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7201915444700
DOI 10.6846/TKU.2019.01021
論文名稱(中文) 張履陽〈論詩絕句〉百廿首釋義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ang,Lu-Yang’s “120 Quatrains on Poet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楊秀瑛
研究生(英文) Hsiu-Ying Yang
學號 7060100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20
論文頁數 1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慶煌
委員 - 許清雲
委員 - 普義南
關鍵字(中) 俟公

風雅
論詩絕句
關鍵字(英) Sz-gung
Poetry
Refinement
Quatrain on Poetr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以張履陽(1887-1923),號俟公,的手稿《筍香吟館詩存•論詩絕句》為研究對象,探究俟公從先秦以來,下迄明末的一百廿位詩人所創作的一百廿首論詩絕句之要義、詩學思想及詩作主張。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和方法。第二章探討俟公生平經歷及其詩文著作。第三、四章,針對每首詩,以「註解」介紹所評論詩人生平及著作之梗概、詩中詞句之意義、事件典故之記載。次以「釋義」著重於將整首詩句作詮釋,旁徵博引,試圖揭其詩意之大旨所在。第五章結論,綜觀俟公〈百廿首論詩絕句〉論詩要旨,及其詩論主張。
俟公在其《筍香吟館詩存•論詩絕句》序言及詩文中肯定「風雅」價值,透過俟公對詩人及詩作的評論,體認到他在詩中所展現的「風雅精神」。其涵蓋了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風骨情操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俟公當時處於國家動盪、文化改革之際,期盼「風雅」的詩學傳統能在後世詩人的創作中得以延續。
此外,俟公尊崇被譽為詩聖、詩史的杜甫及其詩作,說明發揚論詩絕句「以詩存史」的論詩宏觀是令人期待的。
英文摘要
In this study,the manuscript of “Suen-Shiung Collection of Poems in Chanting Building, Quatrains on Poetry” written by Chang,Lu-Yang (1887-1923), the alternative name is Sz-gung,is the main argument, elaborating the definition、the poetic thinking and the view of poetic composition for “120 Quatrains on Poetry” which stand for 120 poets individually dur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 Chin Dynasty until the Ming Dynasty.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compris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s、purposes and the methodology. Chapter Two investigates the background and writings of Chang,Lu-Yang. 
Chapter Three and Four center on each poem,“annotation” introducing the outline of each poet’s background and writings、the words meaning、the events and allusions records of poems, “interpretation” stresses to use well-documented and extensive evidence,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and observe the true meanings of the poems.
Chapter Five is conclusion,discussing about Chang,Lu-Yang’s main purposes of the “120 Quatrains on Poetry” and it’s assertion.
Chang,Lu-Yang affirms the value of “Refinement” by his preface and poetry in “Suen-Shiung Collection of Poems in Chanting Building, Quatrains on Poetry” ,through Sz-gung’s  comments on poets and poetry,we realize the “Refinement Spirit”which he has performed in his writings,it includes the enthusiasm of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real-life、strength of character and morality awakening、the attitude of human life with honest and active. Sz-gung was in the turbulent period of country and culture reforms,he desired the poetic tradition of “Refinement Spirit”could be continued by the later generation poets. Besides, Sz-gung worships Du-Fu called” poetry’s saint” and “poetry’s history” which states that it’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concept of “ retaining history with poetry” by “Quatrain on Poetr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張履陽生平及著作	5
第三章 第一至五十五首釋義	12
第一首、論屈靈均詩(屈原,西元前343-前276)	12
「放浪江湖澤畔吟,澧蘭沅芷寫臣心。
  騷詞直欲追風雅,三百篇終有嗣音。」
第二首、論蘇子卿詩(蘇武,西元前143?-前60)	13
「悲謌慷慨有餘哀,萬里燕雲鴈不回。
  珍重河梁攜手別,忍教重上李陵臺。」
第三首、論曹子建詩(曹植,192-232)	14
「樂府篇篇寫妙詞,清才八斗讓陳思。
  如何俗眼渾難識,警捷徒誇七步詩。」
第四首、論王仲宣詩(王粲,177-217)	15
「秋風颯颯望鄉臺,沉鬱悲涼有七哀。
  不解南朝鍾記室,漫將質薄貶奇才。」
第五首、論劉公幹詩(劉楨,?-217)	17
「仲宣端雅宜無匹,公幹崚橧亦健才。
  更有雜詩留逸韻,清風縷縷襲人來。」
第六首、論張平子詩(張衡,78-139)	18
「詞源倒峽捲驚濤,壯采輝騰五色毫。
  豈獨兩京資諷喻,四愁直欲擬離騷。」
第七首、論左太沖詩(左思,250-305)	19
「博麗沉雄數左思,三都賦就獨瑰奇。
  八篇詠史誰能擬,遠駕黃初世未知。」
第八首、論嵇叔夜詩(稽康,約223-262)	20
「盃酒東門餘舊憾,蒼涼秀逸有新詩。
  廣陵散豈人間曲,流水高山只自知。」
第九首、論阮嗣宗詩(阮籍,210-263)	21
「別有深心託素毫,詩源遠溯楚離騷。
  竹林風韻清如許,屈指終推大阮高。」
第十首、論潘安仁詩(潘安、潘岳,247-300)	22
「陸蕪潘靜各分馳,士論當年判等差。
  長簟月明人寂寂,淒涼更有悼亡詩。」
第十一首、論陸士衡詩(陸機,261-303)	23
「士衡才調儘汪洋,賸有浮詞洗未遑。
  樂府幾章推絕唱,沈雄字字逼曹王。」
第十二首、論陶淵明詩(陶潛,365-427)	24
「柴桑居士胸襟逸,味澹神希自一家。
  我集淵明高雅句,不知人世有鉛華。」
余有律陶數十首
第十三首、論謝元暉詩(謝朓,464-499)	26
「雋逸高華絕點埃,宣城雅合號仙才。
  集中多少驚人語,豈獨青蓮拜倒來。」
第十四首、論謝靈運詩(謝客,385-433)	27
「一片煙雲任卷舒,宛(恰)如初日映芙蕖。
  試看範水模山作,別有風神畫不如。」
第十五首、論謝惠連詩(407-433)	28
「小謝才華亦拔塵,西陵一詠更無倫。
  阿兄風調雖難擬,合是陳王幕裏人。」
第十六首、論鮑明遠詩(鮑照,約414-466)	29
「參軍才調壓齊梁,逸韻鏗鏘出景暘。
  豈獨瑰奇追記室,茂先靡嫚亦兼長。」
第十七首、論張景暘詩(張協,255-310?)	30
「彈絲吹竹協笙簧,鍛鍊功深數鮑張。
  千古名詩爭一字,肯同時世鬥新妝。」
第十八首、論劉越石詩(劉琨,270-318)	30
「沉雄豪壯人無匹,慷慨悲涼更有詩。
  自是幽并好身手,詞鋒將略兩堪師。」
第十九首、論沈休文詩(沈約,441-513)	31
「姍姍仙骨自清妍,剪取雲炯付錦箋。
  我愛東園詩一首,右丞風氣此開先。」
第二十首、論顏延年詩(顏延之,384-456)	32
「詩格延年無可論,半從鋪敘逞吟毫。
  五君詠獨稱遒緊,千古難摩調已高。」
第二十一首、論江文通詩(江淹,444-505)	33
「颯颯清風腕底生,江郎才思亦縱橫。
  傳神豈借生花筆,擬古終當駕士衡。」
第二十二首、論郭景純詩(郭璞,276-324)	34
「翩然一鶴唳長天,拂拂天風入管絃。
  不著人間煙火氣,瑰奇奧衍數遊仙。」
第二十三首、論庾子山詩(庾信,513-581)	35
「字字清新不可磨,初唐五律此先河。
  湖山寂寞鄉關遠,賦就江南老淚多。」
第二十四首、論陳伯玉詩(陳子昂,661-702)	36
「遺緒追尋阮步兵,子昂詩格亦錚錚。
  掃除靡嫚宗風骨,海內重聞正雅聲。」
第二十五首、論張子壽詩(張九齡,673-740)	37
「曲江文采冠群英,領袖詞場舊有名。
  皎潔自饒神韻在,寒山清磬暮鐘聲。」
第二十六首、論沈佺期/宋之問詩(沈雲卿,650-713/宋少連,656-713)	38
「建安風雅等塵埃,將左新聲次第開。
  文藻一時推沈宋,金閶曾奪錦袍回。」
第二十七首、論王摩詰詩(王維,701?-761)	39
「右丞詩思自幽深,撲去人間萬斛塵。
  栗里遺音誰會領,傳真端合讓斯人。」
第二十八首、論孟浩然詩(孟浩,689-740) 	40
「微雲疎雨月昏黃,藝閣風清引興長。
  惆悵舊時吟賞地,鹿門秋老暮山蒼。」
第二十九首、論王少伯詩(王昌齡,約698?-756)	41
「長信秋詞駕八叉,深情幽怨自成家。
  春風二月期亭曲,好句真堪障碧紗。」
第三十首、論常建詩(708-765)	42
「潭影山光風自逸,禪房曲徑思尤幽。
  賞心更有廬陵在,豈獨殷璠為點頭。」
第三十一首、論儲光羲詩(706?-762?)	43
「古樸中存雅淡音,柴桑遺緒獨追尋。
  焚香讀罷丹陽集,颯颯風聲太古琹。」
第三十二首、論高達夫詩(高適,706-765)	44
「渤海三生慧業多,壯年詞藻滿江河。
  蠻花犵艸邊庭曲,萬里湖山入醉哦。」
第三十三首、論岑嘉州詩(岑參,715?-770)	45
「悲涼雄壯數嘉州,自入輪臺句更遒。
  李杜頡頏雖過許,出師一曲已千秋。」
第三十四首、論李太白詩(李白,701-762)	46
「縱橫筆陣走雲煙,神到霜毫句欲仙。
  當日齊驅惟子美,漫教常建壓青蓮。」
 殷璠河嶽英靈集,首常建,次太白,殊難索解
第三十五首、論杜子美詩(杜甫,712-770)	48
「煌煌著作老才華,三峽雲煙罩浣花。
  底事唐人偏薄杜,不容工部入詩家。」
 唐人選詩,俱佚浣花,此亦不可解者也。
第三十六首、論元次山詩(元結,719-772)	50
「莽莽乾坤一酒人,南來薄宦寄吟身。
  掃除傅粉塗脂習,壁壘騷壇又一新。」
第三十七首、論劉文房詩(劉長卿,710-780)	51
「長城何意貶文房漁洋句,識解滄洲自異常。
  鑄鍊功深才力短,後來同病有漁洋。」
第三十八首、論韋應物詩(735-約830)	52
「犖犖詞源出盛唐,騷壇並駕有儲王。
  高華雅淡蘇州集,謝韻陶神各擅場。
第三十九首、論錢仲文詩(錢起,722?-780)	53
「遺風開寶渺難追,詩到錢劉體漸卑。
  聲韻自佳風力少,中唐格調此先基。」
第四十首、論韓昌黎詩(韓愈,768-824)	54
「踔厲詞壇韓吏部,上齊李杜下眉山。
  體兼雅頌存詩史,格在神峯縹緲間。」
第四十一首、論柳子厚詩(柳宗元,773-819)	55
「綺歲才華動上公,一官遠謫憾無窮。
  半生哀樂從頭寫,只在琳瑯一卷中。」
第四十二首、論劉夢得詩(劉禹錫,772-842)	56
「骨重神清自得師,何嫌意盡少餘思。
  驪珠一顆先探得,想見香山拜倒時。」
第四十三首、論白香山詩(白居易,772-846)	57
「逸興翛然託醉哦,和平忠厚感人多。
  卅篇樂府資朝政,字字珠璣不可磨。」
第四十四首、論元微之詩(元稹,779-831)	59
「新詩百卷壓群才,十體分題眾妙該。
  樂府和成無限思,朱絃三唱有餘哀。」
第四十五首、論孟東野詩(孟郊,751-814)	60
「孟郊詩思太艱深,秋老寒蟬時一吟。
  嘔盡心頭三斗血,千秋長吉有同音。」
第四十六首、論賈閬仙詩(賈島,779-843)	61
「島瘦郊寒世寡儔,騷壇千古兩詩囚。
  可憐費盡推敲力,琢腎雕肝餐不休。」
第四十七首、論溫飛卿詩(溫庭筠,813-866)	62
「漫說才華手八叉,濃詞綺語盡淫哇。
  一篇俠客歸愚賞,好尚風人各有差。」
第四十八首、論李義山詩(李商隱,813-858)	64
「少陵遺韻今安在,艷李濃桃格已卑。
  獺祭逞奇翻取厭,動人心處只韓碑。」
第四十九首、論杜牧之詩(杜牧,803-852)	65
「風骨棱棱小杜詩,纏綿悱惻有餘思。
  尊前一掬英雄淚,灑向雲箋墨未知。」
第五十首、論張文昌詩(張籍,約768-約830)	66
「思如潮海筆如椽,卷取波瀾入短篇。
  讀到幾章新樂府,泠泠風上十三絃。」
第五十一首、論王仲初詩(王建,768-835)	67
「抗手騷壇並轡行,張王當日最知名。
  恆蹊脫盡翻新曲,樂府初傳變雅聲。」
第五十二首、論李長吉詩(李賀,790-816)	69
「奧衍瑰奇數妙才,綺年摧折劇堪哀。
  漫云別趣難尋索,都自鎸心鏤骨來。」
第五十三首、論李文山詩(李群玉,?)	70
「謝絕雕鎸迥出塵,澧州才調更無倫。
  淡如秋水神俱遠,摩詰遺風此逼真。」
第五十四首、論陸魯望詩(陸龜蒙,?-881)	71
「自號江湖一散人,鶴梅間伴苦吟身。
  篋中賸有松陵集,高士當年不算貧。」
第五十五首、論羅昭諫詩(羅隱,833-909)	72
「搔首中原憾若何,風煙慘淡舊山河。
  吟來無限酸心語,杜老哀時涕淚多。」
       【第一至五十五首綜論】	73
第四章 第五十六至一百二十首釋義	76
第五十六首、論歐陽永叔詩(歐陽脩,1007-1072)	76
「一代文章著作曹,獨披遺簡訂風騷。
  雲間丹鳳長霄鶴,萬里寥天一羽毛。」
第五十七首、論梅聖俞詩(梅堯臣,1002-1060)	77
「五季浮華一掃空,泠泠古調寫絲桐。
  宛陵遺集迴環讀,始信窮愁句始工。」
第五十八首、論王介甫詩(王安石,1021-1086)	78
「半山律體擬劉錢,妙緒常多在筆先。
  底事隨園老詞客,漫將傖父貶臨川。」
第五十九首、論曾子固詩(曾鞏,1019-1083)	79
「多景樓前句獨工,高華雋逸數南豐。
  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破曉風。」
第六十首、論蘇子瞻詩(蘇軾,1037-1101)	80
「詩情禪味兩迴環,五代浮華一筆刪。
  白戰不容持寸鐵,騷壇軍令重如山。」
第六十一首、論黃山谷詩(黃庭堅,1045-1105)	81
「並駕眉山有豫章,騷壇更見一軍張。
  南樓風雨西江月,落落當年舊講堂。」
第六十二首、論陳無己詩(陳師道,1053-1102)	83
「抹盡燕支一撚痕,西江宗派重師門。
  秦碑古拙何嫌樸,底事漁洋說鈍根。」
第六十三首、論秦少游詩(秦觀,1049-1100)	84
「琅琅淮海寫新詞,文采風流冠一時。
  讀罷邗溝幽絕句,秦郎不是女兒詩。」
 少游邗溝絕句有霜落澄潭見蓼花七字。余嘗嘆其清絕,
 元遺山譏其為女郎詩,非篤論也。
第六十四首、論陳簡齋詩(陳與義,1090-1138)	85
「騷壇犖犖一詞雄,派衍西江調不同。
  老杜風神韋柳筆,後山爭似簡齋工。」
第六十五首、論尤延之詩(尤袤,1127-1194)	87
「藻繪湖山筆一枝,尤楊范陸各堪師。
  遺編什襲存千一,悽絕西堂述祖詩。」
第六十六首、論范致能詩(范成大,1126-1193)	87
「鼎足當年有陸楊,遠承衣缽紹蘇黃。
  篋中梅雪清新句,吟罷真疑字亦香。」
 石湖詠梅詩,有月從雪後皆奇夜,天到梅邊有別春之句。
第六十七首、論陸務觀詩(陸游,1125-1210)	88
「一花一木寫精神,費盡描摹自得真。
  垂餐不忘君國難,少陵以後見斯人。」
第六十八首、論楊誠齋詩(楊萬里,1127-1206)	89
「颯颯風聲五色箋,詞華燦爛走雲煙。
  柳條花影流名作,別有神從筆底傳。」
 誠齋有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之句,見賞於時。
第六十九首、論趙靈秀詩(趙師秀,1170-1220)	90
「四靈清苑最高華,聲調琅琅自一家。
  胸次絕無蔬筍氣,只因多嚼有梅花。」
 梅礀詩話,稱杜小山嘗問句讀於師秀,答曰但能飽喫梅花數斗。 
 胸次玲瓏自能作詩云云。
第七十首、論姜堯章詩(姜夔,1151-1221)	91
「秀骨姍姍石帚詩,深情逸韻儘堪師。
  紛紛俗眼誰能識,只道清真白石詞。」
第七十一首、論樂雪磯詩(樂雷發,1208-1283)	92
「習派江湖競鬥妍,獨標骨格契真詮。
  雪磯風月堪吟賞,洞裏桃花別有天。」
第七十二首、論劉無黨詩(劉迎,?-1180)	94
「東風寒食雨餘天,芳艸迎人欲鬥妍。
  楊柳杏花相對晚,眼前風景入吟箋。」
 無黨有楊柳杏花相對晚,石榴槐火一時新之句。
第七十三首、論辛敬之詩(辛愿,?-約1231)	94
「落筆何須手八叉,折除時命是才華。
  溪南詩老辛酸句,王粲哀詞也莫加。」
 棄置泥塗豈天意,折除時命是才華,敬之成句也。
第七十四首、論李長源詩(李汾,1192-?)	96
「悲謌慷慨走邊城,千古如聞太息聲。
  嗚咽靈簫多少憾,誤人只合是才名。」
第七十五首、論元裕之詩(元好問,1190-1257)	97
「連城非復舊山河,悵望中原涕淚多。
  一代風騷遍野史,騷壇文苑兩難磨。」
第七十六首、論趙子昂詩(趙孟頫,1254-1322)	98
「柔翰揮成冠一時,風流儒雅亦吾師。
  崖山別有傷心史,為問王孫知未知。」
第七十七首、論虞伯生詩(虞集,1272-1348)	99
「論詩品畫理相參,妙諦須於象外探。
  裂盡天然好風景,青山一髮是江南。」
第七十八首、論楊仲宏詩(楊載,1271-1323)	100
「元祐風微孰起衰,浦城雅贍洗塵埃。
  景暘玩月摹神筆,渾似唐人卷裏來。」
第七十九首、論范德機詩(范亨父,1272-1330)	101
「豪宕清遒范亨父,虞楊曼碩舊齊名。
  唐臨晉帖翻騰誚,不解譏評有伯生。」
第八十首、論揭曼碩詩(揭傒斯,1274-1344)	102
「秀逸清妍曼碩詩,三朝新婦有譏詞,
  須知婉麗餘風格,始是金丹換骨時。」
第八十一首、論黃晉卿詩(黃溍,1277-1357)	103
「冰肌雪魄淨聰明,水碧金膏徹底清。
  妙絕西江奇雋語,百蟲專夜故秋聲。」
第八十二首、論柳道傳詩(柳貫,1270-1342)	104
「清詞麗句必為鄰,秋水寒潭不染塵。
  吟到梅花清絕句,瓣香真欲奉斯人。」
 道傳詠梅,有蒼煙掛樹多疑夢,淡月窺林稍覺香之句。
第八十三首、論吳立夫詩(吳萊,1297-1340)	106
「珊瑚溲渤各兼呈,跋扈飛揚氣不平。
  宏博有餘工力少,賞心不解有新城。」
第八十四首、論黃星甫詩(黃庚,1260-1328?)	107
「天臺文采冠時流,婉約清新世寡儔。
  一片神機環筆底,雲煙都付錦囊收。」
第八十五首、論薩天錫詩(薩都剌,1272-?)	108
「秋江渺渺盪吟魂,麗句清詞說鴈門。
  一曲芙蓉推絕調,樊川風韻至今存。」
第八十六首、論宋子虛詩(宋無,1260-1340)	109
「塞艸蠻花一片愁,風煙黯黯古遼州。
  長吟聊寄窮途感,寫盡邊雲萬里秋。」
第八十七首、論張仲舉詩(張翥,1287-1368)	110
「蛻葊樂府法張王,律體舂容更擅場。
  才過子昂齊范揭,漁洋品藻最精詳。」
第八十八首、論胡天游詩(胡乘龍,?)	110
「斷雲推月弔孤影,高籟挾風來遠聲天游成句。
  倒峽驚濤無懦響,摩天健翮不平行。」
第八十九首、論顧仲瑛詩(顧德輝,1310-1369)	111
「玉山風雅動江淮,天寶宮詞邁等儕。
  想見半生豪俠氣,五陵衣馬洛陽街。」
 顧阿瑛詠懷詩云:青袍布襪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說舊時  
 豪俠興,五陵衣馬洛陽街。
第九十首、論倪雲林詩(倪瓚,1310-1374)	112
「畫家逸品數雲林,詩出陶顏思獨清。
  未著人間塵半點,玲瓏如在玉山行。」
第九十一首、論傅與厲詩(傅若金,1303-1342)	113
「落落謌行自得師,少陵遺韻耐人思。
  清遒豪宕同亨父,掃盡浮埃筆一枝。」
第九十二首、論楊廉夫詩(楊維楨,1296-1370)	114
「大呂黃鐘獨擅場,錚錚樂府接初唐。
  塵羹土飯都拋卻,神貫秋毫筆有霜。」
第九十三首、論張思廉詩(張憲,?)	116
「中原景物已全非,出處重嗟素志違。
  慷慨悲謌新樂府,鐵崖門下有傳衣。」
第九十四首、論馬志道詩(馬臻,1254-?)	116
「西湖小隱寄吟身,落落錢唐老逸民。
  間向林泉寫佳趣,一樓寒色倚詩人。」
 一樓句志道成語也
第九十五首、論張伯雨詩(張雨,1283-1350)	117
「松外鐘聲在嶺頭,林泉風景自清幽。
  馬塍菌閣餘奇蹟,千古高風孰與侔。」
第九十六首、論劉伯溫詩(劉基,1311-1375)	118
「一代勳名世罕儔,即論詩律亦千秋。
  遠師韓杜追風雅,力綰頹波據上游。」
第九十七首、論藍靜之/藍明之詩(藍仁/藍智,?/?)	119
「雅淡溫和數二藍,閩中詩派導先驂。
  零縑斷素重褒輯,稽古功多紀曉嵐。」
第九十八首、論高季迪詩(高啟,1336-1374)	120
「才高翻覺格難名,古藻斑斕百鍊精。
  四傑合推君上座,獨持牛耳主騷盟。」
第九十九首、論楊孟載詩(楊基,1326-1378)	122
「天機雲錦燦流霞,一片神機走筆花。
  春艸詞成聊寄興,風流直欲擬溫叉。」
第一百首、論張來儀詩(張羽,1333-1385)	123
「來儀律句多纖轖,五古謌行句自超。
  接踵青邱先北郭,肯令漫擬作蜂腰。」
第一百零一首、論徐幼文詩(徐賁,1335-1380)	124
「雅鍊宏深寫妙詞,清風亮節亦吾師。
  皇華天使歸來日,檢點行囊賸有詩。」
第一百零二首、論林子羽詩(林鴻,?)	125
「詞場堪笑老曹郎,格調篇篇擬盛唐。
  忙煞一雙梁上燕,畢生只合傍門牆。」
第一百零三首、論袁子英詩(袁華,1316-1382)	125
「漫云味外覓酸醎,詩格崑山自不凡。
  恰是明初清正體,鐵崖持論太矜嚴。」
第一百零四首、論袁景文詩(袁凱,1310?-?)	126
「行雲卷雨自縱橫,雄健清新舊有聲。
  好句爭傳袁白燕,騷壇佳話續長城。」
第一百零五首、論李賓之詩(李東陽,1447-1516)	127
「詩從台閣體知名,嘽緩膚庸格漸平。
  一自茶陵彈古調,蛙鳴蟬噪盡無聲。」
第一百零六首、論李獻吉詩(李夢陽,1472-1529)	128
「謾詆粗豪李夢陽,盛唐風調自軒昂。
  縱橫跌宕空同集,合是詩中小霸王。」
第一百零七首、論何仲默詩(何景明,1483-1521)	129
「俊逸終憐何大復,粗豪不解李空同。
  五音宮徵難偏重,君采當年論未公。」
第一百零八首、論邊庭實詩(邊貢,1476-1532)	130
「玉骨珊珊絕世姿,尚書風度繫人思。
  深情雅韻同昌轂,佳句吟來陋色絲。」
第一百零九首、論鄭善夫詩(鄭繼之,1485-1523)	131
「蒼涼悲壯寫詩心,字字規模老杜音。
  正德尚非天寶比,底須無病學呻吟。」
第一百一十首、論徐昌轂詩(徐禎卿,1479-1511)	132
「煙月揚州樹樹花,何嫌白璧有微瑕。
  錢王何意分南北,獨向毫端鬥齒牙。」
 錢牧齋力崇吳下,排斥北地,而王阮亭則以昌轂集中文章江左 
 家之玉,炯月揚州樹樹花二語,為吳體之最卑者,皆文人偏私
 之見也。
第一百一十一首、論楊升庵詩(楊慎,1488-1559)	133
「升庵詞藻劇華腴,萬卷牙籤效指驅。
  筆底了無寒儉習,宛如初饜八珍廚。」
第一百一十二首、論薛君采詩(薛蕙,1489-1541)	134
「文體初新說正嘉,信陽北地最高華。
  清遒婉約推君采,七子詩中自一家。」
第一百一十三首、論文徵明詩(文壁,1470-1559)	134
「待詔詩源出陸游,風姿綽約信無儔。
  清華朗潤蘭亭帖,合是何王第二流。」
第一百一十四首、論高子業詩(高叔嗣,1501-1537)	135
「執贄空同派獨歧,名流安肯寄人籬。
  夢陽豪壯高沖雅,分道何妨各出奇。」
第一百一十五首、論李于鱗詩(李攀龍,1514-1570)	136
「語不驚人死不休,西溟才調迥難儔。
  長安予告歸來日,韻事爭傳白雪樓。」
第一百一十六首、論王元美詩(王世貞,1526-1590)	137
「字字沉雄擬盛唐,弇州才思儘汪洋。
  若從詩律論家法,合讓滄溟古錦囊。」
第一百一十七首、論謝茂秦詩(謝榛,1495-1575)	138
「新詞嫋嫋譜宮商,戟府風清夜色涼。
  權把侍兒酬雅調,千秋佳話說康王。」
第一百一十八首、論黃陶庵詩(黃淳耀,1605-1645)	139
「壞人心術有鍾譚,豔曲淫詞半女男。
  力闢榛蕪追曩哲,末流砥柱數陶庵。」
第一百一十九首、論徐惟和詩(徐中行,1517-1578)	139
「矩矱唐音挽濁流,深情逸韻擬長洲。
  掃除割裂時趨習,百鍊鋼成繞指柔。」
第一百二十首、論陳臥子詩(陳子龍,1608-1647)	141
「戕風賊雅踞騷壇,詩到鍾譚復古難。
  不有陶庵兼臥子,誰從藝海挽狂瀾。」
      【第五十六至一百二十首綜論】	142
第五章 結論	145
參考文獻	148
附錄:
一、俟公《筍香吟館詩存目錄》手稿	154
二、俟公《筍香吟館詩存•論詩絕句》手稿	16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朝代筆畫,次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漢)王逸章句、王熙元導讀、龔鵬程總策畫:《楚辭》全二冊:(臺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5月革新一版)。
(南齊)謝朓;曹融南校注集說:《謝宣城集校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
(梁)蕭統、(唐)李善:《文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南朝)鍾嶸著;徐達譯注:《詩品》(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
(宋)尤袤撰:《梁谿遺稿二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影印本)。
(宋)韋居安:《梅礀詩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全三冊(上海市: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
(宋)陸游:《渭南文集》(北京市:線裝書局,2004年,《宋集珍本叢刊•儒藏系列》影印《渭南文集》宋嘉定刻本)。
(宋)歐陽脩、宋祁等撰:《新唐書》全三冊(臺北市: 臺灣商務, 2010年9月第二版,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據北宋嘉祐刊本)。
(宋)曾季貍:《艇齋詩話》(臺北市: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4月)。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元)張憲:《玉笥集》(臺北市 : 臺灣商務,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明)王世貞;陸潔棟、周明初批注:《藝苑卮言》(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市:文馨出版 : 正生書局總經銷,1973年5月)。
(明)袁華:《可傳集》(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明)陶宗儀;徐永明點校:《書史會要》(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
(明)楊慎;王仲鏞箋證:《升庵詩話箋證》(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市:世界書局,2012年5月, 《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總集類》影印《欽定四庫全書•明詩綜•集部》本)。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編:《靜志居詩話》全二冊(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清)何焯;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7年,《學術筆記叢刊》影印《清光緒六年重修之五十八卷》本)。
(清)沈德潛:《古詩源》(臺北市:中華書局,1983年,《四部備要》影印原刻本校刊)。
(清)沈德潛、周准合編《明詩別裁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全四冊(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影印《萬有文庫簡編》本)。
(清)袁枚;王英志校點:《隨園詩話》(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清)康熙四十六年聖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全唐詩•九百卷•目錄二卷》(臺北市:世界書局,1988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總集類》影印本)。
(清)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清)厲鶚:《宋詩紀事》全二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
(清)顧嗣立:《元詩選》(臺北市:世界書局,2012年5月第一版二刷,《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總集類》影印《欽定四庫全書•元詩選•》本)。
二、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方滿錦:《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研究(修訂本)》(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
方銘、陳靜、李玉婉:《香草美人的前世今生—屈原與楚辭》(鄭州市:海燕出版社,2013年12月)。
王克讓:《河嶽英靈集注》(成都市:巴蜀書社, 2006年7月)。
王國良:《溫庭筠詩集校注》(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修訂版)》全二冊(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6月第二版)。
朱光潛:《詩論》(新北市:頂淵文化,2004年1月)。
呂一飛:《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魏晉北朝北方少數民族社會風俗及其對隋唐的影響》(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全二冊(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李鍌、單耀海總主編:《中華大辭林》(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
杜文瀾:《宋七家詞選》(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5月)。
杜松柏:《詩與詩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9月)。
周興陸:《文心雕龍精讀》(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
范月嬌:《陳師道及其詩硏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侯會:《文學之旅-中華文學五千年》全二冊(臺北市: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5月第二版)。
姜曉東:《劉禹錫》(北京市: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
夏承燾等撰稿:《蘇軾詩文鑑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8月初版三刷)。
秦漢唐:《影響中國文化的五十個文學家》(臺北市:添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6月)。
高樹藩:《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增訂本)》(臺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4月,臺三版一刷)。
陳田:《明詩紀事》全六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孝全:《細讀與隨想•文學的改良與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陳湛銓:《元遺山論詩絕句講疏》(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郭平安:《李夢陽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3月)。
郭明進:《蘇東坡詩詞選》(新北市:漢威出版社,1989年7月)。
張建:《清代詩話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 年1月)。
張建業:《中國詩歌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年6月)。
張健:《王士禛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4月)。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詩歌》(新北市:培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7月)。
曾永義:《古典文學辭典》(臺北市:正中書局,1990年5月)。
葉慶炳:《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編下輯》(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12月)。
傅璇琮:《全宋詩》(北京市:古文獻硏究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傅璇琮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褚大為責任編輯,《明詩觀止》編委會編:《明詩觀止》(上海市:學林出版社,2015年8月)。
楊克惠:《詩經》(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楊松年:《姚瑩〈論詩絕句六十首〉論析》(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5月)。
楊蒼嵐:《宋代江西詩派研究》(臺南市:唯一書業中心,1985年7月)。
楊鐮(古代文學)、天津人民出版社、百川書局出版部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全十卷(臺北市:百川書局,1994年)。
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18年1月)。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三冊(臺北市:學海出版社,1984年)。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市:昭明出版社,2000年2月)。
廖仲安、劉國盈主編:《新古典文學大辭典》(新北市: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趙旭:《謝榛的詩學與其時代》(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5月)。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全二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12月)。
劉鬯:《中國歷代詩人詩選》(臺北市:星光出版社,1987年8月)。
劉耕路:《中國的詩詞曲賦》(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二刷)。
劉澤:《元好問論詩三十首集說》(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錢念孫:《中國文學史演義(增訂版)》全三冊(新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五刷)。
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三版)。
繆鉞:《宋詩鑑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
韓格平、魏崇武主編,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編:《元代文獻與文化研究》全三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12年9月)。
魏怡:《詩歌鑑賞入門》(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 11 月)。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全十二卷(上海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二刷)。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江建俊:〈顏延之〈五君詠〉與蕭統〈詠山濤王戎〉作意蠡測〉,《成大中文學報》第10期(2002年10月)。
李建崑:〈元好問及其論詩三十首絕句〉,《國立中興大學文史學報》第23期(1993年03月)。
李建崑:〈論孟郊秋懷詩十五首〉,《興大中文學報》,第9期(1996年01月)。
高嘉君:〈當代詩王陳冠甫慶煌〉,《國文天地•學林人物》(2012年6月18日)。
楊玉成:〈後設詩歌:唐代論詩詩與文學閱讀〉,《淡江中文學報》第19期(2006年6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吳秋美:《袁枚〈仿元遺山論詩〉研究》(臺北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林欣怡:《錢謙益論詩絕句證析》(臺北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張祚賓:《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語言藝術研究》(彰化市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五、會議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李建崑:〈從張籍樂府詩看唐代民間風情〉,「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中興大學,2000年10月19、20日)。
楊松年〈研究論詩絕句的意義:清代論詩絕句為例〉,「第二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高雄市:中山大學,1999年11月19、21日)。
六、電子資源:(依筆畫排列)
世界客報網站(john380920.blogspot.com)
五南官網 (http://www.wunan.com.tw/)
中研院語言所「搜詞尋字」語庫查詢系統 (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中國古典戲曲資料庫網站(ccddb.econ.hc.keio.ac.jp/wiki)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search.htm)
古詩文網站(https://www.gushiwen.org/)
華人百科網站(https://www.itsfun.com.tw)
搜韻網《詩詞檢索網站》(https://sou-yun.com/QueryPoem.aspx)
詩詞檢索網站(https://sou-yun.com/QueryPoem.aspx)
漢語網網站 (www.chinesewords.org/dict/158475-669.html)
維基文庫網站(https://zh.wikisource.org/zh)
維基百科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
讀古詩詞網網站(https://fanti.dugushici.com)

附錄:
一、俟公《筍香吟館詩存目錄》手稿
二、俟公《筍香吟館詩存•論詩絕句》手稿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