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902202015370600 |
---|---|
DOI | 10.6846/TKU.2020.00526 |
論文名稱(中文) | 台灣言情小說研究-以瓊瑤小說為中心 |
論文名稱(英文) | A Case Study of Qiong Yao :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Romance Novels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8 |
學期 | 1 |
出版年 | 109 |
研究生(中文) | 吳婷婷 |
研究生(英文) | Ting-Ting WU |
學號 | 702010173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20-01-06 |
論文頁數 | 92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周德良(107460@mail.tku.edu.tw)
委員 - 陳惠鈴 委員 - 林黛嫚 |
關鍵字(中) |
瓊瑤 言情小說 女性形象 文化產業 |
關鍵字(英) |
Qiong Yao romantic novels feminine images cultural industry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言情小說可說是臺灣通俗文學的先鋒,而且流行至今,歷久不衰,是探究小說與現實關係的良好材料; 臺灣言情小說的發展由五○年代發軔伊始,至今已走過一甲子的歲月,由萌芽而至成熟均與文化工業之興起密不可分;而能將此女性情感,詮釋得淋漓盡致言情小說作家,首推瓊瑤為半世紀以來的代表作家。 瓊瑤從1963年發表《窗外》開始,一直到2003年的《還珠格格》第三部,跨越了六○至九○年代,進入二十一世紀,總共創作了五十四部作品,因為其優美的文筆、戲劇化的情節與流暢的敘事風格,一波三折的愛情歷程,及如何平衡親情與愛情間的衝突,正是瓊瑤顯著的個人風格及特色。她的讀者群分布於台灣、香港、大陸兩岸三地,她的作品藉由電影與電視更加普遍地傳播出去,大多部作品均獲得收視熱潮,所產生的影響當然也就愈來愈廣泛,使「言情」成為電視劇裡相當重要的主題之一。本文對半世紀以來臺灣言情小說作外緣性的研究後,再評析瓊瑤通俗言情小說的情感主題,透過對瓊瑤小說的文本探討瓊瑤大眾言情小說的創作主題,最後肯定瓊瑤小說在華人世界半世紀以來的文化與文學地位地位。 關鍵字 : 瓊瑤、言情小說、女性形象、文化產業 |
英文摘要 |
It has been six decades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romance novels in the 1950s. The beginning to the maturity of the nove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viewpoints of love in romance novels in Taiwan between 1950 and 21st century. Furthermore, to further extend from the rise background of romance novels. Romantic novels representative writers Qiong Yao, is the most able to interpret this emotion most vividly. Her writings are fluent, fascinating and dramatic-conflicts oriented. She grasps the public attention with the lyrical, poetic firmly. The characters in her romances always cherish the experience of love and affection very much, emphasizing the value of everlasting love. Qiong Yao’s novels gradually adapted from popular films and TV dramas from the 60s to 90s has been already becoming part of moderm culture. Her many works were also adapted for the TV series and resulting in ratings boom in late 80s to 21st century. The themes, structures, roles and artistry of Qiong Yao 's novels and dramas are very unique. Only by analyzing Qiong’s romance fiction can we capture the essence of her works. Qiong Yao affects different generations continuously, and the charm has not diminished. In this thesis, I would like to put Qiong Yao novels back to its original generation to do the research. Not only pointing out its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generations but also concerning the crossing regional production of Qiong Yao novels. Hoping it deepen the study scope of Qiong Yao film research. Finally , proposes that Qiong’s fiction have vary high valiue in esthetics ,and explanes the way to syudy Qiong’s fiction in future. Keywords: Qiong Yao、romantic novels 、feminine images、cultural industry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次 目次i 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台灣言情小說敘事發展10 第一節 言情小說之定義10 第二節 台灣言情小說歷史發展11 第三節 台灣言情小說之特色與社會背景15 第四節 小結24 第三章 瓊瑤生平與作品26 第一節 瓊瑤的生平簡介與性格底色26 第二節 瓊瑤愛情王國之時代意義與影視影響29 第三節 瓊瑤的創作特色及遞嬗演變32 第四節 瓊瑤言情小說所涉及的社會學與女性主義議題研究35 第五節 小結41 第四章 瓊瑤小說語言風格與轉化44 第一節 六〇至八〇年代瓊瑤言情小說的崛起與探究44 第二節 六〇至八〇年代瓊瑤小說的文本特色—以《六個夢》與《煙雨濛濛》為例45 第三節 八〇至今瓊瑤言情小說敘事架構轉換探究—以《梅花三弄》與《還珠格格》為例50 第四節 小結59 第五章 結論63 附表67 參考書目85 |
參考文獻 |
一、瓊瑤文本 1.瓊瑤:《六個夢》,(台北:皇冠,1964年)。 2.瓊瑤:《煙雨濛濛》,(台北:皇冠,1990年)。 3.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14:還珠格格.第一部之二水深火熱》,(台北:春光,2018年)。 4.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15:還珠格格.第一部之三真相大白》,(台北:春光,2018年)。 5.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18:還珠格格.第二部之三悲喜重重》,(台北:春光,2018年)。 6.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16:還珠格格.第二部之一風雲再起》,(台北:春光,2018年)。 7.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44:梅花烙》,(台北:春光,2018年)。 8.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45:鬼丈夫》,(台北:春光,2019年)。 9.瓊瑤:《瓊瑤經典作品全集 46:水雲間》,(台北:春光,2018年)。 二、 中文書籍 1.金杏枝:《冷暖人間》,(台北:皇冠,1959年)。 2.紅嬌:《酒家女》,(台北:皇冠,1956年)。 3.席絹:《獨自去偷歡》,(台北:萬盛出版社,1996年)。 4.陳彬彬,《瓊瑤的夢--瓊瑤小說研究》(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7月)。 5.顧曉鳴:《透視瓊瑤的世界》(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 年7 月)。 三、期刋文章與研討會論文 1.孔慶東:〈街前街後盡瓊瑤——論當代港台言情小說析〉,《學術界》 2010年 第1期( 2010年7月),頁119-124。 2.方忠:〈論瓊瑤小說創作及其文學史意義〉,《台灣研究集刊》 2000年 第1期 (2000年7月),頁86-94。 3.王方好:〈淺談戲劇《梅花烙》成功因素〉,《戲劇之家》2014年 第3期(2014年5月),頁18。 4.王玉超、 劉明坤 :〈衝破家庭牢籠束縛走向社會廣闊天地—中國近代言情小說的演變〉,《社會科學家》2010年第 4期,(2010年7月 ),頁 21-27。 5.王玉超、劉明坤 :〈 衝破家庭牢籠束縛走向社會廣闊天地——中國近代言情小說的演變〉,《社會科學家 》2010年 第4期(2010年7月),頁21-27。 6.王明琦:〈瓊瑤作品與古典詩詞〉,《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4期 ,(2005年12月),頁62-64。 7.王淑君 ; 方文偉 :〈愛的呼喚、體驗與迷惘--校園言情小說現像的文化透視〉,《杭州師範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4年 3期,(2014年5月 ),頁141-152。 8.王琳:〈 淺談瓊瑤愛情小說對初中生的影響〉,《文海藝苑》 2011年 第2期,(2011年7月),頁25-27。 9.王萱:〈當代言情小說中成人的童話現象分析〉,《法制與社會》 2010年 第6期,(2010年7月),頁240。 10.王澄霞:〈瓊瑤言情小說創作心理初探〉,《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4年 第1期(2004年 7 月) ,頁57-61。 11.石秋仙:〈現代言情小說的文化因素剖析〉,《東岳論叢》,2005年 第2期,(2005年7月),頁109-112。 12.朱明堯:〈文化世家人——台灣平鑫濤、瓊瑤夫婦等人散記〉,《文化交流》 2011年 第3期(2011年7月),頁54-57。 13.何吉 :〈以濃情戲說歷史——韓流之後再論《還珠格格》〉,《電影評介》2009年第10期(2000年),頁 59-62。 14.余斌:〈當代愛情小說的欲望都市〉,《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年 第1期,(2007年 7 月),頁174-175。 15.余醴:〈為活躍在女性自述中的言情小說〉,《大眾文藝》 2018年 第14期,(2018年9月),頁33-34。 16.李志宇:〈淺析《煙雨濛濛》與《情深深雨濛濛》的影視改編差異〉,《北方文學(下旬刊)》 2017年 第6期,(2017年10月),頁287-289。 17.李卷:〈由言情小說發展看女性意識嬗變——以鴛鴦蝴蝶派與網絡言情小說為例〉,《求知導刊》 2017年 第17期(2017年11月),頁160。 18.杜文博:〈淺析如何品讀《酒家女》〉,《北方文學(下旬刊)》 2016年 第2期,(2016年5月),頁50-51。 19.杜若松:〈言情小說的大眾文化機制解析〉,《當代文壇》 2011年 第5期,(2011年7月),頁128-130。 20.沈曉茵:〈關愛何事:三部1970年代的瓊瑤片〉,《藝術學研究》第 17期,( 2015年12月),頁115-152。 21.周沙:〈理想人性的追求與理想人格的建構-論瓊瑤筆下的女性形像〉,《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 31卷第1期 (2009年2月),頁50-54。 22.孟晨:〈幾度瓊瑤紅〉,《大觀》 2009年 11期(2009年7月),頁41-44。 23.易圖強、劉麗香:〈20世紀八〇年代中後期港台通俗文學作品暢銷原因分析〉,《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 第2期(2013年8月),頁76-80。 24.林功成:〈為言情小說辯護:來自讀者的聲音〉,《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2006年第1期,(2005年7月),頁50-53。 25.林佳佳 、彭海雲:〈淺析電視劇《還珠格格》的女性敘事及其局限〉,《活力 》2019年 第5期 (2019年5月),頁151。 26.林芳玫:〈民國史與羅曼史:雙重的失落與缺席〉,《台灣學誌 》第2期(2010年10月),頁79-106。 27.林芳玫:〈瓊瑤早期作品中的歌德羅曼史:從匿名學角度分析《菟絲花》與《庭院深深》的創傷敘事〉,《中國現代文學》,第30期(2016年12月), 頁113 – 136。 28.林芳玫:〈觀眾研究初探-由《梅花三弄》談文本、解讀策略、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新聞學研究 》第49期(1994年7月),頁123-155。 29.姚彤:〈在身體敘事學的視野下解讀瓊瑤小說〉,《運城學院學報》,2007年 第3期(2007年7月),頁37-39。 30.姚錦蓮:〈試論瓊瑤小說的古典美〉,《科教文彙 》,2008年 第32期 (2008年8月),頁260-261。 31.姜洪偉、陳四琴:〈近年網絡言情小說紙質出版分析〉,《時代文學》2009卷3A期,(2009年3月),頁200-201。 32.查丹:〈淺析瓊瑤電影的地位和影響〉,《教師教育論壇》 2011年 第10期(2011年11月),頁44-52。 33.孫子雅:〈現代言情小說與社會小說整合的誘因與形態〉,《綿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4年 10期, (2014年 12 月),頁111-114。 34.徐曉利、張嬋:〈網絡言情小說中的虐戀模式〉,《文學教育(下)》2014年 第1期(2014年 2 月)頁21-29。 35. 桂璐璐 :〈瓊瑤小說探析〉,《文學教育(上)》 2014年 第7期(2014年7月),頁 144-145。 36.殷喜:〈瓊瑤帝國興亡史〉,《張老師月刊》第23 卷第5 期(1989年 5 月),頁42-61。 37.袁進:〈試論民初言情小說的貢獻與局限〉,《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 第4期(2011年7月),頁20-24。 38.馬麗娟:〈馮玉奇:一個被湮沒於歷史的「無名者〉〉,《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08年 第5期 ,(2008年7月),頁58-113。 39.張小虹:〈言情圖騰-評《解讀瓊瑤愛情王國》〉,《新聞學研究》第 51期(1995年7月),頁207-209。 40. 張文菁:〈1950 年代台湾の通俗出版をめぐる文芸政策と専業化治〉,《日本台湾学会報》,第18号,(2016年8月),頁126-145。 41.張沛:〈朱秀娟小說中愛情與事業的悖論分析〉,《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 第3期 ,(2011年7月),頁23-25。 42.張軍:〈情歸何處——從《又見一簾幽夢》熱播看言情小說的現實性〉,《南昌高專學報 》2008年 第2期 ,(2008年7月),頁50-52。 43.張博華:〈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的傳播與接受概述〉,《唐山學院學報 》2009年 第4期,(2009年7月),頁68-71。 44.曹亞茹:〈現代女性人格的重塑與構建——朱秀娟婚戀小說中女強人形像解讀〉,《職大學報》2011年 第2期,(2011年7月),頁13-16。 45.畢蕾、孫禎祥:〈迎合規訓與突破禁忌:《又見一簾幽夢》的女性形像解讀〉,《藝術探索》2011年 第4期, (2011年 7 月),頁72-73。 46.陳書梅:〈愛情小說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遭遇感情困擾的大學生為例〉,《圖書資訊學刊》 第12卷第2期, (2014年 12 月),頁39-79。 47.陳景峯:〈瓊瑤電影思想教育與角色特質〉,《全人教育集刊 》,第1期 ,(2014年10月),頁79-100。 48.陳犀禾、王雁:〈論瓊瑤電影的中國性與台灣圖像〉,《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1期 (2010年7月),頁45-54。 49.陳犀禾、王雁:〈論瓊瑤電影的中國性與台灣圖像〉,《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1期 (2010年7月),頁45-54。 50.陳琳:〈淺論言情小說對青年女性的心理射影〉,《皖西學院學報》, 2013年 第4期,(2013年8月),頁149-152。 51.傅寧軍:〈朱秀娟:自尊自愛的「女強人」〉,《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2年 第3期,(2002年7月 ),頁67-70。 52.單昕:〈傳統與現代之間--略論民初言情小說〉,《哈爾濱學院學報 》,2005年 第4期,(2005年 7 月),頁74-77。 53.曾心儀:〈注意!「瓊瑤公害」──兼以「瓊瑤問題」答覆王文興教授〉,《夏潮》,第4 卷第3 期,(1978年3月),頁61-70。 54.程紹淳:〈後冷戰時期文化的彈性資本積累:從台灣通俗文化工作者瓊瑤的創作軌跡談起〉,《新聞學研究》第 105期 (2010年10月 ),頁45-84。 55.黃儀冠:〈台灣言情敘事與電影改編之空間再現:以六○至八○年代文化場域為主〉,《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4期(2009年 12 月),頁135-164。 56.黃儀冠:〈言情敘事與文藝片-瓊瑤小說改編電影之空間形構與現代戀愛想像〉,《東華漢學》,第 19期(2014年6月),頁329-372。 57.楊春時:〈金庸、瓊瑤小說的傳播與大陸通俗文學的興起〉,《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 3期(2002年7月),頁31-36。 58.楊若慈:〈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的形成與沿革(1990-2010)〉,《中興史學》,第15期(2012 年 5 月), 頁19-37。 59.楊照,〈四十年台灣大眾文學小史〉,《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經,1995),頁25-69。 60.趙小琪、馬昕:〈病理學視野下的台港言情小說對讀〉,《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 第2期,(2009年7月),頁15-20。 61.趙文滔:〈伴侶結合過程及其衝突因應:以瓊瑤浪漫愛情小說文本分析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第 37期,(2012年6月),頁99-138。 62.趙銳:〈言說愛情:玫瑰的故事——論現當代言情小說及其言情模式的演變〉,《黑龍江史志》, 2009年 第7期,(2009年7月),頁109-111。 63.趙麗玲、蔡夢姣:〈偎紅倚翠、淺吟低唱中的憤世抗爭〉,《北工業大學學報》, 2012年 第3期 ,(2012年7月),頁66-69。 64.劉玉霞 :〈瓊瑤小說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維護〉,《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 第4期(2010年7月),頁49-51。 65.劉玉霞:〈中國當代言情小說中的妓原型〉,《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 1期 (2007年 7 月),頁137-140。 66.劉玉霞:〈快感:當代言情小說的大眾文化特徵之一〉,《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2006年7月),頁70-72。 67.劉向紅、張立國 :〈《還珠格格》的審美追求〉,《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 第3期 (2000年7月),頁18-20。 68.劉娜:〈瓊瑤小說賞析〉,《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年 第3期 (2009年7月),頁40-42。 69.劉家思、劉萍 :〈不能視斑瑕而不見—24集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初探〉,《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 第2期(2000年7月),頁19-21。 70.劉素勳:〈論瓊瑤的歌德式愛情小說--西方歌德文類的舶來品?〉,《崇右學報》第14卷第2期(2008年7月),頁231-246。 71.劉雄平:〈技術、政治、人的現代化的必然產物--大眾文學由邊緣趨向中心的原因〉,《當代文壇》 2004年 第2期(2004年7月),頁20-22。 72.鄧樺 :《戴著枷鎖的天使——瓊瑤小說中的女性形像〉,《新西部(下旬刊) 》2009年 第1期 ,(2009年7月),頁 135-136。 73.蕭毅虹,〈花呀草呀雲呀天呀水呀風呀——瓊瑤作品今昔〉,《書評書目》,第16 期(1974年8月),頁30-45。 74.應鳳凰:〈花季—四月份的文學出版〉,《文訊月刊》,第11期,(1983年10月),頁293-297。 75.繆莉莉 :〈言情文學的奇葩——瓊瑤小說創作社會人生價值與審美價值探析〉,《池州學院學報》2012年 第2期(2012年7月),頁93-96。 76.謝建華:〈瓊瑤電視劇及其在中國內地的傳播〉,《中國電視》 2013年 第11期(2013年3月),頁85-89。 77.羅久蓉:〈中國近代女性自傳書寫中的婚姻、愛情與政治〉,《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2月),頁 77-140。 78.蘇榮榮 、劉宗元:〈言情小說——鉤織的烏托邦〉,《戲劇之家》,2018年 第2期,(2018年5月),頁184。 79.蘇濛:〈港台言情小說的幾種系列題材--以席絹小說為例〉,《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 第9期 ,(2014年11月),頁5-7。 五、學位論文 1.鄭心慧:《瓊瑤九〇年代電視劇中的愛情敘事與性別研究--以《還珠格格》為例》(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頁37-43。 2.黃琦崴:《瓊瑤小說的敘述策略----以七〇年代作品為例》(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頁22-28。 3.廖秋芬:《瓊瑤大眾言情小說研究》(宜蘭縣: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頁41-49。 4.許哲銘:《言情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政治─瓊瑤小說與九○年代後言情小說之比較》,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