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2113161200
DOI 10.6846/TKU.2021.00478
論文名稱(中文) 陳若曦移民小說人物類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Stock Characters in Lucy Chen’s Immigrant Nove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蕭宇誠
研究生(英文) Yu-cheng Hsiao
學號 60601012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24
論文頁數 8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大道
委員 - 鄭柏彥
委員 - 林黛嫚
關鍵字(中) 陳若曦
移民小說
美國華人
關鍵字(英) Lucy Chen (Chen Rouxi)
immigrant novels
Chinese America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陳若曦移民小說的小說人物類型。陳若曦長期旅居北美,期間經常與美籍華人有所接觸,並將此一族群虛構為移民小說的小說人物,藉以表達此部分華人族群的生活面貌。陳若曦移民小說內部的華人人物,又可依據類型區分為華人知識份子、家庭主婦、留學生、以及合法定居美國的華人。其中,知識份子類型的華人小說人物具有多樣性,他們抵達美國的原因錯綜複雜,卻幾乎做出同樣的選擇。家庭主婦型的小說人物,反映出華人婦女為了留在美國做出的選擇,以及在美國生存的艱難。合法定居類型的小說人物,則是在敘說海外華人族群對故鄉家人的思念,無法切割對於華人民族的情懷。留學生型的小說人物,闡述新一代的華人面對去留所做出的抉擇。
    經研究發現,陳若曦透過對移民小說的書寫,表達華人族群在美國社會的弱勢,以及他們面臨困難之際,尋求協助的方式。利用移民小說人物的困境,體現美籍華人在異地生存的艱難,向華人世界闡述華人族群在美國社會生活的現況。陳若曦意圖透過移民小說的華人人物生活,披露他們實際的生活樣貌。卻也透過小說人物的行為,傳達美籍華人對故鄉的思念,及華人民族發源地的關懷,藉此突顯華人移民雖身居異鄉,卻仍然保有民族性,保持著對故鄉的關懷。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study the stock characters in the immigrant novels by Lucy Chen (Chen Ruoxi).
Chen had lived in North America for a long time. during which she was often in contact with
Chinese-Americans, and transformed her encounters into immigrant novels. The stock characters in Chen's
immigrant novels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llectuals, housewiv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Chinese who have
legally sett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mong them, the intellectual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hey came to
USA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as well as their decisions to stay in USA. Fictional housewives who decided to
stay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uggle and show the difficulties of surviving in the new country. The documented
immigrants depicted in Chen’s novels could not forget their hometown families, neither could they separate
the feelings of being minority.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ategories explain the decisions made by new
generations of Chinese in the face of staying in US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1980年前的知識份子類型小說人物………………………………………8
       第一節、國府遷台前的在美華人知識份子………………………………8
       第二節、美國承認中共前後的在美華人知識份子………………………11 
       (一)、《突圍》林美月與黃華……………………………………………11
       (二)、《二胡》胡景漢與楊力行…………………………………………14
       (三)、《遠見》廖淑貞與吳雙……………………………………………16
第二章、1980年後的知識份子類型小說人物………………………………………19
       第一節、「建交」後的中國大陸華人………………………………………19
       第二節、其他的華人知識份子類型………………………………………23
第三章、家庭主婦型的小說人物……………………………………………………26
       第一節、以居留為目標的新娘……………………………………………26
       第二節、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女……………………………………………31
       第三節、為信仰而活的婦女………………………………………………38
       (一)、《紙婚》信佛的尤怡平與基督教徒婚姻…………………………38
       (二)、《遠見》廖淑貞堅守的儒家三從四德……………………………39
       (三)、《突圍》林美月捻香禮佛與華人社會的宗教信仰………………40
第四章、合法定居類型的小說人物…………………………………………………42
    	第一節、合法定居華人的故鄉……………………………………………42
	(一)、合法定居華人的血脈親情 ………………………………………42
	(二)、合法定居華人的民族情懷 ………………………………………50
	第二節、合法定居華人的活動……………………………………………55
第五章、留學生型的小說人物………………………………………………………61
	第一節、學成歸國的留學生………………………………………………61
	第二節、為移民赴美的留學生……………………………………………65
結論 …………………………………………………………………………………71
參考文獻 ……………………………………………………………………………73
附件1:陳若曦長篇移民小說人物一覽表…………………………………………77
附件2:陳若曦短篇移民小說人物一覽表…………………………………………8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近人論著
白先勇:《謫仙記》(臺北市:大林出版社,1937 年)。
保真:《邢家大少》(臺北市:九歌文庫,1983年)。
施叔青:《常滿姨的一日》(臺北市:景象出版社,1976年)。
雲菁:《月兒彎彎》(臺北市:皇冠出版社,1982年)。
陳若曦:《二胡》(高雄市:敦理出版社,1985年)。
陳若曦:《突圍》(臺北市:聯合報社,1983年)。
陳若曦:《紙婚》(臺北市:日立晚報社,1986年)。
陳若曦:《遠見》(臺北市:遠景出版社,1984年)。
陳若曦:《王左的悲哀》(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5年)。
陳若曦:《貴州女人》(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89年)。
于青:《季羨林傳》(香港市:三連書店出版,2000年)。
瓦特:《小說的興起》(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之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市:麥田出版,2001年)。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臺北縣:印刻出版公司,2007年)。
艾略特:《小說的藝術》(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宋李瑞芳:《金山客:中國人移居美國的史實》(臺北市,七十年代出版公司,1970年)。
宋李瑞芳:《美國金山客》(臺北市:東方文化複印,1988年)。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臺北市,商周出版,2008年)。
季羨林:《季羨林自傳》(南京市:江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界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 1992年)。
陳若曦:《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臺北市:九歌文庫出版,2008年)。
陳大道:《留美「親情」「愛情」的小說主題情節研究—以1960、7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純文學月刊》短篇小說為核心》(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大道:《留美小說論:以1960、7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純文學月刊短篇小說為核心》(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13年)。
陳信元:《【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45陳若曦》(臺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年)。
張文驪:《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張忠謀:《張忠謀自傳》(臺北市:天下遠見,2001年)。
管家琪:《張忠謀自傳》(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蔡同榮:《顧臺灣》(臺北市:民視文教基金會,2010年)。
樊洛平:《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6 年)。
鄭永孝:《陳若曦的世界》(臺北市:書林出版有公司,1985年)。
營志宏:《美國移民法》(臺北市:楊智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錢鋼,胡勁草:《大清留美幼童記》(香港市,中華書局出版社,2014年)。
劉伯驥:《美國華僑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1981 年)。
二、期刊雜誌
民琪:〈尋回自己——讀陳若曦的「歸」、「突圍」和遠見〉,《文學界》第14集,1985年,頁116-119。
朱西甯:〈陳若曦小說的價值和作用〉,《幼獅文藝》第43期6月號,1976年,頁4-8。
呂正惠:〈徘徊回歸線─陳若曦小說中的政治三角關係〉,《文星》第116期,1988年12月,頁88-94。
李巧雯:〈美國華人新移民社會發展與適應之初探〉,《中興史學》第11期,2005年6月,頁129-160。
吳達芸:〈自主與成全—論陳若曦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文星》第116期,1988年2月,頁100-108。
范銘如:〈陳若曦的小帨變─評最新三篇老人小說〉,原載於《九州學刊》第5卷第1期,1992年7月,後收錄於陳信元:《【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
料彙編】,45陳若曦》,頁297-305。
陳大道:〈從人性出發──試析子于小說的自然主義與「留學移民」情節〉,《台灣學志》8 期,2013 年 10 月,頁109-136。
陳大道:〈陳若曦長篇移民小說的宗教與信仰情節〉,《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12月。
陳大道:〈遊子行不歸─六、七零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等刊物留美學生〉,《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期刊》17 期,2010 年 1 月,頁265-314。
陳靜瑜:〈1965年後美國華人社會菁英階層之研究〉,《興大歷史學報》第十七期,2006年6月,頁207-260。
陳雅玲:〈從主流到邊緣——陳若曦談海外華文文學〉,《光華》3月號,1995年,頁90-92。
潘秀宜:〈幸福的彼岸─陳若曦小說的延續與轉變〉,原載於《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2003年11月,後收錄於陳信元:《【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
資料彙編】,45陳若曦》,頁307-322。
錢虹:〈從「不幸的夏娃」到「自覺的信女」—論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南開學報》2010年第6期,2010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朱玉芳:《論陳若曦小說中的文化認同》(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徐敏俸:《陳若曦後期小說的女性人物探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林原君:《陳若曦移民小說研究:1979─1995》(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許君如:《一九六O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
班碩士論文,2010年)。
蔡佳臻:《陳若曦與嚴歌苓移民小說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
葉玲君:《多重關照下的人生旅次─陳若曦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年)。
黃雅莉:《秀美的旅程—陳若曦小說的女性成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蔡雅薰:《台灣旅美作家之留學生小說及移民小說研究(1960~199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何怡萱:《陳若曦小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紀姿菁:《論現代主義旅美小說家——以歐陽子、叢甦、陳若曦、李渝為研究對象》(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楊育嫻:《女兒家的原生與依歸——陳若曦小說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四、報紙
張恆豪:〈風雨中的鴿聲—評陳若曦的〈向著太平洋彼岸〉〉,《自立晚報》,第10版,1982年3月28日。
葉石濤:〈從憧憬、幻滅到徬徨─談陳若曦文學的三個階段〉,《自立晚報》,第10版,1984年6月11、12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