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0816051600
DOI 10.6846/TKU.2008.00272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老人住宅經營管理之ㄧ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Housing Busines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鄭羽妍
研究生(英文) Yu-Yen Cheng
學號 79562044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9
論文頁數 9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維楨
委員 - 邱光輝
委員 - 黃文濤
關鍵字(中) 人口老化
老人住宅
經營管理
關鍵字(英) population aging
the elderly housing
business manag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在2007年已超過10%,其高齡化社會程度將愈來愈高,老人居住環境問題亦成為住宅經營急需關注的課題。由於老人生理、心理、收入與行動之變化,其對住宅之需求亦與年輕人有顯著不同。
本研究先對有關文獻進行探討。其次就臺灣老人住宅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參考國外老人之住宅模式且針對老人住宅的建造空間設計、配套設施與服務作探討。由此指出適合臺灣的老人住宅經營方案。分析其環境因素、產業關鍵因素等。
本研究發現,所有安養住宅類型都需要配備基本的醫療設備、康復設施與醫護人員;建築體需要多設計戶外活動和不同層級會面的空間利於老人交流;住宅內部設計應充分考慮無障礙性適應老人身體的障礙;房型設計應多考慮多代同居住宅類型;服務人員品質非常重要,是硬體服務設施使用之重要因素。臺灣老人住宅如要經營成功,除了要興建適合老人之住宅模式以外,還必需「提高入住率」和改善各項
英文摘要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Taiwan population  excelled to 10% in 2007. Due to the population aging, the problem  of  the  elderly housing  management has became the urgent task for the housing  business. Because of degeneration  in  elder person’s   health, mentality, earning and   behavions,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on the  requinements of housings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youngers. 
In  this  study, the  form    research  concerning  to elderly  housings  are  surveyed  first. Then  the state  of  art  of  the  elderly  housing   managements  are  analysed from  four views, including  constructions, space design, equipments  and  services  using  the  examples  of elderly  housings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s. Next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elderly  housing  suitable  for  Taiwan  are  proposed  by  analysing   environmental  faction, industry  key  factors.
It  is  found  from  this  study , all  elderly housings should  have  medical  care  facilities,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  and  physicians,  building  and  layout  be considening  suitable  for  outdoor  movements  and  inter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success  of elderly  housing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marketing  be  also  improv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頁次
謝辭Ⅰ
中文摘要Ⅱ
AbstractⅢ
目錄Ⅴ
表目錄Ⅷ
圖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01
        一 研究動機01
        二 研究目的0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02
        一 研究方法02
        二 研究途徑0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3
        一 研究範圍03  
        二 研究限制04
    第四節 論文架構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口老化理論06
        一 老人的定義06
        二 人口老化的涵義06
        三 高齡化社會的涵義07
    第二節 住宅需求理論14
        一 影響購屋決策的因素14    
        二 影響住宅類型選擇的因素14
    第三節 老人住宅理論15
        一 老人住宅類型15   
        二 老人住宅環境16
        三 老人住宅需求17
第三章 臺灣人口老化問題之探討
    第一節 臺灣人口老化現狀19
        一 世界人口老化態勢19    
        二 臺灣人口結構轉變19
        三 臺灣人口老化的特徵21
    第二節 老年人特徵之分析22
        一 身體變化22
        二 經濟變化23   
        三 心理變化24
        四 社交變化24
第四章 老人住宅模式的要求
    第一節 老年人的住宅需求26
    第二節 臺灣老年人的居住現狀27
    第三節 國外老年住宅模式探討29
    第四節 空間構成與室內設計33
        一 空間構成的可變性33
        二 室內空間的無障礙設計34
    第五節 配套養老設施36
    第六節 人員服務品質38
第五章住宅業經營老人住宅之發展方向
    第一節 老年居住建築國際標準41
    第二節 老年住宅整體規劃概念46
        一 居住環境的構成要素46    
        二 老年住宅整體規劃概念51
第三節 建築形式57 
        一 社區照顧型的高層住宅57
        二 機構安養型的老年公寓59
        三 養生型的老人住宅62
    第四節 臺灣老人住宅經營發展方向分析63
        一 老人住宅產業潛力投資案件與目前安養機構之現況65
        二 個案研究6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研究結論77
    第二節研究建議8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82
    英文部份 86
    附錄一 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88

表目錄
表2-1-1 戶籍登記現住人口數按年齡分08
表2-1-2 我國各地區零歲平均餘命之比較09
表2-1-3 世界主要國家零歲平均餘命之比較表 10
表2-1-4  主要國家老化指數11
表2-1-5  臺閩地區人口變動率及0歲平均餘命-中推計12
表2-1-6  臺閩地區人口三階段年齡結構-中推計13
表3-1-1  出生率下降及人口減少的原21
表3-1-2  臺灣不同地區常住人口之年齡分佈22
表3-2-1  臺灣2007十大死亡原因23
表4-2-1  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居住方式28
表4-3-1  日本在宅養老模式及具體服務內容29
表4-3-2  日本設施養老模式及具體服務內容30
表5-1-1  國際慈善機構(HTA)老年居住建築分類法(1986)42
表5-1-2  美國老人住宅標準與服務配套43
表5-2-1  老人的身心功能狀況與居住型態47
表5-2-2 老人居住環境的構成要素50
表5-3-1 「長庚養生文化村」收費標準表63
表5-4-1  老人住宅產業潛力投資案件65
表5-4-2   台閩地區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66
表5-4-3  個案廠商與其資源屬性67
表5-4-4  安養機構經營整理彙總76

圖目錄
圖1-4-1  本文研究架構圖05
圖3-1-1  臺灣1906-2006人口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之變遷20
圖3-1-2  出生率下降及人口減少的原因20
圖4-3-1  多代共居家庭居住模式類型32
圖4-4-1  設置隔斷相連的兩套居家平面佈置33
圖4-4-2  大開間靈活隔斷34
圖4-4-3  老人使用洗滌槽35
圖4-4-4  適合輪椅者使用的插座位置35
圖4-5-1  國Song-il老年會所37
圖5-1-1  Lytton  Courtyard  獨立老人公寓44
圖5-1-2  Evergreen  Share  Haven 陪助型老年公寓45
圖5-1-3  英國佩里格羅老人公寓平面、日本櫻壽園平面46
圖5-2-1  老年與老化47
圖5-2-2  社區化連結53
圖5-3-1  中原國際老人村鳥瞰圖60
圖5-3-2   A型公寓平面圖60
圖5-3-3   B型公寓平面圖61
圖5-3-4   C型公寓平面圖6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丁宗賢(2005),影響老人住宅選擇因素及其程式性選擇之研究,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碩士論文。
(2)田玉梅、張建國(2002),「為老年人、殘疾人考慮的衛浴設計」,住宅科技2002年9期,頁25-27。
(3)江亮演(1988),老人福利與服務,五南出版社。
(4)李鎮宏(2001),新竹市住戶之住宅選擇分析-Logit模式應用,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5)李信佩(1997),家戶組成對住宅租購選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肖家興(2002),社區規劃學,台北:唐山。
(7)林立宜(2002)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建立護理之家服務品質指標,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周燕瑉、陳慶華(2001),「日本老年人居住狀況及養老模式的發展趨勢」,住區,2001.3.26。
(9) 金笠銘(2002),淺談美國老人住宅的研究與探索,世界建築,2002.8.26.
(10)邱奕興(2006),臺灣老人安養事業機構經營策略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1)胡志芳(1989),臺北市民住宅選擇與購宅能力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胡仁祿、馬光(2000),構築新世紀我國老齡居的探索,建築學報,8期。
(13)徐立忠(1989),老人問題與對策,桂冠圖書出版社。
(14)畢恆達(1982),高層國宅之空間設計與鄰里關係─國光社區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袁輯輝(1991),當代老人社會學,水牛出版社。
(16)翁福居(2006)。老人對住宅環境之生活適應與滿意度研究。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7)翁碩廷(2001),老人生活管理,人口學刊,30期,頁10。
(18)張可信(1999),以多目標價值模式評估養護機構之品質,醫訊,32期,頁1。
(19)張宏哲 (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8期,頁183-232.
(20)張峻嘉(1991),臺北縣人口老化空間差異之研究,人口學刊,22期,頁108.15.
(21)張輝(2004),面向人口老齡化的現代住區建設,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論文。
(22)張嘉玲(2004),台中市獨居老人社會福利服務使用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23)陳政雄(1998),「高齡者居家生活的活動類型與空間類型之對應關係與傾向——由生活時間量探討之」,設計學報,第5期,頁2。
(24)陳政雄(2006),「老年住宅」,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3卷第3期,頁122--138。
(25)陳美釵(2001),日本人口老化與社會安全制度的改革,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97),台灣地區人口變遷的結果與原因,台灣大學人口學刊,9期,頁1-25。
(27)陳鳳音(2001),機構式長期照護的品質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陳舒雯(2005),都市高層集合住宅高齡居住者之社區老人照顧設施使用特性之研究 -以台南市長榮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9)陳慧(2005),現代老年人居住空間行為需求研究,天津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論文。
(30)陳筱如(2004),台灣老年人口基本生活與照護費用,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31)連經宇(2003),應用模糊語意方法與不連續選擇理論建立家戶購屋選擇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32)許亞文、魯坤元(1999),體現對老人、殘疾人的人居環境設計,住宅科技,1999年3期,頁29-32。
(33)許琬真(2003),預售屋市場商譽之分析,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黃源協(1998),老人社區照顧的內涵與工作方法,社區發展季刊,第83期,頁157-167。
(35)黃源協(2005),正式照顧對非正式網絡互動關係之影響:以原住民部落老人居家/送餐服務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9卷第1期,頁163-198。
(36)黃華、鄭東軍、張帆(2001),「中原國際老人村設計體」會,建築學報,2001年11期,頁44-46。
(37)黃秀玲(1999),銀髮小家庭居住形態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8)黃耀榮(1993),老人長期照護相關論題,台北:桂冠。
(39)曾思瑜(1997),高齡化社會居住環境的迷思,空間,100期,頁29-30。
(40)傅美生(1984),臺北都會地區住宅權屬與住宅類型選擇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41)辜文鶴(2005),不動產證券化之應用;資產信託開發老人住宅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2)塗玉山 (2000),大高雄地區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之分析及老人住宅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3)塗肇慶、陳寬政(1989),台灣地區人口變遷對社會安全制度的影響,中國社會學刊,13期,頁169-190。
(44)楊靜利、曾毅(2000),台灣的家戶推計,台灣社會學刊,24期,頁239-279。
(45)鄭清霞(1998),我國國民年金與職業年金之老年給付水準與費率規劃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46)蔡淑瑩(2001),臺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於環境體檢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47)劉琳(2006),臺灣-大陸人口老齡化比較研究,南方人口,2006年4期,頁34-38。
(48)劉錦鐘(2004),以「單元照顧(unit care)」理念建構高齡者日間照顧環境-以臺北市某老人服務中心附設日間照顧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9)鮑紀良(2000),都市更新地區高層化住宅地區之鄰里關係研究,人與地,頁39-49。
(50)謝美娥(1992),臺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路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51)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 田園城市文化。
【二】英文部分:
(52)Calsyn, R.J. & Roades, L.A. (1993). Predicting perceived service need, service awarenes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3(1/2), 59-76.
(53)Cappon, Diniel and & Ekistics(1972),Mental Health in the High-Rise, 196, 192-195.
(54)Clark, W. A. & Onaka, J. C.(1985), “An Empirical Test of Joint Model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Housing Choi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Vol.17,No.6, 915-930. 
(55) Gates, B.L. (1980). Social program administr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polic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56)Gillespie . A.E. & Sloan, K.S.(1990), Housing Options and Services for Older Adults, ABCCLIO, Santa Babara,CA.
(57)Gimmy & Boehm(1988), Elderly Housing: A Guide to Appraisal, Market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American Institute fo Real Estate Appraisal.
(58)Greene, R.(1976), Assuring Quality in Medical Care: the State of the Art, MA: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59)Hoglund, J.David (1990),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Privacy and Independence in Environments for the Aging,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New York.1985.
(60)Kain , J. F. & Quigley, J. M.(1976), “Housing Market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Y.
(61)Leishiman, C.(2001), “House building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 hedonic price approach”,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Vol.16,131-52.
(62)Liang, J. (1986), “Self-reported Physical Health among Aged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1(2):248-260.
(63)Malroutu, Y. L.,& Brandt, J. A.(1997),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ty Preferences for Retirement”, Journal of Gerontology, Vol25, No3, 298-315.
(64)Megbolugbe, I. F., Mark, A. P., and Schwartz, M.B.(1991), “The Economic theory of Housing Demand: A Critical Review”,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Vol.9, No,3, 381-393.
(65)Michelson, R. S.(1977). Environmental Choice, Human Behavior and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6)Miller,J.A.(1991),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 CA : Sage.
(67)Sheehan, N.W. & Karasik., R. J. (1995), The Decision to Move to A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The Haworth Press.
(68)Slivinske, L.R., Fitch, V.L., & Mosca, J. (1994). “Predicting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 utilization of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20(1/2), 21-40.
(69)Turner, K.W. (2004). Senior citizens centers:What they offer, who participates, and what they gai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43(1), 37-47.
(7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46). Definition of Health( Preparatory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