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7200710394500
DOI 10.6846/TKU.2007.01042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功能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Functions Estimate of the legal Rights Protection Commission of ROC Military Forc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陳瑞榮
研究生(英文) Juei-Jung Chen
學號 79355009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7-01
論文頁數 1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孫本初
委員 - 朱金池
關鍵字(中) 特別權力關係
一般權力關係
人權
國民權
關鍵字(英) Besonderes Gewaltverhaltnis
Allgemeines Gewaltverhaltnis
Human Right
Civic Righ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德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學者包狄辛將軍,曾提出著名之理論,認為軍人乃「穿著軍服之公民」(Staatsburger im Uniform),此一用語將軍人從「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也成為現今學界之共識(陳新民,2000)。同時「軍人權益」隨著人權概念的普及,和世界人權宣言最重要的理念「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行政院研考會,2002:72-73)。2000年我國經歷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先生就任總統後不久,即明確地宣示了「人權立國」之理念,此一理念不但揭示了新政府施政的規臬與目標,也顯示我國邁入廿一世紀所追求的政治價值。因此,如何透過基本人權保障的觀念,來重塑軍人的地位,並保障軍人應有的權益,進而提昇國軍的戰力,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民國五十年三月正式訂頒「國軍申訴制度」(國防部,2002),其開宗明義就指出:「國軍官兵申訴制度旨在建立溝通管道,維護官兵(含聘雇人員)合法權益」。惟經國防部於民國八十四年委託中研院陳新民教授針對國軍「申訴制度」運作成效做調查,其中認為軍中申訴制度真正能保障軍人權益者僅三一‧七%,且曾經利用過申訴制度者也僅有三八‧五%(陳新民,韓毓傑,1995)。另國軍官兵對於申訴制度的信任程度只有中等程度,有三成的官兵認為,提出申訴,長官會藉機找麻煩,這樣的看法其實影響著軍中申訴制度的穩定性(張榮福1986)。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Literature Review)及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針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及角色認知的相關文獻做深入探究,瞭解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及角色認知的關係,進一步進行初探性的調察研究。以年齡、性別、基礎學資、軍種、階級、職務屬性、教育程度、單位屬性為自變項,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對個人角色與功能的評估等構面為依變項,探討國軍人口變項在角色認知變項上,對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之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及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之關聯性。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制定「軍人法」,明令保障規範:
依「國防法」第十八條:現役軍人及其家屬、後備軍人之優待及應有之權益,以法律保護之。第十九條:軍人權利遭受違法或不當侵害時,依法救濟之。誠如公務人員之人事法制與時俱進,尤以公務人員權益之保障及救濟制度,除已明定「公務人員保障法」及相關配套措施外,更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獨立機關,據以保障公務人員之權益等。在軍隊法制化的進程中,宜參酌公務人員進步之人事法制內容,制訂「軍人法」,明確規範軍人權益保障事項,以激勵軍心,提振士氣。
二、修訂「國防法」,確立組織定位:
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係國防部於國防二法施行後之新增單位,乃依立法院於審查「國防法」時之附帶決議第三項:國防部應依本法成立「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而起。依「國防部組織法」第二十條:國防部因業務需要得設各種委員會而編成,並採二級二審制。惟除二級委員會(國防部)外,一級(各司令部)委員會均為監察部門兼任,形成案件調查機關兼輔助救濟機關之雙重身分,易造成官兵疑慮,宜修訂組織編裝,編成常設單位,以專人專責模式運作,方能發揮權益保障最大功能。
英文摘要
The famous German general and military researcher Wolf Graf von Baudissin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Staatsbürger in Uniform" (citizens in uniform). This concept has freed the military personnel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idea of “obeying order is the vocation for all military personnel”. And now it has become a common consensus in the academia. In the meantime, “the rights of military personnel” has been popularized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o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important concepts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all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without distinction of any kind, such as race, color, sex, language, religion, political or other opinion, national or social origin, property, birth or other status.” Moreover, after the first rot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2000, President Chen Shui Bian declared human rights as one of the pillars of our country soon after his inauguration. This declaration has not only set up a criterion and goal for the administrations, but also revealed the political goal that our country is going to pursu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refore, how to rebuild military personnel’ status and maintain their rights through putting the concept of basic human rights into practice, and then raise the military’s combat efficiency 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ask. 

    “The Military Complaint System,” which was instituted in March, 1961, states that “the military personnel complaint system is aimed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assert military personnel’s (including contract-based employees’) legal right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However, a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Professor Shin-Min Chen, a researcher in the Academia Sinica, authorizing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litary complaint system, indicated that only 31.7% of the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at this system could truly ensure military personnel’s human rights. In fact, only 38.5 % of them had used this system. Moreover, they didn’t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this system. 30% of them believed that complaining could only lead them into troubles. And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system have affected its stability.

    After conducing surveys and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evaluating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a department,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 and personnel’s belief and understanding, this study used age, gender, entrance qualification, branches of military, military ranks, types of duties,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types of serving department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serving departments,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personnel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under the variables of department function and personnel’s belief,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the Military Personnel Rights Committee and the role of the personn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1.Legislate “Military Personnel Act,” explicitly state the standard for protecting soldiers’ rights.  
In the National Defence Act, Article 18,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for active servicemen, their dependents, and reserves shall be protected by law.” ; Article 19, “The rights of servicemen shall be legally protected when infringed by unlawful or unjust treatments.” Just as how the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Act has been amended, the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Commission was established to ensure civil service personnel’s rights, the legislation of Military Personnel Act should refer to the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Ac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nsure military personnel’s rights and inspire and boost their morale.

2.Revise National Defence Act to ascertain each unit or department’s role and function. 
When the Legislative Yuan reviewed the National Defence Act and the 20th Article of Organization Act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when deeming it necessary, may establish various committees. The amount of employees in such committees shall be fulfil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Act.” the Military Personnel Rights Committee was established, using “two-level, two-instance” system, However, except secondary committees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all the primary committees were formed by the supervisory units. They were not only in charged of case investigating, but also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military personnel. This kind of dual positions can easily cause doubt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Therefore, we should reorganize these committees, establishing permanent committees, specializing in the practice of this Act, to ensure that military personnel’s rights can be really protected by i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文獻檢視 13
第二節  特別權力關係 22
第三節  我國軍人權益 27
第四節  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業務概況 36
第五節  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案件分析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5
第二節 研究工具設計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5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統計分析與討論 69
第一節  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70
第二節 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之變異數分析 76
第三節 個人角色與功能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81
第四節 個人角色與功能之變異數分析 87
第五章  結論 9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99
附錄一 前測問卷 10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10
附錄三 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設置暨審議作業實施要點 115
附錄四 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召開委員會應行注意事項 124
附錄五 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調查案件應行注意事項 128
附錄六 國軍人員因公涉訟輔助申請作業規定 131
附錄七 公務人員因公涉訟輔助辦法 133
附錄八 稽徵機關核算九十二年度執行業務者收入標準 138
附錄九 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督導考評暨獎勵評核實施規定	144
附錄十 國防部官兵權保會案件受理流程圖 146
 
表目錄
表 2 - 1   文獻檢視 14
表 2 - 2   95年提起審議再審議案件數量及結果一覽表 44
表 2 - 3   95年提起審議再審議案件性質分析一覽表 46
表 2 - 4   95年各級權保會案件審議再審議統計表 48
表 2 - 5   95年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處理案件統計表 49
表 2 - 6   94年各級權保會案件審議再審議統計表 50
表 2 - 7   94年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處理案件統計表 51
表 2 - 8   93年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處理案件統計表 52
表 2 - 9   92年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處理案件統計表	53
表 2 - 10  91年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處理案件統計表	54
表 3 - 1   量表信度係數表 64
表 3 - 2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整理表 66
表 4 - 1   性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0
表 4 - 2   年齡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1
表 4 - 3   年資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1
表 4 - 4   軍種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2
表 4 - 5   階級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3
表 4 - 6   單位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3
表 4 - 7   職務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4
表 4 - 8   學校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4
表 4 - 9   教育別-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75
表 4 - 10  性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6
表 4 - 11  年齡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6
表 4 - 12  年資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7
表 4 - 13  軍種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7
表 4 - 14  階級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8
表 4 - 15  單位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8
表 4 - 16  職務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9
表 4 - 17  學校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79
表 4 - 18  教育別對單位功能與角色評估差異分析表 80
表 4 - 19  性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1
表 4 - 20  年齡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2
表 4 - 21  年資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2
表 4 - 22  軍種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3
表 4 - 23  階級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4
表 4 - 24  單位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4
表 4 - 25  職務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5
表 4 - 26  學校學資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5
表 4 - 27  教育別-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敘述統計分析表 86
表 4 - 28  性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87
表 4 - 29  年齡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87
表 4 - 30  年資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88
表 4 - 31  軍種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88
表 4 - 32  階級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89
表 4 - 33  單位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變異數分析表 89
表 4 - 34  職務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90
表 4 - 35  學校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90
表 4 - 36  教育別對個人角色與功能評估差異分析表 91
表 4 - 37  假設檢定結果整理 91
 
圖目錄
圖 1 - 1  研究流程 	9
圖 2 - 1  受理案件數量分析 43
圖 2 - 2  受理案件性質分析	43
圖 2 - 3  提起審議再審議案〈合計74件次〉 45
圖 2 - 4  審議數量及結果比較 45
圖 3 - 1  研究架構圖 5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石計生、羅清俊、曾淑芬、邱曉婷、黃慧琦合著(2004),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史美強譯(2003),官僚經驗:對現代組織方式之批評。台北:五南圖書。
宋楚瑜(2002),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書局。
周文賢、吳金潮著(1996),碩士論文撰寫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吳定(2004),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7版):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92),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孫本初(1999),組織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孫本初、江岷欽(1999),公共管理論文精選。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孫本初審訂(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台北:智勝文化。
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4版)。台北:智勝文化 。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等人合譯(2003),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袁方(2002),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唐維敏譯(1999),後現代文化導論。台北:五南圖書。
陳新民(2004),軍事憲法論。台北:揚智。
陳新民(1997),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三民書局。
張明澍譯(1996),公民文化。台北:五南圖書。
張家洋(1993),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許志雄(2000),憲法秩序之變動。台北:元照出版。
潘明宏譯(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5版。台北:韋伯文化。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等人合著(2001),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學林文化。
喬治.史賓斯(2005),木桶定律。台北:海鴿文化。

二、論文
丁柱國(2002),論禁閉懲處之正當法律程序。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祿民(2004),我國軍人權益保障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白宏茂(2007),我國軍事懲戒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朱宜忠(1998),軍人基本權利保障及其法理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 麒(1998),軍事勤務關係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李瑞典(2001),從國軍精實案組織精減論職業軍人權利之保障。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太正(1988),軍事審判制定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明軒(1997),從特別權力關係的演變論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的制定及實施。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士毓(2006),軍隊懲罰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法走向。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宜民(1993),死刑合憲之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明輝(1999),死刑制度在國際法上之理論與實踐。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擎寰(1994),認知偏誤與負向情緒之關係的探討。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邱英鵬(2001),現役軍人之懲罰與行政救濟。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長皓(2002),社會運動的形塑與發展-以九十年代中期軍中人權運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錦棟(2002),論我國軍人自由基本權之限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善東(2005),國軍監察幹部工作壓力之探討。玄奘大學公共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榮福(1986),國軍申訴制度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 翕(2000),軍人訴訟權保障之研究-以我國軍事審判法為中心。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建昭(1993),由認知取向探討解說原則之研究-以塔塔加遊憩區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茂盛(2005),軍人懲戒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吉仁(2006),我國軍人行政責任之研究。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國棟(2005),軍人法立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職念一(2004),我國軍人申訴制度之研究。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趙晞華(2005),我國軍事犯罪之立法與演進。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孟儒(2005),從憲法保障人民基基本權利之觀點論死刑之存廢。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淑卿(1983),臺灣地區成人菸害認知與行為衝突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蔡文玲(1983),認知型式、自我效能、個人動機與創造性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文賢(2004),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功能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管理戰略班畢業論文,台北市。
三、期刊
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2002),行政院研考會,72-73。
國軍監察工作實施辦法(1976),國防部。
國防部(2002),國軍軍紀維護實施規定,5-6。
陳新民、韓毓傑(1995),國軍管教問題之研究:軍隊領導統御理念與制度之分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委託研究案,台北市。
國軍軍語辭典(1998),國防部編印,4-2。
董保城(2007),公務員依法行政法制之發展趨勢與體系-簡介臺灣實踐情況。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海峽兩案公務員培訓研討會」。
孫本初(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課程。
國防部(1994),中華民國八十二-八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書局。
國防部(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聯勤印製廠。
國防部(2007),國防部官兵權益保障案件審議決議書選輯第一冊。台北:聯勤印製廠。
國防部(1998),跨世紀的國防力量。台北:青年日報編印。
國防部(2004),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法規彙編。台北:聯勤印製廠。
國防部(2003),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九十二年會議資料。台北:聯勤印製廠。
國防部(2004),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九十三年會議資料。台北:聯勤印製廠。
國防部(2005),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九十四年會議資料。台北:聯勤印製廠。
監察院(2005),監察院人權保障工作彙總報告。台北: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編印。

貳、英文書目
Agnes Heller, A.(1989). Beyond Justice. Basil Blackwell Ltd.
A.W.Bradley and K.D.Ewing(1999).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12th Ed.).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Dworkin, R. (1991).law.Empire. Fontana.Press, Bradley.and Ewing.
Harlow and Rawlings(1984). Law and Administration.(preface.XXIV) 
Tom Compbell, T.(1988). Justice,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