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3201110143200
DOI 10.6846/TKU.2011.01076
論文名稱(中文) 清代以前經史關係論述之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 Before Qing Dynasty Relation of History and Confucians Classics Elabora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蔡琳堂
研究生(英文) Lin-tang Tsai
學號 891000050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13
論文頁數 28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彥文
委員 - 周志文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蔣秋華
委員 - 張曉生
關鍵字(中) 六經皆史
經史關係
經史論述
章學誠
明代學術
晚明思潮
關鍵字(英) Relation of History and Confucians Classics
Six Confucian Classics Being History
Zhang Xue-cheng
The Scholarly Tradi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Scholarly Traditions of the Qing Dynast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清代章學誠提出「六經皆史」說之後,民國以來,引發學界對於「經史關係」多有討論。章氏之說,是中國學術史上重要的學說思想,海內外學者對其關注與研究之熱潮,至今猶未止息。其學說對於經史關係之看法,有承襲自前人者,故對歷代經史論述進行梳理,得以瞭解此一學術觀念之變化過程,及與時代學風之對應關係,且可從其發展歷程中,建立學術觀念之史的演化軌跡。同時,深入理解清代以前各家之經史論述,有助於理解章學誠學說思想之意涵,追索其學術觀點之承傳,並印證其建構「六經皆史」說之學術成就與價值。
英文摘要
Since Zhang Xue-cheng from the Qing dynasty brought out the concepts of the “Historical Six Classics”, it has caused the big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 of Histo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academic fields until now.  Zhang Xue-cheng’s say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Scholarly Traditions of China.  Scholar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paying attention and studying it till today.  The concepts of the “Historical Six Classics” have inherited formal scholars’ thinking.  It organized all the theories about histo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We can learn the changes about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style of study in the times.  From this we can establish the evolution tracks on the theories about histo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Also, we can understand more about all the theories of histo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It helps us to comprehend Zhang Xue-cheng’s concepts and to pass it on to prove the valu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Historical Six Classic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清代以前經史關係論述之探究
目       次


第一章  前言:問題的思考與提出 ……………………………	1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   ……………………………	2
    二.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	5
    三.研究資料之來源     …………………………………	11
    四.小結       ……………………………………………	16
	
第二章 唐宋時期經史關係論簡    ……………………………	17
    一.經學時代中經史論之初始   …………………………	17
      1.隋代王通「經中有史」之論  ………………………	18
      2.史家視野下之經史關係
         ──劉知幾《史通》之論    ………………………	20
      3.陸龜蒙「六籍之內,有經有史」說  ………………	23
      4.小結      ……………………………………………	27
    二.新儒學思潮下經史論之深化與拓展   ………………	29
      1.宋初疑傳疑經風氣對傳統學術思想之衝擊  ………	30
      2.「經以道法勝,史以事詞勝」
         :理學思潮下之經史論述    ………………………	33
      3.學術背景之差異性與經史關係論  …………………	40
      4.小結      ……………………………………………	50
    三.結論     ………………………………………………	54
	
第三章 元至明前期經史論述之發展
       ──理學影響之延續與經史論之轉變    ……………	56
    一.理學思潮背景下之經史論     ………………………	57
      1.「古無經史之分」──經史論述之深化   …………	61
      2.傳統史官言事之說的承繼    ………………………	69
      3.以「義理義法」評論經史之別
         ──朱子《通鑑綱目》之影響  ……………………	71
      4.小結      ……………………………………………	74
    二.明前期經史論述之轉變
        ──從「經先史後」到「五經皆史」觀念的產生 …	76
      1.元末明初經史論述之過渡與影響    ………………	77
      2.經史道事「萬世昭鑑」之作用
         ──《通鑑綱目》影響下之經史論述    …………	78
      3.經史論述之轉變──「五經皆史」說之萌發  ……	84
      4.小結    ………………………………………………	88
    三.結論     ………………………………………………	89
	
第四章 道事即一、五經亦史
       ──明代中後期之經史論述(上)  …………………	92
    一.由陽明學說所引發之經史論述   ……………………	94
    二.「隱性學術圈」之形成
       ──以楊慎為核心之經史論述群體  …………………	106
    三.史籍序文中所陳述之經史觀   ………………………	118
    四.結論:正德、嘉靖時期心學影響下之經史觀 ………	133
	
第五章 天地間無非史而已
       ──明代中後期之經史論述(下)  …………………	138
    一.「潛在關連性之學術群體」的假設
        ──論經史觀相互影響之可能性   …………………	140
    二. 科舉試策中之經史論述    …………………………	153
    三.氣學思想下「道器合一」說與經史觀融合之可能 …	159
    四.以「經史一原」之觀點而言經史關係者   …………	169
    五.以「史存鑑戒」之概念論經史關係     ……………	173
    六.結論:晚明經史論述「旋盛即滅」之現象   ………	181
	
第六章 經史論述之集大成
       ──章學誠「六經皆史」說之建構  …………………	189
    一.清前期經史觀概論     ………………………………	190
      1.乾嘉以前之經史論述    ……………………………	190
      2.乾嘉時期之經史論述    ……………………………	197
    二.章學誠「文史校讎」學之建構用意     ……………	203
    三.「六經皆史」說之義涵:道器觀點影響下之經史說  	207
    四.「六經皆史」說之實踐:史學經世思想之主張與作為	215
    五.結論   …………………………………………………	226
	
第七章 結論:經史論述研究於學術史上之意義  ……………	231
    一.時代學風對經史觀之影響   …………………………	232
    二.經史觀對傳統「尊經」思想之衝擊   ………………	235
    三.明代經史論述對學術類別之衝擊   …………………	236
    四.結論     ………………………………………………	237
	
附錄:歷代經史論述之時代序列   ……………………………	239
參考書目     ……………………………………………………	272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工具書暨總類書籍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經部	國立中央圖書館 編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2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史部	國立中央圖書館 編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3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子部	國立中央圖書館 編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4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集部	國立中央圖書館 編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4年
中華大典.歷史典	中華大典編委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中國史學史資料編年.第二冊	楊翼驤	天津	南開大學出社	1994年
中國史學史資料編年.第三冊	楊翼驤	天津	南開大學出社	1999年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姜亮夫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0年
歷代名人生卒年表	梁廷燦 編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金代文學家年譜	王慶生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5年
大明會典(《續修四庫全書》第789-792冊)	明.申時行等修、趙用賢等纂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列朝詩集小傳	清.錢謙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明詩人小傳稿	清.潘介祉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86年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78年
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清.曹溶 等輯;董光和、張國喬編	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中心出版	2003年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	張慧劍 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王世貞年譜	鄭利華 著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3年
能改齋漫錄	南宋.吳曾	台北	木鐸出版社	1982年
元史藝文志輯本	雒竹筠遺稿;李新乾編補	北京	燕山出版社	1999年
千頃堂書目	清.黃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明代版刻綜錄	杜信孚纂輯	揚州	廣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
四庫全書總目	清.永瑢 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
天祿琳琅書目.天祿琳琅書目後編	清.于敏中 等著;清.彭元瑞 等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二.古籍原典
    1.學術史、史籍書目

        學術史

宋元學案(《黃宗羲全集》)	明.黃宗羲撰;吳光、方祖猷等校點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年
明儒學案(《黃宗羲全集》)	明.黃宗羲撰;夏瑰琦、洪波校點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87年

        歷代正史

漢書	漢.班固	台北	鼎文書局 	1975年
隋書	唐.魏徵 等撰	台北	鼎文書局 	1975年
宋史	元.脫脫 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
元史	明.宋濂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年
明史	清.張廷玉 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年

        其他史籍、史志

貞觀政要	唐.吳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
史通通釋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	台北	世界書局	1962年
唐會要	宋.王溥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新校續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 等撰	台北	世界書局 	1962年
資治通鑑外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劉恕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春秋辨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蕭楚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四書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困學紀聞(《四部備要》本)	南宋.王應麟	北京	中華書局	1966年
明太祖實錄	明.姚廣孝、夏原吉等監修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8年
通鑒綱目前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許誥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宋元通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薛應旂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史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姚允明輯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二十一史論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沈國元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興化縣志 	清.劉熙載 纂	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善本書室.藏咸豐元年刊本


    2.總集類

全元文(全60冊)	李修生  主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年
明文海	清.黃宗羲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


    3.古代著作

文中子中說	隋.王通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5年
甫里先生文集	唐.陸龜蒙;宋景昌等點校	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6年
河東先生集(《四部叢刊》本)	宋.柳開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景文集(《叢書集成初編》)	宋.宋祁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5年
唐史論斷(《學海類編》)	宋.孫甫			
歐陽修全集	宋.歐陽修;李逸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
嘉祐集箋註	宋.蘇洵撰;曾棗莊、金成禮箋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陳傅良先生文集	宋.陳傅良著;周夢江點校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	1999年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全書》)	宋.朱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朱子語類	宋.朱熹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
葉適集	宋.葉適著;劉公純、李哲夫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61年
習學記言序目	宋.葉適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
全校本困學記聞	宋.王應麟著;清.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等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四庫珍本》二集)	南宋.林希逸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2年
許魯齋集(《叢書集成簡編》)	元.許衡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白雲集(《叢書集成新編》)	元.許謙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九靈山房集(《叢書集成新編》)	元.戴良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靜修集(《叢書集成新編》)	元.劉因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龍門子凝道記(《叢書集成新編》)	明.宋濂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宋濂全集	明.宋濂撰;羅月霞主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年
王忠文公文集(《金華叢書》)	明.王禕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薛文清公文集 	明.薛瑄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菽園雜記	明.陸容撰;佚之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定山集(《叢書集成續編》)	明.莊昶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
祝子罪知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祝允明	台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王陽明全集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等編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傳習錄 	明.王守仁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困知記	明.羅欽順著;閻韜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
今獻彙言	明.高鳴鳳編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嘉靖刊本
南雋集文類	明.汪必東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嘉靖三十年序刊本
小山類稿	明.張岳;林海權、徐啟庭點校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王廷相集	明.王廷相著;王孝魚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升菴先生文集	明.楊慎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萬曆十年四川巡撫張世佩刊本
升庵全集(萬有文庫第二集)	明.楊慎	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7年
朱楓林集	明.朱昇;劉尚恒校注	合肥	黃山書社	1992年
焚書	明.李贄	台北	漢京出版社 	1984年
李卓吾先生讀升菴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李贄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田叔禾小集(《叢書集成續編》)	明.田汝成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
四友齋叢說	明.何良俊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年
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王世貞	台北	偉文圖書出版社	1976年
《徐氏海隅集》八十一卷, 	明.徐學謨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萬曆五年東海徐氏刊本
少室山房筆叢	明.胡應麟	台北	世界書局	1980年
詹氏性理小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詹景鳳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袁宏道集箋校	明.袁宏道撰;錢伯城箋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珂雪齋集	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
呂坤全集	明.呂坤撰;王國軒、王秀梅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年
陳忠裕全集	明.陳子龍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清嘉慶八年簳山草堂刊本
雪廬焚餘稿	明.趙維寰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藏崇禎二年刊本
四照堂集(《叢書集成續編》)	明.王猷定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9年
四照堂文集	明.盧綋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清康熙二年刊本
心遠堂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明.王永積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浮山文集前編(《續修四庫全書》)	明.方以智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原抄本顧亭林日知錄	清.顧炎武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79年
顧亭林詩文集	清.顧炎武著;華忱之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
明文授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清.黃宗羲	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南雷詩文集(《黃宗羲全集》)	清.黃宗羲著;平慧善、吳光點校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年
思問錄.俟解.黃書.噩夢	清.王夫之著;王伯祥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
顏元集	清.顏元著;王星賢、張芥塵等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年
二曲集	清.李顒撰;陳俊民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
牧齋初學集	清.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嘉定錢大昕全集	陳文和主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
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6年

三.學術專著
    1.通史著作
      1-1史學史

中國史學史	金毓黻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0年
中國史學史	李宗侗	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91年
中國史學史綱	瞿林東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
中國史學史稿	劉節	鄭州	中州書畫社	1982年
中國史學思想史	吳懷祺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年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龐天佑	合肥	黃山書社	2003年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隋唐卷	牛潤珍 等著	合肥	黃山書社	2004年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	吳懷祺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元代卷	周少川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明代卷	向燕南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
中國史學發展史	尹達主編	台北	天山出版社	無出版年


      1-2 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	台北	里仁書局	1995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7年
中國傳統學術史	盧鍾鋒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儒教論	李申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儒學史.魏晉南北朝卷	姜林祥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儒學史.隋唐卷	許凌雲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儒學史.宋元卷	韓鍾文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儒學史.明清卷	苗潤田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學術史	張國剛、喬治忠 等箸	北京	東方出版中心	2002年
中國學術史.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王志平 等著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學術史.宋元卷	朱漢民 等著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學術史述論	關長龍	成都	巴蜀書社	2004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	林啟彥	台北	書林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稿	步近智、張安奇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
中國學術思潮史.卷四:佛學思潮	夏金華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年
中國學術思潮史.卷五:道學思潮	徐洪興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年
中國學術思潮史.卷六:心學思潮	翁紹軍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年
中國學術思潮興衰論	尹繼佐、周山 編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學術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向世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學術通史.隋唐卷	張懷承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學術通史.宋元明卷	張立文、祁潤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宋明理學史	候外廬、邱漢生、張豈之 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年
宋明經學史	章權才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春秋學史	戴維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研究專著

中國目錄學思想史	余慶蓉、王晉卿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國考試制度史	鄧嗣禹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
唐代後期儒學	張躍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許冠三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3年
史通的歷史敘述理論	彭雅玲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宋代學術思想研究	金中樞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宋人疑經改經考	葉國良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	1980年
宋代經學之研究	汪惠敏	台北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989年
宋初經學發展述論	馮曉庭	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年
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 	劉復生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鄧廣銘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年
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 	李俊祥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
王霸義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 	趙益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永嘉學派與溫州區域文化崛起研究	陳安金、王宇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元代史學思想史	周少川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
元代進士研究	桂栖鵬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1年
明代史學的歷程	錢茂偉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
明代史學的歷程	錢茂偉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
明代史學探研	楊艷秋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明代考據學研究	林慶彰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86年
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	吳震	北京	學林出版社	2004年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林慶彰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
明代出版史稿	繆咏禾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	錢茂偉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年
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	陳寶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	羅宗強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6年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李紀祥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	何宗美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續編	何宗美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年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趙園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
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	趙園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	王國良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2年
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增訂版)	鄭宗義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9年
暴鴻昌文集──明清史研究存稿	暴鴻昌	哈爾濱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美.艾爾曼著;趙剛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年
布衣與學術──胡應麟與中國學術史研究	王嘉川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5年
李贄史學思想研究	任冠文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
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	黃光亮	台北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76年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林慶彰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
清初學術思辨錄	陳祖武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清初易學	汪學群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年
清初朱子學研究──對一種經世理學的解讀	林國標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清代義理學新貌	張麗珠	台北	里仁書局	1999年
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	張麗珠	台北	里仁書局	2003年
清代考據學研究	郭康松	武漢	崇文書局	2003年
乾嘉考據學研究	漆永祥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錢大昕的史學思想	王記錄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	余英時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5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朱維錚 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國史舊聞	陳登原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
經史抉原	蒙文通	成都	巴蜀書社	1995年
18世紀中國史學的理論成就	羅炳良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
談藝錄(增訂本)	錢鍾書	台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88年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1年
易圖象與易詮釋	鄭吉雄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
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	蔡長林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0年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5年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	林安梧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5年


四.學位暨期刊論文
    1.學位論文

孫復春秋尊王發微與北宋經史二學之演變	曹在松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71年碩士論文
王應麟之經史學	何澤恆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70年博士論文


    2.期刊論文

〈「六經皆史」源流考論〉	田河、趙彥昌	《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3期
〈元儒郝經的有用之學〉	馬行誼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民國92年11月
〈由性理轉向經史:明清之際學術的新趨向〉	劉墨	《南京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2期
〈朱熹和呂祖謙的經史觀〉	徐德智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民國93年6月
〈周予同論經史關係之演變──紀念周先生誕辰百週年〉	許道勛、沈莉華整理注釋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明中期士人心態之形成──以何良俊為例〉	亢學軍	《常熟高專學報》2004年5月第3期
〈明代前期史學特點初探〉	錢茂偉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從「經學即理學」到「六經皆史」說〉	張娣英	《益陽師專學報》第23卷第4期
〈從「榮經陋史」到「六經皆史」──宋明經史關係說的演化及意義之探討〉	向燕南	《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第4期
〈淺論歷代「六經皆史」說〉	葛菜云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2期(2005年6月)
〈經史尊卑論三題〉	汪高鑫	《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2期(總126期)
〈論明中葉史學的轉型〉	錢茂偉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
〈論明中葉史學風氣的變化〉	錢茂偉	《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2期
〈論南宋浙東事功學派的史學思想〉	方如金、張敏卿、趙瑤丹	《溫州大學學報》第17卷第6期
〈論經史關係的演變〉	許道勳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2期
〈錢大昕「經史無二學」思想述評〉	黃啟華	《中國書目季刊》民國80年9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