitz, Carl von著,楊南芳等校譯2001。《戰爭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Colombo, John, 1871 , Imperial Defense ,London: Nabu Press,1871. 
Dupuy.TN 著,李傳海等譯,1998。《世界年事歷史全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Dyke, Ver Van, 1960. Political Science: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ompert, David C., 2003, 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Santa Monica: The RAND Corporation.
Heathcote, Tony, 2002, The British Admirals of the Fleet 1734 – 1995. Barnsley, UK: Leo Cooper,Barnsley : Leo Cooper Ltd..
Held et al, David;沈宗瑞等譯,2001。《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柏。
Hyde-Price, Adrian, 2003, Germany and European Ord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Kennedy, Paul Michael ,2007,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 London: Macmillan, London: Penguin UK.
Kennedy, Paul Michael,1987.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Random House.
M. J. C. Vile著;王業立主編,2004。《最新美國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Machiavelli, Niccolo 著,何欣譯,1969。《君王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Massie, Robert K., 1992, Dreadnought: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Coming Of The Great War.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Vu Le Thai Hoang、Huy Nguyen、李柏彥。〈新美「中」俄三角關係〉。《國防譯粹》第48卷第8期(2021):頁36-41。
Mearsheimer, John J. 2014.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Y: WW Norton.Rabushka, Alvin;鄭功;季谷譯,1994。《新中國: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經濟發展之比較》。台北:五南。

(二)期刊論文
Johnsen, W. T. (2014). RE-EXAMINING THE ROLES OF LAND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Knutsen, T. L. (2014). Halford J. Mackinder, Geopolitics, and the Heartland Thesis.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36(5), 835–857.
Krause, O. (2023). Mackinder's "heartland" - legitimation of US foreign policy in World War II and the Cold War of the 1950s. Geographica Helvetica, 78(1), 183. 
Stavridis, J. (2017). Sea power: the history and geopolitics of the world's oceans. New York, Penguin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不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電子論文全文不同意授權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書目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