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5201710322600
DOI 10.6846/TKU.2017.01093
論文名稱(中文) 資訊融入團隊導向學習高職經濟學課程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m-Based Learning for Vocational Economic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林方婷
研究生(英文) Fang-Ting Lin
學號 70474005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5-05
論文頁數 16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賴婷鈴
委員 - 岳修平
委員 - 陳慶帆
關鍵字(中) 團隊導向學習
學習成效
學習動機
關鍵字(英) TBL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Motiv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團隊導向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小組討論模式進行教學,是一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其運用課前預習、課堂多數時間強調實作討論,以引導學生高層次思考,使學習具深度與廣度。本研究中高職經濟課程是商管群必修基礎課程之一,且經濟教育是商業教育中重要一環。但受限經濟課程乃升學考科,故多數教師使用可於有限時間記憶課程的傳統講述方式授課,而不易引發學習興趣。故本研究將團隊導向學習模式融入於高職經濟課程,藉以增進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
    本研究採前實驗研究法之單組前、後測設計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私立高職82名高二學生。將班級分為實驗組1與實驗組2,教學實驗四週八節課。使用學習成效前、後測測驗卷、學習動機量表等工具,以量化方式進行學習成效與動機分析與探討;亦利用半結構式問卷,以質性分析方法了解學生對團隊導向學習上課模式之感受及認同度。
    研究結果顯示,團隊導向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具顯著效果,且可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與課堂討論參與度。根據訪談結果,學生對於團隊導向學習模式抱持正面態度,同意其可提升學習興趣、成效及滿意度,未來若有機會仍願意持續使用團隊導向學習模式上課。
英文摘要
Team-based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promotes active learning and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in class. It is a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pedagogy that assesses and enhances student content acquisition by previewing before class and discussing through activities during class. By using this metho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higher-level thinking. 
    The study aimed at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m-based learn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in a vocational Economic Course. Economic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 the vaocational school; however, it’s hard to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through traditional didactic instruction.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eam-based learning to the vocational Economic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used in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and lasted for four weeks, with 8 class periods in total. The subjects, 82 eleventh graders in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achievement test and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The data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In addition, a semi-structures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eam-based learning.
    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eam-based lear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abilitie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classroom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Most of the students ha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eam-based learning, and they had much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They also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learning through the team-base leaning meth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8
第五節  研究預期貢獻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團隊導向學習	10
第二節  高職經濟課程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合作學習	29
第四節  學習動機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研究場域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2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55
第四節  課程教學流程表	6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3
第七節  預試實施目的與結果	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團隊導向與小組討論學習對高職經濟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89
第二節  團隊導向與小組討論學習對高職經濟課延宕學習成效影響93
第三節  團隊導向與小組討論學習對高職經濟課程學習動機之影響95
第四節  課程實施情形	107
第五節  訪談結果分析	113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2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4
壹、中文部分	134
貳、外文部分	141
附錄一  課程單元錄製影片內容(以市場結構單元為例)	145
附錄二  單元課程學習單範例                 	146
附錄三  單元個人、團體測驗及應用題	                148
附錄四  單元個人、團體測驗題雙向細目表-市場結構	150
附錄五  教學活動團隊回饋單	                        152
附錄六  課後訪談大綱	                        153
附錄七  學習成效前測	                        154
附錄八  學習成效後測範例	                        155
附錄九  學習成效延宕測驗範例	                156
附錄十  教學目標與學習成就測驗(前測)雙向細目表	157
附錄十一 教學目標與學習成就測驗(後測)雙向細目表	158
附錄十二 經濟課程學習動機量表	                159

表 2-1 團隊導向學習意涵整理	                 12
表 2-2 團隊導向學習與傳統講述式教學比較	         14
表 2-3 團隊導向學習文獻彙整表	                 20
表 2-4 高職經濟學以教學方法為主題之研究論文	 25
表 2-5 合作學習意涵整理	                         29
表 2-6 合作學習模式統整表	                 36
表 2-7 合作學習相關文獻統整表	                 38
表 2-8 學習動機意涵整理	                         41
表 2-9 學習動機研究構面整理	                 47
表 3-1 研究樣本人數	                         50
表 3-2 實驗組1與實驗組2教學方法比較	         53
表 3-3 研究設計模式	                         55
表 3-4 教學流程表	                         62
表 3-5  研究工具使用時機與使用目的一覽表	         68
表 3-6  專家背景與專長	                         69
表 3-7  課程單元影片教學設計-市場結構單元	         70
表 3-8  學習成效測驗鑑別度指數分析	                 78
表 3-9  學習成效測驗雙向細目簡表	                 79
表 3-10  團隊導向學習融入經濟課程之之學習動機統整表	 80
表 3-11  團隊導向學習之學習動量表可靠性統計量表	 81
表 3-12  研究問題與工具對照表	                 82
表 3-13  預試實施計畫流程表	                 85
表 3-14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前測成績與後測成績摘要表  86
表 3-15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86
表4- 1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前測成績與後測成績摘要表90
表4- 2 實驗組1學習成效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0
表4- 3 實驗組2學習成效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1
表4- 4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2
表4- 5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前、後、延宕測驗成績摘要表	93
表4- 6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成效延宕測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 7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生之學習動機前測成績摘要表	95
表4- 8 實驗組1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6
表4- 9 實驗組2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7
表4- 10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動機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 11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動機之前後測成績摘要表	99
表4- 12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內在目標導向」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   100
表4- 13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外在目標導向」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   101
表4- 14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工作價值」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102
表4- 15 實驗組1與實驗組2「控制信念」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103
表4- 16 實驗組1與實驗組2「自我效能」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104
表4- 17 實驗組1與實驗組2「期望成功信念」題項之後測差異分析摘要表   105
表4- 18 焦點式訪談學生資料表-實驗組1	113
表4- 19 焦點式訪談學生資料表-實驗組2	114
表5- 1  實驗組1與實驗組2學習動機差異情形	129

圖2-1  團隊導向學習法模式之呈現	13
圖2-2  資料來源:Michaelsen, Davidson  &  Major(2014) 17
圖2-3  資料來源:教育部合作學習工作坊,2012	34
圖3-1  教學教室平面圖	51
圖3-2  研究架構圖	52
圖3-3  實驗研究流程圖	57
圖3-4  ZUVIO APP呈現圖示	7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62。
王秀園(2005)。學習大革命:善用腦子讀好書。臺北:宇宙全人關懷。
王英偉、謝至鎠 (2010)。團隊導向學習簡介。醫學教育14(1),79-89。
古珈宜(2003)。以改良式概念圖建置課程體應用於補救教學之研究-以高職經濟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史美瑤(2012)。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團隊導向學習法。評鑑雙月刊(38),29-32,。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呂豐章(2016)。合作學習搭配翻轉教室對高職生學習效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臺南市。
吳百祿(2010)。合作學習法。臺北市:心理。
吳俊賢(2010)。國小學童應用協同創作平台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2010)。師資培育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佑(1996)。合作學習、建構式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13,84-85。
吳毓蕙(2010)。以知識結構為基礎的電腦化適性測驗在經濟學之應用-以高職供給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崇德(1995)。高中生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霏儀(2016)。應用團隊導向學習於急診檢傷分級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文清(2004) 。商職經濟學情境個案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李宜柔(2003)。高職學生經濟學需求彈性迷思概念診斷工具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李惠娟(2010)。高職經濟學需要單元紙筆與電腦化診斷測驗編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嘉義縣。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教學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邱貴芬(2011)。高職經濟學電腦化適性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成效研究:以效用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嘉義縣。
洪美玉(2012)。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3(2),49-67。
洪怡伶(2016)。學習風格與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職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胡兆華、鄭霞霞、方仙桃、方世記、簡道林、朱小玲(2010)。TBL教學法的學生回饋意見調查與分析。西北醫學教育,18(6),1143-1145。
孫賢霖(2008)。從數位學習發展談社會認知發展論對技職資訊教育之啟示。網路社會學通訊,71。
徐筱菁(2006)。合作學習應用於生物實驗課程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糸,彰化市。
涂武勝(2001)。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經濟學課程目標、規畫與內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翁英傑、陳美玲、楊曜禎(2012)。高職推動經濟學閱讀角落之初探-以士林高商國際貿易科為例。臺北市第十三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臺北市:貓頭鷹。
張仁家(2014)。開展技職教育的天空-析論當前高職教育應走的方向。中等教育,65(2),21-31。
張奕華、吳權威(2014)。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網奕。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心理。
張新仁(2008)。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5-2413-H-017-006),未出版。
教育部(2015)。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資訊網。取自http://vs.tchcvs.tc.edu.tw/
莊伯萱(2015)。高職行銷學課程應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研究。商管群科中心學校第106期電子報。取自:http://ba.tchcvs.tc.edu.tw/epapers/epaper_1041023.asp
許瑛翎、莊伯萱、陳昱竹(2014)。高職商業概論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商管群科中心學校第94期電子報。取自:http://ba.tchcvs.tc.edu.tw/epapers/epaper_1031024.asp
許慶鐘(2014) 。即時反饋App對高職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以商管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系,臺北市。
郭瑞花、孫兆華(2014)。從太陽花淺談服貿。商管群科中心學校第89期電子報。取自: http://ba.tchcvs.tc.edu.tw/epapers/epaper_1030523.asp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陳怡祁(2012)。網路探索環境中合作學習對後設認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陳淑芬(2002)。批判性思考教學在高商經濟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陳淑娟(1997)。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1,65-112。
陳涵青(2007)。淺談學習動機。翰林文教月訊,37,10-14。
馮美惠(2005)。應用合作學習於高商進修學校經濟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程炳林(2001)。動機、目標設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師大學報,46(1),67-92。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41。
陸奕身(2001)。建構取向之高商經濟學教材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傅明俐(2001)。國民小學數學科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曾亦清(2005)。經濟認知與經濟參與相關性之調查研究-以北區商業類技職學生為例。師大學報。50(1),123-138。
湯依穎(2011)。應用Google協作平台落實共同學習法探討學生學習經驗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黃子瓔(2010)。從3R到4C:淺談21世紀能力的發展與趨勢。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9(11)。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4112 & lid=466
黃如慧(2009)。商職經濟學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妍綾(2012)。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高職經濟學課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系,臺北市。
黃佳玉(2003)。高職經濟學市場均衡與價格機能迷思概念診斷工具發展之研究-以進修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黃淑玲(2013)。排球學習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華醫學報,38,39-58。
黃俊程(2011)。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林佩璇(1992)。合作學習教學法。教與愛,39,11-13。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書局。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22。
黃美筠(2002)。國三學生對公民與道德經濟教材認知成效之評估。公民訓育學報,12,59-108。
黃珮棻(2013)。合作學習實施於國中八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嘉義市。
董冠妤(2011)。以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法進行國小奈米科技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臺中市。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期刊,16,285-293。
彭素貞(2015)。資訊融入遊戲式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之歷史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鄒景平(2012)。教育趨勢-翻轉教室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取自:http://www.ceolearning.org.tw/writings/paper.php?id=29038。檢索日期:2016年4月10日。
楊朝祥(2013)。學歷通膨、學位 貶值。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政研究 基金會。 2013 年 3 月 27 日 。 取 自 http://www.npf.org.tw/post/1/12097。
廖羿雲(2011)。高職進修學校學生數學學動機之研究-以中部某國立高職附設進修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劉克明(2012)。PBL與TBL。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194,83-88。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95-318。
劉晉宏(2011)。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劉淑如、蔡淑玲、劉秀珍、鄭靜瑜(2015)。TBL教學策略之成效探討:以護理導論課程為例。長庚科技學刊,21,63-74。
劉錫麟(1993)。合作反省思考的數學解題教學模式及其實徵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5),16-25。
蔡佩吟(2013)。高職商業與管理群教師研習之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成效與教學效能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智信(2011)。彰化地區高職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子豪(2010)。運用合作學習探究國小學生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體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鄭俊杰(2012)。國小躲避球教練領導行為與滿意度對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系,臺中市。
鄭雅文(2001) 。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應用於高職經濟學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蕭英勵(2012)。擴增實境--在教學上的能與不能。師友月刊,545,56-60。
戴玉清(2003)。獎勵結構對國小兒童社會科合作學習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謝文芳(2007)。合作學習在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謝至鎠、葉日弌、楊孝友、程慧娟、王文利、王英偉(2010)。以團隊導向學習運用於家庭醫學科教學之初步嘗試。醫學教育,14(2),96-106。
謝至鎠、黃家琪、王英偉(2012)。以團隊導向學習運用於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繼續教育之教學。安寧療護雜誌,17(3),249-260。
謝政達(2013)。臺北市私立高職學生數學課班級氣氛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謝君琳(2002)。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謝銀旺(2002) 。網路教學系統課程體與評量之設計與建置-以高職經濟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鍾昌宏(2013)。教育,沒有標準答案。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20-22
簡妙娟(1999)。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簡菁慧(2003) 。多元智慧理論融入高商經濟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鮑美秀(2014)。高雄市國小學生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顏啟芳(1999)。探索介面與超媒體學習研究以經濟學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游錦淑(2016)。團隊導向學習於護理人員在職教育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貳、外文部分
Abdullah, M.H. (2001). Self-Directed Learning.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59458.)
Atkinson, J. W. (1964).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Princeton, N. J. : Van Nostrand.
Bandura,  A.  (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Chung, E. K., Rhee,  J. A.,  &  Baik,  Y.  H.  (2009).  The effe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edical Teacher,  31(11), 1013-1017.  doi: 10.3109/01421590802590553
Clark, M. C., Nguyen, H. T., Bray, C.,  &  Levine. R. E. (2008). Team-based learning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ourse.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7(3), 111-117.
Ewing, B.  (2011). Direct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Issues For Schools With High Indigenous Enrolm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5), 64-91.
Haidet, P., O’Malley, K. J., & Richards, B. F. (2002). An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team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Academic Medicine, 77(1), 40-44.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4th ed.) Needham Heights.  M: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W. & Johnson, R.T.(1994).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ousand, J.S.,Villa, R.A. & Nevin, A.I.(Eds), 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 practicalguide to empowering students and teacher,31-44,Virginia: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Inc.
Knowles, M.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ai, M.L., Chen,  H.H. & Tsai, M.C. (2006).Initial tri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 method for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ethics during the freshman and sophomore years.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10,209-214.
McInerney, M., & Fink, L. (2003).Team-based learning enhances lone-term reten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an undergraduate microbial physiology course. Microbiology Education, 4(1),3-12.
Michaelsen, L.K. & Sweet, M. (2008).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eam-based learning.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16, 7-27.
Michaelsen, L.K., Davidson, N., & Major, C.H.(2014).Team-based learning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in comparison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College Teaching, 25(3), 57-84。
Michaelsen, L. K., Knight, A. B., Fink, L.D.et al, (2004).Team-based learning :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 1st ed.Stylus Publishing,28-50.
Middendorf, J., & Kalish, A. (1996).The “change-up” in lectures.The National Teaching  &  Learning Forum,5(2),1-5.
Myers, T., Monypenny, R. & Trevathan, J. (2012).Overcoming the glassy-eyed nod: An application of process-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 techniqu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 5(1),12-22.
Nandi, P. L., Chan, J. N. F., Chan, C. P. K., & Chan, L. P. K. (2000).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 6,301-306.
Ormrod, J.E. (2003).Educational psychology: developing learners.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Parker, R.E. (1985).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ing academic, 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NASS Bulletin, 69(479), 48-57.
Parmelee, D.X., DeStephen, D., & Borges, N.J. (2009).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about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pre-clinical curriculum. Medical Education,14 (1),1-7.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Mich: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 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Michigan.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 28(4), 253-260.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Columbus, OH:  Merrill-Prentice Hall. 
Sharan, S. & Shaulov, A. (1990).Coopera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to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Sharan (e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173-202.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Simonson S.R. (2014).Making students do the thinking: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laboratory course.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38. 49-55.
Slavin, R.E. (1995).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 (2nd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Sweet, M. & Michaelsen, M. (2012).Critical thinking and engagement:  Creating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s with Team-Based Learning .Sweet, M. & Michaelsen, M.(eds.),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VA,USA: Sytlus.
Stipek, D. (1995).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Child Development ,66(1),209-223.
Sternberg, R.J., & Williams,W.M.(2010).Educational psychology.Boston: 
Merrill.
Takeuchi,O. (1993).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chievement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Language Laboratory,30, 17-34.
Tan, N. C., Kandiah, N., Chan, Y. H., Umapathi, T., Lee, S. H., & Tan, K. (2011). A controlled study of team-base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clinical neurology education. BMC Medical Education, 11, 91-98. doi: 10.1186/1472-6920-11-91.
Thompson, B., Schneider, V., Haidet, P., Levine, R., McMahon, K., Perkowski,L.,& Richaards,B.(2007).Team-based learning at ten medical schools: Two years later.Medical Education,41(3), 250-257.
Tough, A. M. (1996).The assistance obtained by adult self-teachers. Adult Education, 17 (1),33-37.
Wallace, M.L.,Walker, J.D.,Braseby, A.M., & Sweet, M.S.(2014).”Now,what happens during class ?”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optimize the role of expertise with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College Teaching, 25(3),253-273.
Walters, D. E. (2013). Team-based learning applied to a medicinal chemistry course. Medic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Kuwait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re, 22(1), 2-3.
Wiener, H., Plass, H.,& Marz, R. (2009). Team-based learning in intensive course format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Croat Med J, 50, 69-7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