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0802201720403900 |
---|---|
DOI | 10.6846/TKU.2017.00264 |
論文名稱(中文) | 韓國流行音樂產業的全球化策略研究-S.M. Entertainment Co., Ltd. 的日本市場開拓事例 |
論文名稱(英文) | Th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Korean Pop Music Industry - A Case Study of S.M. Entertainment Co., Ltd. in Japanese Market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韓国ポップ音楽業界のグローバル戦略-S.M.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株式会社の日本市場開拓事例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亞洲研究所碩士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5 |
學期 | 1 |
出版年 | 106 |
研究生(中文) | 謝佳媛 |
研究生(英文) | CHIA-YUAN HSIEH |
學號 | 601300030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7-01-09 |
論文頁數 | 161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任耀庭(jenet8@gmail.com)
委員 - 小山直則(naonorikoyama@yahoo.co.jp) 委員 - 洪振義(hcyih@cyut.edu.tw) |
關鍵字(中) |
K-POP 流行音樂 全球化 經紀公司 經營策略 |
關鍵字(英) |
K-POP POP Music Globalization Management Company Business Strategy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K-POP ポップミュージック グローバル化 芸能事務所 経営戦略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隨著科技進步進入全球化的浪潮,各國流行文化開始有流動的可能,顧客藉由社交網路交流日益頻繁,使流行文化傳播速度加倍,透過交流,也使流行音樂產業的界線變得模糊,亞洲市場也漸漸轉變如歐洲市場一樣,成為一體。 進入兩千年以來,韓國流行音樂產業如同韓國電影、連續劇等產業在亞洲市場掀起一股韓流旋風,成功拓展其市場板塊,連較不易打進市場的日本音樂界也深受影響。然而,韓國流行音樂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有獨自一套理論與其企業策略值得深入探究與學習。 |
英文摘要 |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 into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began to show trends of flowing popular cultures. With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teractions on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customers speed up the spread of popular culture. Through activities, the boundaries of pop music industry become blurred. Asian market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European markets. Since year 2000, the Korean pop music industry, such as Korea films, dramas and other industries raise a burst of upsurge in Asian market, successfully expand its market successfully, even the Japanese music market is deeply affected. However, the success of Korean pop music is not accidental, it has a set of theory and its business strategy is worth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in-depth. |
第三語言摘要 | 科学技術が進歩するにつれて、グローバル社会になった。大衆文化が世界中で流通することも可能になった。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サービス(SNS)の利用を通して、大衆文化の拡散も速くなったため、音楽産業における国の分界も曖昧になってきた。そう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アジアにおける音楽産業の市場はヨーロッパのように、一体化になってしまった。 2000年以来、韓国の大衆音楽産業は韓国の映画やドラマなどがアジアで韓流ブームを起こしたように、市場を広めることに成功した。入りにくい日本の大衆音楽市場も深く影響を受けた。その成功とは、決して偶然ではない。その背後には独自の理論と企業の戦略があり、それを研究する価値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る。 |
論文目次 |
第壹章、緒論 1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1 二、研究流程與研究方法 2 三、預期研究成果 4 第貳章、文獻探討 5 一、流行音樂產業趨勢 8 (一)、何謂流行音樂 8 (二)、流行音樂產業現況 9 (三)、韓國流行音樂產業現況 13 二、全球化與文化 15 (一)、全球化的論述 15 (二)、全球在地化的概念 17 (三)、文化全球化的概念 18 三、文化產業及政策 21 (一)、何謂文化產業 21 (二)、韓國文化內容產業 22 (三)、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發展 24 (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政策概觀 31 四、經紀制度其角色功能 35 (一)、演藝人員與經紀公司之關係 35 (二)、韓國演藝合約與權益問題 38 (三)、韓國娛樂經紀公司人才育成制度 44 五、經營策略 48 (一)、策略管理 48 (二)、SWOT分析 51 (三)、競爭策略 54 (四)、海外市場進入策略選擇與進入模式 61 第參章、韓國流行音樂(K-POP)在日本發展情況 68 一、韓國流行音樂在日本發展歷程 68 (一)、大正時期-終戰時期 69 (二)、韓國國內音樂受限渡日發展期 70 (三)、政治開放後的流行音樂黎明期 72 (四)、遇上金融危機的轉折期 73 (五)、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期 75 (六)、韓流風潮帶來的K-POP旋風期 76 二、韓國流行音樂特點 77 (一)、音樂特徵 78 (二)、注重舞台演出 80 (三)、以組合為主 82 (四)、聚焦消費者 85 (五)、行銷包裝 87 第肆章、S.M. Entertainment Co., Ltd.沿革 90 一、經營理念 90 二、公司沿革 91 三、公司組織與全球化 95 四、日本市場開拓 106 五、主要旗下歌手在日本發展狀況 107 第伍章、S.M. Entertainment Co., Ltd.的日本市場經營策略分析 123 一、價值鏈 125 二、SWOT分析 129 (一)、優勢 130 (二)、弱勢 133 (三)、機會 134 (四)、威脅 138 三、差異化策略 139 四、日本市場進入策略選擇與進入模式 140 第陸章、結論 143 一、研究所得 143 二、研究建議 144 三、研究限制 145 參考文獻 146 附錄 155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 2 圖2 2005-2015全球音樂產業收入 10 圖3 2015年全球收入細分 10 圖4 斬獲2016年iF設計獎的作品(上)和斬獲2014年iF設計獎的作品 13 圖5 演藝圈及藝人經紀公司樞紐位置示意圖 36 圖6 韓國流行音樂產業鏈 39 圖7 Hill&Jones之策略管理程序 50 圖8 SWOT示意圖 51 圖9 Porter的三項基本競爭策略 55 圖10 企業價值鏈 58 圖11 產業價值鏈 60 圖12 跨國執行的四個基本策略 62 圖13 團體 H.O.T 107 圖14 團體 S.E.S 108 圖15 團體 神話 110 圖16 歌手 BoA 111 圖17 團體 東方神起 113 圖18 團體 少女時代 116 圖19 團體 SHINee 120 圖20 韓流三階段 124 圖21 S.M. Entertainment產業鏈 126 表目錄 表1 韓國流行音樂相關文獻 6 表2 2015年音樂銷售額前20名 11 表3 韓國音樂銷售額歷年變化 14 表4 歷任總統的重要文化政策年表 28 表5 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 32 表6 韓國經紀公司與藝人酬勞分配 42 表7 演藝經紀公司集體住宿練習生的每日訓練時間表 45 表8 SWOT分析考量面向 53 表9 國際化策略比較 64 表10 各種進入模式優劣勢比較 67 表11 團體Super Junior成員組成 83 表12 韓國偶像團體粉絲文化 87 表13 S.M. Entertainment發展年表 92 表14 S.M. Entertainment公司內部組織圖1 97 表15 S.M. Entertainment公司內部組織圖2 98 表16 S.M. Entertainment子公司 99 表17 S.M. Entertainment合作公司 101 表18 S.M. Entertainment旗下團體組合 102 表19 S.M. Entertainment旗下solo歌手 104 表20 S.M. Entertainment在日本的SWOT分析 129 表21 S.M. Entertainment地區別營業額 134 表22 韓國內容產業相關科系 136 |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專書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文化。 林建煌,2007。《行銷學》。臺北:華泰文化。 張崇仁,2011。《99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郭秋雯,2012。《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臺北:遠流出版。 曾金滿,2012。《100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臺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曾金滿,2013。《101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臺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創大觀1: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臺北:圓神出版。 曾金滿,2014。《102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臺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朴允善、張寶芳、吳靜吉,2014。《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之旅:「SM娛樂」的創新實踐》。臺北:遠流出版。 郭為藩,2014。《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臺北:心理出版社。 鍾樂偉,2014。《韓瘋:讓世人瘋狂的韓國現象》。臺北:天窗出版。 鍾樂偉,2015。《心韓》。臺北:天窗出版。 專書譯著 Waters, Malcolm著,徐偉傑譯, 2000。《全球化》(Globalization)臺北:弘智文化出版。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 2001。《全球化與文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臺北:韋伯文化。 Charles W.L.Hill & Gareth R.Jones著,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2007。《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臺北:華泰文化。 Charles W.L.Hill著,楊宗欣、李麗說、林伶瑾譯, 2010。《當代國際企業》(Global Business Today)。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論文 徐偉傑,2003/3。〈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第41卷第1期,頁1-18。 林富美,2004/1。〈藝人與經紀人派遣勞動關係初探〉,《新聞學研究》,第78期,頁143-186。 劉俊裕,2007/6。〈文化全球化:一種在地化的整合式思維與實踐〉,《國際文化研究》,第5卷第1期,頁1-30。 蔡慶同,2008/6。〈文化工業與全球化:一個研究架構的反省與重建〉,《國家與社會》,第4期,頁101 – 132。 賴逸芳,2012/7。〈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5卷第7期,頁92-97。 張舒斐,2013/1。〈藝人經紀實務、場域與中國大陸:另一種政治經濟學研究架構〉,《新聞學研究》,第114期,頁165-191。 陳燕珩、朱筱微,2013/7。〈韓樂來勢洶洶?台灣偶像團體仿製韓國流行音樂公式〉,《犢:傳播與科技》,第5期,頁16-29。 蔡正飛、蔡寶珠、王瑞慈、林佳蓁,2013/9。〈消費者之偶像崇拜與跨文化認同對跨國企業行銷組合績效的影響研究--以日系Avex公司為例〉,《顧客滿意學刊》,第9卷第2期,頁247-269。 李根芳,2014/3。〈全球在地化的文化翻譯〉,《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5卷第2期,頁97-102。 劉翰璋、王偉鴻,2014/4。〈韓國流行音樂經紀公司從0-100的經營策略-以S.M.娛樂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7卷第4期,頁42-51。 學位論文 張智雅,1999。《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花蓮:慈濟醫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家豪,2006。《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知玧,2007。《從「韓國文化熱」論東亞文化之融合》。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裕恒,2007。《台灣唱片產業之研究:主流與非主流之比較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玲惠,2008。《藝人經紀公司對演藝人員之行銷推廣策略分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正和,2009。《文化創意、數位內容產業發展之比較研究─以台灣、韓國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韻,2010。《亞洲跨國流行歌手的興起以及文化意義硏究-以SM Entertainment的歌手為中心》。首爾:韓國韓國外國語大學中語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哲維,2010。《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灣電影產業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鈞甯,2010。《我國演藝人員經紀管理之法制問題》。 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婷,2011。《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方翰,2011。《網路影音平台對台灣流行音樂生產與行銷的影響之初探》。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韓志玟,2012。《SM娛樂公司進入中國文化市場略分析及對策》。首爾: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琡涵,2012。《K-pop迷群的社會識別與消費儀式:虛擬社群中的認同學習》。臺北: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淑敏,2013。《韓國流行音樂在台灣之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臺北: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佩姍,2013。《韓流在台灣的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臺北: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筑,2013。《韓國流行音樂的視覺文化─以「少女時代」MV的看/用經驗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慧,2014。《韓國發展文化產業軟實力之研究-以韓流現象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論文。 張家瑜,2014。《韓國文化外交之研究--以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為例》。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碩文。 研討會論文 林子強,2005/7/6-8。〈數位傳播全球化策略之探討以韓國文化產業為例〉,「2005現代化、全球化與跨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際跨文化研究協會 (IAICS) 及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 郭秋雯,2010/6/19。〈韓國邁向文化強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朝鮮半島風雲一甲子:韓戰60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韓國研究中心。 李明璁,2012/1/7-8。〈Super Junior Imperialism(超新生帝國主義)?!韓國流行音樂的全球/在地化初探〉,「蕪土吾民」:2012文化研究會議。臺北:文化研究學會。 湯慶玲,2013/6。〈韓國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第二屆西太平洋韓語教育與韓國學國際學術會議」,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 研究計畫 蕭瑞麟、劉麗惠,2013。《韓國演藝經紀與實務制度研究計畫(計畫編號:PG10207-0050)》。臺北:文化部。 王恩美、董文君、黃耀進,2013。《國外流行音樂發展政策專題研究計畫─日本與韓國流行音樂文化產業政策研究(計畫編號:PG10205-0016)》。臺北:文化部。 黃銘傑 ,2013。《日本與韓國流行音樂著作權保護制度與授權措施研究(計畫編號:PG10206-0106)》。臺北:文化部。 網際網路 周桂田,2000/8/2。〈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中央日報》, http://www2.tku.edu.tw/~tddx/center/link/grobole_and_ginland.htm 陳竫詒,2011/07/26。 〈韓國SM娛樂 娛樂帝國成功術〉,《天下雜誌》,第477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856 莊芳,2011/08/11。〈一個人改變一個產業「韓流教父」李秀滿傳奇〉,《今周刊》,第764期,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8-93856 凱絡媒體週報,2016/5/6。 〈向世界進軍!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行銷策略〉,《inside》,https://www.inside.com.tw/2016/05/06/what-marketers-can-learn-from-korean-pop-music SMTown,https://www.smtown.com/ Kpopn,http://kpopn.com/ kpopstarz ,http://chinese.kpopstarz.com/trad/ 韓星網, http://www.koreastardaily.com/ 台灣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朝鮮日報中文網,http://chnarchive.chosun.com/big5/ 韓國中央日報,http://chinese.joins.com/big5/ 日文部分 專書 毛利嘉孝,2004。《日式韓流―『冬のソナタ』と日韓大衆文化の現在》。東京:せりか書房。 小野田衛,2011。《韓流エンタメ日本侵攻戦略》。東京:扶桑社。 朴チョン玄,2011。《KARA、少女時代に見る「韓国の強さ」》。東京:講談社。 君塚太,2012。 《日韓音楽ビジネス比較論》。東京:株式会社アスペクト。 三浦文夫,2012。《少女時代と日本の音楽生態系》。東京: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 古家正亨,2012。《K-POP (ディスク・コレクション)》。東京:シンコーミュージック。 古家正亨,2014。《古家正亨の韓流塾》。東京:ぴあ。 期刊論文 齋藤豪助,2005/2。〈コンテンツ 韓国 「韓流」にみる韓国のコンテンツ振興政策〉,《KDDI総研R&A》,第17卷第11号, 頁1-16。 李修京,2006/1。〈日本の'韓流'現象と日韓交流の諸課題〉,《東京学芸大学紀要. 人文社会科学系》,第57卷, 頁85-96。 朴 惠玲、岸本 裕一,2007/3。〈インターネット音楽配信と韓国音楽市場の変貌:韓流ブームを踏まえて〉,《桃山学院大学総合研究所紀要》,第32卷第3号, 頁33-43。 安貞美,2008/3。〈日本における韓国大衆文化受容--『冬のソナタ』を中心に〉,《千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千葉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 編》,第16号, 頁196-210。 金成洙,2012/7。〈消費者行動と文化の影響 : 韓流について〉,《専修マネジメント・ジャーナル》,第一卷第1-2号,頁51-63。 吉光正絵,2015/6。〈K-POPブーム期の韓国メディアとファン―見えるラジオの調査結果から―〉,《東アジア評論》,第7号, 頁63-76。 學位論文 韓英均,2013。《日本における韓流現象と韓国の韓流に対する認識》。 東京:早稲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論文。 鄭丘皎,2014。《日韓アイドルグループのマーケティング戦略研究》。臺北:淡江大学亞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究計畫 2011/3。《韓国のコンテンツ振興策と海外市場における直接効果・間接効果の分析》。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雜誌 吉岡広統 ,2011/10。〈S.M.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強さの秘密〉,《日経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2011年10月号,頁18-41。 網際網路 Kei Wakabayashi,2011/6/1。 〈韓流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は世界を制するのか〉,《GQJAPAN》,http://gqjapan.jp 日本レコード協会,http://www.riaj.or.jp/ Kstyle,http://www.kstyle.com/ Oricon Style,http://www.oricon.co.jp/ WoW!Korea,http://www.wowkorea.jp/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