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408202100074300
DOI 10.6846/TKU.2021.00105
論文名稱(中文) 自動化導入對員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之影響-以A電子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utomation implementation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involvement-Take A Electronics Company as an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李碩文
研究生(英文) Shuo-Wen Lee
學號 70761033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17
論文頁數 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汪美伶
共同指導教授 - 方郁惠
委員 - 劉仲矩
委員 - 謝宜樺
委員 - 汪美伶
關鍵字(中) 自動化導入
工作滿意度
工作投入
關鍵字(英) Introducing of automation
Job satisfaction
Job engag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企業導入自動化後,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供生產率、提高產品品質、生產靈活性及安全水準,進而能提升企業競爭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電子公司自動化導入對員工工作滿意及工作投入影響情況。本研究以個案A企業員工為研究對象,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一對一進行深度訪談,共計回收11位。訪談資料回收後轉譯成逐字稿、編碼及分類,並邀請受訪者加以檢核,以檢證資料的正確性。最後綜合整理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導入自動化系統後作業員整體滿意度提升,因工作難度降低變得簡單及工作量減少變得輕鬆。然作業員對導入自動後系統後也存在一些隱憂,如擔心設備故障出現失誤、機器效率與人工效率不匹配、機器設備需要需要專業人員維護等。
二、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工程師整體滿意度下降,因工作難度與強度增加、及工作量增加及設備管理與維護壓力增加。然隨著工程師對機器設備的熟悉度越來越高,設備的穩定度越來越高,工程師的滿意度將會慢慢提升。
三、導入自動化系統後作業員工作投入上升,因工作輕鬆更有精力投入工作、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及公司效益變好,員工福利會隨著公司效益提升而增加。
四、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工程師工作投入上升,因工程師個人個人能力跟隨者公司一起成長、公司效益好之後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五、導入自動化系統後作業員工作滿意度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是正向的;而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工程師工作滿意度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是負向的。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研究建議,期能提供A電子企業及後續研究建議之參考。
英文摘要
By introducing workplace automation,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product quality, production flexibility and safety level, and then enhance th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roducing automated systemby electronic companies on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engage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s company “A”was carried out and the employees of “A”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mi-structured, one-on-one,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with the interview data of 11 employees recovered. The interview datawastranscribed to text, numbered, and classified.The interviewees were invit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ata. Finall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fter the automatic system is introduced:
1.The operators are more satisfied, because the work is easier and they work less. However, operators are also somewhat worried about the introduced automatic system, e.g., they worry about equipment failure, mismatch between machine efficiency and manual efficiency, and maintenance (because maintenance requires professionals).
2.The engineers are less satisfied, due to the increased difficulty and intensity of work, increased workload and increased pressure on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However, when engine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will work more stably, and engineers will become more satisfied.
3. The operators are more engaged at work,because the work is easier and they can put more energy into work, they can learn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ability, and the company is more profitableand their benefits are improved accordingly.
4. The engineers are more engaged at work, because their personal ability is improvedas the company grows, and they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 prospect as the company has higher profit.
5. As to operators, job satisfac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job engagement;as to engineers, job satisfac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job eng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some research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by electronic company “A” and follow-up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圖目錄	II
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自動化	5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	12
第三節    工作投入	16
第四節    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7
第三節    資料分析	2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0
第一節    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對員工滿意度影響	30
第二節    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對工作投入影響	43
第三節    導入自動化系統後員工工作滿意度對工作投入影響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6
參考文獻	59
中文文獻	59
英文文獻	65
附錄	69
附錄一訪談大綱	69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	70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4
圖2-1 傳統DIP	8
圖2-2 選擇性波峰焊接	8
圖2-3 焊接機器人	9
圖2-4 DIP新舊生產線差異說明	9
圖2-5 DIP  Automation人力規劃	10
圖2-6 DIP Automation(Programmer/Equipment engeer/Process engineer) 人力規劃	10
圖2-7 綜合性工作投入模式	20

表目錄
表2-1 工作滿意度相關定義	12
表2-2 工作滿意度理論分類	14
表2-3 工作投入相關定義	17
表2-3 工作滿意對工作投入相關研究彙整	21
表3-1 訪談大綱	28
表4-1 研究發現	5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方慈霞(2011)。領導風格、工作動機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方顯光、陳國嘉、陳嘉珮、雄偉綸(2012)。客服人員情緒勞務負擔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一以亞太電信為例,全球管理與經濟期刊, 8(1),48-62。
3.王亞德(2014)。組織信任對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項。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1(2), 1-19。
4.王和源、蔡志榮(2011)。應用Delphi 和AHP 方法評估漁港轉型遊艇港適宜性之研究:以高雄市漁港為例。技術學刊, 26(2), 87-94。
5.王素貞(2014),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6.王樂勻(2017),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以某個案公司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7.田政哲(2017),組織因素、工作投入、家庭衝突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Y公司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論文。
8.吳冠緯(2018)。機械製造業工作滿意度及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南部石化設備製造商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9.吳梁豪(2019)。員工之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對其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效果。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0.呂理忠(2019)。工作投入、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H煉軋鋼鐵廠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11.李佳玲、何俊明、秦孝偉(2018)。領導風格對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之影響:以餐旅業實習生為例。餐旅暨觀光,15(1),77-100。
12.李定融(2018)。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效能關係之探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李敬萱(2013)。內部行銷、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4.李澤程(2015)。探討大量客製之生產自動化成效-以手機製造商之測試自動化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所碩士論文。
15.李麗雲、李麗日(2013) 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以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 5, 65-95。
16.卓晶惠(2011)。職場靈性、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關係。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17.周霈翎(2019)。流程自動化人機攜手同行-自動化趨勢下,企業導入RPA是人的威脅,還是機會?會計研究月刊, 399,82-85。
18.易麗滿、王素真、劉秋霞、簡麗瑜(2014)。接受交叉訓練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長庚護理期刊, 25 (2),125-136。
19.林玉芬(2011)。完全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氣氛對工作投入之影響。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林壯亮(2020)。自動化餐飲設備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S個案公司為例。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21.林志遠(2017)。員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之探討-以國內某公司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2.林沐陽(2016)。地政從業人員之風險認知、工作壓力、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23.林昆澤(2011)。個人特徵、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以高雄縣內農會信用部員工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24.林芳如(2015)。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對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的影響-以主管領導方式為調節變數。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25.林美麗(2016)。非營利組織義工參與動機、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佛光山本山義工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林惠玲、陳正倉(2000)。工業自動化與經濟效益關係之研究-台灣研究製造業之實證。國科會研究彙刊,11(3), 256-270。
27.林慧娟(2006)。聽覺障礙者工作動機、工作滿意度與工作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林慧娟(2012)。醫院檢驗部實驗室自動化前後之效率分析比較-以義大醫院導入血清生化組全自動作業系統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29.林曉芳(2017)。家長式領導、轉換式領導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變革認知為中介變數。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0.林顯明(2015)。各國工業4.0策略與發展: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1.侯東旭、陳敏生(2008)。工廠管理(七版)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2.施彥緁(2016)。餐飲從業人員對於食品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學系碩士論文。
33.柯勇(2013)。PCB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的主要障礙及對策研究。印製電路資訊,12,54-59。
34.洪碧梅(2016)。國民小學校長分散式領導、組織信任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35.徐志宏(2008)。民營化後員工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相關性分析─以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6.張國基、朱鍇莙(2021)。PCB 廠導入工業 4.0 自動化智能 AI管理系統等級評估。工業安全衛生月刊,5,11-22。
37.張梧雨、馬芳資、李志偉(2020)。影響金控公司內部主管餐廳員工工作投入相關因素之探討。全球科技管理與教育期刊,9(3),37-55。
38.張勝甥(2017)。工作投入、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以彰化縣警察局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
39.張碧珊(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0.莊堯鈞(2016)。員工工作滿意度對員工績效之關聯—以工作投入為中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1.莊瀅芯(2018)。2018機械產業年鑑。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42.許雅琁(2014)。工作價值觀、激勵方式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不同世代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3.許順旺、王寶惜、黃韶顏、羅明庚、梁郁(2019)。員工之工作投入重要嗎?組織氣候調節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全球科技管理與教育期刊, 8(3),38-69。
44.許榮方(2017)。桌上型傳統車床自動化。中國文化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數位元元元元元機電碩士班碩士論文。
45.郭欣瑀(2014)。政風人員角色衝突對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之影響-以臺北市政府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46.郭章裕(2010)。工廠自動化對經營管理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以製造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碩士論文。
47.陳仲宜、盧素涵(2013)。智慧自動化服務產業之傳統製造應用商機探討。高雄市: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48.陳怡秀(2006)。員工投入驅動因數、感情性組織承諾與個人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陳怡昌、陳玲英( 2018)。工作投入在組織認同、角色認同與工作績效間關係之中介效果研究-以台南市小學教師為例。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10,57-69。
50.陳慧慈(2019)。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正向心理、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1.陳潭、洪堯勳、姚銘忠、黃欽印(2007 )。工業工程與管理概論。台北:前程文化。
52.陳龍、徐敏耕、徐宗福 (2013)。醫療資訊人員工作投入、工作壓力 及工作滿意度之探討。醫務管理期刊。14(2),107-127。
53.	黃宗顯( 200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權力運用與教師組織變革支持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54.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譯)( 2014)。組織行為學( 15 版)(原著: S. P.Robbins& T. A. Judge。臺北:華泰。
55.黃新福、孫淑芬(2005)。工作投入對員工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之影響研究-以臺北捷運工程局為例。第三屆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186-203。
56.楊一峰、陳效淳、陳清燿( 2012)。台灣觀光產業之員工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探討工作滿意度為干擾影響因素。管理科學研究, 8( 2), 47-66。
57.楊粟棋(2019)。工作生活品質與知覺組織支持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 -以工作投入為中介變項。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58.楊碩蓉(2014)。工作滿意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工作投入。中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 10(2),85-94。
59.葉筱靜(2017)。組織變革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轉換型領導為干擾效果。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0.鄒佳穎(2016)。員工認知之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績效間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61.廖玉惠(2014)。績效管理制度的認知對員工投入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論文。
62.廖見文(2012)。非營利組織志工的組織認同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6(2),1-21。
63.劉國義(2013)。應用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改善半導體廠出貨品管之績效探討–以半導體晶圓代工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64.蔡佳芳、謝才智(2021)。績效管理制度對私立高校教師工作投入度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1),239-248。
65.鄭雅喜(2012)。激勵制度對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之影響—以海運業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66.盧琬貞(2002)。肢體障礙高職畢業生職業適應情形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7.鍾芳榮 (2004)。探討知識工作者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投入、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影響關係。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68.韓志翔(2001)。工廠自動化、電腦整合製造與薪資策略。政治大學管理學報,18(3), 421-451。
69.藍科正、蔡坤宏(1992)。政府獎勵自動化生產對電子零件業廠商生產績效之影響。臺北市銀行月刊,22(8),2-9。
70.羅耀宗(譯) (2012)。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原作者: Jack Welch、 Suzy Welch(2005)。臺北市:天下文化。
71.蘇炯忠(2016)。東南亞新興市場導入自動化設備對組織內人員行為及作業績效之研究-紡織成衣業柬埔寨廠之個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72.蘇致豪 (2014)。工作滿意度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工作訓練滿意度為中介變項。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Adams,J.S.(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7,422-436.
2. Alderfer,C.P.(1972).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need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 Brown, J.R., &Ozgue,C.O.(1996). Priority class scheduling: Product scheduling for multi-objective environ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8, 762-770.
4.Buttle, F., Ang, L.,&Iriana, R. (2006). Sales force automation: Review, critique,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8(4), 213-231.
5. Choe, Jong-Min. (199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form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influence factors, and evolu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2, 215-239.
6. Chughtai,A. A.(2008). Impact of job involvement on in-Role job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Applied Management, 9, 169-184.
7. Dartey-Baah, K. & Amoako, G. K. (2011). Application of Frederick 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 in Ass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Employee Motivation at work: A Ghanaian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3(9), 1-8.
8. Diefendoref, J. M., Richard, E. M.,&Gosserand, R. H.(2006). Examination of situational and attitudinal moderators of the hesitation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59(2), 365-393.
9. Herzberg,F., Mansner,B.,&Snyderman,B.B.(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2nd Ed).N.Y.:John Wiley& Sons,Inc. 
10. Hoppock,R.(1935).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11. James, B. (2000).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an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E-Business Enterprise.NY: McGraw-Hill.
12. Kahn, W. A. (1990).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3(4), 692-724.
13.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41-349.
14. Lawler, E.E., & Hall, D.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302-312.
15. Lea, F. J., Nickens, V. H. & Wells, R. M., (2008), Production Automation, Gas Well Deliquification (Second Edition).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423-543.
16. Llorens, S., Bakker, A. B., Schaufeli, W., &Salanova, M. (2006). Tes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3(3), 378.
17.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 1297-1343.
18. Lodahl, T. M. &Kejner, M.(1965).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24-33.
19. Marshall, G. W., Lassk, F. G.,&Moncrief, W. C. (2004). Salesperson job involvement: Do demographic, job situational, and market variables matter.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19(4), 337-343.
20.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21. Murry, J. W., & Ha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 423-436.
22. Paul, E., & Robert, E.(2008).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Reduc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worker withdraw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4, 55-68.
23. Porter, L. W., & Lawler, E. E. (1965). Propertie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job attitudes and job behavio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4(1), 23-51.
24. Porter, L., & Lawler, E.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Homewood. IL:Dorsey.
25. Reitz, H. J., & Jewell, L. N. (1979). Sex, locus of control and jobinvolvement: A six-country investig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2, 72-80.
26. Robbins,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27.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th ed.). Boston: Pearson.
28. Robinowitz, S., Hall, D., & Goodale, J. G. (1977). 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as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 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 273-281.
29. Saal, F. E., & Knight, P. A. (1988).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30. Saaty, T. L. (1990).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8(10), 9-26.
31.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Romá, V., & Bakker, A. B.(2002).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sample confirmatory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3(1), 71-92.
32. Sharma, A. (2007). The Shift in Sales Organizations in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s Market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1(5), 326-333.
33.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A strategy for the study of attitudes. Chicago: Rand McNally.
34. Vroom,V.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Y.: John Wiley and Son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延後至2026-07-0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