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8200709304500
DOI 10.6846/TKU.2007.01022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磁吸效應對台灣政治經濟的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Magnetic Effect of China on Taiwan’s Political Econom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莊孟學
研究生(英文) Meng-hsueh Chuang
學號 7892402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1
論文頁數 1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建發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郭建中
關鍵字(中) 磁吸效應
關鍵字(英) Magnetic Effe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中國自鄧小平南巡,確立改革開放路線之後,中國以其十三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優勢、廣大的土地所形成低廉的土地成本、豐饒的自然資源作為其開發的條件,令其在亞太地區興起,成為全球所矚目的新興經濟大國。改革開放正如一股強大的電流,在中國內地流竄,而產生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如同一塊磁鐵吸引資本家產生磁化,不斷地將資金、技術、人才投入中國的各項經濟活動之中。
台灣位處於亞洲東緣的中心,四百年來即為貿易發達的地區,尤其在戰後,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政治的民主化,更成為舉世所矚目的奇蹟,由六○年代、七○年直到九○年代,台灣全方位的發展傲視全球,躋身亞洲四小龍之林,一九八七年因戒嚴法的取消,台灣投資環境開始惡化,隨勞工運動、民主運動、環保運動……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與改革反改革力量的拉扯,創造了民主奇蹟,但也造成產業的空洞化整體競爭力的衰退,同年開放對中國探親、間接貿易以及投資,台灣與中國間的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大量的台灣人帶著美金、台幣進入中國消費,或協助親友,大批的旅遊人口進入中國促進了中國旅遊觀光業的發達,更有台商開始進入中國投資經營,協助開拓外銷市場,種下中國與台灣競爭的種子。
臺灣經濟部國貿局二○○六年七月發佈兩岸貿易統計顯示,臺灣二○○六年對中國的貿易幾乎每月都有三十億美元的順差,二○○六年前五個月核准對中國的投資金額是二八點七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百分之四十六點六,由於在中國的台商生產所需的原料多數仍然從臺灣採購,因此,前五個月臺灣對中國出口的金額達到了二四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百分之十三點二。二○○五年全年臺灣對中國的貿易出超首度突破了三百億美元,達到了三一八億美元,中國仍然是臺灣最大的創匯地區。二○○五年臺灣從中國進口的金額也將近兩百億美元,占臺灣整體進口比重的百分之十一,只比日本、美國略低,成為臺灣第三大進口來源。
面對中國十三億的人口,台灣的商人是否有能力抗拒此一廣大市場吸引力,並能體認台灣面臨的處境。中國主要作法是對我政府與臺灣人民進行「二分法」分化策略。因此,中國儘管反對「兩個中國」、「台獨」,但嚴格把執政當局與臺灣民眾區別開來,表明其態度為「對於兩岸人民的往來與交流,中國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對於台商在大陸的合法權益,仍堅決給予保護」將民生經濟與國家定位劃開,模糊台商的意識形態。
當在台灣執政半個世紀之久的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之後,朝野的角色一夕間對換,執政黨與在野黨的不適應症狀應聲而起,執政的民進黨以八歲的黨齡之姿頃獲政權,而國民黨的百年老店則是大權旁落,政黨輪替三年以來,各種政治亂象迭起,執政黨政府的力量正在被削弱之中,多黨政治分散了政府的意志,而台灣又面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投資意願低落,此時,面對中國這個漸漸成長的經濟實體,台灣人似乎又無法婉拒此一龐大市場的誘惑,但台灣島內的政治勢力、意識形態又是如此的對立,台灣正如騎在虎背上的獵人,上下不得……。 
公元二○○○年台灣與中國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當台灣面對全球化的議題時,更無可避免的必須面臨中國的競爭壓力與經貿的衝突,而這一個壓力不僅是經濟的競爭,而包含台灣與中國間的政治、軍事、文化、國際現勢等等複雜而且充滿爾虞我詐的兩岸攻防。就經貿的發展來觀察,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也造成台灣對中國過度的傾斜與依賴,中國靠台灣的投資與技術,以期低廉的土地與人力成本所生產的商品,進一步的傾銷全球,當然台灣更無法倖免,因而造成根留台灣的傳統產業,在其低價的傾銷之下,而引發生存的危機,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過當大量的中國商品傾銷台灣的同時,台灣事實上也開始學習以WTO的架構模式,採取合法的貿易保護措施,即所謂的反傾銷稅。來處理貿易傾銷的問題,例如以課徵反傾銷稅方式來保護國內傳統產業。
由於中國的崛起,對台灣國內的意識形態產生極端的變化,國民黨執政時期的「三合一敵人」(對岸的共匪,島內潛伏的中共同路人,海外的中共統戰團體)已經隨政治的環境變化不再被提起,而執政黨必要貫徹保衛國家安全防範國人的「叛國罪、通敵罪」也呈現鬆弛,這是台灣邁向民主之後的轉變,因此,有不少媒體、政治人物、社團領袖、工商企業團體….被冠以中國代言人,而形色不改。即便如此,在台灣的民主化思潮,與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勢之下,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卻節節高升,台灣一般民眾的意識,和檯面上政治人物的政治與認同與媒體所展現出來趨向是有落差的,這一些落差的關鍵因素為何,直得進一步注意並加以研究。台灣人民被中國磁吸效應所影響的部分由此可見最主要是經濟上因素的影響,而在政治上中國對台灣民眾的影響,則有日益趨弱的現象。
台灣這個國家,正面臨生存價值的考驗。保護所有人民的自由人權,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政府存在的主要價值,儘管許多企業也許面臨生存的問題,必須獲得改善,然此,是政府所必須付出智慧來加以解決的,斷不是以犧牲全體人民的人權,去造就部份企業的成就,而其後果由人民承擔,執政者必須有能力未雨綢繆,阻止任何危及國家安全的情勢發生,更必須執行公權力維護國家安全,更何況是對一個敵對國家無限制的輸出與開放,本文所要倡導的訊息是,民主國家政府既然擁有大多數人的選票,就必須為保護全體人民的生存權利付出最高代價,這是人民賦予政府至高無上的權力,更是政府存在最高道德與價值。
英文摘要
Since Deng Xiaoping’s visit to southern China, which in return established the route of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reform. The advantages of the size of its population for consumption, its vast territory for low land cost, and its abundant resources, Chinas
has become the new ris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c nation both in Asia and the world. Reform and opening up, like a surging electric power, are spraying in China and 
attracting businesses internationally. This force like a strong magnetic power draws capitalists to pour unbounded funds, technology, and labor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of various economic activities.

Taiwan lies off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mainland Asia. It has been a developed trade
 area since four hundred years ago. Especially after World War II, the rapid growing 
of its economy and democratizing of its politics were well known and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a miracle. In the sixties, seventies, and until the nineties, Taiwan’s all-around development had won itself the name of the Asia Four Dragons. In 1987, as the martial law lifted and the labor, democratic, environmental, etc. movements erupted, Taiwan’s investing environment deteriorated. The budding democrat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with it a closer trad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aiwan’s companies started doing businesses in China and invested heftily and gradually. And, it has seeded fierce competi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later on.

In July 2006, Taiwan’s Bureau of Trade announced the statistics of trades of Taiwan and China. Over the year of 2006, Taiwan had a trade surplus with China in the amount of $3 billion dollars every month. In the first five months of 2006,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China was $2.87 billion dollars, an increase of 46.6% compared to a year before. And the reason behind it was the supply of raw material still has to be exported from Taiwan. In 2005, Taiwan’s trade surplus with Chinas has exceeded $30 billion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aiwan imported almost $20 billion dollars of goods from 
China, which represent 10% of total imports and Taiwan’s third biggest importing source.
The temptation of the potential market of the 1.3 billion populations in China, can Taiwan’s business people be expected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over their own benefi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alt with the Taiwan-China relations using a two-method approach. On the one hand, it welcomes Taiwan’s businesses to China.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opposes to either of Taiwan’s independence movement or two-China policy. The friendly appearance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some Taiwanese business people to forgo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he replacement of the KMT by the DPP in 2000 has brought about many setbacks in
many aspects of Taiwan’s society, including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As an opposing party, the KMT has acted uncooperatively with the new ruling party. Supports
for each party have grown increasingly disapproving of one another. The whole society has divided into two extremes, pan-green or pan-blue. This vicious cycle of a rival society is showing no sign of vanishing after almost eight years of DDP taking office.

In 2000, Taiwan and China have become a member of the WTO, since then, Taiwan not only has to faced challenges and competitions internationally, but also from the uprising China. The low cost of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increasing import of goods from China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ome market in Taiwan. Nevertheless, in the recent few
 cases of China dumping, as a WTO member, Taiwan was able to look after its own
 interest by the anti-dumping action.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economy has lowered people’s alertness of adversary from the Communist China. After Taiwan’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freedom of speech has been abused by some mainstream medias, which would speak in China’s favor and acted as its broadcasters. Economically, a great portion of Taiwanese has an illusion of the potential profit=making market of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opulations. This strong attraction has
 them surrendered their national identify to accept whate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posed on them.

Taiwan is now facing many tough challenges. It’s the government’s job and the core value of its existence to both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its people and their prosperity. The 
growing power of China is diminishing Taiwan’s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a democratic country, the ruling party, which has won the support of the majority, should fulfill its obligation to bring about the security and safety of its nation and peop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立場與價值觀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研究定義與範圍	14
第二章  中國市場對台灣的磁吸效應	18
第一節 中國磁吸效應產生的因素	18
第二節 台灣的政經發展過程的中國因素	30
第三節 李登輝時期的中國政策	32
第四節 中國磁吸效應對台灣的影響	37
第五節 台灣政經發展與中國政策	43
第三章  台灣對中國的幾個重要經濟政策	51
第一節 南向政策與戒急用忍	56
第二節 全球化與產業外移	65
第三節 對中國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73
第四節 三通與台灣政經發展	79
第四章  中國磁吸效應對台灣政經的影響	87
第一節 台灣經濟大輸出	89
第二節 國家主權旁落,敵我意識模糊	97
第三節 台灣企業的價值選擇	102
第四節 政府應適當展現公權力	105
第五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中國市場磁吸效應的必然	109
第二節 台灣面對政經中國的經濟發展的考驗	111
第三節 台灣是否有足夠能力保有經濟的自主性	117
第四節 台灣政府能否因應中國市場的磁吸效應	120
參考文獻	124

附(表)圖
【表】
表一 對中國投資的主要優勢……………………………………………………28
表二 灣國內機關團體對民眾自我認同的看法調查表(1998.11-2006.12)…115

【圖】
圖一 李登輝時期的台灣邁向政治實體…………………………………………34
圖二 台商對東協的投資統計……………………………………………………61
圖三 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統……………………………………………………73
圖四 台灣與中國進口及出口金額比較…………………………………………84
圖五 台商赴中國投資金額………………………………………………………90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資料
金羽、歐陽斌,鄧小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全國第三次小平建設又中國特色主義理論研討會文集上冊(北京:學習出版社,1977年)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
郭少棠,德國現代化新論-權力與自由(台北:台灣上物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六月)。
陳可森、關鍵,鄧小平理論指引下中國教育二十年(中國信息網,2000年11月14日,http:www.chedu.com)
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 Munro著,許綬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1日)
宋國誠,馬克斯的人文主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9月)
葉國興主編,文化融合與區域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5年3月)
陳其南,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5月)
傅佩榮,文化的視野(台北:力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陳其南,關鍵年代的台灣(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二版)
Samuel Bowles,Herbert Gintis,韓水法譯,民主與資本主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
貝頓,徐鴻賓、徐京輝、廖立傳譯,馬克斯‧偉伯與現代政治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
Ernest  Cassirer,于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
陳一諮、李少民、于大海等,中國大陸的改革與發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
鄭永年,朱鎔基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NJ.USA: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3年3月)
<布希亞:歷史的終結專輯>,<當代>,65:16-81,1991年,台北:當代雜誌社。
<後現代、慾望與消費文化專輯>,<當代>,52:21-69,1990年,台北:當代雜誌社。
何清漣,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中國社會民主主義研究,2000/9/13
王岳川著,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1993年,台北:淑馨出版社。
朱元鴻,消費-政治經濟學之外,<當代>,67:12-23,1991年,台北:當代雜誌社。
陳志柔,經濟改革與社會後果-回顧西方學界對中國大陸制度變遷的研究,收錄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制度變遷」小型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中央研究院大陸研究推動委員會。
羅吉火宣,文化融合區域發—文化與產業政策,1195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係研究中心出版。
林永芳,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文化發展政策之研究(1987-1997),2000年,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1995年,台北:楊智文化。
陳泓達,中共意識型態的後殖民意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批判性詮釋,民89,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祺主編,歐洲社會理論,民85,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葉啟政主編,當代社會思想巨擘,民81,正中書局。
楊鳳春,消費者政治學,1999年,台北:楊智文化。
詹明信(F.Jameson)講座,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文化理論,1989年,台北:合志文化事業。
蔡源煌著,當代文化理論與實踐,民81,台北:雅典出版社。
劉維公,消費文化與象徵鬥爭:消費文化理論的反思,1991年,國立台灣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
香港:中國社會科學季刊
余英時:經濟發展與人文關懷應並重,中國時報,2000年7月10日
Robert Bocock著,消費(Consumption),張君玫、黃鵬仁譯,1996年,台北:巨流出版社。
Jeffrey C. Alexander, Steven Seidman主編,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Culture and Society-Contemporary Debates),民86,台北:立緒文化事業。
SARS事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謝明瑞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1131/5703.htm 2003.5.12

網路資源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投資統計 http://www.dois.moea.gov.tw/asp/relation3.asp何清漣,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書屋雜誌》2000年第三期,(湖南:湖南省新聞出版局,http://www.b21.net/reading/2k03/02.htm)
湯本論壇,《財富》全球論壇在上海召開,是上海人的驕傲和自豪:www.tangben.com/JIDUPIN/shangairen.htm
少君,看不見的城市:www.tangben.com/COFFEE/shangairen.htm
季辛吉在上海《財富》全球論壇的講演摘要:http://www.tangben.com/AMERICAN/kisinger.htm
蕭功秦,當今中國的中產階級與知識份子:http://www.tangben.com/WANGYOULT/2000/midleclass.htm 
叢中笑:改革開放與中國工業生產領域:中國與世界1997年,第10期:http://www.chinabulletin.com
章華,中國政治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憲政民主體制 http://chinaspring.org/b5/173/28.htm 
童振源,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硬道理:http://asiademo.org/1999/05/19990513a.htm  
黃枝連:「新經濟」和兩岸四地的交流協作:http://www.gcbn.net/Literature/chinese/Topic5_1.htm  
毛尖,上海眾生相 1999 :www.tangben.com/
大陸消費面面觀: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990629.htm
知識經濟發展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http://www.gtj.macau.gov.mo/htmlcn/perdir/98/pd98f013.asp             
國台辦副主任李炳才:歡迎更多台胞來投資上市 2004.02.26 中新網ttp://www.southcn.com/news/hktwma/liangan/200402260273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果統計資訊網1988-2004 http://www.stat.gov.tw/point.asp?
吳榮義,兩岸經貿關係的展望 2001.05.01  
資料來源:http://www.taipei.org/chen/0501c-2.htm
行政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題及討論題綱  http://find.cepd.gov.tw/tesg/TESG3_f3.htm
美國《新聞周刊》:全球城市房地繁榮 2007.03.20 
資料來源:經濟觀察網http://www.eeo.com.cn/today_media/media/2007/03/20/50072.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令第478號
資料來源:http://www.gov.cn/zwgk/2006-11/15/content_443512.htm
1997年第一季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 經濟部對「豬隻口蹄疫事件」之處理情形 及對我經濟影響之評估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s101.htm 
三通,台灣將蒙受數十兆損失 黃天麟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specil_coul/HuangTein/HuangTein_01/HuangTein0011.htm

西文參考資料
Isaiah Berlin, The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2), pp. 7-14, 79-80.
Bloch, Marc Feudal Society Univ. of Chicago Press, Cicago, IL USA 1961
Coopers & Lybrand International Tax Summaries 1997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USA 1997
Henderson, David The Fortun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Warner Books, New York, NY USA 1993
Hinkelman, Edward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rd
Edition World Trade Press, Novato, CA 1999
James, Lawrenc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Little, Brown & Company, London, UK 1994
Oser, Jacob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參考媒體報紙資料
中央通訊社
自由時報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台灣日報
台灣時報
民眾日報
亞洲華爾街日報
經濟日報
工商時報
東森新聞網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