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606202116175900 |
---|---|
DOI | 10.6846/TKU.2021.00343 |
論文名稱(中文) | 三階段學習環融入「分錄與日記簿」的素養導向會計課程之行動研究 |
論文名稱(英文) |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on Literacy-Based Accounting Curriculum:Entry and Journal Interated with Learning Cycle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9 |
學期 | 2 |
出版年 | 110 |
研究生(中文) | 陳怡蓉 |
研究生(英文) | Yi-Jung Chen |
學號 | 708750038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21-06-03 |
論文頁數 | 127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張月霞
委員 - 方志華(fangjw0000@gmail.com) 委員 -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關鍵字(中) |
素養導向、三階段學習環、自主學習、學習成效 |
關鍵字(英) |
Literacy-Based、Learning Cycle、autonomous learning、learning effectiveness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對於素養導向會計課程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師在進行素養導向課程教學時的啟發與省思。本研究採行行動研究法,以技術型高中商業管理群科一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採行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控制組採用直接教學法,一起進行為期三周共十一堂教學實驗課程,以瞭解不同教學介入對於會計記帳能力之影響及實驗組學生之自主學習情況。本研究以「改編測驗卷」、「課堂觀察」以及「學生晤談回饋」等資料,研究目的進行相關的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中探索活動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且與術語介紹宜作細部分割,能有助學生學習活動。 二、素養導向教學進度以學生為主體,且在教學活動中要安排空白時間。 三、採行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之學生,在分錄與日記簿中進銷貨單元之會計學習成效較佳。 四、採行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之實驗組學生,對自主學習活動表示肯定且願意嘗試執行。 |
英文摘要 |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learning of literacy-oriented accounting courses, as well as the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cy-oriented courses. In this study, the adoption of action research to Business Management Group of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first-year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for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Learning Cycl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adopte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irect instruction, conducted three weeks together A total of eleven teaching experimental courses are provide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ching interventions on accounting and bookkeeping ability and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is research uses data such as "Adapted Test Paper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Student Interview Feedback" for research purposes to conduct relevant data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rist, the exploratory activities in the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ethods can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erminology in detail,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activities. Second, the literacy-oriented teaching progress is based on students, and blank time should be arranged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ird, Students who adopt the Learning Cycle environment teaching method are more effective in the accounting study of the purchase and sales unit in the journal and diary. Fourth,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adopted the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ethod expressed affirm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were willing to try to implement them.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次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素養導向教學的意義 7 第三節 自主學習 26 第四節 素養導向評量的意義 31 第五節 會計事務科專業能力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5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2 第三節 教學方案設計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之學習成效 67 第二節 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方法融入素養導向會計課程之教學實施、分析與教師省思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5 附錄一 單元一:進銷貨分錄教學方案 105 附錄二 單元二:進銷貨折扣及讓價分錄教學方案 111 附錄三 單元一 前測評分表 116 附錄四 單元一後測評分表 118 附錄五 單元二前測評分表 119 附錄六 單元二後測評分表 120 附錄七 單元一先備課程學習單 121 附錄八 單元一 進銷貨交易學習單 Part1 123 附錄九 單元二 進銷貨折扣及讓價交易學習單 125 附件十 學生學習晤談題目 127 表次 表 2 1-1 商業與管理群科核心素養對照表 14 表 2 1-2 商業與管理群科課程架構表 16 表 2 2-1 三階段學習環內涵演變表 22 表 2 2-2 5E學習環與三階段學習環對照表 24 表 2 3-1 自主學習指標行為參照表 36 表 2 5-1 能力定義表 36 表 2 5-2 能力內涵表 38 表 2 5-3 會計專業能力內涵表 39 表 2 5-4 會計學科學習內容表 43 表 2 5-5 會計事務科教育目標及專業能力表 45 表 3 2-1 教學實驗之研究設計 53 表 3-3 1 單元一進、銷貨交易教學架構表 61 表 3 3-2 單元二:進、銷貨折扣與讓價教學架構表 62 表 4 1-1 實驗組於借貸法則與複式簿記前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68 表 4-1 2 對照組於借貸法則與複式簿記前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68 表 4-1 3 實驗組於進銷貨分錄後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69 表 4-1 4 對照組於進銷貨分錄後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69 表 4-1 5 單元一:進銷貨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成績平均數與標準差 69 表 4-1 6 單元一:進銷貨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組內同質性檢驗摘要表 70 表 4-1 7 單元一:進銷貨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 4-1 8 實驗組於進、銷貨交易及其退貨之日記簿前測測驗之得分分布狀況 72 表 4-1 9 對照組於進、銷貨交易及其退貨之日記簿前測測驗之得分分布狀況 72 表 4 1-10 實驗組於折扣與讓價分錄後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73 表 4 1-11 對照組於折扣與讓價分錄後測之得分分布狀況 73 表 4-1 12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成績平均數與標準差 80 表 4 1-13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組內同質性檢驗摘要表 74 表 4-1 14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分錄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5 圖次 圖 2-1-1 素養導向三面九項理念圖 11 圖 2-3-1 自我調整三元素交互分析圖 27 圖 3 1-1 研究架構圖 53 圖 3 1-2 學生會計能力之準實驗研究法架構圖 54 圖 4 2-1 單元一進貨學生學習單(正面) 82 圖 4 2-2 單元一進貨學生學習單(背面) 82 圖 4 2-3 各小組探索 83 圖 4 2-4 各小組探索 83 圖 4-2 5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學習單(第一部份) 87 圖 4-2 6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學習單(第二部份) 87 圖 4-2 7 單元二折扣與讓價學習單(第三部份) 88 |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份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商業與管理群。臺北:教育部。 任宗浩(2018)。素養導向評量的界定與實踐。載於蔡清華(主編),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二輯(75-82)。臺北市:教育部。 李志原、曾淑惠(2019)。技術型高中實習科目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之研議。教育脈動,(18),1-10。 武江红(2009)。学习环模式及其理论基础。長治學院學報,26(5),59-61。 張維倫(2012)。結合合作學習與 5E 學習環的生物教學。中等教育,63(1), 120-139。 許國忠、曹家綺(2018)。以 5E 教學模式融入桌遊促進學童社會情緒學習之教學實務分享-以溝通技巧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107-115。 林琬縈、周建和、蘇明俊(2010)。以 5E 學習環教學模式為基礎探討高職進修學校物理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以摩擦力單元為例。物理教育學刊,11(2), 19-29。 游光昭(2004)。能力指標的詮釋與轉化。生活科技教育,37(5),1-2。 陳馨怡、徐秀婕、賴怡妏(2018)。能力再進化,素養新視野-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實例分享。中等教育,69(2),113-126。 王文英(2008)。從企業策略觀點分析會計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當代會計,9(2),131-166。 黃彥文、歐用生(2019)。從 [基本能力] 到 [核心素養]─ 社會認識論的分析。教育學報,47(1), 31-47。 李怡穎(2019)。探討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在實作能力評量之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 42-45。 吳璧純(2013)。從三種評量類型看多元評量的意義。新北市教育季刊,8,20-24。 吳璧純(2017)。素養導向教學之學習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6(3), 30-34.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4(2),35-64。 許家驊(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策略之理念、設計實務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8(10), 13-18。 林永豐(2018)。 延續或斷裂?從能力到素養的課程改革意涵。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3(2), 1-20。 鍾宜興(2018)。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理念與實務之分析:論課程綱要發展之變與不變。中等教育,69(2),8-20。 李志原、曾淑惠(2019)。技術型高中實習科目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之研議。教育脈動,(18),1-10。 許育彰(2012)。三階段學習環在數學領域之教學應用。科學教育月刊, 346, 28-33。 李勇輝(2017)。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數位學習為例。經營管理學刊,(14),68-86。 房振謙、林美惠、李慧珍、陳靜歆、薛雅惠(2008)。講述教學與討論教學應用於全球暖化議題教學成效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2008(13),153-183。 邱韻如(2005)。認知衝突策略在學習環教學模式中的展現—以成影概念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為例。當前教育實務問題與研究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桃園縣,台灣。 郭重吉、邱美虹、黃台珠、張惠博、張俊彥、周進洋、王國華、陳忠志、譚克平、黃鴻博(2009)。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果的評量架構與命題示例之研發。科學教育學刊,17(6),459-479。 趙曉美(2019)。素養導向教學的思考與課堂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 27-30。 林政逸(2017)。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 28-29。 王佳琪(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核心素養課程:評量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5-42。 邱柏瑞(2008)。直接教學法在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教學運用之探討。雲嘉特教,7, 48-58。 吳忞蓉(2019)。使用問題中心雙環教學對國中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數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明麗(2007)。五 E 學習環教學模式應用在國小三年級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戚心如(2008)。本國銀行風險管理人員應具備專業能力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正典(2008)。會計主管專業能力、風險承擔與道德認知程度對盈餘管理意願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怡樺(2011)。高職會計事務科學生能力指標之探討。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簡美雪(2012)。工作特性與專業能力對會計人員留任意願之影響—以文化契合度為干擾變數。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梁淑惠(2006)。企業會計人員之專業能力、角色知覺及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洪欣玟(2019)。以素養導向教學提升偏鄉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歐建榮(2013)。嵌入數位遊戲於 5E 學習環教學法對八年級學生學習光學概念之成效評估。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玉英(2020)。技術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苾盈 (2021)。禪繞畫應用在休閒教育課程對於參與者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敬詠(2012)。應用電腦冒險遊戲式學習於專業英文課程對提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態度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楊美西(2005)。我國會計事務技能檢定規範適切性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簡菲莉(2019)。十二年國教課綱高中自主學習建制化之實踐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聖葶(2013)。網路學習者之學習自我效能、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投入之關係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佳瑛(2020)。公辦公營實驗學校建制自主學習及其課程實踐歷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bbasian, G. R., & Hartoonian, A. (2014). Us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nhanc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with a focu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7(6), 160-167. Alexander, P. A. (1995). Superimposing a situation-specific and domain-specific perspective on an accoun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0, 189-93. Abar, B., & Loken, E. (2010).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study in a pre-college sampl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 25-29. Bandura, A. (1991).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self-regul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5), 248–287. Barnard, L., Lan, W. Y., To, Y. M., Paton, V. O., & Lai, S. L. (2009). Measuring self-regulation in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2(1), 1-6. Ceylan, E., & Geban, Ö. (2009). Facilitating conceptual change in understanding state of matter and solubility concepts by using 5E learning cycle model. Hacettepe University Journal of Education, 36, 41-50. Lawson, A. E. (1996). Introducing mendelian geneticsthrough a learning cycle.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58(1), 38-42. Gersten, R., Woodward, J., & Darch, G. (1986). Direct instruction: A research-based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53(1), 17-31.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