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 U0002-0509201216182200 |
---|---|
DOI | 10.6846/TKU.2012.00204 |
論文名稱(中文) | 行政機關員工公共服務動機與情緒勞務之研究:以新北市中和區公所為例 |
論文名稱(英文) |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Emotional Labor i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A Case of Zhonghe District Office,New Taipei City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 |
校院名稱 | 淡江大學 |
系所名稱(中文) |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
系所名稱(英文) |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 |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 |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 |
學年度 | 100 |
學期 | 2 |
出版年 | 101 |
研究生(中文) | 曹瓊文 |
研究生(英文) | Jon-Wen Tsaur |
學號 | 799640023 |
學位類別 | 碩士 |
語言別 | 繁體中文 |
第二語言別 | |
口試日期 | 2012-07-06 |
論文頁數 | 81頁 |
口試委員 |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孫本初 委員 - 陳金貴 |
關鍵字(中) |
公共服務動機 情緒勞務 工作滿意度 工作倦怠 |
關鍵字(英) |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Emotional Labor Job Satisfaction Burnout |
第三語言關鍵字 | |
學科別分類 |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區公所員工對於公共服務動機、情緒勞務、 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及工作倦怠之認知情形,並驗證各相關構面的關係,得以激發員工之公共服務動機並減緩情緒勞務之負荷,提昇工作滿意度,避免產生工作倦怠及緩和離職傾向以提供未來人力資源管理上採取相關措施。 首先運用文獻探討獲得相關資訊,確定研究架構及設計問卷內容,以新北市中和區公所員工為對象進行調查,總計發出215份問卷,研究者共計回收198份,有效問卷191份,回收率為92.1%,綜合各項實證分析資料,本研究發現公共服務動機對工作滿意度有相當程度之影響,而個體統計變項中教育程度對工作倦怠及離職傾向產生影響,年齡則對離職傾向及公共服務動機產生影響,婚姻對於工作滿意度有其影響;至於在情緒勞務對於工作倦怠、離職傾向及工作滿意度,公共服務動機對於工作倦怠及離職傾向則未發現顯著相關。最後,根據研究之結果,提供未來管理階層建議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英文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erception level among the staff in local government of their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emotional labor, job satisfaction, turnover intention, burnout, and verify that all related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s. It can inspire employees to slow down the emotional labor load, to enhance job satisfaction, to avoid job burnout and ease of turnover intention to take relevant measures in the futu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rstly, the literature to obtai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 survey object to the new Taipei City and district office staff. A total of 21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he return of 198 respondents, 191 copies were valid. The participation rate is 92.1%,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tak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ll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this study found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n job satisfaction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statistical variables level of education have an impact on job burnou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age motivation on turnover inten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the impact of marriage has its impact on job satisfaction; emotional labor for job burnout, turnover intention.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job burnou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o provide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s. |
第三語言摘要 | |
論文目次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共服務動機 7 第二節 情緒勞務的意涵 9 第三節 公共服務動機與情緒勞務之相關研究 15 第四節 工作滿意度 18 第五節 工作倦怠 28 第六節 新北市區公所機關的特性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5 第二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 36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資料分析方法 38 第四節 問卷發放與回收 41 第五節 樣本資料分析 42 第六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44 第四章 統計分析 51 第一節 各研究變項及其構面分析 51 第二節 差異性分析 53 第三節 相關分析 59 第四節 研究假設之驗證 65 第五章 結論 6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6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73 英文部分 76 附錄 研究問卷 表目次 表 2-2-1 學者對情緒勞務的定義一覽表 11 表 2-3-1 學者對公共服務動機的相關研究一覽表 16 表 2-3-2 學者對情緒勞務的相關研究一覽表 17 表 2-4-1 滿意度定義之彙整一覽表 19 表 2-4-2 赫茲伯格的兩因子模式 26 表 3-3-1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判斷標準 40 表 3-4-1 新北市中和區公所問卷調查人數統計表 41 表 3-5-1 樣本資料背景之次數與百分比 44 表 3-6-1 情緒勞務各構面之效度與信度分析表 46 表 3-6-2 工作滿意度量表各構面之效度與信度分析表 47 表 3-6-3 公共服務動機量表各構面之效度與信度分析表 49 表 4-1-1 各構面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52 表 4-2-1 個人統計變項對於情緒勞務的差異性分析 53 表 4-2-2 個人統計變項對於工作倦怠的差異性分析 54 表 4-2-3 個人統計變項對於離職傾向的差異性分析 56 表 4-2-4 個人統計變項對於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性分析 57 表 4-2-5 個人統計變項對於公共服務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58 表 4-2-6 個人統計變項及研究變項之差異分析 59 表 4-3-1 相關係數的判斷標準 60 表 4-3-2 情緒勞務對工作倦怠之相關分析 60 表 4-3-3 情緒勞務對離職傾向之相關分析 61 表 4-3-4 情緒勞務對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61 表 4-3-5 公共服務動機對工作倦怠之相關分析 62 表 4-3-6 公共服務動機對離職傾向之相關分析 62 表 4-3-7 公共服務動機對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63 表 4-3-8 公共服務動機對工作滿意度之迴歸分析 64 表4-4-1 研究假設驗證摘要表 65 圖目次 圖 1-1-1 研究流程圖 5 圖 2-4-1 人類基本需要的層次 24 圖 2-4-2 Seashore & Tabor 影響工作滿足的前因與 後果變項架構模型 27 圖 2-6-1 新北市中和區公所組織圖 3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5 |
參考文獻 |
一、 中文部份 王秉鈞(1995) 。管理學。臺北:華泰。 古聖姿(2004) 。 陞遷公平認知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各區公所人員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宗祐(2003)。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2005)。情緒勞務。教育資料與研究,頁65-136。 吳紹貴(2003) 。情緒勞務工作者情緒商數提升方案發展之應用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聰賢(2002) 。研究的性質與類別。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第十三版,頁39-73)。台北:東華。 李吉祥(1997) ,我國政府主計部門會計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勳(2006)。再探公共服務的意義、靈魂與價值-找回公務人員的熱情與源初的愛。T&D飛訊,第47期,頁6-7。 李新民、陳密桃(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雄師大學報,頁67-89。 邱志淳、陳志瑋(2008)。公務訓練機構轉型策略之研究。國家菁英季刊,4(1), 頁113-128。 林尚平(2000)。組織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第8卷,第3期,頁427-447。 林鴻賢(2009) 。臺中市區所第一線服務員工情緒勞務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玉珍(2000)。洽公民眾對台北市區公所服務品質看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四版) 。台北:智勝。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二版) 。台北:智勝。 徐漢祥(1998),分配公平性、程公平性對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佳伶(2000)。銀行行員情緒勞務負荷、影響因素與結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一峰(1999)。管理才能評鑑中心-演進與應用現況。載於Golembiewski 孫本初、江岷欽(主編),公共管理論文精選Ⅰ(頁39-66)。台北:元照。 張曉毓 (1998) 。 情緒勞務、組織行為結果與人力資源管理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35 期,頁 13-56。 張潤書(2003)。行政學。台北:三民。 梁淑惠(2003) 。地方公務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以新竹縣政府為 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妍辰 (2002)。情緒勞務、工作特性、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馥菱,(1998)。情緒勞務工作者的社會支持、自我調控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惠(2003)。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鄔佩君(2003) 。第一線服務人員之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與其結果之關係:以 銀行行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鄔宗蓉(2011) 。工作壓力對於情緒勞務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鄞惠君(2002)。海陸輪調制度對海陸勤人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鈺(1991)。當前行政機關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英娟、巫博瀚、張盈霏(2008)。教師情緒勞務的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研習資訊,25:4:123-130。 韓培爾編著(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風雲論壇。 戴連勝(2008)。個人受組織影響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以北海岸五鄉鎮第一線公務人員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份 Adam,W. H.(2004).Transforming Public Service in a World without Boundaries, the ninth Donald C. Stone Lecture, on March 30. Alderfer, C. P.(1973).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Human Needs in Organizaional Se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Brotheridge, C. M., & Grandey, A. 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17-39. Grandey, A.A.(2000).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h,5:95-110 Grandey, A.A. (2003).When the show must go on :Surface acting and deep acting as determinant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peer-rated service delive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6(1), pp.86-96. Hochschild, A. R. (1983).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James, N.(1989). Emotional labor, skill and work in the social regulation of feelings, Sociological Review, 37(1), pp.15-42. Levinson, H., Price, C. R., Munden, K. J., Mandle, H. J., Solley, C. M. (1962). Men,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orris, J.A. (1995).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Service Organiz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orris, M. J.,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 986-1010. Naff, K. C. and Crum, J. (1999). Working for America: Does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Make a Difference?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19:4:5-16. Perry, J. L., and Lois R. Wise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e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 3: 367-373. Putnam, L.L. and Mumby, D.K.(1993).Emotion in Organization(Eds),London: Sage. Rousseau, D. M. (1989). 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2:3:121-139. Rousseau, D. M. (1990). 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389-400. Robinson, S. L., And Rousseau, D. M., (1994). Viol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Not the Exception But the Norm.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245-259 Schein, E .H. (1980).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Seibert,J S.& Kraimer,M. L.(2001). The Five-Factor Models of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 58,1-21. Vandenabeele, W., (2006). Leadership Promotion of Public Value: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s a L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Public Sector. Vandenabeele, W., (2007).Toward a Theory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9:4:545-547. Wharton,A.S.(1993),The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Work-managing emotions on the job, Work and Occupations, 20(2),pp.205-232.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