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608202212241200 |
---|---|
DOI | 10.6846/TKU.2022.00398 |
論文名稱(中文) | 社群媒體下偶像的產製與文化傳播—以偶像養成選秀節目《創造營2021》為例 |
論文名稱(英文) | The production system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idols in the New Media Era — The example of idol training talent show "Chuang 2021"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10 |
學期 | 2 |
出版年 | 111 |
研究生(中文) | 方明樺 |
研究生(英文) | Ming Wa Fong |
學號 | 607056032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22-06-21 |
論文頁數 | 50頁 |
口試委員 |
口試委員
-
戴瑜慧(tai.yuhui@gmail.com)
口試委員 - 楊明昱(mingyu@mail.tku.edu.tw) 指導教授 - 蔡蕙如(tintincai@gmail.com) |
關鍵字(中) |
偶像養成 選秀節目 偶像商品化 社群媒體 跨平台 創造營2021 |
關鍵字(英) |
social media idol commercialization talent show Idol development Chuang 2021 cross-platform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近年來,中國大陸選秀綜藝節目興起,這股浪潮持續擴散至鄰近華語地區,例如台灣、香港、泰國、馬來西亞等。在新數位時代下,各種社群興起,人們使用的媒介亦越來越多,網絡平台發展迅速,網絡節目收視無疆化。最新的《創造營2021》實境選秀節目也掀起新的風潮,據《北京商報》報導(2021年04月25日) 指出《創造營2021》自2月17日至4月25日,僅68天內便曾46次獲得中國貓眼全網熱度榜綜藝類冠軍,累計播放量已達到了55.53億次。觀眾也遍佈中國、香港、澳門,還有美國、泰國、印尼等等。該節目透過平台讓觀眾觀看節目的同時亦作為評審,形成新的參與式網絡,是虛擬空間場域擴展的體現。 研究發現節目觀眾能夠直接評判練習生的表演,並且轉換為投票數據排名,於《創造營2021》中更能決定練習生的表演方向,引起話題。於選秀中,比賽者只要獲選就能出道;觀眾被任命為幫助追夢的人被賦予了選擇的權力,透過網路平台票選出男團。由此可見,選秀節目真人秀不再只是純粹的休閒娛樂,更是大眾媒體文化工業新形式的完整體現,而且,因《創造營2021》與過往不同的是主打的是國際化偶像團體,其目標是面向國際,當中內容亦蘊含著中國國族主義宣揚的意涵。 |
英文摘要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alent show variety shows have emerged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is wave has continued to spread to neighboring Chinese-speaking regions, such as Taiwan, Hong Kong, Thailand, and Malaysia. In the new digital age, various communities are emerging, people are using more and more media, online platform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online program viewing is borderless. The latest "Creation Camp 2021" reality talent show has also set off a new wave.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Beijing Business Daily" (April 25, 2021) In 68 days, it has won 46 times in the variety show category of China's Maoyan Internet Hot List, and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broadcasts has reached 5.553 billion. Audiences are also spread across China, Hong Kong, Macau, as well as the United States,Thailand, Indonesia and so on. The program allows the audience to watch the program through the platform and also serve as a judge, forming a new participatory network,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virtual space fiel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udience of the show can directly judg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ees, and convert it into voting data ranking. In "Creation Camp 2021", it can better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direction of the trainees and cause a topic. In the draft, the contestants can debut as long as they are selected; the audience is appointed to help the dream chasers and is given the power to choose, and the men's team is voted through the Internet platform.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alent show reality show is no longer just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 compl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new form of mass media culture industry. Moreover, because "Creation Camp 2021"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t mainly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idol groups. The goal is to face the world, and the content also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nationalism.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錄 目錄 ………………………………………………… IV 表目錄 ………………………………………………… V 圖目錄 ………………………………………………… V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0 第貳章 文獻回顧 ………………………………………… 12 第一節 文化工業與大眾文化 ........................... 12 第二節 偶像作為一種文化商品 ......................... 13 第三節 「迷」文化的權力轉變與社群媒體平台化 ......... 16 第四節 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概念和發展 ................... 18 第五節 國族意識與大眾文化文本 ....................... 20 第參章 《創造營2021》案例分析 ……………………… 22 第一節 《創造營2021》的敘事模式 ..................... 25 第二節 迷與偶像的關係 ............................... 33 第三節 中國媒體政策對選秀綜藝節目影響 ............... 39 第肆章 結論 ……………………………………………… 41 第一節 「偶像」的背後 ............................... 41 第二節 偶像養成類節目何去何從 ...................... 42 第三節 研究反思 .................................... 43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 43 參考書目 ………………………………………………… 45 表目錄 表 1.主節目節目列表 23 表 2. 衍生節目列表 23 表 3. 最終出道名單 40 圖目錄 圖 1《創造營2021》谷歌關鍵字趨勢:台灣地區 3 圖 2.《創造營2021》谷歌關鍵字趨勢:全球地區 4 圖 3.《創造營2021》谷歌關鍵字趨勢:全球首5位地區 5 圖 4.豆瓣2021最受關注綜藝No.5 6 圖 5.微博年度綜藝作品大賞 6 圖 6.《創造營2021》官方微博入選微博十大影響力帳號 7 圖 7.《創造營2021》為2021年度微博TOP10熱門網絡綜藝節目第二位 7 圖 8、圖 9.《創造營2021》為2021年3月和4月骨朵熱度榜單連續首位 8 圖 10. 創造營2021整體學員照 24 圖 11.根據分析繪製的節目、偶像、粉絲三者相互作用 25 圖 12. 節目中利路修表示想回家但是卻進級,代表「輸了」 26 圖 13.微博話題討論留言達618萬則 27 圖 14.微博粉絲討論區話題帖子有7.7萬則 27 圖 15.粉絲為喜歡的練習生製作的閃卡 28 圖 16.微博粉絲為喜歡的練習生製作的表情包 28 圖 17、圖 18.偶像主動在微博與粉絲互動 29 圖 19.創造營2021《大島日記》參加者個人生活vlog 30 圖 20.微博粉絲留言自稱「麻麻」(媽媽) 30 圖 21.微博粉絲在創造營2021話題區留言:關於一起追夢 30 圖 22、圖 23.節目完結後一年粉絲的留言,可見與偶像的黏著度還在持續 31 圖 24.創造營2021第一期(上)初選中外國練習生發言:擁抱中國文化 35 圖 25.創造營2021第一期(上)初選中表演項目加入中國元素 36 圖 26.創造營2021第一期(上)初選:強調東方文化 36 圖 27.創造營2021第一期(上)初選,泰國選手朗誦中國詩詞 36 圖 28、圖 29.創造營2021《大島日記》 第一期中國學員訪問外國學員主題vlog 37 圖 30、圖 31.創造營2021《大島日記》 第一期中國學員訪問外國學員主題vlog 38 圖 32.粉絲對於成團名單中外國人的名額不滿的發言 38 圖 33.粉絲的民族主義發言 39 圖 34.《創造營2021》第三次國風舞台 39 圖 35.創造營2021—INTO1成團照 40 |
參考文獻 |
中文 王耀煒(2010) ,〈中國大陸媒體管制與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斌(2011)。〈從多元主體到參與式網路:媒介生產的空問擴散〉。新聞大學,第108期,頁89-93。 李政亮(2017),《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大銀幕裡外的中國野心與崛起》。台北市:蔚藍文化。 李思妮(2021),〈探討偶像養成選秀節目參賽者黏著度與節目持續收看意圖的前置因素與結果〉。 李金銓(2002)。〈中國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話語、市場、科技以及意識形態〉。 汪宏倫.(2014)。〈理解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制度、情感結構與認識框架〉。文化研究:第十九期,秋季,頁189-250。 朱灼文、單文婷(2020) 。〈媒體控制與產業發展的辯證:中國大陸網路傳播政策之變遷動力與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57卷,第3期。 林宛萱(2021),〈選秀節目商品化之分析─以《PRODUCE 101》第二季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高群(2007)。〈大眾文化與“娛樂選秀”節目〉。文藝爭鳴,(5),頁134-135。 高永芮(2020) 。〈養成類真人秀迷群的身份認同研究—以《創造 101》迷群為例〉。廣州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碩士學位論文。 常 江(2020)。〈流行化宣傳:數字時代中國的愛國主義動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82期。 陳亭瑜(2010),〈歌唱選秀節目中素人明星的產製與消費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愛梅,梁暉(2018),〈國內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受眾滿足研究—以《偶像練習生》為例〉。視聽(8) ,頁3。 陳鴻秀(2009),〈電視選秀節目的文化思考〉四川戲劇, (2),頁104-106。 陳 瑜(2018),〈中國大陸電視綜藝的國族敘事—以體育綜藝節目《來吧冠軍》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 張紫薇(2019),〈淺析偶像文化及粉絲經濟下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藝術家(11), 頁2。 張 霆(2010),〈娛樂節目的創新導向與社會責任——對選秀節目由“熱播”到“限辦”的思考〉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頁75-79。 張曉露(2018),〈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養成類真人秀節目的成功之道—以《創造101》為例〉。新聞研究導刊,2018(09),頁110-112。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2015),〈甘願勞動: 歌唱選秀節目的遊戲,順從與業餘者明星〉。傳播研究與實踐、5(1),頁1-31。 賈秋晨(2018) ,〈從新媒體運營看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傳播策略—以《創造101》為例〉。新媒體研究,2018年23期。 彭思源(2010),〈淺析中國選秀節目的現狀與發展〉。青年作家:中外文藝,(5),頁56-57。 施正鋒(2016),〈中國的民族主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2期,頁41-71。 郭良文(2010) ,〈從參與式傳播觀點反思蘭嶼數位典藏建置之歷程〉新聞學研究,(102),頁151-175。 郭趙一晗(2016),娛樂節目中的權力博弈與娛樂民主想像—以《創造101》投票機制為例。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馮灼蘭、葉原 (2019) ,〈偶像養成類綜藝選秀節目的發展策略—以《偶像練習生》為例〉。東南傳播(9),頁3。 陸道夫,《約翰.菲斯克大眾文化理論研究述評》,學術研究,2003年01期。 陶東風,《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 楊斯琦(2019) ,〈淺析網路偶像選秀節目〉。新聞研究導刊,2019年03期,頁110-111。 戴瑜慧(2013) ,〈中共「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新推手:中國私營資本家與海外媒體收購〉。中華傳播學刊.第二十四期,頁3-41。 戴瑜慧(2019) ,〈意識形態娛樂化:習近平新時代下的政治與流行文化雙重奏〉。中華傳播學刊,第三十六期,頁195-235。 戴瑜慧(2019),〈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新說唱:軟實力政策、網路市場與嘻哈次文化的共生〉。中國大陸研究 ,第62卷3期,頁25-61。 謝奇任(2015),〈中國大陸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分析〉。復興崗學報,107期,頁155-170。 羅 晉(2020)。〈社群媒體時代政府與公民的機會和挑戰〉。T&D飛訊,第269期。 鄭 欣(2008) 。〈電視選秀節目研究綜述〉。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8(2),頁 42-50. 畢天峰(2019)。創造偶像:文化工業與粉絲狂歡—以《創造101》為例。新聞傳播,2019年01期。 嚴三九(2013) 。〈關於引進海外電視選秀節目模式的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0),1-1。 克萊.舍基 Clay Shirky,《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胡泳,沈滿琳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2009。 亨利.詹金斯、張琳(2017),〈《文本盜獵者》與中國粉絲文化研究〉。鄭熙青譯。傳播與社會學刊,第40期,頁1–26。 約翰.菲斯克,《理解大眾文化》,王曉玨、宋偉傑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Zoe Fraade-Blanar, Aaron Glazer,《狂粉是怎樣煉成的:成功推坑與造粉的社群行銷學》。許恬寧譯。大塊文化,台北,2017年。 Cornel Sandvoss,《迷與消費 Fans: The Mirror of Consumption》,王映涵譯。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台北,2012年。 英文 Boyd,Danah M.; Nicole B.Ellison(2007).Social Network sites:Definition, History,and Scholarship.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1),article 11. Christine Geraghty(2000).Reexamining stardom: Questions of texts,bodies and performance.In Gledhill,Christine and Williams,Linda(eds)Reinventing Film Studies. Giddens,Anthony(1990),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 Liu,X.(2020,September).Observation on the Turn of Music Talent TV Show 3.0 in China. In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 Studies: Science, Experience,Education (ICASSEE 2020).p535-540.Atlantis Press. Lothwesen,K.,& Müllensiefen,D.(2005).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Pop Music Stars and TV Talent Show Contestants in Adolescents'Judgements. Marks,Gene (2009).Beware Social Media Marketing Myths,Business Week Online,5/27/2009,p7. Mike Vosters (2011).”Social Media Economics:The Science for Social Success ,ReadWriteWeb,2/15/2011. Mitchell,R. K.;Agle,B.R.;Wood,D.J.(1997)."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22(4),p853–886.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2004).Multitude: War 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mpire.New York.Penguin Books. Safko,Lo and David K.Brake(2009),The Social Media Bible: Tactics, Tools & Strategies for Business Success.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Inc. Stern,Lesa A.Taylor,Kim(2007).Social networking on facebook.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peech & Theatre Association of North Dakota,20,p9-20. Ohmae, Kenichi.(1990).Borderless World: Power and Strategy in the Interlinked Economy.London:Collins.Retrieved February 8, 2008,from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Theatre and Dance database. Richard Dyer(1998).Stars.London : BFI Pub. by Rheingold,H(1993).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Reading,Mass:Addison-WesleyInc. Ray,O (1993).Big companies plug big causes for big gains.Business & Society Review,83,p22-23. White,S.(2003).Involving people in participatory process.In Shirley W.(Ed.)Participatory video:Images that transform and empower.p33-62.London:Sage. 網路 骨朵網路影視。《創造營2021》成團夜斷層登頂,成為唯一熱度破70綜藝。澎湃新聞,2021年04月27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14270。 骨朵網路影視。2021青創之戰,誰是開場贏家?介面官方財經號,2021年03月01日,https://m.jiemian.com/article/5741505.html。 骨朵網路影視。網綜周榜丨《創造營2021》持續登頂,《青春有你3》名列第二。騰訊新聞,2021年03月29日, 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10329A0FE5T00。 骨朵傳媒。3月網綜月榜|《創造營2021》熱度奪冠,《青春有你3》緊隨其後。網易,2021年04月07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USRQ1S05149K06.html。 王毓嬋。焦點分析|鄧超老師,我們內娛怎麼這樣了? 2021年02月26日,https://www.36kr.com/p/1111996980013062 。 AdMaster、新浪網。《粉絲經濟4.0時代白皮書》。2020年05月28年,https://www.vzkoo.com/document/51e4f0b4455c8e2f70966ac4059ca786.html 。 新浪微博營銷。微博娛樂白皮書2021。趨勢報告,2022年3月31日,https://marketing.hd.weibo.com/article/view/6565 。 新浪娛樂。2021微博娛樂白皮書:行業活力不減 在挑戰中探索。2022年03月31日,https://ent.sina.com.cn/s/m/2022-03-31/doc-imcwiwss9188225.shtml 。 康健寧。社群平台邁向分眾化的趨勢。動腦新聞,2020年03月19日,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48706#n70pNRpJ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48706 。 韓浩月。“偶像養成類節目”停播,綜藝節目再度進入黃昏?中國青年報,2021年09月07日,http://zqb.cyol.com/html/2021-09/07/nw.D110000zgqnb_20210907_1-09.htm 。 曾于裡。《創造營2021》的三個關鍵字:實力、個性和友情。澎湃新聞,2021年04月25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8305。 搜狐。選秀的藝術:偶像、性別與娛樂工業。2021年04月01日,https://www.sohu.com/a/458439132_260616 。 搜狐。《青你2》上線《創3》官宣導師團……偶像團體選秀3.0時代正式拉開帷幕?。2020年03年12日,https://www.sohu.com/a/379513061_100127948。 介面新聞。偶像選秀3.0時代,能否續寫造星神話?。2020年03月15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117514.html。 鳳凰週報。選秀節目火爆十五年 中國為什麼誕生不了“超級愛豆”。2020年05月25日,http://www.ifengweekly.com/detil.php?id=9760。 第一財經。偶像選秀綜藝這四年:火熱的選秀生意,迷茫的偶像產業。2021年03月03年,https://www.yicai.com/news/100966045.html。 新浪香港。選秀的藝術:偶像、性別與娛樂工業。2021年04月01日,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20210401/0/5/2/選秀的藝術-偶像性別與娛樂工業-12885535.html。 端傳媒。全面審查時代:中國媒體人正在經歷什麼?2018年09月10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910-mainland-censorship-journalist-in-china/ 美國之音。中共正在徹底改造娛樂圈!大明星、小網紅,都要成為革命機器的一部分 。2021年11月26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069103?page=2 。 香港01。「倒牛奶拿瓶蓋」惹狠批 韓國式「育成偶像」為何在中國行不通? 2021年05月08日,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22395 。 香港01。青春有你3|粉絲為支持偶像大量牛奶倒溝渠 節目捱轟後責令暫停。2021年05月07日,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22184 。 聯合報。大陸要求電視台 不得播出偶像養成節目、封殺「娘炮」,2021年09月02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2/5716447 。 BBC NEWS 中文。中國當局禁止「娘炮」上電視 政治立場成為演員選拔標凖。2021年9月3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432243 。 BBC NEWS 中文。飯圈經濟:要麼花錢要麼花時間,還有一套網絡術語。2021年9月8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475660 。 蔡娪嫣。中國廣電總局頒禁令「反娘化」?男偶像戴耳環一律「高糊馬賽克」網友怒批:性別歧視!風傳媒,2019年01月19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842842 。 ETtoday星光雲。大陸強硬清算娘炮男!花美男星「怕到全換臉」陸網真實反應曝光。2021年09月12日,https://star.ettoday.net/news/2077634 。 鏡週刊。【娛樂聽帽說】1.2億造星計畫啟動 拉高實力標準讓《原子少年》出圈起飛。2022年5月14日,https://movies.yahoo.com.tw/%E5%A8%9B%E6%A8%82%E8%81%BD%E5%B8%BD%E8%AA%AA-1-2%E5%84%84%E9%80%A0%E6%98%9F%E8%A8%88%E7%95%AB%E5%95%9F%E5%8B%95-%E6%8B%89%E9%AB%98%E5%AF%A6%E5%8A%9B%E6%A8%99%E6%BA%96%E8%AE%93-%E5%8E%9F%E5%AD%90%E5%B0%91%E5%B9%B4-215858579.html 。 鄧聿文。新時代民族主義的四個特徵:習時代的「愛國」動員,與過去究竟有何不同?端傳媒,2021年08月23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823-opinion-china-new-nationalism-under-xi/ 。 人民網。基於模特電視選秀節目的青年亞文化傳播研究(組圖)。搜狐傳媒,2013年05月15日,http://media.sohu.com/20130515/n376025315.shtml。 遲冰。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視音樂節目消費化傾向。人民網,《新聞愛好者》,2018年08月20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820/c420858-30239402.html 。 徐德林。《明星》:明星研究的明星。《博覽群書》,2012年01月07日,https://epaper.gmw.cn/blqs/html/2012-01/07/nw.D110000blqs_20120107_1-02.htm?div=-1。 陳璐。專訪亨利·詹金斯:粉絲的權利與邊界在哪?。三聯生活週刊,2022年06月14日,https://sa123.cc/7fvj4wkqcubdfugb10z2.html。 陳光興。《帝國》與去帝國化問題。國際邊緣‧名家專欄,2002年04月18日,https://sex.ncu.edu.tw/column/?p=446。 人民資料網。盤點!“媒體融合”10大重要政策文件,2020年10月12日。http://www.peopledata.com.cn/html/NEWS/POLICY/1294.html 。 法制日報。引導“飯圈”文化走向良性發展,2020年07月25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2020-07/25/c_1126283162.htm 。 北京商報。《創造營2021》成團、《青春有你3》進入決賽階段 偶像選秀的下半場要怎麼玩,2021年04月25日,http://m.bbtnews.com.cn/content/d3/6e/228705.html 。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