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2202101562900
DOI 10.6846/TKU.2021.00457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YouTuber的模式化網紅創作與勞動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ternet Celebrity Creation and Labor of Taiwan YouTube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1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鍾明君
研究生(英文) Ming-Jun Zhong
學號 6070500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1-15
論文頁數 1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蕙如
委員 - 胡綺珍
委員 - 許傳陽
關鍵字(中) 網紅經濟
YouTuber
勞動狀況
免費勞動
關鍵字(英) Celebrity economy
YouTuber
Labor Status
Free Lab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台灣娛樂、人物與網誌類型YouTuber的頻道經營模式與其勞動狀況作為研究主軸,探討YouTuber在經營頻道類型與內容模組化的方式,同時探討他們的勞動狀況。特別是在越趨商業考量的營利機制下,YouTube雖然宣稱平台創作者與使用者都可以透過發表創意並且展現自我,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
本研究將以深度訪談研究方法來探究YouTuber、YouTube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以及內容創作與營利之間的兩難。
研究發現,受訪者以YouTuber作為職業後,須面臨各種抉擇,也必須無時無刻保持學習新知的態度,因為每天的時事趨勢隨時變化,以及當創作變成職業後的收益考量。創作者不僅受到商業機制影響,例如YouTube平台演算法機制與合作廠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受到閱聽人喜好、點閱率、聲量高低、綜合影響力與排名等影響。YouTuber的創作受到商業機制下的競爭,開始無止境的內容產製競賽,他們不僅願意付出休息時間進行企劃、取材、拍攝與剪輯,為了成名,大多數YouTuber都願意自我剝削,並且從免費勞動創作開始累積作品與聲量。
在還沒有成名之前,他們對於業餘勞動的剝削接受度很高,意識到自己必須付出更多的創意勞動在YouTube平台上,並認為這一種「自我實現」,研究也發現,YouTuber為了能夠不斷地保持熱度,會學習其他平台的操作模式,目前有大多數YouTuber已經開始在其他平台開創不一樣的產製內容,他們會不斷的學習、選擇,直至創作殆盡。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takes the channel business model and labor status of Taiwan’s YouTuber.I choose type of entertainment and people as the main research. I’ll discuss how YouTuber manage channel types and modularization of their content. Especially under the 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 increasingly of trends, although YouTube claims that creators and users can express their creativity and show themselves on platform. In fact, this may not be.
This research will use in-depth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Tuber, YouTube and viewers, as well as difficult between content creation and profitability.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after taking a YouTuber as a career, interviewees have to face various choices and must maintain an attitude of learning new knowledge all the time. Because of the trends change everyday and the profit considerations when creation becomes a career. Creator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commercial mechanisms, such as the YouTube platform algorith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ner vendors, but also by the preferences of audiences, click rate, volum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and ranking. YouTuber’s creation is subject to competition under commercial mechanisms, and endless content production competitions have begun. Not only are they willing to take a break to plan, draw, film and edit, but in order to become famous, most YouTubers are willing to exploit themselves and create from free labor. So they spend lots of time to start to accumulate works and volume.  
Before they became celebrity, they had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he exploitation of amateur labor. They realized that they had to pay more creative work on the YouTube platform, and believed that this kind of "self-actualization." The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YouTubers can continue to remain popularity, they   learn the operating modes of other platforms. At present, most YouTubers have begun to create different production content on other platforms. They’ll continue to learn and choose until creations exhaust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下文化工作者的勞動狀況與自我剝削現象 8
第二節	YouTube發展與歷史背景 17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9
第四節	研究反思 43
第肆章	YouTuber的職業與勞動現況 44
第一節	成為YouTuber的歷程 45
第二節	現今YouTuber勞動狀況 58
第三節	從免費勞動到獲得營利 67
第伍章	影片模式化與創作自主 76
第一節	固定模式的影片創作 76
第二節	創作自主 82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8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 9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95
參考文獻 97
附錄 104

圖目錄

圖一:影片架構圖 15
圖二:受訪者在YouTuber領域的職業定位 57
圖三:互相推薦會在推薦欄貼上對方要宣傳的連結 65
圖四:YouTube開箱影片流程 77
圖五:後台累積觀看人次的時間軸 79
圖六:觀眾續看率相關的重要片段 80


表目錄

表一:YouTube影片類別 19
表二:台灣超過百萬訂閱的YouTube頻道前十名 19
表三:YouTube平台營利模式介紹 22
表四:YouTube影片廣告形式 24
表五:YouTube生態界三大要素 26
表六:YouTuber的新聞曝光報導 30
表七:研究對象頻道資歷 38
表八:受訪者基本資料 40
表九:受訪者的工作及學業性質 46
表十:好日子不打烊、楊杰、馬它、比比內內的職業 59
表十一:4位兼職YouTuber的工作時程表 60
表十二:YouTube Studio裡的營利狀態 7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王先明、陳建英(2018)。網紅經濟3.0:自媒體時代的掘金機會。台北市:崧博出版。
王仕圖、吳慧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主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 : 南華社教,97-116。
王志弘;徐苔玲;沈台訓譯(2016)。文化工作的政治(原作者:Mark Banks)。新北市:群學出版。
安碧芸(2013)。影視節目企劃與寫作。台北市: 五南圖書。
仲曉玲;徐子超譯(2003)。文化創意產業 : 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原作者:Caves, Richard 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公司。
李科成(2017)。直播行銷革命:13招直播變現技巧X8大產業實戰應用,從企業到素人都適用的爆紅影響力。台北市:商周出版。
林宗弘;張烽益;鄭力軒;沈倖如;王鼎傑;周文仁;魏希聖譯(2005)。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原作者:Michael Burawoy)。台北市:群學出版。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林潔盈譯(2020)。YouTube玩家成功術 : #內容創造 #頻道經營 #品牌合作 #趨勢觀察 成為熱門YouTuber的45條教戰守則(原作者:Eagle, Will)。台北市:積木文化。
施琮仁譯(2012)。大眾傳播理論 : 基礎、發展與未來(原作者:Baran, Stanley J;Davis, Dennis K)。臺北市: 華泰文化。
陳士駿、張黎明(2011)。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 : 陳士駿的創業人生。台北市:天下文化。
陳孜昊(2018)。How Fun!如何爽當YouTuber : 一起開心拍片接業配! 。台北市:高寶書版。
陳芸芸、劉慧雯譯(2011)。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原作者:McQuail, Denis)。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陳郁昕譯(2015)。教你用YouTube賺大錢 : 下一個網路紅人, 就是你!(原作者:韓國YouTube研究會)。台北市:四塊玉文創。
陳毓容譯(2018)。串流龐克:YouTube商務總監揭密100個超級YouTuber經營社群粉絲的爆紅策略(原作者:Robert Kyncl, Maany Peyvan)。台北:高寶。
浮木譯社譯(2016)。分享時代:如何締造影響力(原作者:Kramer, Bryan)北京市:中信出版社。
徐健麟(2016)。這些, 憑什麼爆紅! : 把路人變神人、化品牌為名牌的36個網路竄紅實戰案例。台北市:三采文化。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原作者:Strauss, Anselm L., Juliet Corbin)。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張淯(2017)。自媒體網紅聖經 : 沙發上的idol.客廳裡的IP.宅達人攻略版=Intellectual property cewebrity we media。台北市:創見文化 。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 :再思考與再更新(原作者:Mosco, Vincent)。臺北市:五南圖書。
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原作者:David Hesmondhalph)。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劉國華、張鵬、鄧新明(2018)。教科書找不到的網紅行銷最佳實務 : 把流量變營收的獲利秘訣, 不用花大錢, 只要找到1,000位鐵粉就能辦到。台北市:大是文化。
劉錦秀譯(2017)。讓上億人看到你:幾乎免費卻極有效的5秒YouTube影片宣傳術(原作者:德山亨、野村勇樹。台北市:大是文化。
劉盈君譯(2017)。行銷4.0:新虛實融合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原作者:Philip Kotler,Hermawan Kartajaya, Iwan Setiawan)。台北:天下雜誌。
鄧文淵、文淵閣工作室(2019)。我也要當YouTuber!百萬粉絲網紅不能說的秘密-拍片、剪輯、直播與宣傳實戰大揭密。台北市:碁峰。
羅世宏、徐福德譯(2018)。社群媒體批判理論(原作者:Fuchs, Christian)。臺北市:五南圖書。

論文
林宜嫈(2011)。從無名到知名:知名部落客的勞動發展過程與勞動認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t378t
林孟儒(2019)。經營自媒體的內容行銷策略構面-以美妝YouTuber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k5bn9
林章展(2014)。新媒體,新愉悅:以媒體愉悅理論探索YouTube素人創作者自製微電影行為。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5mmvd
林婉菁(2009)。反思Web2.0併購現象與商品化問題-以『Google併購YouTube』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swz98
陳昱青(2019)。YouTuber的創作過程與勞動自主性。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v5w2e
陳奕璇(2011)。臺灣獨立音樂廠牌與創作者合作關係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bbwth
翁子揚(2020)。開箱型YouTubers影片架構及風格探討。國立臺南大學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3r579
黃沛瑜(2015)。論台灣電影部落客之勞動與盈利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b6j97e
蘇品伃(2017)。YouTuber對美妝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v7w6d

中文期刊
王毓莉(2014)。〈台灣新聞記者對「業配新聞」的馴服與抗拒〉,《新聞學研究119期》。45-79。
張維中(2010)。〈E世代的數位生活:Web 2.0的應用與趨勢〉,《白絲帶關懷協會「數位創世紀」》,P1-13。
胡綺珍(2009)。〈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的工作倫理〉,《新聞學研究》,101:177-214。
楊帆(2007)。〈視頻網站熱潮下的思考-以 YouTube 為例〉,《青年記者》,2007卷2期68-69。
劉立行;徐志秀著(2015)。〈國內YouTuber經營虛擬社群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4卷1期P93-111。
劉雨涵(2018)。〈你follow她了嗎?Instagram網紅的人類學觀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6:1-34。
數位時代(2020年8月號第315期)。100大影響力網紅。台北市:巨思出版。
蕭宏祺(2012)。 〈YouTube 的崛起:一個新的公民參與平台?〉,《新聞學研究》,113 期P239-252。
簡妙如(2015)。〈甘願勞動:歌唱選秀節目的遊戲、順從與業餘者明星夢〉,《傳播研究與實踐》,5卷1期:1—31。

英文書籍
Burgess, Jean,Green, Joshua(2018).YouTube: Online Video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Polity Press.
Stokel-Walker, Chris(2019).Youtubers: How Youtube Shook Up TV and Created a New Generation of Stars.Canbury Press.
Tadajewski, Mark(2020).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Marketing . Abingdon, Oxon:Routledge.

英文期刊
Andrejevic M (2009). Exploiting YouTube: Contradictions of user-generated labor. 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406–424.
Daugherty, T., Eastin, M. S., & Bright, L. (2008). Explor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for creat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8(2), 16–25.
Fuchs, C (2014).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 Time & Society 23(1): 97–123.
Fuchs, C (2019). Social Media, Big Data, and Critical Marketing.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Marketing London Routledge, 467–481.
Jim McGuigan (2010):Creative labour, cultural work and individualis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16:3, 323-335. 
Jim McGuigan(2016). NeoliberalSelfhood.Neoliberal Culture. Palgrave MacMillan,117-135.
Mingyi Hou,(2018). Social media celebrity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YouTub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1–20.
Rachel Ashmana,AnthonyPattersona,StephenBrown(2018). Don't forget to like, share and subscribe’: Digital autopreneurs in a neoliberal world.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92, 474–483.
Rachel Wood(2020)‘What I’m not gonna buy’: Algorithmic culture jamming and anti-consumer politics on YouTube.New media & society,1–19.
Paul Covington, Jay Adams, Emre Sargin(2016).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YouTube Recommendations.Mountain View, CA,Googl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2018).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Vol.24(1):69–84.

網頁資料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2019年10月15日)。〈【志祺七七】聖結石遭公司欠款 50 萬以上!?MCN 與 YouTuber 的愛恨情仇!《YouTube 觀察日記》EP021 ft.阿滴〉,《YouTube》。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0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_lPkpcvVA
林松斌、劉雅文(2018年3月7日)。〈業配文價碼怎麼算?網紅、部落客行情大解密〉,《SETN三立新聞網》。上網日期:2020年10月13日,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55084
林厚勳(2017年12月8日)。〈Youtube 2017 年度排名出爐:打敗「蔡阿嘎」跟「這群人」的超強 youtuber 是?〉,《TechOrange科技報橘》。上網日期:2020年10月13日,取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12/08/youtube-2017-top-hot/
阿神(2020年12月11日)。〈Minecraft 動漫對決【火影x鬼滅❤幸運方塊】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