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5201919581400
DOI 10.6846/TKU.2019.00533
論文名稱(中文) 高中英語教師素養導向教學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n the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陳禹彤
研究生(英文) Yu-Tung Chen
學號 60672014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5-13
論文頁數 1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清基
共同指導教授 - 薛雅慈
委員 - 范信賢
委員 - 陳木金
關鍵字(中)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英語素養
教師領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關鍵字(英)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Teacher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展,實踐素養導向教學乃刻不容緩之教育大事,教師即藉英語素養特色課程啟蒙,結合社會與生活時事議題文章探討,培育學生主動探究之能力,對生活周遭環境的人事物亦持以同理心與包容心,強化學生對全球國際動向的覺察敏銳度,透過實作課程的薰陶,促發學生感知課堂學習內容與生活情境相連結,並藉由分組合作學習,尊重與關懷他人的思維、悅納他人心中的觀點;探究事理、樂於學習;鑑賞生活情境人事物的美好、實踐創新等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高中階段教育為學生學習最重要的銜接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啟發學習動機乃為其必要之事,如此面對未來繁複多變的情境,定能穩固臨危不亂之基礎,故本研究將以一所公立高中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取徑,運用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式,雕塑個案學校英語教師發展素養特色課程之脈絡,及其擘劃英語素養課程之相關具體作為與影響因素,同時亦針對英語教師開展素養導向教學困境與解決策略加以探討,描繪出個案高中英語教師素養導向教學之具體實行路徑。
   根據個案研究分析與發現,歸納出本研究結果如下:
1.個案高中英語教師打造英語素養課程藍圖,確立學生學習新風貌。
2.教師會透過英語素養特色課程規劃與實施情形,不斷調整與修正。
3.學校發展素養特色課程的策略,常經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會議的交   流,引導教師教學行動,以發展學校素養導向教學之特色。
4.教師發展英語素養特色課程,其影響因素乃因藉由鞏固學生素養生活價值,強化學生學習動機並提升其自主學習力。
5.學校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為個案高中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之挑戰因素。
英文摘要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utting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into practice has become a serious concern in education,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without any delay. Through the i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featuring English competency combined with investigations of articles on current social and life issues, students are to be cultivated to become active explorers, with empathy and tolerance for people and things in their surroundings. Additionally, the acuity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the world is to be strengthened; Further, through the nurturing of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tudents are prompted to perceive the coherence between classroom learning content and life situations. Through cooperative group learning, students are to become lifelong learners with the ability to respect and care for the thoughts of others, accept others’ views, explore the reasons of various phenomena, delight in learning,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ple and things in life, and innovate.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s the most crucial link in students' learning, which is imperative for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for inspiring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Thus, when faced with complicated, ever-changing situations in the future, their foundation to remain composed in face of dangers can be strengthened. Hence, this paper took the English teachers of a senior public high school as its research subjects. It adopte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using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detail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English teachers of the case school developed the curriculum featuring competency and relevant 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ir planning of the English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d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English teachers, along with their solutions, in implementing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portraying concrete practices in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teachers of the case school.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findings of the case study,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cluded:
1).The English teachers of the case senior high school created an English competency curriculum direction and view of change, which has established a new learning style for students.
2).The teachers would constantly adjust and revise the curriculum featuring English competency through its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3).Through the exchanges in meetings with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e school would guide the teachers in teaching practices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in teaching.
4).The teachers would consolidate the life value of students’ competency, strengthen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i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5).The challenging factor in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for the case school wa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十二年國教普通型高中英語領域課程綱要之內涵.....9
   第二節 核心素養意涵及英語素養導向教學之探討..........22
   第三節 教師領導之內涵與概念分析.....................45
   第四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英語社群組織運作情形........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1
   第一節 研究對象.........71
   第二節 研究工具.........74
   第三節 實施程序.........7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7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79
   第六節 研究倫理.........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現況歷程之探討......81
   第二節 高中英語教師策劃素養課程之影響因素分析......121
   第三節 高中英語教師開展素養教學之困境與解決策略....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1
   第一節 結論...........161
   第二節 建議...........165
參考文獻.................173
   中文部分..............173
   英文部分..............180
附錄.....................183
   附錄一 訪談計畫書......183
   附錄二 訪談大綱........184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185
   附錄四 堯舜高中學生新聞英文學習成果.......186
   附錄五 堯舜高中新聞英文課程執行成果概況......188
   附錄六 堯舜高中模擬聯合國—中美貿易戰課程簡介.....189

表次
表1: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26
表2:教師領導構面彙整...............46
表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觀點構面彙整....54
表4:高中英語社群實際運作模式彙整....69
表5:研究對象資料編碼...............74
表6:文件資料編碼...................78
表7:堯舜高中特色課程一覽表..........82
            
圖次
圖1:研究流程圖................7
圖2:十二年國教課程類型之架構與內涵.....24
圖3:素養導向教學原則之轉化.........29
圖4:核心素養滾動圓輪意象.......4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
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7,1-26。
丁一顧(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以學生學習為本。教育研究月刊,215,5-16。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
丁亞雯(2012)。以「課程與教學」為十二年國教推動核心—臺北市推動的策略與行動。中等教育,63(1),183-187。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7)。108新課綱與素養導向命題精進方向。2018年8月11日,取自 http://www.ceec.edu.tw/Download/專題演講A.pdf。
王佳琪(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核心素養課程:評量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5-42。
王金龍(2010)。銘傳大學學習成果評量推動之經驗分享。評鑑雙月刊,28,23-29。
王前龍(2015)。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學科取向的政策轉向與學生取向的理念出路。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32-35。
王為國(2006)。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為國(2007)。從實務社群談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研究,2(2),41-63。
王珩(2005)。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89-100。
王珮琪、吳詩綺、莊雲翔、黃翠鳳、蔡宛臻、廖悅淑(2013)。種子教師差異化教學專業學習社群經驗分享。教育部高中英文學科中心,臺北市。
王薔(2015)。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英語教師,16,6-7。
未來學校國際教育創新中心(2017)。英語閱讀素養孩子國際教育的高度與深度。中央通訊社。2018年8月11日,取自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25561.aspx#.WzyuIfZuKUk。
江文慈(2007)。超越測量-評量典範轉移的探索與啟示。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73-200。
何縕琪(2017)。素養導向教學的設計與評量:以東部一所小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15-19。
余光雄(1999)。英語語言學概論。臺北市:書林出版。
吳百祿(2009)。教師領導:理念、實施、與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53-80。
吳百祿(2011)。教師領導的三個重要概念及其對當前學校教育的啟示。正修學報,24,83-103。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45-162。
吳雨桑、林建平(2009)。大學生英語學習環境、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臺北市。
吳俊憲、蔡淑芬、吳錦惠(2015)。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再聚焦、續深化」的精進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29-145。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基(1990)。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習資訊,64,1-5。
吳清基(2013)。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璧純(2017)。素養導向教學之學習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0-34。
吳璧純、周淑卿、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呂秀蓮(2017)。十二年國教107課綱核心素養的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01-06。
呂潔樺、呂雅慧、賴筱嵐、葉秋菊(2013)。種子教師聽力教學專業學習社群經驗分享。教育部高中英文學科中心,臺北市。
李子建(2004)。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的觀點。香港教師中心學報,3,15-27。
李振清(2009)。從閱讀到寫作:提升高中生英文能力與多元功能的致勝關鍵。LTTC Lecture(Ref. Paper)。
李壹明(2016)。從105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看英語文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8),153-156。
林志成、田耐青、林仁煥、田育昆(2013)。特色課程的涵義與理論。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120-128,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貴、陳怡雲、許珍琳、廖純英、薛仲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分析。國民中小學校務經營與專業發展專題研究,55-82。
林思吟(2016)。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3),118-123。
林政逸(2017)。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8-29。
林傑毓、莊春蘭、郭莉雯、林漢瓊(2006)。網路學習方式、學習評量方式與醫療人員網路學習成效之關係。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2(1),41-50。
林銘烽(2013)。探討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ACK)於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性。中等教育,66(3),88-101。
林聰明(2009)。英語仍是國際化的重要關鍵。English career,36,42-45。 
施玉惠 (2000)。國小英語教材之評審—資格審vs.選用審。第十七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213-227,臺北市:文鶴。
柯得明(2002)。芝麻英語節目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及文化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詠善、范信賢(主編)(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洪詠善(2016)。學習趨勢:跨領域、現象為本的統整學習。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34期。2018年6月19日,取自 https://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134&content_no=2671。
洪裕宏(2011)。定義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理論架構。研習資訊,28(4),15-24。
范信賢、陳偉泓(2016)。課程理念篇—1.2素養導向與議題融入。普通高中課程規劃及行政準備專書。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2016)。素養導向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期刊,5,1-6。
范信賢(2017)。課程架構及素養教學。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簡報。
唐淑華(2013)。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與方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1-12。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48。
高新建、游家政、蔡清田、張明輝、王麗雲(譯)(2000)。Henderson, J.G.,&Hawthorne,R.D.著。革新的課程領導(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臺北市:學富。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2018年2月5日,取自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006/51358/9df0910c-56e0-433a-8f80-05a50efeca72.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Q&A。2018年2月5日,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8438,c1179-1.php?Lang=zh-tw。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2018年2月5日,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01395700.pdf。
國教署(2018)。107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辦理學校本位英語多元主題學習方案實施計畫。1070625臺教國署國字第1070071579號。
張世璿、丁一顧(2016)。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核心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3(1),1-38。
張秀穗、林妙修(2013)。運用意識提升英語文法教學於國小外語:文法學習之效益研究。Intergrams,1,1-32。2018年8月17日,取自http://benz.nchu.edu.tw/~intergrams/intergrams/141/141-chang.pdf。 ISSN: 1683-4186。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26-33。
張夏銘、李新鄉、陳聖謨、丁文生(2012)。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國民中學為例。南台人文社會學報,8,29-55。
張素貞、吳俊憲(2012)。大學與學校專業夥伴合作之個案研究
─以專業學習社群為焦點。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1),1-30。
張素娟(2015)。由雁行理論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7),55-56。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1),83-103。
張碧珠(2006)。後期中等教育英文教學趨勢和挑戰。教學雜誌特刊,8。2018年6月9日,取自http://english.tyhs.edu.tw/epaper/epaper8/left_3.pdf。
張德銳(2010)。喚醒沈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81-11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張德銳(2017)。以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0),10-13。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頁8)。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8年2月6日,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5320_2729842_56626.pdf。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英語文,2018年2月8日,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114/173173199.pdf。
莊福泰(2017年11月)。什麼是素養導向教學?翻轉教育:親子天下。
2018年8月11日,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112。
曹嘉秀、林惠賢(2000)。專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對英語課程之需求分析。技術學刊,13(3),355-367。
許綉敏(2018)。【素養】跨出英語真本領。夢的N次方新北場研習簡報。
郭至和(2002)。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花蓮師院學報,14,1-24。
郭碧玄(2010)。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徑建構學校學習社群-記陸豐經驗。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1-82。
陳文彥(2016)。跨越教室的力量:教師學習領導之領導實踐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3),65-98。
陳正專、劉佳鎮、王志全(2010)。教師理想行為-以學校行政者的觀點。經營管理學刊,2(3),67-91。
陳佳萍、王瑞壎(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以學校文化發展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8,53-68。
陳冠瑞(2017)。以個別差異化看補救教學之學習難度。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159-162。
陳建銘(2017)。普通高中面對新課綱是否能夠成功推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5),46-48。
陳秋蘭(2010)。大學通識英文課程實施現況調查。長庚人文社會學報,3(2),253-274。
陳清梅(2013)。別讓「學習」從十二年國教中「逃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5),37-41。
陳琦媛(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於我國高等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2),1-46。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繁興、蔡吉郎、翁福元(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灣教育政策論壇,20(4),63-106。
廖柏森(2005)。以英語為國際語(EIL)之意涵與教學觀。英語教學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30(1),1-14。
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8。
楊瑞明(2005)。如何規劃學校本位課程以發展學校特色。載於94年度綜合高級中學業務檢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彭森明(2006)。學習成就評量的多元功能及其相應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4), 21-38。
曾大千(2011)。臺灣教科書審定制度重編決議之法理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1),53-84。
游家政(2002)。國民中學的課程領導。課程與教學季刊,5(2),1-20。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22。
黃嘉雄(2004)。課程評鑑概念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9,209-224。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潘慧玲(2010)。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潘慧玲、黃淑馨、李麗君、余霖、劉秀嫚、薛雅慈(2015)。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進階手冊2.0版。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潘慧玲、張素貞、沈靜濤(2013)。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介下的發展:一所國中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2),145-174。
蔡玉卿、吳俊憲(2017)。學校參與特色招生特色課程的發展與實施困境:以兩所個案高中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2),38-41。
蔡秉宸、靳知勤(2004)。藉情境學習提昇民眾科學素養:以科學博物館教育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8(2),129-138。
蔡清田(2011)。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研習資訊,28(4),5-13。
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意涵。課程與教學,16(3),59-78。
蔡進雄(2003)。學校領導的新思維:建立教師學習社群。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78,42-46。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鄭章華、單維彰(2015)。素養導向之數學教材初探。邁向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第一哩路:從課綱轉化到學校教育的系統性變革學術研討會。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鄭麗慧(2008)。有效的教學,來自有效的教師。國教之友,59(4),62-66。
賴志峰(2009)。教師領導的理論及實踐之探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3),113-144。
賴協志(2014)。活化教學的動能:教師專業學習觀點。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3),83-90。
賴貞琪(2014)。臺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薛雅慈(2015)。啟動以學習為核心的學校教育改革:教學革新與特色課程發展之實踐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羅梅英(2017,9月)。高中優質化計畫百花齊放,探索天賦。未來Family,28。
羅寶鳳(2017)。因應時代改變的終身學習: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4-27。
蘇哲賢(2017)。從學習主體談國小學生核心素養學習評量之理念認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43-47。
蘇紹雯(2008)。英語教材法與評量研究:專科生與教師觀點之比較。英語教學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32(1),127-172。

英文部分
Amineh, R. J., & Asl, H. D. (2015). Review of constructiv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s, 1(1), 9-16.
DuFour, R., & DuFour, R. (2013). Learning by doing: 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TM. Solution Tree Press.
Durksen, T. L., Klassen, R. M., & Daniels, L. M. (2017). Moti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e keys to a developmental framework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67, 53-66.
Gardner, H. (1992). Assessment in context: The alternative to standardized testing. In B. R. Gifford & M. C. O’Conner (Eds.), Changing assessment: Alternative views of aptitude, achievement and instruction (p.77-119).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airon, S., Goh, J. W. P., & Chua, C. S. K. (2015). Teacher leadership enactmen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texts: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35(2), 163-182.
Illeris, K. (2009). Competence, learning and education: How can competences be learned, and how can they be developed in formal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Developing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 p 83-98). New York: Routledge.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Smith, K. A. (2014).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ing university instruction by basing practice on validated theory. 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University Teaching, 25(4), 1-26.
Katzenmeyer, M., & Moller, G. (2001). 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Sage Publication.
Kaufman, D., Sutow, E., & Dunn, K. (2017). Three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7(2/3), 37-66.
Kelley, J. D. (2011). Teacher's and teacher leaders' perceptions of the formal role of teacher leadership.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Lovett, S. (2017). Teacher leader and teacher leadership: A call for conceptual clarity.
Min, H. T. (2009).A principled eclec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EFL writing in Taiwan.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5(1), 63-95.
Muijs, D., & Harris, A. (2003). Teacher leadership—Improvement through empowerment?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 31(4), 437-448.
Muijs, D., & Harris, A. (2006). Teacher led school improvement: Teacher leadership in the UK.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2(8), 961-972.
Mary Spratt, Alan Pulverness, Melanie Williams(2014).The TKT Teaching Knowledge Test Course Modules 1,2and 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SOL Examinations,104-107.
Njiraini, N. (2016). Critical thinking as a core competence for the future. AED–Adul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Editorial Mint tea in the garden, 94-99.
Omarov, Y. B., Toktarbayev, D. G. S., Rybin, I. V., Saliyevaa, A. Z., Zhumabekova, F. N., Hamzina, S., Nursulu,B & Sakenov, J. (2016). Methods of Form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as Futur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 11(14), 6651-6662.
Osada, N. (2004).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 A brief review of the past thirty years.Dialogue, 3(1), 53-66.
Prenger, R., Poortman, C. L., & Handelzalts, A. (2018). The Effects of Network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0022487117753574.
Rasberry, M. A., & Mahajan, G. (2008). From Isolation to Collaboration: Promoting Teacher Leadership through PLCs. 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
Scott, G. P., & Linda R. A. (1994). Becoming reflective students and teachers: with portfolios and authentic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ervage, L. (2008). Critical and transformative practices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35(1), 63-77.
Semra, K. (2013).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n teacher leade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6(1), 179-193.
Spillane, J. P., & Hopkins, M. (2013). Organizing for instruction in education systems and school organizations: How the subject matter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45(6), 721-747.
Stewart, C. (2014). Transform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43(1), 28.
Vescio, V., Ross, D., & Adams, A. (2008).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ent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4(1), 80-91. 
Wenner, J. A., & Campbell, T. (2017).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is of teacher leadership: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7(1), 134-171.
Whitworth, B. A., & Chiu, J. L. (2015).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change: The missing leadership link.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26(2), 121-137.
Wiggins, G. (1998). Educative assessment: Designing assessments to inform and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255-31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