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7200814551600
DOI 10.6846/TKU.2008.01345
論文名稱(中文) 梁元帝蕭繹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Siao Yi, Yuandi of the Lia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黃鼎叡
研究生(英文) Ding-Ruei, Huang
學號 69306007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7-04
論文頁數 16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何永成
委員 - 王樾
委員 - 康才媛
關鍵字(中) 蕭繹
蕭世誠
梁元帝
梁世祖
湘東王
關鍵字(英) Siao Yi
Siao ShihCheng
Yusndi of the Liang Dynasty
Shihzu of the Liang Dynasty
Siangdong K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蕭繹(508-554),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七子,歷任官職,且曾建元稱帝,在當時歷史中,為一極富戲劇性之人物,本文廣泛蒐羅資料進行研究,為其一生事功下一論斷。首先探究蕭繹之家族背景,了解蕭氏家族如何崛起,得以先後建立齊、梁兩個王朝。再分析蕭繹的人際關係、仕宦經歷,與面臨侯景之亂時採取何種因應措施,得以順利弭平侯景之亂,而後因其功業於亂後繼統梁祚,為其外交政策與國都擇立上出現重大瑕疵,導致登基不滿三年,其政權即被西魏所滅,蕭繹兵敗身死國滅。
英文摘要
Siao Yi(508-554), alias is  Shih-Cheng,Nanlanling people(today is Jiangsu Wujin), Siao Yan, Wudi of the Liang Dynasty's seventh son, has been very many officials, also once established a reign title proclaims oneself emperor in contemporary history,is an extremely rich theatrical character, this study will conduct the research by the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for its one causes trouble the merit next judgment. I analyze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Siao Yi first, analysis how his family  rises,and how he can build up two dynasties. Then I analyzes h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is public official experience,and the measures he took Hou-Jing to suppress a disorder of Hou-Jing smoothly,with its achievement in succeed all Liang Dunasty in disorder. However the choosing of unpropertied and dissatisfied policy leads to the destroy of his kingdom nomme than three years later by SiWei soldiers. He died after losing the war with SiWei and also his kingdom extinguish soon after trea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 前言----------------------001
第貳章 蕭繹的家族背景與梁朝建國------------007
    第一節 蕭梁皇族的起源-------------007
    第二節 南朝前期的蘭陵蕭氏-----------013
    第三節 蕭衍的崛起---------------022
    第四節 齊末亂局與蕭衍建梁-----------027
第參章 蕭繹的人際關係與仕宦歷程------------033
    第一節 蕭衍與蕭繹的父子關係----------033
    第二節 蕭繹的兄弟與諸侄------------043
    第三節 蕭繹的政治集團-------------048
    第四節 蕭繹的仕宦歷程-------------060
第肆章 侯景之亂的因應-----------------065
    第一節 侯景之亂的背景-------------066
    第二節 侯景亂起----------------071
    第三節 荊州統合---------------077 
    第四節 郢州戰事與敉平侯景-----------085
第伍章 江陵政權的動盪-----------------091
      第一節 宗室矛盾的餘韻-------------091
    第二節 侯景之亂的影響-------------096
    第三節 江陵形勢與定都之議-----------101
    第四節 江陵政權的覆滅-------------106第六章 結語----------------------112
參考書目------------------------119
附錄一 齊、梁二朝帝王暨南蘭陵蕭氏世系表--------137附錄二 蕭繹暨南北朝大事紀表--------------142
附錄三 蕭繹著述表-------------------162

圖表目次
圖3-3-1 蕭梁皇室於臺城破陷後勢力分布示意圖  084
表2-1-1 蕭氏先世世系表  011
表2-2-1 蕭整父子官係表  015
表2-2-2 劉宋帝系表   017
表3-1-1  蕭繹兄弟生母暨生年表  035
表3-1-2 蕭繹兄弟初封表   037
表3-1-3  蕭繹兄弟出鎮表   038
表3-3-1 蕭繹王府僚屬表  054
表4-2-1 蕭繹東援建康出軍時程表  074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1.王 符(漢)著,汪繼培(清)箋,《潛夫論箋正》,北京:中華書局,西元1997年10月一版二刷。
2.王夫之(清),《讀通鑑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1年3月初版。
3.王欽若(北宋)等編,《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2月一版一刷。
4.王鳴盛(清),《十七史商榷》,臺北:廣文書局,69年7月三版。
5.令狐德棻(唐),《周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9月一版八刷。
6.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76年1月十版。
7.司馬遷(漢),《史記》,臺北:鼎文書局,67年9月初版。
8.朱銘盤(清),《南朝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一刷。
9.朱銘盤(清),《南朝齊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一刷。
10.朱銘盤(清),《南朝梁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一刷。
11.朱銘盤(清),《南朝陳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一刷。
12.李 昉(北宋)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新一版三刷。
13.李百藥(唐),《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一版八刷。
14.李延壽(唐),《北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一版七刷
15.李延壽(唐),《南史》,臺北:鼎文書局,87年11月二版一刷。
16.沈 約(梁),《宋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2月一版九刷。
17.范 曄(劉宋)撰,李賢(唐)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76年元月五版。
18.房玄齡(唐)、褚遂良(唐),《晉書》,臺北:鼎文書局,64年6月初版。
19.林茂桂(明)撰,高洪鈞校注,《南北朝新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5月一版一刷。
20.班 固(漢)著,顏師古(唐)注,《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64年9月1日三版。
21.徐 陵(陳)編,吳兆宜(清)注,程琰(清)刪補,《玉台新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一版一刷。
22.姚思廉(唐),《梁書》,臺北:鼎文書局,88年5月二版一刷。
23.姚思廉(唐),《陳書》,臺北:鼎文書局,87年10月九版。
24.陸增祥(清)編,《八瓊室金石補正》,臺北永和: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63年1月臺二版。
25.張 溥(明)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臺北:新興書局,57年月3新一版。
26.傅春官(清),《六朝事蹟類編》,臺北:世界書局,65年12月再版。
27.趙 翼(清),《二十二史劄記》,臺北:世界書局,2001年8月初版十三刷。
28.劉 勰(蕭梁)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87年9月初版三刷。
29.歐陽修(宋),《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65年初版。
30.鄧名世(宋),王力平點校,《古今姓氏書辯證》,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一刷。
31.蕭子顯(梁),《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87年11月二版一刷。
32.顏之推(北齊)撰,王利器注,《顏氏家訓集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72年9月初版。
33.魏 收(北齊),《魏書》,臺北:鼎文書局,64年9月初版。
34.魏 徵(唐),《隋書》,臺北:鼎文書局,79年7月六版。
35.嚴可均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一版六刷。
36.蕭 繹(梁),許德平校注,《金樓子校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58年一版一刷。
37.林 寶(唐),《元和姓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5年3月初版。
38.顧炎武(清),《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54年8月臺一版。
39.顧祖禹(清),《讀史方輿紀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57年12月臺一版。
40.酈道元(北魏)著,汪士鐸(清)圖,陳橋驛校釋,《水經注圖》,山東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5月一版一刷。

二、近人專著
1.方北辰,《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二刷。
2.王子今、方光華主編,《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一刷。
3.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72年2月初版。
4.毛漢光,《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年6月初版三刷。
5.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臺北: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4初版一刷。
6.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一版二刷。
7.石觀海,《宮體詩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一版二刷。
8.朱大渭、張文強,《中國軍事通史-第八卷兩晉南北朝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院,1998年10月首版。
9.朱堅章,《歷代篡弒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53年一版一刷。
10.牟發松,《湖北通史-魏晉南北朝史卷》,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六月一版一刷。
11.吳光興,《蕭綱蕭繹年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0月一版一刷。
12.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一版一刷。
13.呂春盛,《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臺北:稻香出版社,90年3月初版。
14.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景印二版。
15.沈啟煒,《細說兩晉南北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一版四刷。
16.汪 清,《兩漢魏晉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安徽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一版一刷。
17.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一版二刷。
18.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二版二刷。
19.林大志,《四蕭研究-以文學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2月一版一刷。
20.林登順,《魏晉南北朝儒學流變之省察》,臺北:文津出版社,85年4月初版。
21.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廣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一版一刷。
22.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一版一刷。
23.胡德懷,《齊梁文壇與四蕭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7。
24.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一版二刷。
25.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北京:三聯書店,1959年5月一版一刷。
26.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湖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一版一刷。
27.唐長孺,《三到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12月一版一刷。
28.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一版一刷。
29.高 敏,《南北史掇瑣》,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一版一刷。
30.高 敏,《魏晉南北朝史發微》,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一版一刷。
31.張承宗等,《六朝史》,江蘇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一版一刷。
32.張儐生,《魏晉南北朝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67年12月出版。
33.曹道衡,《中古文學史論文集》,臺北:洪葉出版社, 1996年10月初版一刷。
34.曹道衡,《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臺北:文津出版社, 83年7月初版。
35.曹道衡,《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7月一版一刷。
36.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一版一刷。
37.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二版一刷。
38.曹道衡、傅 剛,《蕭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一版一刷。
39.許兆昌、于 薇,《魏晉南北朝簡史》,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一版一刷。
40.陳大道,《世紀末閱讀宮體詩之帝王詩人》,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10月一版一刷。
41.陳金鳳,《魏晉南北朝中間地帶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一版一刷。
42.陳長琦,《兩晉南朝政治史稿》,河南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一版一刷。
43.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6月一版一刷。
44.陳寅恪,《金明館叢稿續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6月一版一刷。
45.陳琳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83年3月初版。
46.陶新華,《魏晉南朝中央對地方軍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四川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3月一版一刷。
47.陶賢都,《魏晉南北朝霸府與霸府政治研究》,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一版一刷。
48.章義和,《地域集團與南朝政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一版一刷。
4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初版一刷。
50.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二刷。
51.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5月一版一刷。
52.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12月初版三刷
53.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一版一刷。
54.趙以武,《梁武帝及其時代》,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4月一版一刷。
55.鄭 欣,《魏晉南北朝史探索》,山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一版四刷。
56.鄭欽仁等,《魏晉南北朝史》,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9月增訂一版。
57.閻愛民,《漢晉家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月一版一刷。
58.鍾仕倫,《金樓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2月一版一刷。
59.簡修煒等,《六朝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一版一刷。
60.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一版一刷。
61.嚴耕望,《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聯經出版事業公司,80年6月初版。
62.蘇紹興,《兩晉南朝的士族》,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82年11月出版二刷。

三、學位論文
1.丁國祥,〈論南朝文人集團〉,遼寧大連: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2.朱玉華,〈南朝宋、齊皇室內訌現象解析〉,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4月。
3.呂光華,〈南朝貴遊文學集團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9年5月。
4.李順禹,〈劉宋宗王政治〉,福建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7月。
5.李曉雯,〈三蕭宮體詩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95年6月。
6.邵曼,〈《金樓子》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7.侯愛華,〈三蕭與宮體詩〉,湖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8.唐春生,〈南朝宗王屬吏研究〉,四川成都: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1月。
9.張蓓蓓,〈梁元帝與《金樓子》研究〉,山東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10.陳如碧,〈蕭繹詩賦雜考及其詩賦校勘〉,貴州貴陽:貴州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11.陳宏怡,〈六朝子學之變質:以《金樓子》為探討主軸〉,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6月。
12.陳長華,〈《金樓子》異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13.楊俊峰,〈南朝末年士人的處境及其北遷問題〉,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10月。
14.潘志強,〈南朝皇權更迭之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史學組碩士論文,1994年。
15.鄧振男,〈三至六世紀江漢地方豪族的發展歷程:以襄陽、江陵為中心的探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6月。

四、期刊論文
1.王永平,〈蘭陵蕭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門第之興起考論〉,《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期,江蘇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2.王永平,〈蘭陵蕭氏“皇舅房”之興起及門風與家學述論〉,《文史哲》,2007年5期,山東濟南:山東大學。
3.王光照,〈后梁興亡與南北統一〉,《江漢論壇》,1999年4期,湖北武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4.王光照,〈梁季江陵政權始末及江左士族社會變遷〉,《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6期,安徽合肥:安徽大學。
5.朴亨寬,〈論劉裕家世與執政過程〉,《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3期,吉林延吉:延邊大學。
6.艾初玲,〈略論蕭綱、蕭繹的綺麗詩風〉,《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2期,廣東江門:五邑大學。
7.艾初玲,〈論蕭統、蕭繹對“文質彬彬”論的認同與超越〉,《陰山學刊》,2007年5期,內蒙古包頭:包頭師範學院。
8.李天石、周映芝,〈略論侯景之亂中梁人的向背及奴婢的作用〉,《 江海學刊》,1999年2期,江蘇南京: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9.李中華、楊曉東,〈文士、將軍、皇帝、佛教徒——梁武帝蕭衍的社會角色及文學人格新說〉,《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2期,湖北武漢:武漢大學。
10.李步嘉,〈漢末魏晉南朝江陵城又稱“荊州城”、“南郡城”考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年3期,湖北武漢:武漢大學。
11.李朝海、馮飛,〈論蕭統和蕭綱、蕭繹文學思想的異同〉,《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5期,貴州都勻: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12.李園、唐燮軍,〈地域集團、蕭沈對抗與劉宋政制〉,《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期,江蘇徐州:中國礦業大學。
13.李萬生,〈論侯景叛東魏的原因及結果〉,《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2期,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14.李曉虹,〈從「三教同源」看梁武帝之政治理念〉,《普門學報》,2007年42期,臺北永和:普門學報社。
15.杜志強,〈蕭繹及其《金樓子》研究史述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期,甘肅蘭州:西北師範大學。
16.杜志強,〈蕭繹的思想與人格〉,《河西學院學報》,2004年6期,甘肅張掖:河西學院。
17.杜志強,〈從《金樓子》看蕭繹的文論〉,《河西學院學報》,2006年3期,甘肅張掖:河西學院。
18.汪奎,〈蕭道成覆宋建齊考論〉,《蘭州學刊》,2007年7期,甘肅蘭州:蘭州市社科院、蘭州市社科聯。
19.周明、 胡旭,〈梁武帝其人其詩〉,《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期,江蘇南京: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20.明月熙,〈淺析蕭繹的文論對曹丕之繼承與革新〉,《南昌高專學報》,2007年3期,江西南昌:南昌高等專科學院。
21.林大志,〈梁元帝蕭繹詩論略〉,《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福建漳州:漳州師範學院。
22.林女超,〈一代煙塵帝王筆──蕭繹詩歌創作與宮體詩之關系〉,《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5期,福建福州:福建社會科學院。
23.胡大雷,〈《玉臺新詠》為梁元帝徐妃所“撰錄”考〉,《文學評論》,2005年2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24.胡阿祥,〈論土斷〉,《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期,江蘇南京:南京大學。
25.高 敏,〈論侯景之亂對南朝後期社會歷史的影響〉,《中國史研究》,1996年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26.莊 練,〈梁元帝志在不朽-中國歷史上著作最豐的皇帝〉,《文壇》,72年271期,臺北,文壇雜誌社。
27.浦薛鳳,〈政治權力之構成與保持〉,《國立政治大學卅十周年論文集》,46年,臺北木柵:國立政治大學。
28.張汝山,〈評蕭繹的詩學審美本體論〉,《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4期,山東濱州:濱州學院。
29.張亞新,〈蕭繹與蕭綱文學思想的同異及對其創作的影響〉,《文藝研究》,2008年2期,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30.張東華; 劉偉,〈荊州之爭與吳蜀關係新探〉,《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2期,四川成都:成都大學。
31.張燦輝,〈雍州勢力崛起與劉宋政治〉,《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4期,湖南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32.張燦輝,〈雍州勢力的發展與齊代政治〉,《益陽師專學報》,1997年2期,湖南益陽:益陽師專。
33.曹 旭,〈論蕭繹的文學觀〉,《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1期,上海:中國上海師範大學。
34.曹道衡,〈昭明太子和梁武帝的建儲問題〉,《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1期,河南鄭州:鄭州大學。
35.曹道衡,〈梁武帝和“竟陵八友“〉,《齊魯學刊》,1995年5期,山東曲阜:山東曲阜師範大學。
36.曹道衡,〈論梁武帝與梁代的興亡〉,《齊魯學刊》,2001年第1期,山東曲阜:曲阜師範大學。
37.許輝,〈梁武帝統治述論〉,《學海》,1994年5期,江蘇南京: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38.許輝,〈“侯景之亂”論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999年2期,江蘇南京:南京曉莊學院。
39.陳金鳳,〈後梁政權與南北朝晚期政局〉,《唐都學刊》,2002年3期,陜西西安:西安文理學院。
40.陳金鳳,〈從“荊揚之爭”到“雍荊之爭”——東晉南朝政治軍事形勢演變略論〉,《史學月刊》,2005年3期,河南開封:河南大學、河南省歷史學會。
41.陳長琦,〈南朝時代的幼王出鎮〉,《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1期,廣東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42.章義和,〈蕭梁統治集團階層和地域的變化〉,《歷史教學問題》,2003年4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43.楊榮,〈論侯景之亂的影響〉,《淮南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2期,安徽淮南:淮南師範學院。
44.楊德才,〈蕭氏父子與梁代文學〉,《文史哲》,1998年6期,山東濟南:山東大學。
45.蒙永樂,〈試論侯景之亂〉,《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期,雲南文山: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6.趙以武,〈東晉南朝“僑姓”蕭氏的發跡史〉,《嘉應大學學報》,1999年4期,廣東梅州:嘉應大學。
47.趙以武,〈試論梁武帝一生事功的的成敗得失——兼論梁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嘉應大學學報》,2001年5期,廣東梅州:嘉應大學。
48.趙偉,〈蕭繹宮體詩研究〉,《蘭州學刊》,2005年4期,甘肅蘭州:蘭州市社科院、蘭州市社科聯。
49.劉世杰,〈論梁元帝蕭繹的詩〉,《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1期,福建泉州:泉州師範學院。
50.劉林魁,〈重論蕭繹的文學派別歸屬〉,《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陜西寶雞:寶雞文理學院。
51.劉美云,〈論侯景之亂對南朝階級關系變動的影響〉,《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4期,山西大同:山西大同大學。
52.劉晟,〈蕭繹《金樓子·立言》主旨辨正〉,《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2期,廣東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53.劉躍進〈關於《金樓子》研究的幾個問題〉,《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54.賴萍,〈東晉南朝定都建康述論〉,《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年2期,江蘇南京:南京曉莊學院。
55.儲佩成,〈蕭繹的三篇寓言〉,《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年5期,江蘇常州:常州工學院。
56.薛軍力,〈劉宋初期對強藩的分割〉,《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5期,天津:天津師範大學。
57.韓寧,〈娛情游戲 纖巧圓潤——試論蕭繹詩歌的社會功能及藝術特色〉,《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6期,河北保定:河北大學。
58.鐘仕倫,〈蕭繹文學創作思想探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4期,青海西寧:青海民族學院。
59.鐘仕倫,〈蕭繹文藝思想二重性及其成因探索〉,《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6期,四川成都:四川師範大學。
60.鐘仕倫,〈蕭繹文藝思想新探——從作品看蕭繹的文藝思想〉,《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4期,青海西寧:青海民族學院。
61.鐘仕倫,〈蕭繹與西府新文〉,《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4期,四川成都:四川師範大學。
62.鐘仕倫,〈蕭繹與梁代今古文體之爭〉,《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6期,吉林長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63.鐘仕倫,〈蕭繹思想體系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期,北京:北京大學。
64.龔顯宗,〈從秀才天子到皇帝菩薩--論蕭衍的宗教信向與治國歷程 〉,《普門學報》,91年8期,臺北永和:普門學報社。
65.龔顯宗,〈梁武帝治績何以由盛轉衰〉,《歷史月刊》,91年108期,臺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6.欒廣高,〈千年龍飛地,兩朝帝王鄉─(南)蘭陵地望辨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年7月,第21卷第4期,南京:南京曉莊學院。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