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7202014003900
DOI 10.6846/TKU.2020.00917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的兩岸和平談判戰略之研究(1987-2016)──以巧實力戰略觀點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aiwan's Cross-Strait Peace Negotiation Strategy(1987-2016)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Power Strate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康福國
研究生(英文) Fu-Kuo Kang
學號 60733018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29
論文頁數 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ccshih@mail.tku.edu.tw)
委員 - 沈明室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不戰而屈人之兵
行動戰略
巧實力
關鍵字(英) retreat enemy without using forces
strategy of action
smart power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美中台關係是二戰結束以來國際關係領域內相當特殊的一個案例,其中涵蓋的美中、美台與台海兩岸三個雙邊關係組合的互動與連動,經常出現戰略上的競合與競逐。處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其生存之道殊為不易。
兩岸之間自從1987年台灣開放人民赴大陸探親旅遊以來,因人員交流實際衍生的問題與各類服務需求,致有必要訂定各類業務規範以供遵行及管理。此所以兩岸之間必需要有協商與談判,惟因兩岸在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隸屬的情況下,就一個中國意涵的解讀,自雙方協商談判尹始就各持己見沒有共識,加以台灣內部因民主政治發展亦出現統獨爭議,故在兩岸關係互動上平添起伏跌宕情勢,使台灣在尋求對應中共的生存戰略上更形困難。
本研究之目的,係從巧實力戰略之觀點檢視兩岸既有協商談判成果,進而期盼一窺台灣生存戰略之道。研究發現,在「親美、穩中」的概念架構下,台灣的戰略迴旋空間有限,更由於美中關係自川普總統上任以來已呈戰略競爭態勢,使美中台戰略三角關係甚至有崩解之虞。因此我政府宜採取積極的避險策略。台灣的避險策略,無論由任何政黨執政,都要能在兩岸政策的論述上顯示出和解取向的解套功能為妥。從本研究主張的巧實力運用下的談判特點---「求全、積極主動、尋求行動自由」之原則---觀之,宜持續尋求「以談判代替對抗」,力求穩住美中台三角關係,以待變局有利台灣之賡續生存與發展。
英文摘要
The US-China-Taiwan relationship is a very special case in the disciplin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t covers the interaction and linkage of the three bilateral relations of US-China, US-Taiwan and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 which strategic cooperation or rivalries often arise. Therefore, Taiwan, as the vital interest for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s a very difficult way to survive between the two super powers.
Since Taiwan opened up people's travel to Chinese mainland to visit relatives in 1987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formulate various business regulations for compliance and management due to the actu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personnel exchanges and various service needs. Therefore, there must be 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two authorities of the strait. However, due to the said two authorities of the strait do not recognize each other's sovereignty and governing pow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one China” since the two sides started contact and negotiation. In the meantim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aiwan, there have also been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agendas of reunifying with China or going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which has added ups and downs to the interac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Taiwan to seek a survival strategy in responding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challenges.
iv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sults of cross-strait 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power strategy, and furthermore, to get a glimpse of Taiwan's survival strategy.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o-US and stabilizing-China", Taiwan’s strategic maneuver space is still limited.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has been moving into strategic competition since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the strategic triang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US, China and Taiwan has even been worrisome for collaps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should adopt an active hedging strategy. Taiwan’s hedging strategy, no matter what political party is in power, must be able to demonstrate a reconciliation-oriented cross-strait policy in encountering Chinese Communist press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gotiation under the sophisticated use of smart power advocated in this research---it’s principle, namely, of "preserving peace, being proactive, and seeking freedom of action"---it is advisable to continue to seek "negotiation instead of confrontation", and strive to stabilize the US-China-Taiwan triangle relationship so as to waiting for changes that maybe conducive to Taiwan’s long-last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1
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二、	文獻檢閱…………………………………………………………………3
三、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8
四、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五、	概念架構與分析架構……………………………………………………9
第一章	名詞釋義…………………………………………………………………13
    第一節  談判戰略……………………………………………………………13
    第二節  巧實力………………………………………………………………19
    第三節  巧實力戰略…………………………………………………………22
第二章	兩岸談判歷史之回顧……………………………………………………28
    第一節  兩岸談判之特點……………………………………………………28
    第二節  1987─2016期間台海兩岸之協商、談判……………………………32
第三章	巧實力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之連動作用………………………………37
第一節  提升美台關係………………………………………………………37
    第二節  加強及穩定兩岸交流………………………………………………39
    第三節  「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台灣巧實力戰略思考……………………42
第四章	兩岸既有談判成果之檢視………………………………………………46
    第一節  《金門協議》、三通與辜汪會談………………………………46
    第二節  ECFA等23項協議…………………………………………52
    第三節  馬習會………………………………………………………56
第五章	兩岸談判之可發展空間與議題…………………………………………61
第一節  兩岸休戰協議、和平協議……………………………………………61
    第二節  兩岸信心建立措施…………………………………………………64
    第三節  兩岸(臨時)和平協議……………………………………………67
第六章	國內談判共識之形塑……………………………………………………73
    第一節  國內統獨爭議必須終止……………………………………………73
    第二節  遵行憲法的國家認同………………………………………………77
    第三節  面對兩岸談判的權宜組合…………………………………………79
結論…………………………………………………………………………………82
一、	研究回顧與檢討…………………………………………………………82
二、	研究心得與發現…………………………………………………………83
三、	研究建議…………………………………………………………………84
參考文獻…………………………………………………………………………….86

圖目錄

圖緒-1  研究概念架構圖……….………………………………………………….1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中共中央台辦 國台辦合編,2018。《中國台灣問題(涉台幹部讀本)》。臺北:崧燁文化。
王緝思,2016。《大國關係》。香港:中華書局。
王銘義,2016。《波濤滾滾》。臺北:時報文化企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啟明,2010。《孫子戰略理則的現代戰史例證》。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學文,王俊彥。2013。《世紀傑出外交家周恩來 「乒乓外交」與中美中日關係》。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林碧炤、林正義主編,2009。《美中台關係總體檢 台灣關係法30年》。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施正權,2013。〈行動戰略概念架構之研究:古典與現代的可能整合〉,翁明賢主編,《戰略安全理論架構與政策研析》。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范疇,2019。《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之窗》。臺北:八旗文化。
高孔廉,2016。《兩岸第一步》。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年,2013。《兩岸大架構----大屋頂下的中國》。臺北:天下遠見文化出版股份有公司。
張仕榮,2018。《21世紀初期中美日安全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臺北:崧燁文化。
馬英九、蕭旭岑,2018。《八年執政回憶錄》。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馬紹章,2020。《大崩潰》。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鍾,1998。《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鍾,1995。《西洋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孔立,2019。〈兩岸信心建立措施(CBMs)的起步〉,張文生主編,《兩岸政治互信研究》。臺北: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閻學通,2012。《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臺北:八旗文化。
趙春山,2019。《兩岸逆境》。臺北:遠見天下文版股份化出有限公司。
劉守旭,徐萍。2013。《大國風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歷程》。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蔡東杰,2019。《冷戰、霸權與兩岸外交》。臺北:暖暖書屋。
鄭必堅,2014。《中國發展大戰略》。臺北:天下遠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起,2014。《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起,2019。《台灣的三角習題:從美中台到紅藍綠,台灣前途的再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蕭元愷,2010。《台灣問題政治解決策論》。香港:三聯書店。

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1996《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David Shambaugh著,侯英豪譯,2018。《中國的未來》(China’s Future)。臺北:出色文化出版事業群‧好優文化。
Ezra F. Vogel著,馮克利譯,2012。《鄧小平改變中國》(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James Steiberg與Michael E. O’Hanlon著,蔡曉卉譯,2015。《中美新型戰略關係》(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臺北:如果出版。
Joseph S. Nye著,林添貴譯,2011。《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Joseph S. Nye著,林添貴譯,2015。《美國世紀的終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ichael Pillsbury著,林添貴譯,2018。《2049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ancy Tucker, Strait Talk,轉引自:蘇起,《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
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2010。《台灣的未來》(Untying the Knot─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2013。《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Uncharted Strait---The Future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臺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Roy J. Lewicki/David M. Saunders/Bruce Barry著、鍾從定編譯,2017。《談判學》(Negotiation, 7e)。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Syaru Shirly Lin(林夏如)著,陳方隅、林添貴譯,2019。《台灣的中國兩難》(Taiwan’s China Dilemma)。臺北:商周出版。

二、期刊論文

江和華,2017/2。〈美國對華政策:兩岸對話或協商談判之途徑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1期。
林正義,2005/11、12。〈美國與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6期。
江宜樺,1998/3。〈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9期。
袁鶴齡、沈燦宏,2014。《動態的臺海兩岸談判:雙層賽局與認知因素研究》,東
吳政治學報第32卷第3期。
陳振銘,2010年。〈兩岸協商與談判理論之探討〉,《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二卷第六期。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1999年6月。轉引自:王安國,2009/7。〈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卷第三期。
Joseph S. Nye,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February 23, 2006.
〈https://foreignpolicy.com/2006/02/23/think-again-soft-power/〉 。

Michael Krepon, et. Al., 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 for Regional Security, 3rd Edition (Washington, DC: The Stimson Center, 1998)。轉引自:王安國,2009/7。〈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卷第三期。

Suzanne Nossel, “Smart Power,”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4.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04-03-01/smart-power〉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 in South Asia,”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2008年11月12日,〈http://www.stimson.org/?SN=SA2001112047#top〉。轉引自:王安國,2009/7。〈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卷第三期。

三、報紙及期刊

《亞洲週刊》,2020年,第8期,2020/2/24-3/1。
黃介正,2020/1/1。〈2020韜光養晦不折騰〉,《中國時報》,版A14。
黃介正,2020/4/22。〈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中國時報》,版A14。
翁明賢,2020/5/21。〈示善意 兩岸戰略溝通的開始〉,《蘋果日報》,版A13。
高孔廉,2020/5/13。〈ECFA十年大限因應之道〉,《聯合報》,版A12。
趙春山,2020/3/9。〈樂見國共高層會晤,緩和兩岸緊張〉,《聯合報》,版A13。
趙春山,2020/5/21。〈五二○講話後 兩岸何去何從?〉,《聯合報》,版A13。
蘇起,2020/5/21。〈蘇起憂修憲 成兩國論最高潮〉,《聯合報》,版A3。

四、網際網路

栗捷,〈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府哈德遜研究所之演講中文稿〉,《新唐人電視台》,2018年10月5日,〈https://www.ntdtv.com/b5/2018/10/05/a1394198.html〉。

中央社粉絲團,〈香格里拉對話美防長:繼續履行台灣關係法義務〉《中央社》,0601/2019,
〈https://www.facebook.com/cnanewstaiwan/videos/431952897586672/UzpfSTEwMDAxMDM1MjIyNTUwNzo4NzQ4MTgwMTYyMDY1OTg/〉。

張加,〈卜睿哲談台選:「一國兩制」大門早已關上〉,《世界日報》,2020年1月11日,〈https://www.worldjournal.com/6728257/article-%E5%8D%9C%E7%9D%BF%E5%93%B2%E8%AB%87%E5%8F%B0%E9%81%B8%EF%BC%9A%E3%80%8C%E4%B8%80%E5%9C%8B%E5%85%A9%E5%88%B6%E3%80%8D%E5%A4%A7%E9%96%80%E6%97%A9%E5%B7%B2%E9%97%9C%E4%B8%8A/〉。

周怡孜,〈洪秀柱自認首談和平協議 馬英九:任內23項協議,每項都算和平協議《風傳媒》,2016年11月25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194293〉。

江靜玲,〈軟實力之父奈伊 剖析美中巧實力〉,《中時電子報》,2017年11月月6日,
〈https://tw.news.yahoo.com/%E8%BB%9F%E5%AF%A6%E5%8A%9B%E4%B9%8B%E7%88%B6%E5%A5%88%E4%BC%8A-%E5%89%96%E6%9E%90%E7%BE%8E%E4%B8%AD%E5%B7%A7%E5%AF%A6%E5%8A%9B-215009439.html〉。

王照坤採訪,〈台灣戰略主動 學者:增進對美合作 介入影響中國〉,《中央廣播電台》,2019年12月26日,〈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46108?fbclid=IwAR1lKKPBka0k-IMsztMJBnHOls8Q7ky7UJ4w79SoGEex4B-vFvup452RIkk#.XmdgFgapybN.facebook 〉。

鄭羿菲,〈析中梵外長會議 揭仲:梵蒂岡想正常化關係〉,《中評社》,2020年2月20日,〈http://www.CRNTT.com〉。

江今葉,〈認為川普勇於突破  尤錫堃建議台美建交〉,《中央社》,2019年9月15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9150016.aspx?utm_source=cna.facebook&utm_medium=fanpage&utm_campaign=fbpost&fbclid=IwAR1twi9eeBEZM-pEu0fuAzDsX0QSlgErTcfANBl0h_Tbr6uwBDoQzxa-eBA〉。

郭崇倫,〈國民黨新生代接棒?美方與國民黨的關係〉,《聯合新聞網 全球瞭望》,2020年3月15日,〈https://bit.ly/2wWdmaG〉。

李娜,〈王緝思:美國對華政策已發生質變 仍有轉機〉,《中國評論網》,2019年12月21日, 〈http://hk.crntt.com/doc/1054/7/9/7/105479735_3.html?coluid=93&kindid=18931&docid=105479735&mdate=0708210524〉。
林建甫、周信佑,〈兩岸簽訂ECFA對台灣的影響〉,《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年7月7日,〈https://www.npf.org.tw/2/7761〉。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https://www.mac.gov.tw/cp.aspx?n=3788E6E04BC17563&s=CF85AFF04D9EB245〉。

央廣主筆群,〈回顧2015 馬習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歷史高峰〉,《中央廣播電台》, 2016年1月5日,〈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E5%9B%9E%E9%A1%A72015-%E9%A6%AC%E7%BF%92%E6%9C%83%E5%B0%87%E5%85%A9%E5%B2%B8%E9%97%9C%E4%BF%82%E6%8E%A8%E5%90%91%E6%AD%B7%E5%8F%B2%E9%AB%98%E5%B3%B0-031921270.html〉。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9年11月28日,〈https://www.npf.org.tw/1/21876〉。

湯紹成,〈「一中各表」與「一中不表」再論「九二共識」〉,《 海峽評論》,264期2012年12月號。〈https://www.haixia-info.com/〉。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新華社》, 1995年1月30日。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21日。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網》, 2007年10月24日。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新華社》, 1995年1月30日。

李文輝,〈朱衛東:和平協議 蘊涵承認台治權〉,《中時電子報》,2014年5月4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4000767-260302〉。

〈總統針對中國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作出回應〉,中華民國總統府,2007年10月  16日。

梁文傑,〈府拒兩岸政治協議須公投 馬受中國壓力立場搖擺〉, 民主進步黨台北市黨部, 2011年10月21日 。
〈總統針對「兩岸和平協議」議題提出「十大保證」〉,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1年10月24日。

王文萱,〈洪「一中同表」洪秀柱拋兩岸論述〉,《自由時報》,2015年5月2日。

〈洪秀柱:兩岸需政經並行 簽署和平協議〉,《中時電子報》,2015年5月3日。.

程平,〈國民黨政綱擬和平協議?黨內暗潮洶湧〉,《聯合報》,2016年8月31日。

〈2019張亞中專訪〉,《中時電子報》,2019年8月9日。 

兩岸統合學會,〈自有論述致力實踐〉,《中時電子報》,2019年8月9日。

姜皇池,〈規劃和平條約 而非和平協議〉,《蘋果日報》,2011年10月20日。	

鄒景雯,〈拿什麼去換和平?〉,《自由時報》,2019年2月20日/特稿〈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68771〉。

林妙容,〈美學者來台倡兩岸協議〉,《蘋果日報》,2004年10月30日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041030/1345110/〉。

林展暉,〈和平協議真能保障兩岸和平?〉,《Yahoo論壇》,2019年3月10日。〈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ahoo%E8%AB%96%E5%A3%87%EF%BC%8F%E6%9E%97%E5%B1%95%E6%9A%89%E3%80%91%E5%92%8C%E5%B9%B3%E5%8D%94%E8%AD%B0%E7%9C%9F%E8%83%BD%E4%BF%9D%E9%9A%9C%E5%85%A9%E5%B2%B8%E5%92%8C%E5%B9%B3%EF%BC%9F-010014735.html〉。

張亞中,〈創造兩岸和平備忘録〉,《中時電子報 》,2020年1月16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16003821-260407?chdtv〉。

陳君碩,〈兩岸若和平談判 涉3議題3步驟〉,《中時電子報》,2019年1月1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19000128-260301?chdtv〉

明居正,〈國際體系層次理論與兩岸關係:檢討與回顧〉。載於包宗和、吳玉山 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2009年)。轉註自江和華,〈美國對華政策:兩岸對話或協商談判之途徑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1期,2017年2月17日。〈https://navy.mnd.gov.tw/mediaroom/paper_info.aspx?id=30184&aid=153〉。

張麟徵,〈台灣政治發展與統獨爭議〉,《海峽評論》,第86期,1998年。

蔡文居,〈兩岸態度賴清德:擱置統獨爭議求同存異〉,《自由時報》,2017年6月1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97133〉。

蘇芳禾,〈賴清德拋「安內和外」 統獨爭議放一邊〉,《自由時報》,2019年3月30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77882〉

葉素萍,〈江啟臣未提九二共識 卓榮泰:看到態度上有轉變〉,《中央社》,2020年3月11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3110211.aspx〉。

邵宗海,〈兩岸對等尊嚴 不強加於人〉,《旺報》,2012年11年29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21129001120-260301?chdtv〉。

賴于榛,〈賴清德:1911創立那個中華民國已不存在 已在台灣新生〉,《聯合新聞網》,2020年1月22日,〈https://udn.com/news/story/12702/4302135〉。

李彥謀,〈前AIT前主席卜睿哲:若蔡英文連任應會持續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信傳媒,2019年12月13日,
〈https://tw.news.yahoo.com/%E5%89%8Dait%E5%89%8D%E4%B8%BB%E5%B8%AD%E5%8D%9C%E7%9D%BF%E5%93%B2-%E8%8B%A5%E8%94%A1%E8%8B%B1%E6%96%87%E9%80%A3%E4%BB%BB%E6%87%89%E6%9C%83%E6%8C%81%E7%BA%8C%E5%9C%A8%E7%BE%8E%E4%B8%AD%E4%B9%8B%E9%96%93%E5%B0%8B%E6%B1%82%E5%B9%B3%E8%A1%A1-055751563.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