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2311231800
DOI 10.6846/tku202300351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國機國造」政策-以高教機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aiwan Indigenous Aircraft Design and Building Policy : A Case of Advanced Jet Train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1
學期 2
出版年 112
研究生(中文) 林彥廷
研究生(英文) Yen-Ting Lin
學號 60633019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3-06-16
論文頁數 9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沈明室(msshen0219@gmail.com)
口試委員 - 黃介正
口試委員 - 舒孝煌
關鍵字(中) 國機國造
國防自主
新式高教機
空軍
航空產業
關鍵字(英) T-5 Advance Trainer
Independent defense
Taiwan’s Military Aerospace Industria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防自主是臺灣一直以來推行的一項重要政策,旨在強化臺灣的整體國防工業,使國防裝備的選擇上不再只有外購的選項。自從退出聯合國及與美國斷交後,臺灣便開始了未曾中斷的國機國造計畫,從PL-1介壽號教練機、中興號教練機、XC-2中型運輸機、AT-3高級教練機、IDF經國號戰鬥機,均是國機國造下的產物,無奈臺灣自1989年AT-3高級教練機與1999年IDF經國號戰機停產後,相關國機國造政策便沒有後續,與其相關的航空工業廠商也紛紛轉往民用航空市場發展,臺灣軍用航空工業便開始邁向空窗期。
    隨著空軍提出更換AT-3高級教練機的需求,國內外航太廠商紛紛遞出橄欖枝,希望能取的標案。2014年馬英九政府時期,漢翔公司與M-346生產商Leonardo公司簽屬合作備忘錄,使高教機不是單純的外購而是「洋機國造」,由漢翔公司負責在臺灣組裝。
    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大力推動國防自主,其中一項便為「高教機國機國造」,並於2017年與中山科學研究院簽屬委製協議書,由中科院、漢翔公司合作生產新式高教機。也使原本趨於定案的「洋機國造」便成了純粹的「國機國造」,漢翔公司2020年將原型機首飛,短短近兩年時間便從研發至首飛,讓世界看到臺灣的航空研發潛力。
    不論是外機自製或是自研自製,這兩種方法都能使臺灣航空工業重新發展研發能量與技術人才,藉由本次的新式高教機國機國造,為下一代國造戰機做暖身。
英文摘要
National defense self-sufficiency has been an important policy promoted in Taiwan for a long time. The aim is to strengthen Taiwan's overall defense industry and provide options other than solely relying on foreign purchases for defense equipment. Since Taiwan's withdrawal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t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has continued its uninterrupted domestic production of military aircraft, including the PL-1 Jian Shou trainer, Chung Hsing trainer, XC-2 medium transport aircraft, AT-3 advanced trainer, and IDF fighter, all of which were produced domestically. However, since the cessation of production of the AT-3 advanced trainer in 1989 and the IDF  fighter in 1999, relevant domestic production policies have not been continued, and related aerospace industry manufacturers have turned to the civil aviation market for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aiwan's military aviation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hiatus.

With the Air Force's demand for replacing the AT-3 advanced trainer,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erospace manufacturers have presented proposals, hoping to win the bid. During Ma Ying-jeou's presidency in 2014, Aerospa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IDC) and Leonardo,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M-346 aircraft,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for cooperation, turning the advanced trainer into not only a foreign purchase but also a domestically produced aircraft assembled by AIDC in Taiwan.

After President Tsai Ing-wen took office in 2016, she vigorously promoted national defense self-sufficiency, including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advanced trainers" policy. In 2017, the 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CSIST) and AIDC signed a commissioned agreement to jointly produce a new type of advanced trainer. This turned the previously determined "foreign purchase and domestic assembly" into purely "domestic production." AIDC completed the first flight of the prototype in 2020, taking just under two years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first flight. This demonstrates Taiwan's potential in aerospa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gardless of self-manufacturing or self-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oth methods can help Taiwan's aerospace industry regain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technical talent. Through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the new type of advanced trainer, it serves as a prep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omestically produced fighter je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	研究動機	1
貳、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檢閱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8
壹、	研究途徑	8
貳、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0
壹、	研究架構	10
貳、	章節架構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壹、	研究範圍	13
貳、	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臺灣國機國造發展歷程與未來	14
第一節 發展歷程	14
壹、	臺灣國機國造政策的意涵與目的	14
貳、	臺灣國機國造的歷程先驅	15
第二節 發展現況	25
第三節 國造機的趨勢與未來	28
第四節 小結	30
第三章 臺灣高級教練機國機國造分析	32
第一節 國防政策層面	32
壹、	臺灣國防政策的改變	32
貳、	臺灣國機國造的改變與進程	35
參、	臺灣國防政策與高級教練機國機國造政策相互之影響	38
第二節 產業結構層面	40
壹、	A-TEAM 4.0的成立	40
貳、	航空產業產值效益	42
參、	製造模式的改變	43
肆、	航太產業與國機國造政策間的關聯	44
第三節 外交經濟層面	46
第四節 小結	48
第四章 臺灣國機國造政策的影響與未來	49
第一節 外交經濟影響	49
壹、	義大利合作生產	50
貳、	臺灣自研自製	51
第二節 軍事能力影響	52
第三節 飛行員訓練制度影響	54
壹、	三階段二機種	54
貳、	空軍獨有的部訓機制	55
參、	勇鷹交機後的部訓	56
第四節 政策未來發展	57
第五節 小結	59
第五章 結論	61
第一節 研究總結	61
壹、	國機國造政策延續性	61
貳、	政府決策模糊不定	61
參、	專業性遭到忽視	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5
壹、	正視部隊需求迫切性與專業性 65
貳、	重新認定國造的定義與範圍 66
參、	國機國造未來走向 67
參考文獻 69
附錄 79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圖 10
圖 2  PL-1介壽號教練機	16
圖 3  中興號教練機 17
圖 4  AT-3教練機 19
圖 5  XA-3雷鳴攻擊機 20
圖 6  IDF戰機設計階段變化圖 23
圖 7  IDF戰機 24
圖 8  新式高教機期程圖	26
圖 9  新式初教機26項系統件平行開發系統整合廠商	29
圖 10 臺灣軍事戰略演進	33
圖 11 整體防衛構想圖	35
圖 12  A-TEAM4.0概念圖	41
圖 13 臺灣航空產業現況圖 42
圖 14 三階段訓練流程圖 55
參考文獻
國防部,2022。《111年度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案書表》。
立法院,2016。《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6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6。《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6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6。《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84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7。《立法院公報第106卷第2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7。《立法院公報第106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20。《立法院公報第109卷第5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21。《立法院公報第110卷第4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國防部,1996。《中華民國 85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1998。《中華民國 87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00。《中華民國 89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02。《中華民國 91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13。《中華民國 102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15。《中華民國 104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17。《中華民國 106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17。《中華民國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19。《中華民國 108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21。《中華民國 110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2021。《中華民國110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
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三年度航空工業發展推動計畫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Majchrzak, Ann.著,謝棟梁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Methods For 
Policy Research)。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丁錫鏞,2001。《台灣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政策》,台北:嵐德出版社。
邱紀碩,2005。〈政策分析的涵義〉,張世賢主編,《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97-108。
青木謙和,2011。《世界最強50!噴射戰鬥機戰力超解析》。新北市:瑞昇文化。
孫杰,2000。《航空戰力:世界空軍之現況》。台南市:信宏發行。
翁明賢,2001。《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市:時英。
耿志雲、黃明勳,2009。《全球國防新知&軍事採購》,台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
袁靜偉、孟慶全,2002。《世界軍武發展史飛機篇(下)》,世潮出版有限公司。
張國立、李安邦,1998。《未來戰機》。台北市:麥田出版。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陳東龍、郭元宏,2008。《解構空軍》,台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
陳東龍、郭元宏,2010。《自強號高級教練機》,台北:高手專業出版社。
陳彥璋,2022。《虎衛長空 空軍F-5E/F任務人員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華錫鈞,1997。《雲漢的故事:IDF戰機引擎研發過程剖析》,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華錫鈞,1999。《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台北:天下遠見。
楊葆之,1997。《台海翔鷹-IDF研發的故事》,台北:雲皓出版。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
李珍治、葛惠敏,2020。《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新北市:中華戰史文獻學會。
李適彰,2022。《XA-3攻擊機的故事》,台北:兵器戰術圖書。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治經濟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社。
巨克毅,2004。《臺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研究》。台北市:鼎茂。
林正義,1985。《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羅慶生,2005。《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台北:金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三、期刊
Tango YU、Shawn Chen,2023/01。〈空軍官校基礎飛訓輔助方式 傳統式儀表到數位化全玻璃座艙〉,《全球防衛雜誌461期》,頁48-52。
王大宇、李彥慶,2016/12。〈工業4.0導入國防航空產業策略之研究〉,《國防雜誌》,頁113-140。
王仁傑,2017/3。〈由國際航太工具機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國內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機械工業雜誌》,第408期,頁6-24。
宋啟成、沈明室,2010/6/12。〈1950年代美國對台軍事援助對後續美臺軍售的影響〉,「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第三屆年會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國	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頁1-44 。
李幸紋,2020/10。〈軍中思維 打造航太國家隊-漢翔航空多角經營闖新路〉,《證券服務》,第679期,頁74-76。
李適彰、徐秀穗 ,2016/12。〈「台灣航太產業A-Team 4.0聯盟」推動構想及執行現況〉,《漢翔通訊》,頁1-8。
汪建南、馬雲龍,2016/08。〈工業4.0的國際發展趨勢與台灣因應之道〉,《國際金融參考資料》,頁133-155。
林正義,1993/09。〈八一七公報後美國對台軍售政策〉,《歐美研究》,第二十三卷第三期,頁27-60。
姚宇庠,2020/12。〈從武器裝備獲得流程探討我國軍備自主化〉,《國防雜誌》,第三十五卷第四期,頁1-22。
高維駿、蘇園展、林明智,2022/4。〈金屬3D列印運用於國機國造之研析〉,《空軍軍官雙月刊》,第223期,頁14-29。
許慧儀、盧天麟,2015/12。〈從航太產業政策談軍機國造之必要性〉,《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42期,頁19-23。
廖宏祥、陳彥升,2011/12。〈建立台灣國防工業〉,蔡明憲主編,《建構台灣國防安全:國防戰略與政策再造》。台北:新台灣智庫有限公司,頁	97-132。
蔡明憲,2011/12。〈建構台灣國防安全〉,蔡明憲主編,《建構台灣國防安全:國防戰略與政策再造》。台北:新台灣智庫有限公司。頁39-59。
蘇進強、沈明室,2000/04。〈我國國防政策的回顧與前瞻〉,《新世紀智庫論壇》,第9期,頁49-63。

林聰毅,1993,《美國對華防衛政策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宇庠,2020。《我國國防自主發展之研究:從武器裝備獲得流程探討》,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永森,2013。《台灣國防自主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軍用航空工業發展為例》,台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洪崇凱,2017,《國機國造與軍購差異分析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許勝富,2018。《我國國防自主對國家安全之影響—以國機國造為例》。台北: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班碩士論文。
陳文榮,2014。《我國軍事武獲政策對國防工業成長效益之分析》,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漢章,2019。《國機國造的經濟效益與面臨困境分析》,台中: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傅慰孤,2005。《國防工業轉型策略之研究–以漢翔公司為例》,台北:臺灣大學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
楊豫台,2017,〈我國發展匿蹤戰機之可行性研究〉,台北: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詹秋貴,2000,《我國主要武器系統發展的政策探討》,新竹: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雷震台,2009。《我國航空產業發展競爭策略研究》,台北: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鵬凱,2001,《台灣對外軍購之政治分析》,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戴漢川,2011。《中華民國空軍戰略轉變之研究(1988–2010)–以戰略思考觀點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國佑,2013。《中華民國空軍現代化:以IDF戰機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國維,2016,《國防自主–國軍二代戰機性能提升案採購分析》,屏東:屏東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AIRBUS,“Future Combat Air System (FCAS), ”	<https://www.airbus.com/en/products-services/defence/multi-domain-superiority	/future-combat-air-system-fcas>.
Airforce Technology, 2022/6/24, “ Boeing T-X Trainer Aircraft,”< https://www.airforce-technology.com/projects/boeing-t-x-trainer-aircraft/#catfish>.
Chris Pocock, 2017/02/16.“Taiwan Confirms Indigenous Jet Trainer 	Development,” AIN Online,  	<https://www.ainonline.com/aviation-news/defense/2017-02-16/taiwan-confirms	-indigenous-jet-trainer-development>.
Craig Hoyle , 2022/09/23. “France, Germany pledge to get stalled FCAS effort back 	on track, 	FlightGlobal,<https://www.flightglobal.com/defence/france-germany-pledge-to-	get-stalled-fcas-effort-back-on-track/150314.article>.
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 “ KF-21 Next-Generation Fighter”	<https://m.koreaaero.com/EN/Business/KF21.aspx>.
Tim Martin, 2022/12/09.“UK, Japan and Italy launch 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 to deliver next generation fighter,” Breaking Defense,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22/12/uk-japan-and-italy-launch-global-combat-	air-programme-to-deliver-next-generation-fighter/>.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2016/07/15〈義大利高教機M-346FT、T-100在英國法因堡	航空展雙機亮相〉,《新聞總覽》,<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46>。
吳明杰,2017/09/18。〈空軍戰力升級飛彈更新,零附件到位幻象戰機恢復戰力〉,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332114>。
呂炯昌,2022/07/06。〈勇鷹高教機與經國號差異? 種子教官:進場速度明顯降	低〉,《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5861166>。
防衛省‧自衛隊,2021/11/23,《次期戦闘機の開発について》,<	https://www.mod.go.jp/j/policy/defense/nextfighter/index.html>。
洪哲政,2016/04/19。〈中科院織女星專案曝光 研發戰機發動機〉,《聯合晚報》,	<	https://www.casid.org.tw/NewsView01.aspx?NewsID=d0a5b6e1-0219-42d2-b9	53-862b622bc3c1>。
洪哲政,2022/05/08。〈空軍提出「下一代主力戰機」報告 仍將與美方合作打造〉,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296984>。
洪哲政,2022/06/23。〈勇鷹高教機武掛構型首曝光 明實施500磅水泥彈拋投〉,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410570>。
紀永添,2021/05/04。〈紀永添專欄,台灣應該如何發展下一代戰機〉,《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1996>。
時事通信社,2016/04/22,〈日本のステルス技術注視=部品の9割超が国産-	次期戦闘機開発〉,<http://www.jiji.com/jc/article?k=2016042200743&g=cyr	>。
涂鉅旻,2017/02/07。〈高教機國造啟動 蔡英文:已無三十年可浪費〉,《自由	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67178>。
涂鉅旻,2020/11/18。〈立委:勇鷹進場速度快 恐造成學官壓力〉,《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13421>。
涂鉅旻,2023/03/26〈T-34C初教機後繼有「機」 中科院明年啟動國造研製案〉,	《自由時報》,<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51569>。
張育寧。2020/12/14。〈國機國造只是「第一步」!漢翔總經理馬萬鈞:發展航	太是世界強國必要元素〉,《公民橘報》,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20/12/14/interview-with-ma-wan-jun-of-ai	dc/>。
梅復興,2021/10/05。〈封殺的紅線:國防部實質杯葛「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	幕後與正辦〉,《鳴仁堂》,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1595/5793624>。
許慧儀、盧天麟。2016/01/18。〈從航太產業政策談軍機造之必要性〉,《台灣	新社會智庫》,<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
陳怡璿,2022/12/23。〈經濟、國防創雙贏 「F-16維修中心」作業成果斐然〉,	《青年日報》,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54592&type=hig	hlight>。
楊旻峰、王龍韜,〈F-16維修中心金成果發表 蔡總統到場參加〉,《公視新聞	網》,2022年11月1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07333>。
漢翔航空,2022/07/21。〈公司新聞〉,《漢翔與英商勞斯萊斯公司簽訂長期合	作意向書》,<https://www.aidc.com.tw/tw/news/492>。
漢翔航空網站,2019/12/27〈漢翔與洛馬簽屬策略聯盟合作協議〉,《公司新聞》,,	<https://www.aidc.com.tw/tw/news/408>。
蕭介雲,2022/02/18。〈獨家 新式初教機1 國防部建案匡列預算中科院明年啟動	科研〉,《毅傳媒》,<https://yimedia.com.tw/military/15716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2025-01-01, 於網際網路公開,延後電子全文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25-01-01公開,延後電子全文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