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2122553400
DOI 10.6846/TKU.2021.00488
論文名稱(中文) 影響屋頂型太陽光電因子之研究 - 以S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Factors of Rooftop Photovoltaic System: A Case Study of S Compan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經濟學系經濟與財務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Master's Program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楊銘
研究生(英文) Ming Yang
學號 60857013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25
論文頁數 23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廖惠珠
委員 - 林亦珍
委員 - 孫育伯
關鍵字(中) 屋頂型太陽光電
混合資料
逐步迴歸法
資料視覺化
躉購費率
關鍵字(英) Rooftop PV System
Pooled Data
Stepwise Regression
Tableau
Visualization
Feed-In Tariff
FI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面對全球暖化議題的影響,我國政府近年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產業,其中以太陽光電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在太陽光電中,又以屋頂型的發展較迅速,本論文將探討影響屋頂型太陽光電的因子,盼可因而提升整體太陽光電的發電量。
本研究首先採用沅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提供的2018年至2020年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量日資料數據,針對單位發電量與天氣變數,使用統計計量的方式進行分析。其次,再以Tableau資料視覺化軟體進行靜態與動態圖表的呈現,以全面瞭解對於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量的天氣影響因子。另外,本文也將使用經濟部能源局每年依法公告之躉購費率,針對政策的發展趨勢與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的關係進行探討,再運用Tableau資料視覺化軟體進行呈現。
根據靜態分析的結果顯示,臺灣本島地區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單位發電量與全天空日射量及日照時數之間呈現正向關係。與懸浮微粒(PM10)、總雲量及降水量之間則呈現負向關係。至於動態分析的結果則顯示,北部地區的太陽光電在發電效率上整體低於南部地區。另外,北部地區的發電量在冬夏季之間差距甚大,而中、南部地區則較為平緩。
最後,在政府推動的躉購費率制度面向,屋頂型太陽光電的躉購費率價格在各裝置容量下皆呈現隨時間遞減的趨勢,而我國的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則隨著躉購費率的推行而提升,這顯示躉購費率為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量的一項正向影響因子。
英文摘要
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issues,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has been actively develop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ith solar photovoltaics a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factors of rooftop photovoltaic to increas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his research will first use the daily data of rooftop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from 2018 to 2020 assisted by SunEdge PV Co, LTD., analyze the unit power generation and weather variable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hen use Tableau, a data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o present static and dynamic char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wea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ooftop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second part will use the price of feed-in tariff (FIT) announced by the Bureau of Energ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R.O.C. every year.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olic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h the capacity of the solar power plant, then use Tableau software to present.
According to static analysis results, unit solar power generation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radiation and insolation duration,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M10, cloud amount, and precipitation. The dynamic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power plant in northern Taiwan is lower than in southern. Also, the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has a large gap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e price of feed-in tariff (FIT) decreasing with time. Meanwhile, the capacity of rooftop photovoltaic in Taiwan also increases. It will show that the feed-in tariff policy is a positive influence factor for rooftop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再生能源發展背景 1
1.1.2 太陽光電發展及技術背景 4
1.1.2.1 太陽光電的發展背景 4
1.1.2.2 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背景 7
1.1.3 視覺化分析的發展背景 9
1.1.4 躉購費率發展背景與趨勢 10
1.2 研究目的 11
1.3 研究動機 13
1.4 研究架構 15
1.5 研究內容 1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8
2.1 再生能源的相關文獻 18
2.2 太陽光電的相關文獻 20
2.2.1 太陽光電系統 20
2.2.2 影響太陽光電的發電因子 21
2.3 躉購費率的相關文獻 25
2.4 視覺化應用分析的相關文獻 27
2.5 小結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3.1 實證方法與模型 42
3.1.1 實證分析研究方法 42
3.1.1.1 使用混合資料原因 42
3.1.1.2 混合資料基礎模型架構 43
3.1.2 逐步迴歸分析法 43
3.2 視覺化工具與方法 44
3.2.1 Tableau視覺化軟體 44
3.2.2 Tableau分析方法 51
3.2.2.1 Tableau基本視覺化圖表 51
3.2.2.2 Tableau函數 53
第四章 資料來源與實證模型 56
4.1 資料來源 56
4.1.1 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量 56
4.1.1.1 電廠地理資訊 57
4.1.1.2 電廠硬體設備資訊 58
4.1.1.3 電廠發電量資訊 59
4.1.2 環境氣象變數 60
4.1.2.1 氣象觀測站地理資訊 60
4.1.2.2 環境氣象變數 61
4.1.3 空氣品質變數 64
4.1.3.1 空氣品質觀測站地理資訊 64
4.1.3.2 空氣品質變數 65
4.1.4 資料變數與地理修正資料彙整 67
4.1.5 再生能源躉購費率 68
4.2 實證模型 70
4.2.1 實證模型的建立 70
4.2.2 影響屋頂型太陽光電自變數的預期結果 71
第五章 計量與視覺化分析結果 73
5.1 影響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因子分析結果 73
5.1.1 實證的結果與分析 73
5.1.2 視覺化分析結果 77
5.1.2.1 視覺化分析所使用到的圖表形態 78
5.1.2.2 全臺地區太陽光電廠視覺化分析 88
5.1.2.3 各地區太陽光電廠視覺化分析 94
5.1.2.4 代表性個別屋頂型太陽光電廠的分析結果 106
5.2 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視覺化分析結果 144
5.2.1 我國躉購費率政策 144
5.2.2 躉購費率政策對裝置容量的影響 15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2
6.1 結論 152
6.2 建議與後續研究 153
參考文獻 154
一、中文文獻 154
二、英文文獻 155
三、網路資料 157
附錄 159
附錄一 屋頂型太陽光電各裝置容量下最大區間躉購費率發展趨勢 159
附錄二 其餘個別太陽光電廠的分析結果 163

表目錄
表2-1 再生能源相關文獻整理 30
表2-2 太陽光電相關文獻整理 32
表2-3 躉購費率相關文獻整理 38
表2-4 視覺化分析相關文獻整理 40
表4-1 全電廠地理資訊 57
表4-2 全電廠硬體設備資訊 59
表4-3 全電廠氣象觀測站地理資訊 61
表4-4 風速分級 62
表4-5 風向角度與文字轉換 63
表4-6 全電廠中央監測站地理資訊 65
表4-7 懸浮微粒(PM10)污染濃度指標 66
表4-8 變數基本資訊統整 67
表4-9 三大變數地理資訊統整 68
表4-10 自變數預期影響彙整 71
表5-1 太陽光電廠模型估計結果 74
表5-2 全臺地區光電廠裝置容量(KW)排名 89

圖目錄
圖1-1 2000年-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累積裝置容量(MW) 2
圖1-2 2000年-2020年臺灣地區再生能源累積裝置容量(MW) 3
圖1-3 2000年-2020年臺灣地區再生能源(凸顯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MW) 5
圖1-4 2000年-2020年臺灣地區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 11
圖1-5 研究架構圖 16
圖3-1 TABLEAU資料庫連動介面 45
圖3-2 TABLEAU資料列或欄的最大限制 46
圖3-3 能夠進行不同層面的分析 47
圖3-4 臺灣縣市鄉鎮圖 48
圖3-5 國際再生能源競標報告 49
圖3-6 TABLEAU MOBILE 50
圖4-1 全電廠地理位置分布圖 58
圖5-1 符號與填色地圖 79
圖5-2 趨勢圓點圖 80
圖5-3 趨勢折線圖 81
圖5-4 趨勢雙軸圖 82
圖5-5 趨勢長條圖 83
圖5-6 趨勢盒鬚圖 84
圖5-7 散佈圖 87
圖5-8 全臺地區光電廠裝置容量分佈圖 90
圖5-9 全地區光電廠單位發電量、全天空日射量與日照時數 91
圖5-10 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量的影響因子 93
圖5-11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單位發電量趨勢 95
圖5-12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全天空日射量趨勢 95
圖5-13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日照時數趨勢 96
圖5-14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PM10趨勢 97
圖5-15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總雲量趨勢 98
圖5-16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降水量趨勢 98
圖5-17 2018年至2020年光電廠氣溫趨勢 99
圖5-18 2018年至2020年北部地區光電廠綜合變數分析 101
圖5-19 2018年至2020年中部地區光電廠綜合變數分析 103
圖5-20 2018年至2020年南部地區光電廠綜合變數分析 106
圖5-21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18夏季) 110
圖5-22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19夏季) 111
圖5-23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20夏季) 112
圖5-24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8月份北部地區重大災害事件 113
圖5-25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18冬季) 115
圖5-26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19冬季) 116
圖5-27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2020冬季) 117
圖5-28 屋頂型太陽光電桃園中壢廠綜合分析(全) 119
圖5-29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18夏季) 122
圖5-30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19夏季) 123
圖5-31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20夏季) 124
圖5-32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8月份中部地區重大災害事件 125
圖5-33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18冬季) 127
圖5-34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19冬季) 128
圖5-35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2020冬季) 129
圖5-36 屋頂型太陽光電臺中西屯廠綜合分析(全) 131
圖5-37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18夏季) 134
圖5-38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19夏季) 135
圖5-39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20夏季) 136
圖5-40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8月份南部地區重大災害事件 137
圖5-41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18冬季) 139
圖5-42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19冬季) 140
圖5-43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2020冬季) 141
圖5-44 屋頂型太陽光電高雄左營廠綜合分析(全) 143
圖5-45 屋頂型太陽光電各裝置容量基本躉購費率 145
圖5-46 屋頂型太陽光電各裝置容量下最大區間躉購費率發展趨勢 149
圖5-47 躉購費率(NTD)與累積裝置容量(MW)走勢圖 150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白宇冰、王秋瑩、呂瑞濤、朱宏偉與康飛宇(2016),「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中國科學期刊,第61卷第4-5期,第489-500頁。
2.江雅瑜、王健、劉煥蘭與李駿(2019),「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國新通信,第21卷第15期,第234-234頁。
3.吳嘉興與邱曉瑩(2014),「台灣發展太陽光電產業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管理資訊計算,第3卷第2期,第78-95頁。
4.徐天佑與曾鴻陽(2007),「臺灣地區有關太陽能日照量之環境時空因素研究探討」,環境教育學刊,第六期,第21-32頁。
5.陳聖儒(2017),「台灣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投資效益分析」,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第1-44頁。
6.陳士偉(2017),「淺談矽晶太陽能電池」,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奈米通訊,第21卷第1期,第40-42頁。
7.章詩、王小平、王麗軍、朱玉傳、林石裕、顧應展、田健健與周成琳(2010),「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材料導報,第24卷第5A期,第126-131頁。
8.黃孔良、蕭子訓與葛復光(2018),「屋頂型太陽光電潛力及策略評估」,核能研究所,第1-31頁。
9.劉玉蘭、孫銀川、桑建人、左河疆、嚴曉瑜與馬篩艷(2011),「影響太陽能光伏發電功率的環境氣象因子診斷分析」,水電能源科學,第29卷第12期,第200-202頁。

二、英文文獻
1.Bonkaney, A., Madougou, S. and Adamou, R. (2017) “Impacts of cloud cover and dust on the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module in Niamey”, Journal of Renewable Energy, vol.2017, pp.1-8
2.Chen, W., Guo, F. and Wang, F. Y. (2015) “A survey of traffic data visual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vol.16, No.6, pp.2970-2984
3.Chrobak, P., Skovajsa, J. and Zalesak, M. (2016) “Effect of cloudiness on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by photovoltaic panels”,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EDP Sciences, vol.76, No.02010, pp.1-4
4.Demirbas, A. (2009)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ions”, Energy Sources, Part B, vol.4, No.2, pp.212-224
5.Dubey, S., Sarvaiya, J. N. and Seshadri, B. (2013) “Temperature dependent photovoltaic (PV) efficiency and its effect on PV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 a review”, Energy Procedia, vol.33, pp.311-321
6.Einstein, A. (1905) “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Annalen der Physik, vol.17, No.132, pp.199-206
7.Gielen, D., Boshell, F., Saygin, D., Bazilian, M. D., Wagner, N. and Gorini, R. (2019) “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Energy Strategy Reviews, vol.24, pp.38-50
8.Hosenuzzaman, M., Rahim, N., Selvaraj, J., Hasanuzzaman, M., Malek, A. A. and Nahar, A. (2015) “Global prospects, progress, polici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41, pp.284-297
9.Hoes, O. A., Meijer, L. J., Van Der Ent, R. J. and Van De Giesen, N. C. (2017) “Systematic high-resolution assessment of global hydropower potential”, PLoS One, vol.12, No.2, pp.1-10
10.Hamdi, R. T., Hafad, S. A., Kazem, H. A. and Chaichan, M. T. (2018) “Humidity impact on photovoltaic cells performanc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c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JRERD), vol.3, No.11 ,pp.27-37
11.Kazaz, A. and Adiguzel Istil, S. (201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nshine Duration Effects in terms of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Rates on The LEED BD + C Projects in Turkey”, Energies, vol.12, No.6, PP.1-9
12.Liou, H. M. (2015) “Comparing feed-in tariff incentives in Taiwan and German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50, pp.1021-1034
13.Lawonn, K., Smit, N. N., Bühler, K. and Preim, B. (2018) “A survey on multimodal medical data visualization”, Computer Graphics Forum, vol.37, No.1, pp.413-438
14.Mani, M. and Pillai, R. (2010) “Impact of dust on solar photovoltaic (PV) performance: Research statu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14, No.9, pp.3124-3131
15.Martin, N. and Rice, J. (2013) “The solar photovoltaic feed-in tariff scheme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Energy Policy, vol.61, pp.697-706
16.Muhammad-Sukki, F., Abu-Bakar, S. H., Munir, A. B., Yasin, S. H. M., Ramirez-Iniguez, R., McMeekin, S. G., Stewart, B. G. and Sarmah, N. (2014) “Feed-in tariff for solar photovoltaic: The rise of Japan”, Renewable Energy, vol.68, pp.636-643
17.Son, J., Jeong, S., Park, H. and Park, C. E. (2020) “The effect of particulate matter on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over the Republic of Kore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vol.15, No.8, pp.1-9
18.Simsek, E., Williams, M. J. and Pilon, L. (2021) “Effect of dew and rain on photovoltaic solar cell performance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vol.222, pp.1-10
19.Timilsina, G. R., van Kooten, G. C. and Narbel, P. A. (2013) “Global wind power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policies”, Energy Policy, vol.61, pp.642-652
20.Ye, Li. C., Rodrigues, J. F. and Lin, H. X. (2017) “Analysis of feed-in tariff policies for solar photovoltaic in China 2011–2016”, Applied Energy, vol.203, pp.496-505
21.Yang, D., Kleissl, J., Gueymard, C. A., Pedro, H. T. and Coimbra, C. F. (2018) “History and trends in solar irradiance and PV power forecasting: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and review using text mining”, Solar Energy, vol.168, pp.60-101


三、網路資料
1.IRENA (2021), “Statistics Time Series”, from: https://irena.org/Statistics/View-Data-by-Topic/Capacity-and-Generation/Statistics-Time-Series.
2.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2021),「政院上調屋頂型光電目標至8GW」,取自:https://e-info.org.tw/node/229646。
3.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2021),「空氣品質指標」,取自:https://airtw.epa.gov.tw/CHT/Information/Standard/AirQualityIndicator.aspx。
4.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2021),「空氣品質指標級距調整」,取自:https://pse.is/3j52ae。
5.經濟部能源局(2018),「能源轉型白皮書」,取自:https://energywhitepaper.tw/。
6.經濟部能源局(2019),「109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a9fc65a5-4367-417d-a522-40849030df5a。
7.經濟部能源局,公民電廠資訊網(2020),「再生能源發電業與第三型自用發電設備的差異」,取自:https://www.cre.org.tw/xmdoc/cont?xsmsid=0I313668892559573811&sid=0I324412275009344702。
8.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資料查詢系統(2021),「臺灣地區再生能源累積裝置容量」,取自:https://www.moeaboe.gov.tw/wesnq/Views/B01/wFrmB0104.aspx。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