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8201319150400
DOI 10.6846/TKU.2013.01295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與審查機制之研究-以一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Structure and Review System:A Case Study of An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張美鳳
研究生(英文) Mei-Feng Chang
學號 60075012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7-17
論文頁數 20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游家政
委員 - 劉美慧
委員 - 陳杏枝
關鍵字(中) 通識教育課程
課程架構
審查機制
關鍵字(英)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amework
review mechan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為探討案例學校之通識教育課程架構與審查機制,研究目的如下:第一,探討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架構的特色與問題。第二,探討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審查機制的特色與問題。第三,歸納研究發現,提供案例學校通識教育修改之方案。本研究對象為案例學校之A校區,使用之研究方法為文件分析、訪談法與焦點座談,藉由文件資料之蒐集,個案學校之參訪,與焦點座談之互動,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歸納如下:

一、通識課程架構之發現與建議:
   1、通識教育課程架構中,各知識領域分配比例不均,建議依據知識領域重新分類。
   2、十五個通識教育學門部分重疊性高,建議整併重疊性高的學門,重新規劃符合通識教育性質之學門。
   3、「核心」課程之科目與學分數過多,請依據通識教育目標調整「核心」課程的科目與學分數。
   4、通識教育課程之修課學分數為31學分,必修佔17學分,比例過重,建議減少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學門學分之比例。


二、審查機制之發現與建議:
   1、新、舊課程之審查程序不一,建議將審查程序做統一規範。
   2、通識課程之開課審查未確實運作,須落實通識教育課程之開課審查程序。
   3、通識教育課程之開課數與時段,無法滿足學生選課之需求,建議增加通識課程之開課時段與班級數,滿足學生選課需求。
   4、通識行政單位原為二級單位,無法確實管理,發揮其功能,建議提升通識行政單位為一級單位,落實通識課程的規劃、實施與管理。
   5、各層級課程委員會未確實發揮課程審查功能,使通識課程架構產生許多問題,建議案例學校須落實各層級課程委員會的審查功能。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focuses on Taiwan’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s used in a particular university’s primary campus. The structure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review processes applied to it are carefully analyzed.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 for this research: (1) to discuss the special features and problems observed in this example school’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2) to discuss the special features and problems observed in this example school’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view processes, and (3)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observed features of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review process, and suggest possible steps for improvement. This research project uses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to collect data. Comparisons to other universities were also made by visiting other schools, and meeting with their administrators.
    In terms of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general education,” several findings led to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irst, since there seems to be an uneven mix of different academic field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restructured around like fields of study. In this way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ll have a more balanced framework. Second, since many courses contain similar content, the course contents should be analyzed and recombined into more logical units with less repetition. Third, the “core curriculum” component comprises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ore curriculum” component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he number of required “core curriculum” credits should be reduced. Finally,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redits required for each student to complete is 31, and of these 17 are required courses. The number of required courses should be reduced so that students may pursue a larger proportion of electives with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erm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view proces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emerged. First, different processes are followed to review new and old element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ne unified curriculum review process should be applied to new and old courses alike. Second, the review process for opening of new courses does not follow a clearly delineated process; therefore, a systematic process should be adopted for reviewing new courses to be opened. Third, it was observed that not enough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re being offered, therefore more time should be given for students to select thei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more courses should be offered. Fourth,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fice has been a second-level office, resulting in problems related to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fice be elevate to a first-level offic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s planned procedures, and achieve its goals. Finally, many problems observed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amework made it difficult for the responsible parties to accurately review course effectiveness. Howev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better review process must be adopted and follow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通識教育的發展及意涵 .................................................................. 11
第二節 通識教育課程規劃與設計 ............................................................... 22
第三節 通識教育課程開課與審查機制 .......................................................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2
第一節 研究對象......................................................................................... 52
第二節 資料蒐集途徑 .................................................................................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設計 ................................................................................. 58
第四節 資料分析......................................................................................... 58
第五節 效度檢核......................................................................................... 65
第四章 研究發現 .............................................................................. 66
第一節 國內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與審查機制 ........................................ 67
第二節 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之課程架構分析 ...................................... 108
第三節 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審查機制分析 .......................................... 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7
第一節 結論 .............................................................................................. 157
第二節 建議 .............................................................................................. 161
第三節未來與研究建議 ............................................................................. 167
參考文獻 ..........................................................................................169
附錄一 訪談國內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專家學者之訪談大綱 ....................... 182
附錄二 訪談案例學校通識教育學門召集人之訪談大綱 ........................... 183
附錄三 訪談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學生之訪談大綱 ............................... 184
附錄四 受訪學生一覽表 ........................................................................... 185
附錄五 通識課程架構-基礎課程開課一覽表 ............................................. 186
附錄六 通識課程架構-特色核心課程課程開課一覽表 .............................. 187
附錄七 通識課程架構-學院核心課程課程開課一覽表 .............................. 189
附錄八 案例學校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 ..................................................... 193
附錄九 案例學校通識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 .............................................. 196
附錄十案例學校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設置辦法 ...................................... 197
附錄十一案例學校課程改革暨審查作業要點 .......................................... 198
附錄十二案例學校通識教育課程施行規則 .............................................. 201
附錄十三 通識教育課程各學門師資結構表 .............................................. 206
附錄十四 兩場焦點座談會出席人員名單(以姓氏筆畫排列) ................ 208

表次
表格2-2-1 哈佛大學通識課程架構................................................................26
表格2-2-2 芝加哥大學通識課程架構表........................................................32
表格3-2-1 訪談對象及人數............................................................................57
表格3-4-1 資料編碼........................................................................................59
表格3-4-2 訪談校外專家一覽表....................................................................60
表格3-4-3 訪談校內學門召集人一覽表........................................................61
表格3-4-4 學院人數與訪談學生人數對照表................................................62
表格3-4-5 校外諮詢委員一覽表....................................................................63
表格3-4-6 二次焦點座談校內與校外出席人員的統計表............................64
表格4-1-1 臺灣大學通識課程地圖................................................................69
表格4-1-2 政治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一般課程之課程目標........................75
表格4-1-3 六所個案學校通識教育課程一覽表............................................92
表格4-2-1 新通識課程架構表......................................................................142

圖次
圖3-1-1 案例學校通識課程架構圖................................................................54
圖4-1-1 清華大學通識課程架構圖................................................................72
圖4-1-2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修課歷程圖................................................81
圖4-1-3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地圖............................................................84
圖4-1-4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必修架構圖........................................................88
參考文獻
王齡苡(2002)。大學會計系學生透過通識教育培育職業道德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通識教育中心簡介。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web.cycu.edu.tw/gen2/02_about_us.html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通識教育課程資訊。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web.cycu.edu.tw/gen2/04_curruculum.html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中原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web.cycu.edu.tw/gen2/02_about_us_b.html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中原大學通識課程中心組織圖。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web.cycu.edu.tw/gen2/02_about_us.html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中原大學通識課程開課及審核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web.cycu.edu.tw/gen2/files/open_new_class.pdf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增訂十三版)。303-312。臺北:五南。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通識核心目標與核心能力。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36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八大核心能力指標的意涵。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85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校級素養結合通識選課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86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公民素養結合通識選課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25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通識教學品保持續改善流程。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35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組織。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content/index.php?id=20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校級學生基本素養與通識八大核心能力的關係。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18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結合通識八大核心能力指標選課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25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通識課程核心能力回饋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35#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元智大學「經典五十」實施細則。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content/index.php?id=4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元智大學經典五十修習注意事項。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content/index.php?id=2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通識教學經典五十書目分類圖。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140.138.168.120/ge/modules/tinyd0/index.php?id=116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2006)。元智人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2日。取自:http://ilcc.yzu.edu.tw/chinese/modules/tinyd3/rewrite/tc_25.html
民視新聞網(2012)。熱門課選修搶不到,花錢買就有?檢索日期:2012年9月30日。取自:http://webgw48.mobile.bf1.yahoo.com/w/legobpengine/news/%E7%86%B1%E9%96%80%E8%AA%B2%E9%81%B8%E4%BF%AE%E6%90%B6%E4%B8%8D%E5%88%B0-%E8%8A%B1%E9%8C%A2%E8%B2%B7%E5%B0%B1%E6%9C%89-120708570.html?.b=art-edu&.ts=1344723538&.intl=tw&.lang=zh-hant-tw&.ysid=0g_7jpLbNJbLmhmwq7GRRUX5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37-64。
朱建民(2002)。大學通識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通識教育,9(2),143-151。
杜怡芝(2011)。大學通識教育之懸缺課程研究:以政大學生觀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怡君(2005)。師範學院通識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CIPP評鑑模式的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連;蔡行濤;駱劍秋(2000)。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之實例研究。通識教育,7(1),67-92。
何哲欣譯(2010)。Phyllis Keller著。理解核心課程:哈佛大學核心課程革新(Getting At The Core: Curricular Reform at Harvard)。臺北:韋伯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 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清山(2009)。我國大學通識教育評鑑:挑戰、對策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	 178,5-23。
吳清山(2010)。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吳清基、林天佑(2009)。教育新辭書。臺北:高等教育。
吳清基、林天佑合著(2011)。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壁純、詹志禹譯(2010)。Jannes L. Ratcliff, D. Kent Johnson, Jerry G. Gaff著。通識教育課程改革(Changing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臺北:韋伯文化。
周慶華譯(2008)。從通識教育到語文教育。臺北:秀威資訊。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課程規畫。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ge.thu.edu.tw/v2/2_origin.php#1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教育目標。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ge.thu.edu.tw/v2/5_course.php?cate=18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東海通識教育。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ge.thu.edu.tw/v2/2_origin.php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課程規畫。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ge.thu.edu.tw/v2/5_courses.php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課程地圖規畫說明-計畫目標。檢索日期:2012年8月22日。取自:http://geexcell.thu.edu.tw/cmap.php/cmap/
林樹聲(2000)。大學通識教育中科學課程其科目內容之設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薏慈(2010)。大專院校通識教育轉型中的課程模式分析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欣誼(2003)。通識教育的歷史沿革及其社會基礎之探討。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瑞、劉惠元、黃瑞成(2005)。我國大專院校環境通識課程開設現況及問題探討。南華通識教育研究,2(2), 1-25。
侯永琪(2004)。以美國大學之經驗探討英式全人教育在案例學校“蘭陽校園”之實施。通識教育,11(3), 19-38。
教育部(2006)。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第一年/96-99年度)。臺北市: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計畫入口網。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hss.edu.tw/upload/user/file/GE/9699geproject.pdf
教育部(2011)。教育部顧問室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計畫入口網。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get.nccu.edu.tw:8080/getsmr/retrieve/4096/%E6%95%99%E8%82%B2%E9%83%A8%E9%A1%A7%E5%95%8F%E5%AE%A4%E9%80%9A%E8%AD%98%E6%95%99%E8%82%B2%E4%B8%AD%E7%A8%8B%E7%B6%B1%E8%A6%81%E8%A8%88%E7%95%AB%E6%88%90%E6%9E%9C%E5%A0%B1%E5%91%8A(991104).pdf
孫善豪譯(2010)。Martha C. Nussbaum著。培育人文:人文教育改革的古典辯護(Cultivation Humanity: A Classical Defend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臺北:韋伯文化。
陳幼慧(2013)。通識最前線:博雅書院與書院教育人才培育圖像。臺北:元照。
陳伯璋、游家政(1997)。師範校院通識課程規劃。大學的課程與教學。43-66。臺北:師大書苑。
陳柏霖(2011)。大學通識課程的創新、對話與實踐:以「大學入門」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7(2),81-114。
陳能治(2001)。技職體系通識教育歷史課程實施的理想與現實─南台科技大學個案探討。通識教育,8(3),99-129。
陳能治(2002)。以“整全與通觀的教育”作為發展通識教育的理念。通識教育,9(2), 111-142。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游宗新(2010)。通識教育單一課程規劃面項檢測初探-兼談「課程規劃書」的運用。東區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5-161。
黃壬來(2005)。台灣藝術教育的展望。第五屆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2-28。
黃心怡譯(2010)。Mary J. Allen著。通識教育課程評鑑(Assessing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s)。臺北:韋伯文化。
黃俊傑(2002)。大學通識教育探索 : 台灣經驗與啟示。臺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黃俊傑(2004)。論大學通識教育中的主體覺醒與群體意識:教學理念與實踐。通識教育季刊,11(4),1-21。
黃俊傑(2003)。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黃政傑、歐陽教(1994)。大學教育的革新。33-44。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1)。大學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5)。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臺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2004)。我國大學通識教育三階段論。通識教育,11(4),87-95。
黃哲(2004)。質化研究的效度問題。教育趨勢報導,9,64-70。
郭朝順(2001)。從哲學人類學看通識教育中的「全人」理念--以馬克斯.謝勒(Max Sheler)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為基礎。元培技術學院第一屆通識教育論文集。145-160。
葉紹國(1997)。案例學校通識教育改革之路-核心課程方案的實施、問題與展望。通識教育季刊,4(3),149-73。
楊永良(2005)。交通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規劃之我見-五大學群的建立。通識教育,12(2),85-92。
楊雅婷、謝明珊譯(2010)。Daniel Bell著。革新的通識教育:哥倫比亞學院的經驗(The Reformm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Experience in Its National Setting)。臺北:韋伯文化。
楊雅婷譯(2010)。John J. MacAloon著。社會科學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entennial Reflections on the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臺北:韋伯文化。
張可婷譯(2010)。Uwe Flick 著。質性研究的文化(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007)。臺北:韋伯文化
張浣芸(2002)。在大學校園推動通識教育的發展策略—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為例。藝術學報,70,225 -237
張壽松、徐輝(2004)。通識教育的概念與內涵之多維度的觀點。通識教育,11(3),1-18。
彭堅汶(1994)。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課程規劃-兼論成功大學的發展經驗。通識教育季刊,1(1),91-110。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計畫緣起、課程架構。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Introductiona.aspx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人文領域課程目標、課程大綱。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CurrentCourse.aspx?course=1&year=1011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社會領域課程目標、課程大綱。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CurrentCourse.aspx?course=3&year=1011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自然領域課程目標、課程大綱。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CurrentCourse.aspx?course=4&year=1011
國立政治大學課程地圖(2010)。通識課程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cis.nccu.edu.tw/coursemap/students/GenEdu.aspx
國立政治大學公民素養陶塑計畫(2010)。生活學習圈。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citizen.nccu.edu.tw/content_02_04.html
國立政治大學公民素養陶塑計畫(2010)。核心素養與專業能力課程。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http://citizen.nccu.edu.tw/content_02_02.asp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設置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http://aca.nccu.edu.tw/download/rulesdata/law37A.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準則。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6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rulesdata/law10A.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通識課程架構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6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coreschool/Introductiona.aspx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設置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6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rulesdata/law37A.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國立政治大學傑出通識教育教師候選人遴選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6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rulesdata/law45A.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通識教育中心組織職掌。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Gedu_File/1/organization.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新開通識科目申請作業流程。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flowProcess/file/Gedu/Geduflow4.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國立政治大學教師暨研究人員新開授通識教育課程申請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p6-new_applications_of_general_education.asp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國立政治大學通識課程架構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download/formDownload/QP-T04-19-03.pdf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核心能力。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is.nccu.edu.tw/coursemap/students/Core.aspx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通識課程地圖。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is.nccu.edu.tw/CourseMap/CMFrontPage.aspx?iFrameSrc=ic_1.html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通識課程核心能力自我檢視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is.nccu.edu.tw/CourseMap/CMFrontPage.aspx?iFrameSrc=DnfileList.aspx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書院通識。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ollege.nccu.edu.tw/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category&cid=147&Itemid=82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新生書院。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ollege.nccu.edu.tw/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category&cid=11&Itemid=60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博雅書房。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8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origin.html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博雅招生──招收對象與修業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8日。取自:http://geprogramme.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7453.html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夏日學院。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8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summerschool/intro.htm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夏日學院課程特色。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gebookstore.nccu.edu.tw/summerschool/class.htm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3)。理念宗旨。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7日。取自:http://cge.gec.nthu.edu.tw/indextop_main2.htm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3)。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劃。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140.114.40.12/cgen/intros3.htm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3)。七大向度核心課程。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140.114.40.12/gecourse/lead95.php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3)。課程委員會設置要點。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gec.nthu.edu.tw/indextop_main3.htm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3)。共同教育委員會。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fge.nthu.edu.tw/bin/home.php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10)。共同教育中心。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blog.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10)。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blog.ntu.edu.tw/curriculum/libedu_objectives/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10)。通識課程選修方式。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blog.ntu.edu.tw/curriculum/plan/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10)。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設置要點。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blog.ntu.edu.tw/law/organization/%e5%9c%8b%e7%ab%8b%e8%87%ba%e7%81%a3%e5%a4%a7%e5%ad%b8%e5%85%b1%e5%90%8c%e6%95%99%e8%82%b2%e4%b8%ad%e5%bf%83%e8%aa%b2%e7%a8%8b%e5%a7%94%e5%93%a1%e6%9c%83%e8%a8%ad%e7%bd%ae%e8%a6%81%e9%bb%9e/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2010)。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計畫內容。檢索日期:2013年6月14日。取自:http://cge.blog.ntu.edu.tw/libedu_improvement_plan/individual_course_plan/content/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中心簡介。檢索日期:2012年9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目標特色。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組織規章。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課程資訊。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課程架構。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新版課程大綱。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課程大綱填寫說明。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全人教育課程中心會議設置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全人教育各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2012)。全人教育課程中心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hec.fju.edu.tw/home.html
潘正德(1997)。通識課程教師及工學院學生對通識課程設計之調查研究。中原學報,25(4),53-67。
潘正德、魏主榮(2006)。全人教育的意涵與研究變項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1(9),163-196。
潘正德、魏主榮、潘惠銘(2007)。軍訓教官對全人教育理念的認知與體驗—以中原大學軍訓室教官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2),119-146。
蔡雅文(2012)。通識教育評鑑認可關鍵要素解析。評鑑雙月刊,36。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1。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42.aspx
劉金源(2006)。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現況、問題與對策。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1),1-30。
劉阿榮(2005)。多元智能與藝術創新:大學通識教育的可能向度述評。通識教育,12(1),71-90
劉姲妏(2012)。如何著手準備實地訪評資料:以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為例。評鑑雙月刊,36。檢索日期:2012年12月31。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33.aspx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五南。
謝文英(2001)。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基礎探析。新竹師院學報,14,1-28。
謝明珊譯(2009)。Timothy P. Cross著。課程秩序的綠洲:哥倫比亞學院的核心課程(An Oasis Of Order: The core Curriculum at Columbia College)。臺北:韋伯文化。
謝明珊譯(2009)。Robert L. Belknap, Richard Kuhns著。傳統與創新:大學的通識教育與再整合(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Reingegration of the University)。臺北:韋伯文化。
謝寶煖、魏令芳(2002)。大學資訊素養通識教育之研究。通識教育,9(2),45-90。 
顏素霞(2004)。轉變中知識理念與大學通識課程設計之探究。通識教育,11(3、4),1-1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