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101201908085800
DOI 10.6846/TKU.2019.01023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to th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educators in the pre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1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陶應家
研究生(英文) Ying-Chia Tao
學號 70572009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1-13
論文頁數 11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教授
委員 - 楊國賜教授
委員 - 張鈿富教授
關鍵字(中) 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
職場友誼
組織公民行為
關鍵字(英) preschool teacher and educare giver
workplace friendshi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問卷總計發放363份,有效回收327份,有效回收率90.5%。問卷資料使用Spss for Windows 22 版,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Bonferroni事後檢定、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綜合如下:
一、教師與教保員知覺的職場友誼整體與兩構面均為中上程度,且兩構面
    以「友誼機會性」的知覺高於「友誼普遍性」。
二、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僅有「人際公益行為」單一構面,整體表
    現為中上程度。
三、教師與教保員愈年輕,所知覺的職場友誼會愈高。
四、教師與教保員好友數愈多,所知覺的職場友誼會愈高。
五、教師與教保員好友數愈多,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會愈強。
六、教師與教保員知覺的職場友誼整體與組織公民行為表現呈中度正相
    關。
七、教師與教保員知覺的「友誼機會性」、「友誼普遍性」二構面與組織
    公民行為表現均呈中度正相關。
八、教師與教保員知覺的「友誼機會性」、「友誼普遍性」二構面與職場
    友誼整體 均呈高度正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理論意涵,並對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to th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preschool educators. The subjects were the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 and educare giver in New Taipei City. We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be the method of collect data. A total of 363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with 327 valid questionnaires received. The valid response rate comes to 90.1%.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pss for Windows 22 version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Bonferroni posterior comparisons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level of entire and two dimension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 givers’ workplace
  friendship were above average, the perception of 
  “friendship opportunities” was higher than “friendship 
  prevalence”.
2.The dimens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 giv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nly has“the public 
  behavior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3.The more younger, the more perception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i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 givers.
4.The more number of friends, the more perception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i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 
   givers.
5.The more number of friends, the more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 givers.
6.There are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place friend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7.The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givers’  
  “friendship portunities” and “friendship prevale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re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ed.
8.The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regivers’“friendship pportunities” and “friendship 
  prevalence” and entire workplace friendship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preschool, teacher and 
  educare giver,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at 
  end of the thesi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職場友誼的概念內涵定義與衡量構面..................	13
第二節 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內涵、定義與衡量構面............	18
第三節 既有研究與文獻分析...............................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工具.........................................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特性分析............................	61
第四節 實施過程........................................	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7
第一節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之差異分析.........	7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	78
第四節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分析........	84
第五節 綜合討論與主要研究發現............................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2
外文部分..............................................  107
附錄 新北市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問
     卷(正式)...................................	      113

表2-1 國內外研究者對職場友誼定義彙整表...................	16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組織公民行為定義彙整表................	20
表2-3 使用「職場友誼」等關鍵字搜尋的國內學位論文彙整表.....	26 
表2-4 使用「職場友誼」等關鍵字搜尋國內期刊論文彙整表.......	32
表2-5 使用「組織公民行為」等關鍵字搜尋學位論文彙整表.......	35
表2-6 使用「組織公民行為」等關鍵字搜尋期刊論文彙整表.......	38
表2-7 使用「職場友誼」和「組織公民行為」等關鍵字搜尋國內學位論
       文彙整表.........................................	41
表2-8 使用「職場友誼」和「組織公民行為」等關鍵字搜尋國內期刊論
       文彙整表.........................................	43
表3-1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量表........…..................	49
表3-2 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公民行為量表.......................	50
表3-3 預試問卷審題學者專家基本資料.......................	51
表3-4 問卷初稿專家效度分析表............................	51
表3-5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量表」預試決斷值檢定及項目相關分析結
       果..............................................	53
表3-6 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量表」預試決斷值檢定及項目相關分
       析結果...........................................	54
表3-7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5
表3-8 「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6
表3-9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量表」因素分析刪題後之信度分析表57
表3-10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量表」刪題後之信度與因素分析
        摘要表..........................................	58
表3-11 「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因素分析後之因素一信度分
        析表...........................................	58
表3-12 「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刪題後之信度與因素分析摘
        要表...........................................	59
表3-13 正式問卷因素構面名稱、問項及新題號............... 	61
表3-14 正式問卷調查之抽樣幼兒園數及人數..................	62
表3-15 正式問卷發放及回收情形...........................	62
表3-16 有效回收樣本特性分析.............................	64
表4-1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整體及個構面現況摘要表.........	68
表4-2 「教師與教保員職場友誼」各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8
表4-3 「教師與教保員組織公民行為」各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69
表4-4  不同性別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 t 考驗分析摘
        要表...........................................	70
表4-5  不同年齡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定摘
        要表...........................................	71
表4-6  不同婚姻狀況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72
表4-7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72
表4-8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73
表4-9  不同職務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定摘
        要表...........................................	74
表4-10 不同好友數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	75
表4-11 不同行政分區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75
表4-12 不同班級規模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77
表4-13 不同背景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定摘
        要表...........................................	77
表4-14 不同性別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79
表4-15 不同年齡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79
表4-16 不同婚姻狀況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79
表4-17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80
表4-18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整題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	................................80
表4-19 不同職務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整題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81
表4-20 不同好友數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整題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	81
表4-21 不同行政分區教師與教保員在職場友誼整體及兩構面差異性檢 
        定摘要表........................................	82
表4-22 不同班級規模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整題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82
表4-23 不同背景的教師與教保員在組織公民行為整題差異性檢定
        摘要表..........................................	83
表4-24 職場友誼整體及各構面與組織公民行為間相關係數摘要表..	84

圖1-1 研究步驟圖.......................................	9
圖3-1 研究架構圖(最初稿)..............................	47
圖3-2 研究架構圖(修正後正式定稿).......................	4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韋方(2016)。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員工作價值觀、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新竹市。
王鈺雯(2015)。中小學教師職場友誼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嘉義縣。
王涴珊(2014)。職場友誼及知覺主管支持對員工幸福感之研究─以組織認同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臺北市。
王雁羚(2014)。中小學教師職場友誼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嘉義縣。
王慧珍(2015)。醫護人員職場友誼、領導者與部屬的交換關係對組織認同、員工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中華百科全書(1983)。定義。取自: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381
方韻婷(2007)。國際企業員工職場友誼與工作壓力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彰化市。
江若嵐 (2005)。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組織公平、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班,桃園市。
江麗芬(2017)。幼兒園教師情緒智能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高雄市。
何美欣(2016)。探討行政人員職場友誼、工作投入、組織認同感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南部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余昇懋(201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職場友誼、個人-組織契合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余明威(2015)。組織正義、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矯正機關戒護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財富與稅務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余俊儀(2010)。教師專業成長、職場友誼與個人-工作契合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學報,34,475-492。
呂愛敏(2015)。幼托整合後高雄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工作職場人際關係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屏東市。
李欣怡(2015)。組織公平、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及組織公民行為之探討-以內政部移民署員工為例。內政部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29708&CtUnit=16501&BaseDSD=7&mp=1
李雯智(2010)。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李新民(2003)。高屏地區幼兒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其影響因素之初探。教育學刊,21, 149-171。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實用智能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高雄:復文。
李新民、陳密桃(2007)。組織公民行為的因素結構與影響因素:巢狀因素結構與階層線性模式的分析。高雄師大學報,22,69-91。
李德治、童惠玲(2003)。多變量分析。臺北:雙葉。
吳明隆(2006)。學校行政運作關鍵-教師良善人際關係的經營。學校行政,43,1-19。
吳明隆(2004)。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圖。
吳啟禎 (2013)。職場友誼對組織氣候知覺與工作投入、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餐飲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臺中市。
吳佳瑋(2015)。工作壓力、靈性健康、職家衝突、職場友誼的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名詞解釋:組織公民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62,134。
吳萓家(2016)。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探討-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花蓮縣。
吳振昆(2013)。職場友誼、組織公民行為及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臺中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台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137-159。
林育瑋(2003)。幼教教師的人際互動關係。臺北:心理。
林圳德(2006)。台灣與大陸企業功能屬性對員工職場友誼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明瑜(2010)。倫理氣候、組織公民行為與職場友誼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逸軒(2016)。運動中心員工知覺主管支持與職場友誼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嘉義縣。
林惠敏(2014)。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及其調節變項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碩士班,高雄市。
林鉦棼(1996)。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換理論之觀點。管理科學學報,13(3),391-415。
林鉦棽、陳心怡(2006)。組織公正對動機與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9(2),23-42。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77-110。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儀甄(2014)。護理人員職場友誼、工作倦怠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臺北市。
林瓊惠(2016)。職場友誼和員工幸福感關連性研究-組織認同之中介作用與Line群組溝通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志鵬(2007)。台灣幼托整合政策的概念、規劃歷程與未來展望。研習資訊,24(3),3-21。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邱嘉玲(2013)。幼托整合後對公私立幼兒園影響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官惠卿(2015)。公務人員知覺主管服務領導、職場友誼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周文賢(2002)。多變量分析 SAS/STAT 使用方法。台北:智勝。
俞洪亮、蔡義清、莊懿妃(2007)。商管研究資料分析:SPSS 的應用。台北:華泰。
洪志明(2016)。職場友誼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以情緒勞務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臺中市。
洪孟妤(2009)。國際企業員工職場友誼對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崔立新(2013)。消防局外勤人員職場友誼與工作壓力、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段慧瑩(2007)。幼托整合政策對教保服務人員資格與證照之探討。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4(3),23-30。
高雅萍(2016)。國小代理教師人格特質、職場友誼、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徐玉真(2008)。幼稚園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兼論隱涵領導理論對信任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臺北市。
曾惠芬(2014)。工作壓力與職場友誼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苗栗縣。
彭美惠(2016)。激勵因子、職場友誼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藍領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桃園市。
彭楓婷(2014)。職場友誼與幼兒園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市。
許福松(2016)。餐旅業職場欺凌與員工幸福感:組織正義與職場友誼之調節角色(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
許瑜珊、徐綺穗(2012)。國小教師人際關係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論壇,3(2),69-87。
許逢修(2013)。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組織認同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新竹市。
郭燕蓉(2016)。特教教師自我效能對工作滿意與工作倦怠之影響:職場友誼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童靖玉(2009)。內部行銷對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黃千榕(2015)。國中教師人際關係、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之相關性-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黃柏勳(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7,63-79。
黃德信(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覺的組織公平、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以關係需求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台南市。
黃麗鴻、黃芳銘(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陳立勝(2012)。當責、敬業貢獻、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彰化市。
陳欣希(2009)。引領幼教師專業成長的秘訣-激發並維持成長動力。國教新知,4,27-36。
陳美如(2010)。教師專業知能、職場友誼與個人-工作契合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陳柏君(2016)。職場友誼、社會賦閒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陳建佑(2008)。公家機關會審人員職場友誼與工作壓力、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系,台中市。
陳建佑(2011)。從關懷與交易觀點探討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2),17-24。
陳淑美(2016)。私立大學行政人員職場友誼、組織公民行為與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陳毅禎(2017)。臺北市公立國小附幼教師組織認同、人格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張偉雄(2010)。旅行社員工職場友誼、卓越能力商數與工作表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旅行社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張瑋玲(2009)。主題課程中之協同教學探究-以臺中縣太陽國小附幼圓圓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葉郁純(2017)。幼兒園協同教師人際關係與師生互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新北市。
湯家偉、秦夢群、吳政達(2017)。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前置因素的再檢視。教育政策論壇,20(2)。113-149。
揭維恆(2017)。職場友誼因果關係觀念性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新北市。
鄭青青(2013)。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制度的爭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82-84。
鄭清森(2016)。教師領導對支持型組織文化影響以組織認同相似性與職場友誼普遍性為中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榮泰生(2014)。AMOS 與研究方法(第四版)。台北:五南。
劉玉婷(2013)。跨國企業員工職場友誼、關係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市。
劉秀雲(2015)。新竹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新竹縣。
劉素珍(2017)。基隆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劉宸惠(2016)。教師情緒勞務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以職場友誼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修平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碩士班,台中市。
劉珊宇(1998)。轉變型領導、領導人與成員交換、個人與組織契合與工作滿意、組織公民行為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北市。
歐陽彥慧、鄭駿豪(2011)。以多層次模型探討知覺組織正義對組織公民行為之跨層次效果-以保險從業人員為例。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3,53-65。
謝苓瑋(2015)。團購行為參與度、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藍依萍 (2014)。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主動性人格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職場友誼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新竹市。
蘇俊達(2010)。服務領導與職場友誼及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教育部(2014)。《簡報_幼托整合執行情形報告103_0403(0401 再修)ok.pdf》。取自:http://www.ey.gov.tw/ Upload/RelFile/26/422/03。
教育部(2017)。幼兒(稚)園概況表。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
新北市幼兒教育資源網(2017)。取自http://kidedu.ntpc.edu.tw/files/11-1000-343.php。
胡至沛、吳筱苹(2013)。幼托整合政策對國小附幼教保員管理之影響:新竹市的經驗與啟示。文官制度季刊,5(4),87-138。
胡愛雪(2015)。中小學教師職場友誼與職家增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段慧瑩(2007)。幼托整合政策對教保人員資格與證照影響之探討。研習資訊,24(3),23-30。
梁進龍 (2005)。職場友誼與員工創造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梁進龍(2007)。小學教師之知覺工作特性、職場友誼與創造性努力關係之研究。萬能商學學報,12,229-242。
游玉芬(2015)。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專業學習社群功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宜蘭縣。
蔡依倩(2016)。國小教師職場友誼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市。
蔡美賢(2009)。主管情緒表現對部屬職場友誼之影響-以企業文化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薛玫芳(2014)。國中數學教師人格特質、職場友誼與工作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趙國斌(2015)。科技大學教師組織公平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職場友誼、工作活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臺南市。
覃瑞珍(2014)。僱用狀態、地位認知落差對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研究–以基隆市公立幼兒園之教學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基隆市。
廖家萱(2012)。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職場友誼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廖翊吟(2009)。職場友誼、角色內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嚴雯君(2009)。職場友誼與個人-組織契合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蕭加佳(2015)。影響幼托整合政策滿意度因素之探究—以桃園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桃園市。
蕭淑婉(2016)。操之在己,還是成事在天?幼兒教師教學制控信念之特性對組織公民行為與專業成長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花蓮縣。
羅啟峰、陳建佑、吳壽進、嚴雯君(2011)。職場友誼、組織承諾與個人組織契合度關係之研究。北商學報,20,71-82。
羅鈞議(2014)。個人與組織契合度、職場友誼與工作敬業-代理代課教師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彰化市。
辜筱媚(2014)。台灣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後對公立幼兒園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嘉義縣。
龔荷雅(2016)。國民中學教師職場友誼、八卦與情緒勞務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二、英文部分

Amjad Z., Sabri P. S. U., Ilyas M., & Hameed A. (2015). Informal relationships at workplace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 A study of employees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Pakistan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Social Sciences, 9(1), 303-321.
Barney, J. B. (1985). Dimensions of informal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Toward a contingency theory of informal relations in organizations. Social Networks, 7, 1-46.
Berman, E. M., West, J. P., & Richter, M. N. (2002). Workplace relations: Friendship patterns and consequences (according to manage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2), 217-230.
Boyd, N. G., & Taylor, R. R. (1998).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the examination of friendship in leader-follower relationships. Leadership Quarterly, 9 (1), 1-26.
Bruning, S.D., & Ledingham, J.A. (1999).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s: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scale.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5 (2), 157-170.
Colbert, A., Bono, J., & Purvanova, R. (2016). Flourishing via Workplace Relationships: Moving Beyond Instrumental Suppor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9 (4), 1199–1223.
DeVellis, R. F. (1998).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 Sage.
Devito, J. A. (1994).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course.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Dotan, H. (2009). Workplace Friendships: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In ACAD MANAGE PROC(Meeting Abstract Suppl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1-6. 
Duck, S. W. (1983). Friends for Life: The Psychology of Close Relationships. New York: St Martin’s.
Farh, J. L., Earley, P. C., & Lin, S. C. (1997). Impetus for action: A cultural analysis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2(3), 421-444.
Farh, J. L., Zhong, C. B., & Organ, D. W. (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cience, 15(2), 241-253.
Fine, G. (1986). Friendships in workplace. In V. J. Derlega and B. A. Winstead (Eds). Friendship and social interaction. New York: Spinger Verlag.
Glaman, J. H., Jones, A. P., & Rozelle, R. M. (1996). The effects of co-worker similarity on the emergence of affect in work team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1(2), 192-215.
Graham, J. W. (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 Journal, 4, 249–270.
Heider, F. (1959). On perception and event struct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Kaiser, H. F. (1970). A Second Generation Little Jiffy. Psychometrika, 35(4), 401-415.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rackhardt, D., &Stern, R. N. (1988). Informal network and organizational crises: A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1(2), 123-140.
Lin, C. T. (2010).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position, job attributes and workplace friendship: Taiwan and China.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 5(l), 55-68.
Lincoln, J. R., and Miller, J. (1979). Work and friendship ties in organiz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al network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181-199.
Lv, A., Shen, X., Cao, Y., Su, Y., & Chen, X. (2012). Conscientiousnes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0(8), 1293-1300.
Mao, H. Y., Chen, C. Y., & Hsieh, T. H.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eaucracy and workplace friendship.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7(2), 255-266.
Markiewicz, D., Devine, I., & Kausilas, D. (2000). Friendships of women and men at work: Job satisfaction and resourc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5(2), 161-184.
McGuire, K. D., & Weisz, J. R. (1982). Socia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correlates of preadolescent chumship. Child Development, 53, 1478-1484.
Morrison, R. L. (2004). Informal relationships in the workplace: associations with job satisfaction,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decision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ology, 33 (3), 114-128.
Nielsen, I. K., Jex, S. M., & Adams, G. A. (200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cores on a two-dimensional workplace friendship scal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0(4), 628-643.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Organ, D. W.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 43-72.
Organ, D. W. (1997).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construct clean-up time. Human Performance, 110(2), 85-97.
Piccolo, R. F., & Colquitt, J. A. (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 327–340.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s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 Course.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Reohr, J. R. (1991). Friendship: An exploration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Riordan, C. M., & Griffeth, R. W. (1995). The opportunity for friendship in the workplace: An underexplored construc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0 (2), 141-154.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 ed). NJ: Prentice Hall.
Sias, P. M., & Cahill, D. J. (1998). From coworkers to frie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er friendships in the workplace.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 273-299.
Sias, P. M., Heath, R. G., Perry, T., Silva, D., and Fix, B. (2004). Narratives of workplace friendship deteriora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1(3), 321-340.
Sias, P. M., Pedersen, H., Gallagher, E. B., and Kopaneva, I. (2012). Workplace Friendship in the Electronically Connected Organiz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8(3), 253–279. 
Sias, P. M., Smith, G., & Avdeyeva, T. (2003). Sex and sex-compositio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peer workplace friendship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Studies, 54(3), 322-340.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653-663.
Somech, A., & Bogler, R. (2002).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4), 555-577.
Somech, A., & Drach-zahavy, A. (2004). 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3), 281-298.
Song, S. H. (2006). Workplace friendship and employees’ productivity: LMX theory and the case of the SEOUL city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1 (1), 47-58. 
Wright, P. H. (1985). The Acquantance Description Form. In S. Duck and D Perlman (Eds.), Understand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3) 601-617.
Winstead, B. A., Derlega, V. J., Montgomery, M. J., & Pilkington, C. (1995).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s at work and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2 (2), 199-21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