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1407201522110200 |
---|---|
DOI | 10.6846/TKU.2015.00389 |
論文名稱(中文) |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對臺灣效益及影響 |
論文名稱(英文) | The Benefits and Influences of the Opening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Tourists to Taiwan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3 |
學期 | 2 |
出版年 | 104 |
研究生(中文) | 徐美智 |
研究生(英文) | Mei-Chih Hsu |
學號 | 701270091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5-06-29 |
論文頁數 | 128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指導教授 - 郭展禮 委員 - 龔春生 委員 - 陳一新 |
關鍵字(中) |
陸客來臺觀光 兩岸政經關係 兩岸旅遊法令 兩岸旅遊政策 自由行 |
關鍵字(英) |
Mainland China tourists to Taiwan for sightseeing Cross-Strai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Cross-Strait tourism regulations Cross-Strait tourism policy Individual tourism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近年來,在全球化的風潮下,大力提升旅遊觀光業產值已是先進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更是促進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我國當然也不例外。回顧臺灣的觀光事業發展,這七年來伴隨陸客來臺觀光的開放,呈現突飛猛進、蓬勃發展的局面。 繼2008年7月陸客「首發團」來臺、陸客自由行正式上路並已全面啟動後,著實再創造臺灣觀光產業的新榮景。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陸客來臺人數從2008年的3萬多人,到2014年來臺觀光(旅行團加自由行)已達398萬7,152人次。若依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結果估算,並參考2008年至2014年大陸觀光團體旅客人數、在臺每人每日消費金額、平均停留夜數,及當年匯率乘計估算每年加總,來臺觀光團體陸客帶來新臺幣4,432億(147.2億美元)的外匯收入。並且有效帶動全臺灣各地旅遊相關產業的繁榮,同時也帶動臺灣整體經濟的復甦,成效可謂相當顯著。 兩岸居民往來是不可逆的形勢,開放中國大陸居民來臺觀光對臺灣甚至對兩岸的意義,絕不僅是商機而已,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兩岸人民直接對話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增進彼此的相互瞭解。由於臺灣與大陸有歷史與人文的關聯,本文從中國大陸居民出境觀光的各項統計資料為基礎,面對兩岸快速政治、經濟情勢的微妙競合關係,探究兩岸相關法令的變化及政府開放陸客來臺觀光上,具有哪些政策?相關政策中,具有哪些規定?實施後效果如何?如何控管陸客自由行對國家安全負面影響?對於我國經濟、政治及社會產生何種正負面向的相互認同與影響?期許為臺灣的觀光發展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做一個探索之角色。 最後將陸客來臺觀光的走向評估、建議及未來自由行的影響,提出個人研究結論,作為本論文之總結。 |
英文摘要 |
In recent years, as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rises, enhancing tourism economic output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urther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Reviewing last seven years, with the opening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Tourists to Taiwan,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has been progressing by leaps and bounds. Since July, 2008 the first group of Chinese tourist landing and individual tourism overall made to open, the policy indeed recreated the whole new prosperity for Taiwanese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budget center of Yuan of Legislative, the amount of Chinese tourist had increased from about thirty thousand people to 3,987,152 people in 2008 (including group tour and individual travel). Estimating by consuming and intention investigation, with data such as the number of tourists from mainland China from year of 2008 to 2014, average spending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 every day, average travel duration and exchange rate of certain year, it counts that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had brought 443.2 billion NTD (14.72 billion USD) foreign currency exchange for Taiwan. The policy also brought prosperity for tourism and related industries around Taiwan, effectively recover the overall industry. The trend of contacts and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across the strait is unstoppable. Opening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is not only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open up an opportunity for both Taiwanese and mainland Chinese communicate directly for the sake of knowing each other more. As Taiwan and China are connected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onds, based on several solid statistic data of outbound mainland Chinese tourism, the thesis would like to focus on the policy making procedure of both Chinese and Taiwanese government. What kind of policies did two governments develop? How did they effect? How to regulate the negative aspects in national security area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m? How will mainland Chinese tourism effect economy, politics and social negatively or positively? The thesis would like to be a pathfinder for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and furthermore, for futur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Lastly, the analysis, suggestion, and influence of future mainland Chinese tourism will be the main focus in the final part as the conclusion of research.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流程與章程安排 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5 第二章 開放陸客來臺旅遊之背景分析 17 第一節 政府開放陸客來臺觀光之背景與原因 18 第二節 我國觀光政策發展與陸客來臺相關法規 24 第三節 政府開放陸客來臺發展之現況 37 第三章 中國大陸開放陸客來臺之發展與效益 51 第一節 中國大陸的出境旅遊的發展過程與法令政策 52 第二節 中國大陸開放陸客來臺旅遊之發展與現況 61 第三節 開放陸客來臺對我國之效益 71 第四章 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對臺灣之影響 81 第一節 全面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83 第二節 我國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對臺灣政治的影響 95 第三節 我國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100 第四節 我國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對國安的影響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開放陸客來臺未來發展走向 110 第二節 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後續研究建議 116 第三節 研究結論 118 參考書目 119 表 目 錄 表2—1陸客來臺自由行之規定 44 表2—2大陸地區人民來臺違法查處人數統計表 45 表2—3中國大陸開放自由行城市 48 表3—1中國大陸人民出國旅遊相關法令整理表 60 表3—2中國大陸對於陸客來臺相關政策之決策體系表 65 表3—3 2008-2014年陸客來臺人數統計表 67 表4—1開放陸客來臺旅遊之法令表 97 表4—2陸客經小三通進行離島旅遊辦法彙整表 98 圖 目 錄 圖1一1研究架構流程圖 13 圖2—1 近十年來臺旅客觀光目的別人次及佔比變化 25 圖2—2 2008年至2014年大陸地區民眾來臺入境人數 40 圖2—3陸客來臺通報作業及違常案件處理流程圖 46 圖3—1 1993-2007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統計圖 53 圖4—1大陸地區人民在臺逾期停留人數-依來臺事由分類 102 圖4—2 Doxey’s Index of Irritation Model 104 |
參考文獻 |
一、專書 1. 2007年中國區域經濟發一告:中部塌陷與中部崛起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研究中心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5月。 2. 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2009-2010(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0 年)。 3. 丘昌泰,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年)。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年鑑2008 (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8年)。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2008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年)。 6. 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 年 9 月)。 7. 毛壽龍,政治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8. 王士維、范世平合編,中國大陸出境旅遊政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 9. 王力、黃育華主編,中國金融論叢:2008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10. 王壽樁,中國對外經濟關係(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88年)。 11. 10、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08年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年 5 月)。 12. 朱志宏,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13. 朱蔚菁,兩岸航空貨運便捷化相關問題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2005年4月)。 14. 13、行政院各相關機關,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 2003年8月15日)。 15. 14、行政院經建會,亞太營運中心之路,跨世紀運籌工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1998年)。 16. 何光暐,中國改革全書旅遊體制改革(大連:大連出版社,1992年)。 17. 何光暐,中國旅遊業50年(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9年) 18. 何景榮,政治學方法論暨研究法,Peter Burnham,Karin Gilland,Wyn Grant and Zig Layton-Henry 著(,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19. 李秋鳳,論臺灣觀光事業的經濟效益(臺北:震古出版社,1978年)。 20. 19、李允傑與丘昌,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1. 李英明,全球化的後殖民省思(臺北:生智文化公司,2003年)。 22. 李利明、曾人雄,1979-2006中國金融大變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3.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質性研究導論.Uwe Flick 著(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24. 汪東銘,旅行業管理與經營(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 25.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民主的千秋大業田宏茂、朱雲漢、 Larry Diamond、Marc Planner主編,鞏固第三波民主(臺北:業強出版社, 1997年),頁48-64。 26.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各期。 27. 林水波,公共政策析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年 11 月) 28. 吳武忠、范世平,中國大陸觀光旅遊總論(臺北:揚智文化,2004 年)。 29. 吳嵩山,陸客對臺灣醫學美容需求之研究(臺中:朝陽科技大學) 30. 范世平,中國大陸出境旅遊對於民主化可能影響之研究,(臺北:遠見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1期, 2008年1月)。 31. 范世平主編,兩岸觀光客來臺對兩岸關係影響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32. 范世平、王士維,中國大陸出境旅遊政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5年)。 33. 范世平,大陸出境旅遊與兩岸關係之政治分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年)。 34. 帥建華主編,旅遊法教程(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 35. 張俐俐、蔡利平,旅遊公共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 36. 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主編,旅遊綠皮書:2009 年中國旅遊業發展(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9 年)。 37. 徐宗國,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 38. 徐汎,中國旅遊市場研究(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4年)。 39. 翁明賢主編,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 40. 程寶庫,世界貿易組織法旅問題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年)。 41. 陳思倫,觀光學-從供需觀點解析產業(臺北:前程文化,2005 年 8 月)。 42. 張五岳,中共要求直接通航策略與我方對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計劃, 1993年5月)。 43. 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44. 張五岳,兩岸直接三通的政經評析,經濟前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83期,2002年9月)。 45. 張五岳,制定兩岸經貿關係專法之研究(立法院法制局委託研究計劃,2002年2月)。 46. 張玉璣,旅遊經濟工作手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0年)。 47. 張景棠,旅行業經營與管管理監事(臺中: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48. 張玉璣,旅遊經濟工作手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49. 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主編, 2003-2005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50. 許惠祐,兩岸交流政策與法律(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7年)。 51. 許惠祐,兩案旅遊契約與合同法制 (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52. 曹俊漢,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53. 莫童,加入世貿意味什麼(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年) 54. 陳建民主編,兩岸交流與社會發展(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55. 陳麗瑛、王思粵、郭迺峰、楊浩彥主編,兩岸三通對臺灣產業之影響-總體經濟效果之評估(民國91年大陸經濟發展研討會,2002年10月)。 56. 陳義彦、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榮、任雲楠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 著,(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社) 57. 陸學藝,社會結構的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2月)。 58. 游盈隆,近20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 59. 程光泉,全球化與價值衝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60. 楊雅惠、龍嘯天,大陸金融體制之研究廉論臺商融資管道與我國銀行赴大陸設點問題(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銀行公會委託計劃,2003年9月)。 61. 楊德勇,區域產業發展與金融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9月。 62. 楊沐,產業政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 63. 寧向東,公司治理理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6年9月)。 64.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中共國臺辦與新聞,1993年8月31日所發表)。 65. 劉紅,兩岸關係研究報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 66.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67. 潘錫堂,兩岸政經關係與情勢(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 68.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政局(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 69. 蔡秀玲、陳萍,海峽兩岸直接「三通」與區域產業整合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4年12月)。 70. 蔡慧美,兩岸經貿交流之評析-政策、現況與民意趨勢之檢視,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辦,1999年5月)。 71. 蔡攀龍,臺商赴大陸投資的現狀與展望 (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 年 11 月25 日)。 72. 蕭萬長,我為什麼倡議兩岸共同市場(財團法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出版, 2001年)。 73. 蕭萬長,一加一大於二:邁向兩岸共同市場之路(天下文化出版,2005年10月)。 74. 薛曉源、周戰超,全球化與風險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 二、期刊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年鑑2008」,(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8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851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7年1月7日),頁1523-1534。 3. 王淑美、溫蓓章,「開放陸客來臺旅遊經濟效益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 卷第 3 期(2010 年 7 月),頁 133-175:頁152-159。 4. 王逸峰,「臺灣過度向中國傾斜的利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45 期(2009 年 3月),頁 80。 5. 任海傳,開放陸客來臺旅遊之因局與省思,展望與探索,2010年卷8,第6期,貢27-51。 6. 李清如,記取小三通教訓,蔡英文對觀光政策踩煞車,新新聞,2001年第735期,頁42-43。 7. 肖建成與任江明,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方析,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年,卷15,第1期,貢-11。 8. 林治華,從兩韓、兩德的差異經驗來審視兩岸的關係,東方財經,2013年第5期,頁84-85。 9. 吳嘉苓、曾嬿芬, SmS的風險治理:超越技術模型」臺灣社會學(臺北),2006年6月第11期,頁57-109。 10. 邵宗海,「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定位」,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2005年9月),頁1-24。 11. 范世平,「論陸客來臺與包機直航」,澳門九鼎月刊(澳門),第11期,(2008年9月),頁68-71。 12. 范世平,「中資資旅遊業搞一條龍搶灘入臺」,中國通財經月刊,第108版,(2003年6月),頁76-79。 13. 范世平「中國大陸發布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影響之研究」, 展望與探索2006年,卷4,第7期,頁76-92。 14. 范世平「開放中國大陸民眾來臺旅遊法制遞研嬗與影響之研究」, 遠景基金會季刋,2006年,卷7,第2期,頁217-267。 15. 范世平「開放第一類陸客來臺旅遊1周年對兩岸關係影響之研究」, 中共研究,2009年,卷43,第10期,頁95-110。 16. 范世平,「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期,(2009年1月),頁60-74。 17. 8、范世平,「論陸客來臺與包機直航」,澳門九鼎月刊(澳門),第11期,(2008年9月),頁68-71。 18. 唐永瑞,「國共經貿論壇對兩岸關係影響分析」,展望與探索月刊 ,第5 卷 8 期,(2007 年 8 月),頁 113-128。 19. 張春英,「中共對臺經貿政策 30 年」,黨史研究與教學第 6 期(北京),(2008 年)。 20. 張憶,「閩臺經濟合作與兩岸關係」,臺灣研究季刊第 1 期(北京),(1992年)。 21. 陳光華、容繼業、陳怡如,「大陸地區來臺觀光團體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第10卷第2期,(2004年),頁95-110。 22. 陳致中,「中國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三」,遠見雜誌,第232期(2005年10 月),頁1142。 23. 傅豐誠,大陸來臺採購團的政經效應, 展望與探索月刊,2009年,第7卷第7期,頁4-28。 24. 楊正寬「淺談我國觀光行政組織及其調適方向」,臺灣經濟,1993年第203期,頁-71。 25. 楊崇正「兩岸海運直航與產業商機前景初探」, 展望與探索月刊2009年卷7,第1期,頁2-20。 26. 葉桂平「旅遊與政治之互動:以臺灣海峽兩岸間旅遊政策為例」澳門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第3卷,第1期,頁66-74。 27. 劉惠珍,「陸客來臺個人遊的利益與挑戰」,亞太和平月刋,2011年,第3巷第7期,頁10 。 28. 蔣海女「從全球化趨勢觀點論開放大陸觀光客直接赴臺觀光之影響,觀光旅遊研究學刋, 2009年,第4卷,第2期,頁-26。 29. 潘錫堂,「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兩岸治理與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周末包機與陸客來臺體現兩岸雙贏新紀元(臺北),(2008年11月),頁7。 三、論文部分 1. 于逹同「大陸遊客來臺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 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 王士維,「中國大陸出境旅遊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 仲源,「中共經濟改革對大陸民主化之影響」,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4. 呂直馨「大陸遊客來臺旅遊動機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林學組碩士論文,2010年。 5. 邱耀雍「陸客來臺跨境觀光人流安全管理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6. 林國賢,「大陸民眾來臺旅遊態度與動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 李明隆「政府開放陸客來臺觀光政策效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8. 郎士進,「民主化與大陸基層自治制度發展之研究」,中興大學斛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9. 項安琪,中國大陸旅遊業經營管理之研究─從公部門觀點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0. 趙春山,「兩岸經貿政治意涵,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民國81 年 11 月 12 日。 11. 鴻偉,「大陸來臺旅客之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 12. 係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3. 魏子祥「開放中國大陸居民來臺觀光對臺灣的影響與效益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經濟貿易組),2011年。 14. 廖俊翔「開放大陸人民來臺觀光對臺灣政治經濟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四、網路資料 1.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 2.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3. 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http://big5.ce.cn/ 4. 中國國民黨大陸情勢雙週報http://www.kmt.org.tw 5. 中國廣播公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bcc.com.tw/default.asp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http://big5.cnta.gov.cn/ 7.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 8.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9.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74 10. 臺灣蘋果日報電子報http://tw.nextmedia.com/ 11. 奇摩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 12.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http://www.immigration.gov.tw/ 13. 海峽交流基金會 http://www.sef.org.tw/mp.asp?mp=1 14.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網站http://www.haixia.org.tw/ 15. 海峽資訊網http://www.haixiainfo.com.tw/index.html 16.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 17. 國臺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 18. 陸委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19. 新華網http://big5.cri.cn 20. 經濟部國貿局網站http//ekm92.trade.gov.tw 21. 鉅亨新聞網http:// news.cnyes.com/ 五、外文資料: Audrey J. Roth(1999). The Research Paper – Process, Form, and Content. Boston: Thomson Wadsworth. Eytan Meyers(2004).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 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NY:PALGRAVE MACMILLAN. Jeffrey G. Reitz(2004).“Canada: Immigr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in the Transition to a Knowledge Economy.” Controlling Immigration – A Global Perspective. Ed. Wayne A.Cornelius., et al.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Muzaffer Uysal(1994). Global Tourist Behavior. N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 Philip L. Martin(2004).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tinuing Immigration Debate.” Controlling Immigration – A Global Perspective. Ed. Wayne A.Cornelius., et al.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Office of Field Operations(2010). CBP Private Air APIS Guide. Version 2.0.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Commission(2010).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m Statistics 2008, Series M No. 83/Rev.1, New York.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11). 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 volume 9. Websid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ttp://www.dhs.gov/.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http://www.cbp.gov. The 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 http://www.cbsa.gc.ca.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 http://www.cic.gc.ca.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