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7200519210300
DOI 10.6846/TKU.2005.00794
論文名稱(中文) 日治時期官方對廣播媒體的運用〈1928-1945〉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pplication of broadcast media during Japanese-governing period (1928-1945)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柯佳文
研究生(英文) Chia-Wen Ko
學號 68806008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29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素玢
委員 - 林呈蓉
委員 - 何義麟
關鍵字(中) 日治時期
廣播
教化
警察形象
戰時
國民精神總動員
關鍵字(英) Japanese-governing period
Broadcast
Civilization
Police image
Disease
Health
The organizing of mobilization
The period of Wa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廣播這項傳播媒介被認定為國家之稀有資源,必須為國家統籌管理。由於廣播媒體為政府所掌握,因此廣播媒體負有傳遞並貫徹國家意識的使命。回顧台灣的廣播史,在創立、發展與蓬興階段,廣播的功能事實上為官方所掌握,在看不到的電波背後,有一支操弄媒體的手,使廣播的發聲作為官方喉舌。國家控制愈嚴密的政權,政府對廣播的影響愈大,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廣播的運用即為最明顯的例子。
本論文首先分析日治時期的廣播收聽戶與廣播節目,了解當時廣播的功能,其次說明日本殖民政府如何利用廣播來宣導及施行教化,進而闡述戰爭時期廣播與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之間的關係,由此歸納說明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如何利用廣播媒體,宣達其統治的意念與貫徹其統治的意志。
廣播所具有的普遍性與即時性,是其最大的特點,因此利用廣播來宣傳政令能讓訊息更迅速、更無障礙的傳遞。1934年台灣開始對日本內地、朝鮮與滿洲地區進行「全國出中繼」廣播,1937年之後,台灣也開始以外國語言對海外,主要是中國與南洋地區進行廣播。台灣廣播同時扮演著對國內外語島內外的信息發送者。而進入戰爭時期之後,為了凝聚社會的內部共識、動員人力與物力,以及對瞬息萬變的戰局作立即的反應,廣播快速即時的特性在此時便獲得發揮。
由於台灣廣播自1928年開始,因此本論文的斷限,起於廣播引進台灣的1928年,迄於日本對台統治結束1945年,以便對日治時期的廣播有一完整的敘述與分析。
英文摘要
During Japanese-governing period, broadcast media was assumed as a rare national recourse, which should be managed by the country. Since the government controlled the broadcast media, it had the responsibility to communicate and fulfill the country awareness. Looking back the history of the Taiwan broadcasting, the government controlled the function of the broadcasting during its developing and mature stages, which was as a tool for government dissemination. The more controlling power the government had, the more it could affect broadcasting; it was an obvious example we could see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broadcasting media during Japanese-governing period. 
    The thesis first analyzes the people who listened to the broadcasting and the progra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he broadcasting during that time. Then, it states how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government use broadcasting to communicate and process civilization. Further,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adcasting during war period and the organizing of mobilization with a hope to generalize how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government utilized the broadcast media to achieve it governing image and fulfill it awareness. 
    Broadcast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valence and immediateness, which can be used to publicize the government prescript making the communication faster and without obstacles. In 1934, Taiwan started to do broadcast of national broadcasting in Japan, Korea and Man-Chou areas. After 1937, Taiwan also began to use foreign languages to broadcast to China and south pacific areas. In Taiwan, broadcasting played the role as the communicator between local and overseas. Moreo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war, in order to aggregate the inner awareness and do the instant reaction to the changing war situation, the broadcasting well exploited it advantage of immediateness. 
    Since the Taiwan broadcasting begins in 1928, this thesis start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broadcasting to Taiwan in 1928 and finishes in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governing period in 1945, in order to have a whole analysis and statement of the broadcasting during Japanese governing peri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台灣廣播事業的發展------------------------------8
第一節  全島廣播網的建立------------------------------8  
  一、  台灣廣播網的濫殤------------------------------8
  二、  台灣廣播電台的設立----------------------------9
  三、  台灣放送協會的組織與運作及收音機的推廣-------13
第二節  收聽戶的分析---------------------------------15
  一、  收聽戶數的分析-------------------------------15
  二、  收聽戶的職業背景-----------------------------17
  三、  影響收聽戶的因素-----------------------------19
第三節  廣播節目的分析-------------------------------22
  一、  廣播節目類型與播放時數-----------------------22
  二、  廣播節目與聽眾族群---------------------------24
 
第三章 廣播的宣傳與教化功能---------------------------33
第一節	  警察形象的塑造----------------------------34
  一、 「警察之夜」的播出----------------------------34
  二、  廣播節目中的警察形象-------------------------38
第二節    廣播的教化功能-------------------------------39
  一、  交通安全宣導---------------------------------40
  二、  防火宣導-------------------------------------43
    三、	「圖書館新聞」--------------------------------45
    四、	廣播與「國語」的推廣--------------------------47
第三節    疾病防治的宣導與健康的提倡-------------------49
  一、  收音機體操-----------------------------------49
    二、	結核病預防宣傳--------------------------------53
 
第四章   廣播與國民精神總動員--------------------------56
第一節  國家意識的塑造與戰爭意識的灌輸---------------58
    一、	 講座----------------------------------------59
    二、	 國策演講------------------------------------61
第二節  廣播與經濟統制-------------------------------63
第三節  廣播與社會治安的維持--------------------------65
    一、 犯罪防治--------------------------------------66
    二、 防諜工作--------------------------------------67
第四節   廣播與人力資源的維護--------------------------71
  
第五章	戰時海外廣播與戰況報導------------------------73
第一節   海外廣播--------------------------------------73
    一 、台灣的海外廣播--------------------------------73
    二 、思想宣傳戰------------------------------------77
第二節   戰況的宣傳------------------------------------79
    一 、新聞報導--------------------------------------80
    二 、新聞解說--------------------------------------82
    三 、空襲警報--------------------------------------83
    四 、「玉音放送」----------------------------------86

第六章 結論-------------------------------------------91

附錄---------------------------------------------------95
     附錄一--------------------------------------------95
     附錄二--------------------------------------------96

參考書目-----------------------------------------------97

表次目錄
表2-1  廣播電臺設施----------------------------------10
表2-2  1943-1944年各地收聽戶收音機購買來源-----------14
表2-3  台灣島內廣播收聽戶數--------------------------16
表2-4    收聽戶的職業別--------------------------------18
表2-5    各類廣播節目播放時間百分比--------------------23
表2-6    1943年1月第二廣播節目表-----------------------25
表2-7    「全國出中繼」中的演講題目--------------------29
表3-1  交通安全週廣播節目表--------------------------42
表3-2  1932年圖書館週的廣播演講----------------------47
表3-3  1932年11月27日「國語普及之夜」節目表----------48
表3-4  「全台灣收音機體操大會」舉辦目的一覽表--------51
表4-1  1938年「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週」演講題目--------72
表5-1  1942年的海外廣播節目表------------------------76

圖次目錄
圖2-1  台北放送局------------------------------------11
圖2-2  板橋無線電放----------------------------------11
圖2-3   淡水無線收信所--------------------------------12
圖2-4   收聽收音機------------------------------------15
圖2-5   收聽廣播牌照----------------------------------20
圖2-6   台中放送局發出的廣播收聽牌照------------------20
圖2-7   收音機外觀(一)------------------------------31
圖2-8   收音機外觀(二)------------------------------32
圖3-1   北斗郡之夜廣播紀念照--------------------------38
圖3-2   防火演習--------------------------------------44
圖3-3   收音機與家庭擺飾------------------------------55
圖5-1  明信片上的海外廣播節目表----------------------77
圖5-2  收音機與戰時----------------------------------79
圖5-3   預防空襲--------------------------------------85
圖5-4   燈火管制--------------------------------------8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	專書(含外文譯著)

上坂冬子著、陳寶蓮譯,《東京玫瑰:日本戰時心戰廣播之花》,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三澤真美惠,《殖民地下的螢幕――台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1942)》,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
于洪海,《廣播原理與製作》,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編,《中廣五十年》,台北:中國廣播公司,1978。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3輯》,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7。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
何貽謀,《廣播與電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4。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1961。
李天祿口述、曾郁雯撰錄,《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吳國禎,《吟唱台灣史》,台北:台灣北社,2003。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吳新榮,《吳新榮日記(戰前)》,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
吳新榮,《吳新榮書簡》,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
東方白,《真與美(一)》,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林炬璧,《花蓮講古》,花蓮:花蓮市公所,2001。
林獻堂著,許雪姬、呂紹理編輯,《灌園先生日記(1-10)》,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2000。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林衡道口述,卓遵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6。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陳本苞,《廣播概論》,台北:中華日報社,1985。
陳逸松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太陽旗下風滿台》,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陳明柔,《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莊永明,《呂泉生的音樂世界:台灣兒童合唱音樂之父》,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程佳惠,《台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 1395年魅力台灣SHOW》,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1895-1999》,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張守真訪問、臧紫騏紀錄,《口述歷史 台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2。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
鄭麗玲,《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鄭麗玲,《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謝森展編,《台灣回想》,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
Andrew Crisell著、趙庭輝譯,《廣播概論》,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2。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二、	期刊論文

江智浩,〈日治末期(1937-1945)台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呂郁女,〈中共的廣播電視在其現代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黃正安,〈日治時期台灣的廣播體操推展情形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洪瓊娟,〈中國廣播公司對東南亞地區廣播宣傳策略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倪心正,〈政治控制與新聞媒體之關係――上海《申報》社論研究(1931-1949)〉,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台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嘉齡,〈日據時期台灣短篇小說中的警察描寫——含保正、御用紳士〉,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2。
楊雅慧,〈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一般史組碩士論文,1994。
鄭麗玲,〈戰時體制下的台灣社會(1937-1945)――治安、社會教化、軍事動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一般史組碩士論文,1994。
賴珍寧,〈日治時期台灣思想控制法令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王世慶,<皇民化運動前的臺灣社會生活改善運動――以海山地區為例(1914-1937)>,《思與言》29:4,1991年2月,頁5-63。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1928-194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期,2002年5月,頁297-332。
何義麟,<日治時期臺灣廣播事業發展過程初探>,《臺灣史蹟》36期,2000年6月,頁212-225。
何義麟,<日治時期臺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過程>,收入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合編,《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頁293-311。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29:4,1991年12月,頁185-215。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與運動初探(上)>,《台灣風物》37:1,1987年3月,頁1-31。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與運動初探(下)>,《台灣風物》37:4,1987年12月,頁53-86。
林水波,<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傳播模式的角色分析(上)>,《思與言》15:5,1978年1月,頁27-33。
林水波,<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傳播模式的角色分析(下)>,《思與言》15:6,1978年3月,頁74-83。
周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127-183。
周婉窈,<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77-125。
周婉窈,<美與死-日本領台末期的戰爭語言>,《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185-213。
洪秋芬,<日據初期台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期,1992年6月,頁439-471。
洪秋芬,<1920年代台灣保甲制度和社會運動關係初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6期,1994年9月,頁163-175。
洪秋芬,<臺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思與言》29:4,1991年2月,頁115-153。
高肖梅,<台灣的天空――台灣廣播事業的發展與演變>,《臺灣文獻》53:4,2003年12月,頁225-238。
莊永明,<台灣70天無政府>,《時人雜誌》,1995年8月,頁121-127。
許雪姬,<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991年2月,頁155-184。
黃式賢,<台灣早期廣播電台發射機及天線之沿革>,《無線電技術季刊》36:4,1997年11月,頁18-36。
葉龍彥,<臺灣廣播電臺的重建發展與(1945-1949)>,《臺北文獻》直字96期,1991年6月,頁149-167。
葉龍彥,<臺灣廣播電臺的業務經營(1945-1949)>,《臺北文獻》直字120期,1997年6月,頁23-41。
葉龍彥,<臺北廣播電臺的建置――臺灣廣播之始>,《臺北文獻》直字130期,1999年12月,頁87-118。
廖風德,<臺灣光復與媒體接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2期,1995年5月,頁201-239。
蔡慧玉,<日據時期台灣的保甲制度――以動員為例>,《台灣史田野調查研究通訊》26期,頁67-69。
蔡慧玉,<日治時期台灣保甲書記初探1911-1945>,《台灣史研究》1:2,1994年12月,頁5-23。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李金鎮、陳榮松、陳金和)>,《台灣史研究》2:2,1995年12月,頁187-214。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一)>,《史聯雜誌》23期,1993年11月,頁23-40。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之二>,《台灣風物》44:2,1994年6月,頁69-111。
鄭梓,<光復元年台灣政治圖像之一――以戰後「台灣廣播電臺」為中心的探討>,收入胡春惠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1996年,頁318-334。
鄭梓,<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29:4,1991年12月,頁217-259。
鄭梓,<二二悲劇之序曲――戰後報告文學中的台灣「光復記」>,《台灣史料研究》,1997年5月,頁48-81。
鄭麗玲,<日治時期台灣戰時體制下(1937-1945)的保甲制度>,《台北文獻》直字116期,1996年6月,頁23-53。
鹽見俊二著;周憲文譯,〈日據時代台灣之警察與經濟〉,《殖民地的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頁83-128。

日文部分

一、	官方出版品

日本放送協會,《ラヂオ時局讀本》,東京:日本放送協會,1940。
日本放送協會,《ラヂオ時局讀本第二輯》,東京:日本放送協會,1940。
文部省教育局,《ラジオと社會教育》,東京:文部省,1930。
台灣放送協會,《ラヂオ講演集》,台北:台灣放送協會,1938。
台灣放送協會,《ラヂオタイムス》,台北:台灣放送協會,1935-1938。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台灣教育會,1938。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誌》,東京:綠蔭書房復刻,1992。
台灣總督府文教局學務課編,《訓話資料》,台北:台灣總督府文教局學務課,1937。
台灣總督府外事部,《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ニ伴フ對南方施策狀況》,台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台灣總督府外事部編,《佛印に於ける放送事業視察復命書》,台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1942。
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台灣の南方協力に就て》,台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南方共榮圈建設上に於ける台灣の地位に就て》,台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南方協力要員提要》,台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編,《遞信志》,台北:台灣總督府交通局,1928。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台灣の通信》,台北: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35。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台灣の電氣通信》,台北: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41。
台灣總督府情報局編,《時局下台灣の現在と其將來》,台北:台灣總督府情報局,1940。
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編,《新台灣》,台北: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1941。
台灣總督府警察局編,台灣總督府交通局編,《台灣の警察》,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察局,1932。

二、	專書

大江志乃夫編,《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間動員概史》,東京:不二出版社,1988。
大園市藏編,《台灣各地戰力增強への動き》,台北:南方人事通信社,1983。
小尾範治,《學校放送の實際とその利用》,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38。
中越榮二,《台灣の社會教育》,台北:台灣の社會教育刊行所,1936。
丸毛登,《放送無線電話》,東京:共力社,1934。
丸山真男,《現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動》,東京:未來社,1964。
矢內原忠雄,《植民と植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41。
北山節郎,《ラジオ‧トウキョウ》,東京:田畑書店,1987。
田宮武;津金沢聡広,《放送論概說》,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86。
西本三十二,《放送教育の諸問題》,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43。
寺崎昌男、戰時下教育研究會編,《總戰力體制と教育-皇國民「錬成」の理念と實踐》,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88。
百瀨孝著,伊藤隆堅修,《昭和戰前期の日本――制度と實態》,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
竹內清,《事變と台灣人》,東京:日滿新興文化協會,1940。
竹山昭子,《ラジオの時代:ラジオは茶の間の主役だった》,京都:世界思想社,2002。
竹山昭子,《放送ニュ—ス解說.国策放送》,東京:大空社,1990。
佐佐健治,《ラヂオ演劇:鑑賞と作方》,東京:同文館,1934。
邱淼鏘,《部落教化の實際》,台中:三十張犁部落振興會,1940。
武藤曉三,《奉公防空群防空常識講座》,台北:台北出版株式會社,1944。
春山明哲編‧解說,《台灣島內情報‧本島人の動向》,東京:不二出版社,1990。
東京無電研究會,《最近の放送無線電話》,東京:東京無電研究會,1925。
南博,社會心理研究所,《昭和文化》,東京:勁草書房,1987。
柳澤恭雄,《検閱放送:戰時ジャ—ナリズム私史》,東京:平河工業社,1995。
宮本吉夫,《放送と國防國家》,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42。
根岸哲;舟田正之;石村善治;稗貫俊文,《通信.放送.情報と法》,東京:三省堂,1990
進藤正己,《総力戰と台湾 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
桑原玉市,《大東亞皇化の理念》,東京:富士書店,1942。
奧平康弘解說,《現代史史料45 治安維持法》,東京:みすず書房,1973。
Richard H. Mitchell著、奧平康弘譯,《戰前日本の思想統治》,東京:日本評論社,1980。
緒方武歲,《要塞台灣の全貌》,台北: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1944。
駒込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
鷲巢敦哉,《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1。

三、	期刊、雜誌

日本放送協會編,《ラジオ年鑑》,東京:大空社重印,1932-1943。
日本放送協會,《放送》,東京:日本放送協會,1935。
台南州,《台南州報》,台南:台南新報社,1937。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台北:台灣教育會,1928-1935。
台灣遞信協會編,《台灣遞信協會雜誌》,台北:台灣遞信協會,1925-1943。
台灣警察協會,《台灣警察協會雜誌》,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26-1929。
台灣警察協會,《台灣警察時報》,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30-1944。

四、	報紙

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新報》,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20-1945。
台灣時報社,《台灣時報》,台北:台灣時報社,1920-194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