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107201613094600
DOI 10.6846/TKU.2016.00014
論文名稱(中文)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穿戴式裝置消費者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user behavior for wearable device with IDT theo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行銷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黃渝敏
研究生(英文) Yu-Min Huang
學號 70358041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4
論文頁數 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義明
委員 - 林江峰
委員 - 何志峰
關鍵字(中) 創新擴散理論
科技接受模式
穿戴式電子
物聯網
關鍵字(英)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wearable devices
Io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物聯網中,跟人最貼近的項目就是穿戴式裝置,應用範圍從頭到腳,例如Apple的apple watch、NIKE的運動手環跟運動鞋,LG的手錶式汽車遙控器,或是Google的眼鏡及HTC 的虛擬實境,都是屬於穿戴式裝置的範疇。穿戴式裝置確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跟習性,因而穿戴式裝置可以說是物聯網應用中最被看好將來應用會最廣泛的領域。
    本論文中將以Rogers於1983年提出的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以及Davis於1989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當做論文研究方法。
在消費者接受模式分析上,以創新擴散理論分析穿戴式裝置是否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及可能遭遇到的困難。在問卷調查方面,則是使用科技接受模式論點,分析穿戴式裝置之「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與「使用意圖」之關聯程度。
英文摘要
In the IoT (Internet of Things) field, most of wearable devices are related to human, Apple announced their wearable product, Apple Watch, NIKE had wearable devices for sport, LG’s wat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your car, Google focus on VR. All of these products are wearable related, and all of these devices will disrupt our world.  
The thesis will adopt Roger’s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1983) and David’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or our methods.
We will use IDT model to analysis for consumer acceptable behavior, and TAM will be used to analysis questionnaire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inten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物聯網及穿戴式裝置的產業現況	5
第二節 創新擴散理論	11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26
第五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性定義	26
第六節 問卷設計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2
第一節 問卷分析	32
第二節 迴歸分析	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2
第一節 結論	42
第二節 實務建議	4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5
參考文獻	47
表目錄
表1:研究變數之概念性定義及參考來源	27
表2:穿戴式裝置的使用接受度問卷—以運動手錶為例	29
表3:個人基本資料敘述統計	33
表4:研究構面敘述統計	34
表5:使用意圖之信度分析篩選	37
表6:信度分析之研究	37
表7:購買意願之迴歸分析	40
表8:使用意圖之迴歸分析	40
圖目錄
圖一:依貼身程度劃分物聯網應用範疇	1
圖二:穿戴式電子裝置市場規模	10
圖三:科技接受模式	18
圖四:研究流程	23
圖五:研究架構	23
圖六:目前常見之穿戴式裝置產品的應用類別	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工研院IEK(2014),物聯網發展與應用趨勢,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
石致誠(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影響智慧型電視的使用意願之研究」,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邱奕珩(2010),「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影響電腦作業系統採用之因素—以VISTA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曜全(2011),「以創新擴散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發票服務對消費者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全聯福利中心為例」,遠東科技大學行銷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修國(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為基礎評估影響行動即時通訊軟體使用意願的關鍵因素」,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安泰(2009),「以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及品牌忠誠度探討智慧型手機使用之影響因素」,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礵士論文
侯鈞元(2014),「穿今戴贏」?未來十年智慧穿戴裝置發展藍圖,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總摘要 2-3
陳根(2014),穿戴式裝置時代:奇「機」上身.第四波工業革命來襲。台北:上奇時代。
許素梅(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書使用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許桂芬(2014),「智慧穿戴裝置產品與應用發展趨勢」,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台北市。
許月珍(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視障者使用智慧型手機之影響因素」,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彭建瀚(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影響手機電子書使用意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萬年生(2015),超運動時代,商業週刊,1462,99-103。
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劉家瑜(2011),萬物在網路中相連互通-物聯網時代來臨,Trade magazine, 244, 10-13。
熊震宇(2014),以理性行為、擴充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從眾行為對APP遊戲使用者行為之影響 以Candy Crush 為例
謝雨珊(2014),「各大廠積極跨界合作,聯手進軍智慧穿戴式裝置市場」,拓墣產業研究所,台北市
蔡伯璟(2011),「以創新擴散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民眾使用手機上網購物行為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lbert L. Lederer, Donna J. Maupin, Mark P. Sena, and Youlong Zhuang.(2000).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World Wide Web.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9(3), 269-282.
Ajzen, I.(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Conner, M., & Armitage, C.J. (1998).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 review and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8(15), 1429–64.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MIS Quarterly, 13(3), 1989, pp. 319-340.
Davis, Fred D., Bagozzi, Richard P. and Warshaw, Paul R.(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odds, W. B., Monroe, K. B., & Grewal, D. (1991). Effect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1), 307-319.
Fred D Davis.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mpa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1993, 38 (3) : 475-487.
Kotler, P.(2000).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Prentice Hall, Inc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Vollink ,T. M. and Midden, C. J. H. (2002), "Innovating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nsion of utility companies to adopt energy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2, pp. 333-344.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2006).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8th ed.). Belmont, C. A.: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三、網站資料:
1. 丁于珊(2014),「科技穿上身–穿戴式裝置戰雲起」:http://www.cisc.iii.org.tw/temp/cisc_NewsLetter_Topic/1517/%B9s%B2%D5%A5%F3_%AC%EC%A7%DE%AC%EF%A4W%A8%AD.pdf.。
2. 科技新報(2014),「2018 年全球消費用智慧穿戴裝置估僅 2% 屬於智慧眼鏡」:http://technews.tw/2014/08/20/wearables-drive-continues-with-shipments-of-135-million-by-2018/。
3. 科技新報(2014),智慧穿戴裝置大未來:生態系裡面會有誰的位置?:http://technews.tw/2014/12/12/wearable-device-business-ecosystem/
4. 科技產業資訊室(2015),「2015年穿戴式裝置可達4,570萬台」: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944。
2. 資策會FIND(2014),「2014臺灣消費者行動裝置暨APP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1475。
3. 電子工程專輯(2014),「今年全球可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可成長129%」: http://m.eettaiwan.com/ART_8800704779_617723_NT_eab6088e.HTM#.VDz2T_mUeSo。
5. 南港IC設計育成中心(2012),「智慧型行動裝置在居家醫電發展現況與影響分析」:http://www.nspark.org.tw/webfiles/files/MIC_0615_2.pdf。
7. 資策會,「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率近7成 市場即將飽和!」:。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1475。
8. 數位時代(2015),「30個關鍵字讓你搞懂物聯網」: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54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