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2121183600
DOI 10.6846/TKU.2021.00386
論文名稱(中文) 反思後疫情時期臺灣現代劇團線上展演
論文名稱(英文) Rethinking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 of Modern Theatre in Post-Pandemic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黃祈叡
研究生(英文) Yokett Wong
學號 60705602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23
論文頁數 14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蕙如
委員 - 胡綺珍
委員 - 楊明昱
關鍵字(中) 線上展演
現代劇團
數位科技
平台化
疫情
關鍵字(英)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
Modern Theatre
Digital Technology
Platformization
Pandemic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表演藝術一直以創作現場演出作為主要的營運模式,但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開始進入線上展演領域。本研究在台灣後疫情時期這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了解台灣線上展演的發展狀況。從政府的支持系統、線上展演內容的產製面、文本、消費、以及勞動面,並加入數位科技與網路平台流通的概念,探討現代劇團投入線上展演領域時遇到的狀況與問題。同時了解劇團對發展線上展演的態度,進一步探討線上展演在台灣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本研究將台灣線上展演分為線上直播、播放以往演出錄影檔、短片製作、以及經營播客頻道四類,利用深度訪談法了解劇團投入線上展演的真實經驗與想法,最後由紙風車劇團、故事工廠、夾腳拖劇團、以及阮劇團作為訪談對象。
  研究發現劇團在線上展演產製過程中,對於數位技術的應用會遇到時間與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需要重新適應新的製作模式與工作內容。而劇團在展演的過程中需要在網路上與眾多內容競爭觀眾的時間,但過程中受到展演平台的規範,影響了觀眾對劇團作品的點閱率,連帶限制了劇團透過線上展演的營利。政府在疫情期間希望推動線上展演形式,但紓困補助作為劇團在疫情中主要的資金來源,卻不足以支撐劇團製作線上內容的支出,更因為補助的結案時限而增加劇團製作線上內容的時間壓力。同時國表藝在推動線上展演過程中與劇團一樣受到線上平台的限制,增加了台灣發展線上展演領域的難度。
  劇團一直重視劇場「現場性」特質而對線上展演有所抗拒,但在疫情期間漸漸轉變態度願意嘗試發展線上領域,雖然劇團在該領域遇到各種困難也還沒有準備充足,但依然希望能在當中找到長期發展的方向,應對不斷改變的未來。
英文摘要
Live performance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business model of performing arts.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it has begun to enter the online performance field.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es of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s in the particular context of post-pandemic Taiwa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modern theatre entering the online performance field: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from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system; the production, text, consumption, and labor aspects of a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 an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platform cir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by understanding modern theatre’s attitude of virtual performance, it aim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s in the Taiwan of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divides Taiwan’s virtual performing arts show into four categories, including live online performances of shows, online streaming of recorded performances, video clips, and presentation through podcast channels. By using an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it also aims to understand real-life experiences of producing online performances of modern theatre. The interviewees of the study were Paperwindmill Theatre, Story Factory, Flip Flops Theatre, and Our Theat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online performance production, a theatre troupe may find that, by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hey encounter the issues of insufficient time and f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adapt to the new production mode and different performance content that is required when a show is presented online. Theatre troupe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 platforms’ pro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By controlling the audience’s ability to access material on the platform, these jointly limit the profit gained from a theatre troupe’s online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 hoped to develop online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epidemic; however, relief subsidies as the main working capital of a theatre troupe are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expenditure of online performance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time limit for receipt of subsidies increases the pressure to produce the online performance within a tight timeframe. Meanwhile, the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also restricted by online platforms in the process of online performance promotion,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erformance in Taiwan.

  Theatre troupes alway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ive” quality of theatre. However, the Covid-19 outbreak has had the effect of changing theatre troupes’ attitudes and prompted them to develop the field of virtual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troupes encountered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this new field and were not yet fully prepared, they still hope to find a long-term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respond to the changing future of performa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表演藝術	8
第二節 新冠病毒的衝擊	13
第三節 疫情下的線上展演	25
第四節 理論架構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42
第四節 訪談對象	49
第五節 訪談大綱	51
第六節 研究反思	53
第肆章 劇團發展線上展演形式	54
第一節 臺灣劇團對線上展演的看法	54
第二節 臺灣劇團投入線上展演的類型	61
第三節 小結	74
第伍章 投入線上展演的困難與意義	75
第一節 線上展演產製過程中的難題	75
第二節 展演過程中的挑戰	88
第三節 線上展演的意義與未來	107
第四節 小結	11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7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	124
第三節 研究展望	126
參考文獻	127
附錄	134
 

表目錄

表 1:政府對表演藝術場館的防疫措施	15
表 2:政府在疫情中對藝文產業推出的紓困與振興措施	18
表 3:台灣線上演出案例(莊筑,2020:44-47)	32
表 4:「TAIWAN TOP演藝團隊」及「臺灣品牌團隊」現代戲劇類表演團體線上展演案例	44
表 5:今年沒有獲得年度獎助的現代戲劇類表演團體線上展演案例	48
表 6:訪談對象	49
表 7:臺灣劇團投入線上展演案例的類型	61
表 8:LINE TV APP推薦畫面	91
表 9:在LINE TV APP中從主題訂閱中尋找表演藝術作品的步驟	93
表 10:FACEBOOK星賞計畫收益內容	99

 

圖目錄

圖 一:研究流程圖	7
圖 二:兩廳院(2020)2020年兩廳院每月演出節目檔數	13
圖 三:兩廳院(2020)2020年1月到5月10日兩廳院每日票房及退票金額	17
圖 四: PAUL DU GAY(1997)文化迴圈	36
圖 五:研究架構圖	40
圖 六:播客平台畫面截圖	69
圖 七:「紙風車返笑日」線上劇場影片	72
圖 八:大開劇團《男人幫》線上迷你影集	72
圖 九:全民大劇團「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系列影片	72
圖 十:「紙風車返笑日」官網截圖	73
圖 十一 :LINE TV上其中一個需要訂閱的藝文作品畫面	96
圖 十二:綠光劇團粉專《人間條件二—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直播畫面	100
圖 十三:行動裝置上FACEBOOK應用程式購買星星畫面	100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朱宗慶(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表演藝術生態報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夏學理、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2008)。文化創意產業
概論。台北:五南。
夏學理、陳尚盈、黃肇璟、翁鵲旻(2011)。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
南。
鄒侑如(2004)。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原作:David Hesmondhalgh)臺北:
韋伯文化國際。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劉俊裕(2018)。再東方化: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東亞取徑。高雄市:巨流。
霍煒(譯)(2003)。做文化研究—索尼隨身聽的故事(原作:Paul du Gay , 
Stuart Hall , Linda Janes , Hugh Mackay and Keith Negus,1997)。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文期刊
文化部a(2020)。國內外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雙月報。109年第2期。
文化部b(2020)。國內外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雙月報。109年第5期。
兆欣(2020)。當劇場變成網路現場 另類出口還是未來之門?——表演藝術的
線上直播。PAR表演藝術雜誌。第329期。頁34-37。
周慧玲(2014)。臺灣現代劇場的產業想像:一個「參與觀察者」的劇場民族
誌初步書寫。戲劇研究。第十三期。頁145-174。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七卷第二期。頁25-35。
陳玲玉(2011)。我國政府藝文補助政策評估。弘光學報。第63期。頁81-96。
陳國慧(2020)。疫後現場與線上同演成風 舞台版線上重演權益惹議。PAR表
演藝術雜誌。第335期。頁28.
秦嘉嫄(2014)。移動的銀幕:劇場現場性與觀演關係研究。戲劇學刊。第二十
期。頁97-118。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立臺灣博物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2020)。如
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專題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三十七
卷第四期。頁17-23。
厲復平(2014)。文創產業思維下的劇場表演藝術-一個藝術社會學考察芻議。
戲劇學刊。第二十期。頁69-96。
劉昌德(2004)。科技與文化工作者:網路與相關數位科技對台灣漫畫家勞動過
程的影響。傳播與管理研究。第4卷第1期。頁35-58。
魏君穎(2020)。表演藝術產業,疫情下如何渡難關?-瘟疫關上劇場之門 繼
續生存的大哉問。PAR表演藝術雜誌。第328期。頁22-29。
蘇子中(2016)。靈光,不靈光:數位媒介複製時代中的戲劇表演—論「現場性」
及「靈光」的消逝與轉化。藝術學研究。第十九期,頁149-178。

學位論文
史可名(2013)。表演藝術團體線上社會網絡經營個案分析。元智大學資訊傳播
學系碩士班網絡傳播組碩士論文。
徐百威(2010)。次文化透過文化迴路形成潮流—以街頭時尚服飾經營為例。國
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真慧(2015)。何謂好圖畫書—從文化迴路觀點檢視圖畫書產業的運作與限制。
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晉相(2011)。製造特產性:宜蘭三星蔥的文化迴路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社會
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莊筑(2020)。新冠肺炎對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的影響探討-以果陀劇場、故事工
廠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碩士論文。
麥智詠(2011)。產品價值或消費倫理—以線上音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維廷(2004)。結合網路直播與戲劇藝術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
士論文。
鍾明君(2021)。台灣YouTuber的模式化網紅創作與勞動。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
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書籍
Steve Dixon(2015). Digital performance: a history of new media in theater, dance, performance art, and installa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英文期刊
David B. Nieborg, Thomas Poell (2018). The platformization of cultural production: Theorizing the contingent cultural commodity. Sage. new media & society. 1-18. Doi:10.1177/1461444818769694
Lee H-K. (201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reative industrie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9(7):1078-1088.
Doi:10.1177/0163443717692739

網路資源
文化內容策進院a(2020/6/5)。線上「新現場」(上)/表演藝術對「數位票房」有想像了嗎?。產業報導專題研究。取自:
https://taicca.tw/article/87597d13
文化內容策進院b(2020/6/11)。線上「新現場」(下)/5G時代表演藝術迎來
新機遇。產業報導專題研究。取自:
https://taicca.tw/article/e1133126
文化內容策進院c(2020/8/4)。表演藝術數位轉型焦點諮詢會(上):劇場上線,超疫無限。趨勢商情。取自:
https://taicca.tw/article/32a31f0b
文化內容策進院d(2020/8/6)。表演藝術數位轉型焦點諮詢會(下):表演藝術
新未來。趨勢商情。取自:
https://taicca.tw/article/f8814b40
吳牧青(2020/7/8)。「已知用火」的藝文統計與政策(2)-FUN是現實,藝是
理想,點評「藝FUN券」之微效乘數作用。典藏ARTouch。取自: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855.html
李羏(2019/8/15)。打造公共串流媒體 公視+收穫滿滿。公視《開鏡》季刊。
取自:
https://medium.com/@PTS_quarterly/%E6%89%93%E9%80%A0%E5%85%AC%E5%85%B1%E4%B8%B2%E6%B5%81%E5%AA%92%E9%AB%94-%E5%85%AC%E8%A6%96-%E6%94%B6%E7%A9%AB%E6%BB%BF%E6%BB%BF-e70624c5700c
芬多經(2020/7/4)。零演出就是100%收入歸零,線上直播能取代現場演出嗎?。關鍵評論。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post-covid-19/137228
表演場(2020/4/13)。從劇院到線上,是危機?是契機?港、台、日、韓、歐洲
業界人士分享。「#WFH Watch from home」專題。表演場The Art Venue表演藝術雜誌。取自:
https://theartvenue.net/-features/2020/4/13/wfh-watch-from-home-
林人中(2021/4/21)。到不了的地方?表演藝術未來趨勢觀測。典藏ARTouch。
取自: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37978.html
郭力維(2020/3/14)。來自劇場工作者的心聲:藝文產業紓困預算到底值不值八
億?。關鍵評論。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2410?fbclid=IwAR34rPS1WG-xgGFn3FT8NflkE25Wc7tNPLhXN0LZnHU2t9OERv-X-mjqVR0
陳秉弘(2020/4/15)。觀賞表演不停擺 公視提供藝文影音隨選頻道。中央通訊
社。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2004150353.aspx
陳一珊(2020/5/24)。當未來我們都在線上看演唱會、舞台劇,直播就夠了嗎?。天下雜誌。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0419?template=fashion
許明恩(2020/8/4)。新興的Podcast商業模式:廣告與贊助之間的第三條路。
區塊勢。取自:
https://blocktrend.substack.com/p/-podcast--102
黃朝琴a(2021/2/20)。兩廳院5G計畫元年啟動 直播共演不是夢。青年日報。
取自: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335097
黃朝琴b(2021/2/28)。當疫情成為新日常 兩廳院邀你「數位觀覽」國際劇
場。青年日報。取自: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337980
楊士範。Podcast是什麼?。Drink with Mario。關鍵評論。取自:
https://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WhatIsAPodcast.html
齊義維(2020/3/11)。疫情當頭 藝術生活的一百種持續之道。Par表演藝術。
取自:
https://par.npac-ntch.org/tw/news/doc-%E7%96%AB%E6%83%85%E7%95%B6%E9%A0%AD-%E8%97%9D%E8%A1%93%E7%94%9F%E6%B4%BB%E7%9A%84%E4%B8%80%E7%99%BE%E7%A8%AE%E6%8C%81%E7%BA%8C%E4%B9%8B%E9%81%93-flg2kagy22
劉文瑜(2020/6/30)。太陽劇團不敵疫情收入為零 聲請破產保護。中央通訊
社。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6300117.aspx
蔡孟凱a(2020/3/28)。劇場線上展演的可為與不為:表演藝術在武漢肺炎下的
絕處逢生。關鍵評論。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069
蔡孟凱b(2020/5/12)。專訪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肺炎疫情下的重擊,
劇團的變與不變。關鍵評論。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4915
衛武營(2020/4/27)。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推動六大驅
動方針,攜手表演藝術界儲備未來。取自:
https://www.npac-weiwuying.org/news/5ea683466655bd0007ed2949
簡嵩恩(2020/6/8)。解封後就能「歌舞昇平」嗎?連紓困都無法申請的我們,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換日線。《世界教我的「疫」堂課》。取自: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507
MikaBrea(2020/1/26)。公視推出的網路平台「公視+」你看了嗎?優質臺灣戲
劇與紀錄片隨手看。T客邦。取自: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5180-how-to-choose-6-streaming-audio-and-video-platforms-public-vision-and-essays-high-quality-taiwan-drama-and-documentary

Andrzej Lukowski. The Royal Opera House is streaming opera and ballet for free during lockdown.(2020,May12). Time Ou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imeout.com/london/news/the-royal-opera-house-is-streaming-opera-and-ballet-for-free-during-lockdown-051220
Arifa Akbar. The next act: How the pandemic is shaping online theatre’s future. (2020,September21).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stage/2020/sep/21/future-of-live-theatre-online-drama-coronavirus-lockdown
Chris Shipman. The Royal Opera House launches a programme of free online content for the cuiturally curious at home. (2020,March20). Royal Opera House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oh.org.uk/news/the-royal-opera-house-launches-a-programme-of-free-online-content-for-the-culturally-curious-at-home
David Morgan. Performing arts online: Bringing theatre to socially-distancing audiences. (2020,March30).CBS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bsnews.com/news/coronavirus-performing-arts-online-bringing-theater-to-socially-distancing-audiences/
Future of Theatre in a Digital World. (2020,July18). Blackpool Grand Theatre Business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lackpoolgrand.co.uk/future-of-theatre
Great theater, dance and classical music to tune into while stuck at home. (2020,March20).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0/arts/theater-dance-classical-art-stay-home-virus.html
Matilda Battersby. Live theatre on the big screen: The fear that streaming plays in cinemas would cannibalise theatre sales has largely been disproven.(2016,December12). Independ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theatre-dance/features/no-mans-land-patrick-stewart-ian-mckellen-national-theatre-live-harold-pinter-a7469726.html
Shaye Weaver. The Metropolitan Opera is streaming performances every night this week.(2020,May16). Time Ou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imeout.com/newyork/news/the-metropolitan-opera-is-streaming-performances-every-night-this-week-031620
Susannah Clapp. The future of the arts: ‘Online theatre is a skeleton of the thing itself’. (2020,June21).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stage/2020/jun/21/the-future-of-the-arts-online-theatre-is-a-skeleton-of-the-thing-itself
The best theatre to watch online right now.(2020,May27). Time Ou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imeout.com/theatre/best-streaming-theatre-shows-how-to-watch-online

文化部《文化新聞》
衛生福利部《COVID-19防疫關鍵決策時間軸》
國家兩廳院《2013-2019兩廳院售票系統消費行為報告》
《文化部辦理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後藝文振興計畫補助作業須知》
(2020/3/12)
《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 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修
正總說明》(2020/4/2)
《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 各類型藝文事業
及自然人減輕營運衝擊補助申請須知 第二次公告》
《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 藝文艱困事業員
工薪資及營運補助申請須知》
《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 事業紓困振興利息補
貼作業須知》
《文化部及所屬機關(構)文化場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 肺炎疫情影響租金、
權利金及規費減免(或補貼) 申請須知》(2020/4/16)
《文化部臺灣品牌團隊計畫補助作業要點》(2012/12/2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