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8201108380600
DOI 10.6846/TKU.2011.01074
論文名稱(中文) 民進黨執政時期本土化運動及其對大陸政策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s of Localization Movement On Mainland Policy In The Period of DDP Rul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李成恩
研究生(英文) Cheng-En Lee
學號 69627017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7
論文頁數 14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漢
指導教授 - 楊景堯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王正旭
關鍵字(中) 本土化
民進黨
陳水扁
大陸政策
兩岸關係
關鍵字(英) Bentuhua
DDP
Chen Shui-bian
Mainland Policy
Cross-straits Rela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0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取代國民黨,為我國行憲後的第一次政黨輪替,而民進黨也成為第一個台灣本土執政黨。由於國、民兩黨意識形態的不同,勢必會對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帶來全新的面貌與挑戰。

作為台灣第一個政黨輪替而上台執政的政黨,在其「黨外-在野-執政」的發展過程中,「本土」的論述,是伴隨這個政黨成長的重要意識形態。本文擬探究民進黨因陳水扁就任總統而成為執政黨,其「台灣本土運動」是如何主張論述,並透過何種實際作為落實到大陸政策產出。

大陸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複雜的政策領域之一,也是左右台灣未來走向發展的重要變數。綜觀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制定,除了考量民進黨的本土意識形態外,另外兩岸意識型態不同、美國等國際因素的介入、台灣意識型態的轉變、國內政治及經濟型態的轉型之外,民進黨內部派系因素等也都在影響大陸政策制定的方向。

在陳水扁執政期間,在「本土」的口號下對兩岸關係接連出招,先是認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而以「九二精神」代之,然後拋出「一邊一國論」、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四要一沒有」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言論或政策,讓兩岸關係也停滯不進、互信喪失。

而民進黨執政8年來與中共互動陷入僵局,「本土化」與「一中原則」是雙方意識形態的歧見所在。中共視「本土化」為台灣獨立之藉口;而民進黨則根本否定「一中原則」。加上各方因素的影響,使得雙方政府在後期越來越沒有共識,隔閡也越來越深。
英文摘要
The DPP had replaced KMT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2000,which is the first time of party switching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ROC Constitution. The difference of Ideology between KMT and The DPP would change the mainland policy and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s a first ruling party in Taiwan after party switching, the loca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The DPP.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the Taiwan localization movement and mainland policy under Chen Shui-bian.

Mainland policy is alway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subject matter in governmental polic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variable determi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Looking at the DPP's mainland policy formulation, in addition to consideration of the local DPP ideology, the other two sides of different ideology, the invol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factors, changes in Taiwan's ideology, domest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type, the DPP factions factors also affect the continent in the direction of policy.

In the eight years of his rule,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has made a serial moves on the cross-strait policy. Firstly, he alleged that the "92 consensus" is "Agree to Disagree" and replaced with the "92 spirit".  After that he brought up “ one side one country,’’ abolishing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or the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the “ four imperatives and one non-issue” policy, and joining the United Nations under the name of "Taiwan”. Also allow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to the stagnant, loss of trust.

During eight-year ruling of the DPP,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PC has fall into deadlock, "localization" and "one China principle" is where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ideology. On one hand, CPC as the "localization" as an excuse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PP is simply reject the "one-China principle". With all factors,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two governments, and the gap between each oth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epl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與概念探討	8
第五節 研究架構安排	14
第二章 台灣本土化運動的建構與發展	17
第一節 台灣本土化運動文獻探討	17
第二節 台灣本土化運動的發展歷程	23
第三節 民進黨與本土化運動的發展關係	33
第三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本土化運動環境因素分析	45
第一節 外部因素分析	46
第二節 內部因素分析	64
第四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本土化運動之政策作為	73
第一節 政治認同下的本土化運動	76
第二節 文化認同下的本土化運動	82
第三節 身分認同下的本土化運動	88
第五章  本土化運動對大陸政策之影響	95
第一節 「四不一沒有」的承諾	96
第二節 「一邊一國論」的發展	99
第三節 「終統政策」的形成	105
第六章 結論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研究心得	119
參考書目與文獻	123
附 件	135
附件一	135
附件二	136
附件三	139
附件四	14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15
圖3-1 台商對大陸投資統計(2000-2008年3月)	50
圖3-2 兩岸貿易金額估算(2000-2007)	51
圖4-1 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	92
圖5-1 民進黨大陸政策統獨立場演變	96
圖6-1 民進黨推行本土化運動目標	119
 
表目錄

表2-1 民進黨在野時期本土論述發展表	43
表3-1 陸委會估算兩岸貿易金額統計表(1993-2000)	49
表3-2 民進黨執政時期歷任駐美代表及台美關係重大事件	57
表3-3 江八點與新、舊胡四點對照表	63
表3-4 民主進步黨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比較表	67
表4-1 民進黨推動正名大事紀	82
表4-2 民進黨執政時期文化教育本土化事件一覽表	85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

一、專書

(一)中文專書
1、丹尼.羅伊 (Denny Roy) 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2、王順合,《「台海兩岸關係與政策之發展」論文集》。台南:供學,2006年。
3、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編,《民主進步黨兩岸政策重要文件彙編》。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00年。
4、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2009年。
5、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主編,《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的回顧與前瞻》。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6、田弘茂、張顯超主編,《兩岸交流二十年-變遷與挑戰》。台北:明田文化,2008年。
7、田麗虹,《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解析行政立法關係下的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2003年。
8、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十七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
1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堅持「主權、民主、和平、對等」四原則的兩岸關係》。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年。
11、李丁讚等著,《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2004年。
12、李松林,《蔣經國的臺灣時代》。台北:風雲時代,1993年。
13、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下) 戰後篇》。台北:玉山社,1999年。
14、呂亞力,《政治學(修訂五版)》。台北:三民,2003年。
15、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1979年。
16、吳介民等合著,《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17、林信華,《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台北:揚智,2009年。
18、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年。
19、林媽利,《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北:前衛,2010年。
20、林嘉誠、朱浤源編,《政治大辭典》。台北:五南,1994年。
21、林濁水,《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台北:INK印刻文學,2009年。
22、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2006年。
23、邵宗海,《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2003年。
24、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98年。
25、施正鋒主編,《台灣國家認同》。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2005年。
26、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1996年。
27、施敏輝編,《臺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1988年。
28、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1998年。
29、徐博東,《大陸學者眼中的民進黨》。台北:海峽學術,2003年。
30、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桂冠,1988年。
31、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政治認同》。台北:麥田,2006年。
32、高格孚,《風和日暖:臺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
台北:允晨文化,2004年。
33、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後的沉思》。台北:圓神,2001年。
34、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1987年。
35、陳佳宏,《鳳去臺空江自流-從殖民到戒嚴的臺灣主體性探究》。台北:博揚文化,2010年。
36、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年。
37、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38、陳昭如,《歷史迷霧中的族群》。台北:前衛,1995年。
39、陳重成總編輯,《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7年。
40、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2003年。
41、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1993年。
42、許永華,《剪不斷台灣情結》。台北:前衛,1996年。
43、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
44、郭正亮,《政治突圍》。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45、莊萬壽等編,《臺灣的文學》。台北: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4年。
46、黃天中、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五南,1996年。
47、黃光國,《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2003年。
48、黃昭元主編,《兩國論與國家定位》。台北:學林,2000年。
49、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2000年。
50、黃德福,《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1993年。
51、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群學,2009年。
52、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台北:五南,2010年。
53、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
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
54、葉啟政,《社會學和本土化》。台北:巨流,2001年。
55、葛永光,《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台北:正中,1991年。
56、葛永光編,《鑑往知來:陳水扁執政六年檢討》。台北:幼獅文化,2006年。
57、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台北:晶典文化,2005年。
58、劉文斌,《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台北:問津堂,2005年。
59、劉世忠,《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2000-2008)》。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2010年。
60、蔡篤堅,《媒體再現與當代台灣民族認同形構的公共論述分析》。台北:唐山,2001年。
61、鄭明莉,《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62、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國際經濟研究院 (IIE) 編;樂為良、黃裕美譯,《重估中國崛起》。台北:聯經,2006年。
63、龍應台,《面對大海的時候》。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
64、謝政諭,《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台北:幼獅文化,2007年。
65、謝淑麗 (Susan Shirk) 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2008年。
66、羅致政、吳釗燮、劉世忠著,《台灣民主鞏固:政黨輪替的國家安全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2011年。
67、羅曉南,《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文化,1997年。
68、蘇起等主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

(二)簡體中文專書
1、孙云,《「台独」理论与思潮》。北京:九州,2007年。
2、孙云编,《台湾研究25年精粹政治篇》。北京:九州,2005年。
3、孙岩,《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劉红,《民进党执政狀况研究》。(北京:九州,2005年。
5、刘国深,《民进党意识形态研究》。北京:九州,2005年。
6、李松林、杨建英《中国共产党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及经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徐博东主编,《台湾研究論文精选政治篇》。北京:台海,2006年。
8、党朝胜、刘宏,《民进党大陸政策研究》。北京:九州,2004年。

二、論文

(一)研討會論文
1、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編,《「本土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教育部,2003年。
2、施正鋒主編,《「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年。
3、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年。
4、徐正光、彭欽清、羅肇錦主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5、展顏文化事業工房,《在地的花朵:台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會議報告暨會議實錄》。南投:台灣省政府文化處,1999年。
6、楊長鎮主編,《「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2005年。
7、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2006年全球化暨國際企業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靜宜大學,2006年。

(二)未出版研討會論文
1、吳漢,「全球化因素與兩岸關係發展之趨勢:從政策面觀察」,發表於「全球化與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2006年。

(三)學位論文
1、王孔瑛,「從立法院公報檢視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政策」。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2009年。
2、王美華,「馬英九政府與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比較」。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2009年。
3、沙鵬,「台灣政黨輪替後大陸政策變遷之研究(2000~2006年)」。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2007年。
4、李宛儒,「從國內外解析陳水扁總統的大陸政策2000~2004」。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年。
5、李坤城,「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對於臺灣民族主義的批判」。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1999年。
6、林妲妤,「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3年。
7、林德宇,『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之分析』。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7年。
8、胡育仁,「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0年。
9、劉文斌,「臺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博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2004年。
10、黎寶文,「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研究(1986-2001):一個雙層賽局的觀點」。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1年。

三、期刊

(一)中文期刊
1、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911事件以後台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第三卷第二期,2002年4月,頁137-184。
2、 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89年春季,頁71-116。
3、 包淳亮,〈從現實主義國家認同談本土化與統一〉。《東亞研究》,第四十卷第二期,2009年7月,頁142-178。
4、 李國祁,〈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第107期,1996年12月,頁58-66。
5、 李朝陽,〈臺灣化、本土化、民主化〉。《新新聞》,第878期,2004年1月,頁112。
6、 吳乃德,〈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臺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4期,1992年11月,頁33-61。
7、 宋國誠,〈這是我們要的本土化嗎?〉。《新新聞》,第865期,2003年5月,頁56-58。
8、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大陸問題研究小組,〈2001年大陸情勢特點及其未來發展動向〉。《遠景季刊》,第三卷第一期,2002年1月,頁155-175。
9、 柳金財,〈國府遷臺以來反對勢力與臺獨論述的形成、理論建構與轉型〉。《台灣史料研究集刊》,第17期,2001年5月,頁71-98。
10、柳金財,〈民進黨台獨論述轉型與大陸政策調整-兼論總統選舉中政策辯論與兩岸關係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6期,2000年6月,頁77-91。
11、高永光,〈陳水扁政府決策模式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三期,2001年5月,頁29-30。
12、徐火炎,〈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間的實證研究結果〉。《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1996年7月,頁85-127。
13、徐永明,〈臺灣政黨體系的發展與前景〉。《當代》,第227期,2006年7月,頁12-24。
14、陳惠邦,〈從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兩難困境談語言教育問題〉。
《竹縣文教》,第24期,2001年12月,頁1-5。
15、國安民,〈「入聯公投」衝撞美中紅線〉。《中共研究》,第41卷第9期,2007年9月,頁16-27。
16、許志嘉,〈認同轉變:兩岸關係的結與解〉。《東亞研究》,第四十卷第一期,2009年1月,頁39-74。
17、游盈隆,〈台灣族群認同的政治心理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1996年7月,頁41-84。
18、黃光國、瞿海源,〈「臺灣結」與「中國結」:對抗與出路〉。
《中國論壇》,第289期,1987年10月,頁1-21。
19、楊永明,〈臺灣民主化與臺灣安全保障〉。《臺灣民主季刊》,第一卷第三期,2004年9月,頁1-23。
20、楊開煌,〈兩岸交流民進黨之角色分析〉。《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第67期,1990年7月,頁116-131。
21、楊開煌,〈剖析陳水扁新大陸政策〉。《海峽評論》,第138期,2002年6月,頁20-30。
22、楊國樞,〈突破中國結與臺灣結的困境(座談會)〉。《中國論壇》,第290期,1987年10月,頁10-25。
23、葉定國,〈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五卷第一期,2004年1月,頁125-156。
24、劉文斌,〈兩岸文化認同的詭辯與兩岸關係的未來〉。《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11期,2010年11月,頁27-49。
25、蔡正修,〈論「一中各表」作為兩岸復談的政治基礎〉。《和平論壇》,第177期,2006年2月,頁25-39。
26、蔡英文,〈認同與政治-一種理論性的反思〉。《政治科學論叢》,第8期,1997年6月,頁51-84。
27、顏建發,〈民進黨執政以來中國對台政策的鬆緊變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3期,2005年秋季,頁147-175。

(二)簡體中文期刊
1、许世铨,〈冲突还是和平-中美两国对台政策比较〉。《台湾研究》,总第89期,2008年2月,页1-6。
2、刘相平,〈两岸认同之基本要素及其达成路径探析〉。《台湾研究》,总第107期,2011年2月,页1-6;页22。
3、林劲,〈民进党意识型态的基本特征分析〉。《台湾研究》,总第105期,2010年11月,页31-36。

三、平面報紙

1、人民日報(海外版)
2、中央日報
3、中國時報
4、自由時報
5、聯合報
6、經濟日報

四、電子資源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
2、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ncnews.htm
3、 中央社http://www.cna.com.tw/
4、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5、 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 中華民國(臺灣)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
7、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8、 中華民國教育部http://www.edu.tw/
9、 中選會選舉資料庫 http://db.cec.gov.tw/cec/cechead.asp
10、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
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mp.asp?mp=1
12、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mp100.htm
13、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14、香港中文新聞社http://www.chinanews.com.hk/
15、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
16、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17、商周知識庫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search/
18、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19、群策會 http://advo.tw/
20、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21、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22、BBC Chinese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
23、TVBS-N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day.html
24、TVBS民意調查中心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poll.asp?p=1

貳、外文資料

一、外文專書

(一)英文專書
1、Bush Richard C.,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5.
2、Cheng Tun-Jen & Haggard Stephan eds.,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Colorado: Lynne Rienner, 1992.
3、Makeham John and Hsiau A-Chin, 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Bentuhu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4、Smith Anthony D. , National Identity. Nevada: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1991.

(二)日文專書
1、若林正丈編,《ポスト民主化期の台湾政治:陳水扁政権の8年》。千葉: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10年。

二、外文期刊

1、Bellows, Thomas J. Cross straits relations and the Chen Shui-Bian administration.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9, Number 1 (June 2001), pp. 66-80.
2、Chao, Chien-Min. “ One Step Forward, One Step Backward: Chen shui-bian’s Mainland Polic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ume 12 Issue 34 (February 2003), pp. 125-143.
3、Dickson, Bruce J. “New Presidents Adjust Old Policies: US-Taiwan Relations under Chen and Bush.”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ume 11, Issue 33 (November 2002) , pp. 645-656.
4、Linton, Ralph. “Nativistic Movement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ew Series, Vol. 45, No. 2 (Apr.-Jun. 1943), 
pp. 230-240.
5、Wu, Yu-Shan. “Taiwan’s Domestic Politic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The China Journal Issue 53 (January 2005), pp. 35-6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