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908202409072300 |
---|---|
DOI | 10.6846/tku202400678 |
論文名稱(中文) | 中日洪水神話比較研究──以兄妹通婚為例 |
論文名稱(英文)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Flood Myths― Take the example of brother-sister marriage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12 |
學期 | 2 |
出版年 | 113 |
研究生(中文) | 周亮妤 |
研究生(英文) | Liang-Yu Chou |
學號 | 609010177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24-06-25 |
論文頁數 | 80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傅錫壬(002616@o365.tku.edu.tw或fu@mail.tku.edu.tw)
口試委員 - 馬銘浩 口試委員 - 殷善培 |
關鍵字(中) |
洪水神話 伏羲女媧 伊邪那岐 伊邪那美 兄妹婚 |
關鍵字(英) |
Genesis Flood Myth Fuxi Nuwa Iyenaki Iyannami marriage between a brother and sister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旨在比較中國及日本洪水神話的異同,藉以探討兩國文化思想的傳承與演變。首先以中國神話中的共工顓頊洪水神話、伏羲女媧神話以及少數民族的洪水神話為主軸;繼而以日本神話兩大古書《古事記》、《日本書記》裡的洪水神話為素材為比較,綜論中國神話與日本神話的異同。在日本創世代中,日本諸神衹名中經常出現「命」字之稱謂,是為探討日本文化的重要關鍵。而中日兩國的洪水神話中兄妹婚,可能是日本的神話早期受到中國移民遷徙的影響。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lood myth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cultural idea in the two countries.Firstly, the myth of the Gonggong Zhuanxu flood, the myth of Fuxi Nuwa and the flood myth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mythology are the main axis. Then, the flood myth in the two ancient books of Japan mythology, KOJIKI and NIHONSHOKI, are used as a singular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ythology and Japan mythology. In the genesis of Japan, the gods of Japan are only the titles of the word“MIKOTO” that often appear, which is an important key to the discussion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marriage of brother and sister in the flood myth of China and Japan is that the early myth of Japan may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migrat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二章 洪水神話概述 13 第一節 洪水神話成因 13 第二節 典型與非典型洪水神話類型 14 第三章 中國洪水神話 21 第一節 共工顓頊洪水神話和鯀禹治水神話 21 第二節 伏羲女媧的神話 24 第三節 中國少數民族的洪水神話 30 第四章 日本洪水神話 33 第一節 神祇的稱謂 34 第二節 《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的洪水神話 41 第五章 中日洪水兄妹婚比較研究 47 第一節 中國和日本洪水神話之異同比較 47 第二節 日本對中國少數民族之洪水研究 68 第六章 結論 71 徵引書目 73 附錄 79 表目錄 表1大八洲誕生順序(表中數字代表島嶼誕生的順序) 39 表2自然神的誕生順序 40 表3中日神話情節要素比較 48 圖目錄 圖1伏羲女媧西王母、羽人搗藥(山東沂南出土漢畫象) 79 圖2伏羲女媧(東漢梁武祠石室畫象) 80 圖3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雲南省博物館收藏) 80 |
參考文獻 |
徵引書目 一、 中文文獻(按出版時間排序) (一) 專書 1. (戰國)商鞅、高亨注譯:《商君書注譯》(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2. 古添洪、陳慧樺:《從比較神話到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 3. (西漢)劉向:《戰國策》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4. (明)王應麟等著,長澤規矩也解題:《困學紀聞》(東京:古典研究會,1978年)。 5.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1978年)。 6. 楊伯峻:《列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7. (東漢)應劭著,吳樹平校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0年)。 8. 游國恩:《天問纂義》(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9. 方國瑜:《彝族史稿》(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 10.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11. (東漢)王符、汪繼培箋:《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2. 傅錫壬:《果生神話探源》(臺北:淡江大學淡江時報社,1986年)。 13. 楊自榮著,羅希吾戈譯:《六祖史詩》(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 14. 王孝廉:《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中國的神話世界(上編)》(臺北:時報文化,1987年)。 15. 袁珂:《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16.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17. 高明強:《創世的神話和傳說》(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88年)。 18. (西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全十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1刷)。 19. 何光岳:《百越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20.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志編寫辦公室:《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志》(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 21. 岩村忍等著,李湧泉等譯:《東方奇書》第55冊(陝西:三秦出版社,1989年)。 22. 楊𪂇國:《苗族舞蹈與巫教文化》(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 23. 張銘遠:《生殖崇拜與死亡抗拒》(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年)。 24. 白川靜:《中國神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 25.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2月第二刷)。 26. 李福清、馬昌儀編:《中國神話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27.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28. 傅錫壬譯:《白話山海經》(永和:智揚出版社,1993年)。 29. (清)馬驌:《繹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30. (西漢)劉安等著,許匡一譯:《淮南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31. 傳印法師:《印度學講義》(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32. 錢宗武、江灝注:《尚書》上冊(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33. 諾思諾普.弗萊著,郝振益等譯:《偉大的代碼──聖經與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34. 徐子宏注:《周易.下冊》(臺北:台灣古籍出版,1998年)。 35. 嚴紹璗、劉渤:《中國與東北亞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6. 朱自清等編輯:《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1999-2000年)。 37.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38. 吳曉東:《苗族圖騰與神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 39.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40. 鄧啟耀:《衣裝秘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41.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42. 王憲昭:《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43. 王憲昭:《國各民族神話傳說典型母題統計資料數據》(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年)。 44. 黃仁生注,李振興校:《新譯吳越春秋》(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45. (南北朝)范曄、(晉)司馬彪合刊:《後漢書》上、下冊(長沙:岳麓書社,2009年)。 46.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47. 楊伯峻:《孟子譯注》(香港:中華書局,2010年)。 48. 弗雷澤著,童煒鋼譯:《〈舊約〉中的民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49. 吳姍姍:《蘇雪林研究論集》(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2年8月)。 50. Alan Dundes,The Flood Myth,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譯者陳建憲等:《洪水神話》(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年)。 51. 吉田敦彥著,唐卉、況銘譯:《日本神話的考古學》(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52. (漢)班固著,吳榮曾和劉華祝等注:《新譯漢書(三)志》(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53. 王憲昭:《中國神話母題W編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54. 湯孝純譯:《新譯管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55. 蘇艷:《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園:神話——原型視閾中的文學翻譯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56. 山北篤著,王書銘譯:《圖解日本神話》(臺北:城邦文化事業,2014年)。 57. 谷川健一著,文婧、韓濤譯:《日本的眾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58. 唐更強:《以日本古事記中「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為中心的幾個神話的考察》(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6年)。 59. 安萬侶著,周作人譯:《古事記》(北京: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 60. 陳建憲:《中國洪水再殖型神話研究──母題分析法的一個案例》(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年9月)。 (二) 學位論文 1. 林淑莉:《琉球神話與台灣原住民神話研究──以兄妹始祖神話為中心》(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 林玲菁:《中國植物神話中之生命一體化及象徵意義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3. 陳建憲:《論中國洪水故事圈──關於568篇異文的結構分析》(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4. 西川立幸:《怪胎神研究──中日民族起源譚比較考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5. 陳翠漫:《中國兄妹婚型洪水神話的民俗內涵》(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6. 于千喬:《王孝廉及其神話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8月)。 7. 趙惠瑜:《晚清以來的中國神話研究(1903-1941)》(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2月)。 8. 周雨斐:《蔣智由文學思想研究》(上海: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9. 吳亭育:《災害傳承的台日比較研究──以洪水相關故事為中心》(臺南: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論文,2021年1月)。 (三) 期刊論文 1. 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與伏羲女媧的傳說〉,《人類學集刊》第1卷第1期(1938年12月),頁1-10。 2. 馮漢驥:〈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銅器研究──若干主要人物活動圖像試釋〉,《考古》第9卷第6期(1963年6月),頁319-329。 3. 嚴紹璗:〈日本「記紀神話」變異體的模式和形態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聯〉,《中國比較文學》第2卷第1期(1985年),頁23-43。 4. 楊正偉:〈試論苗族始祖神話與圖騰〉,《貴州民族研究》第7卷第1期(1985年),頁51-59。 5. 傅錫壬:〈果生神話探源〉,《淡江學報》第24期(1986年4月),頁131-145。 6. 郭峰:〈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成書年代諸問題〉,《敦煌學輯刊》第9卷第1、2期(1988年),頁102-113。 7. 烏丙安:〈日本神話學三個里程碑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研究》第4卷第3期(1988年),頁64-69。 8. 陳文華:〈中國稻作的起源和東傳日本的路線〉,《文物》第35卷第10期(1989年),頁24-36。 9. 楊利慧:〈伏羲女媧與兄妹婚神話的粘連與複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期第6期(1997年),頁20-26。 10. 黃鎮國、張偉強:〈再論中國稻作的起源發展和傳播〉,《熱帶地理》第23卷第1期(2002年),頁76-79。 11. 陳慈玉:〈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日本東洋史學方法之一面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2期(2003年),頁1-45。 12. 向柏松:〈洪水神話的原型與建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2005年),頁57-61。 13. 西川立幸:〈水蛭子考──中日洪水神話比較〉,《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2005年),頁8-12。 14. 鐘巧玲:〈試論中國洪水神話〉,《新世紀論叢》第1卷第3期(2006年),頁131-132。 15. 陶興安:〈苗族踩花山文化內涵初論〉,《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0卷第4期(2006年),頁6-9。 16. 朱正卿:〈雲南古代的立柱與祭柱〉,《歷史月刊》第256期(2009年5月),頁17-21。 17. 邱茲惠:〈從考古遺存論中國古代西南文化的神樹崇拜及其相關信仰〉,《南藝學報》第1期(2010年12月),頁119-142。 18. 單海英:〈日本文化中的中國因素──以中國神話和日本神話的比較為中心〉,《時代文學(下半月)》第5卷第8期(2011年),頁140-141。 19. 劉瀲:〈中國近代洪水神話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5卷第6期,(2016年),頁5-10。 20. 李國棟、程海蕓:〈山東「聖蟲」與日本「鏡餅」〉,《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6期(2016年),頁69-74。 21. 唐冬梅:〈論弗萊的聖經文學觀及其宗教涵義〉,《聖經文學研究》第13卷第2期(2019年8月),頁234-260。 22. 趙蕤:〈日本神話學「南方說」研究──兼論日本近代神話研究發展階段〉,《民俗研究》第35卷第6期(2019年),頁106-113。 23. 劉波、馬俊賢:〈伏羲女媧神話原型及相關問題研究述論〉,《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6期(2020年),頁126-131。 24. 李皓宇:〈近現代日本洪水神話比較研究〉,《名作欣賞》第45卷第9期(2021年),頁175-177。 (四) 會議論文 1. 呂志堅:〈中國先秦兩漢神話與日本《古事記》的比較研究──以「伏羲、女媧」與「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創世神話為例〉,「寶馬奔騰第一屆港臺四校大學師生論文發表聯誼會」論文(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2017年4月1、2日)。 (五) 資料庫 1. 王憲昭:《中國神話母題W編目》,「中國神話母題W編目」(http://myth.w.zhongyan.org/cn/)。 2. 陳建憲:「中國洪水再殖型神話母題分析數據庫」(https://www.snupg.com/z/hongshui/)。 (六) 網路資料 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士林教會:《創世紀(中文和合本)》(https://www.sl-pc.org.tw/bible/1/GEN/4)。(上網檢索日期:2024年5月9日)。 2. 諏訪地方観光連盟:御柱祭観光情報センター(http://www.onbashira.jp)。(上網檢索日期:2024年5月17日)。 二、 日本文獻(按出版時間排序) (一) 專書 1. 飯田弟治著,松本愛重校閱:《新譯日本書記》(東京:嵩山房,1921年)。 2. 奥田正造編:《十七条憲法》(東京:共立社印刷所,1933年)。 3. 秋本吉郎:《風土記》(東京:岩波書店,1969年)。 4. 三谷榮一:《日本神話の基盤:風土記の神神と神話文學》(東京:塙書房,1974年)。 5. 伊藤清司:《日本神話と中國神話》(東京:學生社,1981年)。 6. 上田正昭:《日本神話》(東京:岩波新書,1986年)。 7. 宇治谷孟:《日本書紀:全現代語訳》(東京:講談社,1988年)。 8. 松前健:《神話學家的一生:超越戰場的死亡線與戰後鬥爭》(東京:近代文藝社,1992年)。 9. 篠田知和基:《神話.象徴.文学2》(東京:楽浪書院,2002年)。 10. 新井邦弘主編:《古事記:記紀神話と日本の黎明》(東京:学習研究社,2002年)。 11. 福島秋穗:《紀記の神話伝説研究》(東京:同成社,2002年)。 12. 篠田知和基、丸山顕徳:《世界の洪水神話──海に浮かぶ文明》(東京:勉誠出版,2005年)。 13. 武光誠著,蔡瑪莉譯:《日本神話圖解》(臺北:商周出版,2007年)。 14. 吉田敦彦、松村一男:《アジア女神大全》(東京:青土社,2011年)。 15. 工藤隆、百田弥栄子、真下厚:《古事記の起源を探る 創世神話》(東京:三弥井書店,2013年)。 16. 石井正己、錦仁:《文学研究の窓をあける:物語.説話.軍記.和歌》(東京:笠間書院,2018年)。 17. 三省堂編修:《コンサイス人名辭典 日本編》(東京:三省堂,1976年)。 (二) 學位論文 1. 坂江徹:《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神話源流考》(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 高津正照:《「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及「風土記」中的中國神仙思想》(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三) 期刊論文 1. 松前健著,劉天為譯:〈日本神話論〉,《國外社會科學》第13卷第9期(1990年),頁31-35。 2. 山田仁史著,王立雪譯:〈蟹與蛇──日本、東南亞和東亞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話與傳說〉,《民俗研究》第34卷第6期(2018年),頁75-84。 3. 梁青:〈日本記紀神話中的洪水再殖型神話元素〉,《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1期(2021年),頁19-23。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