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7201411230700
DOI 10.6846/TKU.2014.01262
論文名稱(中文) 清康熙朝御製文獻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Ching Dynasty document written by Kangx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魏明政
研究生(英文) Ming-Zheng Wei
學號 892000026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30
論文頁數 44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委員 - 袁保新
委員 - 陳德和
委員 - 曾守正
委員 - 王樾
關鍵字(中) 康熙皇帝
御製文獻
崇儒重道
文化統治
盛世文治
西歐科學
帝王意志
出版工藝
文獻整理
中華文化
關鍵字(英) Emperor Kangxi
Royal Documentation
respect scholars and value morality
Cultural rule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rule
Western Europe Science
Emperor’s Willingness
publishing skills
documentation integration
Chinese Cul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治武功」是中國歷來衡量政局興衰之重要標準。康熙皇帝在位長達61年,先後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打敗俄皇、綏服蒙古、撫安西藏,「武功」盛極一時;且又重視學術、弘揚文化、編纂圖書、獎勵學者、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文治」無人能比。此無論是「千古一帝」,亦或開創「康乾盛世」,康熙皇帝在「文治武功」的歷史評價上,顯然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史論均盛嘆其文治武功,然而作為「文治」指標之「編纂圖書」上,其究竟具體之數量、內容為何?卻又語焉不詳,或莫衷一是,令人難以窺探康熙皇帝「編纂圖書」文治成就之全貌。

    據此,本文利用清朝正式官方文獻,如:《國朝宮史》、《大清會典事例》、《清朝文獻通考》等,具體彙整出康熙朝「御製文獻」共計67種,並清楚說明各部文獻之書名、卷數、編纂時間、編撰者、修纂過程、動機、目的、評價及版本等,試圖彌補歷來研究康熙皇帝「編纂圖書」文治成就之模糊地帶。

    此外,本文透過「文獻」與「哲學」之互動關係(以文獻提供內容,以哲學提供方向),先針對「文獻」本身之「資料」義,進行相關彙整、考證,清楚建構「底層建材」;其後,再根據「底層建材」進行文獻學之哲學義(前理解範疇、理解後詮釋)開展。此除可擴展清康熙朝御製文獻之研究範圍與廣度外,更可避免其唯考古化與繁瑣化之危機。

    本文以為,清康熙朝御製文獻哲學義之「前理解範疇」,主要建構在康熙皇帝「異族入主中原」之特殊身分及其「憤而自學」之性格,從而促成整體御製文獻之編纂動機:從第一步「崇儒重道」之文化選擇,欲淡化滿、漢文化差異,得到漢人認同;發展至第二步,以「文化統治」箝制文人學士思想,掌握民心、鞏固政權;進而演變成第三步,在武力征伐天下之過程中,自省將誤入岐途,淪於窮兵黷武,欲效法古代聖王,追求盛世文治。同時,並企圖引進「西歐科學」,凌駕漢學,從而建立異族君王之文化尊嚴。

    而在御製文獻哲學義之「理解後詮釋」部分,本文試圖從「文獻特色」與「文獻價值」二義進行析論。首先,就「文獻特色」而言:第一,在內容方面,無論從編纂之圖書選定、人員挑選、內容指示、康熙親身參與編纂或從其編纂態度上,均見「御製」二字,並非虛名,而具有真實之涵義。第二,在形式方面,康熙皇帝征調全國各地優秀之工匠,窮盡所能,費盡巧思,再加上自身之文化素養,及其對完美之堅持,從而印製出精美絕倫的劃時代精品,史稱「殿本」、「康版」,此對於清代整體之出版工藝,奠定下厚實基礎。日後,更對於「清內府刻書」,無論從內容或形式上,實具有「發凡起例」之影響。其次,就「文獻價值」而言:第一,康熙皇帝以「注釋」、「編纂」等方式,將中國古代豐富卻又散亂之文獻,重新進行整理,除賦予當代時空之特殊意義外,更方便士人學子檢索,提供正確文獻資料,成為其文獻整理之價值。第二,「御製文獻」繼承中華文化歷來傳統,且又融合康熙朝滿漢民族之文化內容,日後,更開拓出漢、滿、蒙、回、藏、苗、傜等多族共融與中西文明並進之新文化精神,將之視為清當代「中華文化」代表,應是無庸致疑之論點。吾人從其御製文獻之頒發、賞賜、翻刻及販售等過程中,除具見康熙皇帝為推廣中華文化之用心外,更可視為其文獻傳播之價值。
英文摘要
“Civilized goverance and Martial achievements(文治武功)”is the important criteria to measu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ancient China. Emperor Kangxi had reigned for 61 years, he captured Oubai(鰲拜), crackdowned the rebellion of three warlords, recovered Taiwan, defeated the Russian Tzar, conquered Mongolia, and appeased Tibet, his Martial achievements had reached the ceiling. In addition, he also valued academy, widespreaded culture, edited textbooks, promoted scholars, and faciliated the exchange of Sino-western culture, his Civilized goverance had also been unprecedented. It is obviously undoubted that the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Emperor Kangxi is unprecedented, no matter the comment of “ the greatest Emperor of history”or the commencement of “Kangxi-Chienlung Prosperity. In spite of this, however, “Textbook-edition”, as the indicator of “Civilized goverance”, is ambiguous. It’s concrete quantity and content is unclear, so that nobody can realize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Textbook-edition”of Emperor Kangxi.

Therefore, this thesis will use the official documents of Ching Dynasty, such as “ the Palace History”, “ the Code and Example of Ching Dynasty”, and “General documents’analysis of Ching Dynasty”, to integrate the 67 kinds royal documents of Kangxi Dynasty, and clearly explain the name, volume, editogn time, editor, editing process, motivation, purpose, evaluation and version of every document. And it also try to compensate the vague area of the research of “Textbook-edition”of Emperor Kangxi.

Besides, this thesis will also focus on the “information meaning” of document itself,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of “Document” and “Philosophy”(to provide content via Document, and to provide direction via Philosophy), to proceed the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clearly construct the “Bottom Building Material”. Afterwards, it will commence the philosophy meaning of Documentation by using the “Bottom Building Material”(Pre-realizing scope,  Realizing explination). Thus it will broade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width of royal documents of Kangxi Dynasty, and avoid the crisis of analysis and trifle.

The “Pre-realizing scope” of royal documents of Kangxi Dynasty mainly base on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aliens rule China” of Emperor Kangxi and his character of “Self-learning”, and push the editing motivation of royal documents. From the first step, the cultural choice of “respect scholars and value morality” to reduc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nchurian and Han people, and gain the identity of Han people. To the second step, using “Cultural rule” to crackdown the thought of scholars, to seize people and to consolidate regime. Further to the third step, during the military conquering process, to avoid steping into the wrong direction of military paranoia, he wants to mimic the ancient Philosopher Kings to pursue the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rule. Meanwhile, he also attempts to induce the “Western Europe Science” to surpass the Sinology, and establish the cultural dignity of alien Emperor.

At the part of “Realizing explination” of the Philosophy meaning of Royal Documentati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proceed analysis through “Document Character” and “Document Value”. For the part of “Document Character”: First, for the content, no matter from the edition of choosing textbook, choice of staffs, instruction for content, the personal attendance of Emperor Kangxi and his editing manner, it is clear that the term of “Royal Document”, has the true meaning. Secondly, for the formality, Emperor Kangxi recruited the artists nationwide to do their best, to add his own 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his insistence for perfectness, thus he print out the marvelous and unprecedented masterpieces. These masterpieces are called “Palace Version” or “Kangxi Version”, and they also set up the strong basis of the whole publishing skills of Ching Dynasty. Afterwards, no matter from content or formality, they also have the “deep and sampling”influence for the “Royal Version Textbook”. For the part of “Document Value”: Firs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xplanation” and “edition”, Emperor Kangxi re-clarified the abundent and scattered documents of the ancient China, to endow the special meaning of the contemporary era, to ease the checking of scholars, and provide the correct document information. This becomes the value of his documentation integration. Secondly, the “Royal Documentation”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conbimes the cultural contents of Machurian and Han people of Kangxi Dynasty, and explores the new cultural spirits of the conbinition of Han, Manchria, Mongolia, Muslims, Miaos and Yao people, and the co-existance of Sino-western Civilization. It is undoubted that the “Royal Documentation”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temparary “Chinese Culture”of Ching Dynasty. From the process of issuing, giving, re-printing and selling of the “Royal Documentation”, we can see the great efforts of Emperor Kangxi to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we can also regard it as the value of document communica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清康熙朝御製文獻之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本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使用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21

第二章	御製文獻之編纂動機 -----------------------------29
第一節	崇儒重道之確立 ---------------------------------31
第二節	文化統治之開展 ---------------------------------42
第三節	盛世文治之追求 ---------------------------------48
第四節	帝王志趣之提倡 ---------------------------------62

第三章	御製文獻之經部內容 -----------------------------73
第一節	易類 -------------------------------------------75
第二節	書類 -------------------------------------------82
第三節	詩類 -------------------------------------------89
第四節	禮類 -------------------------------------------95
第五節	春秋類 -----------------------------------------99
第六節	五經總義類 ------------------------------------107
第七節	四書類 ----------------------------------------109
第八節	樂類 ------------------------------------------113
第九節	小學類 ----------------------------------------119

第四章	御製文獻之史部內容 ----------------------------135
第一節	正史類 ----------------------------------------138
第二節	編年類 ----------------------------------------145
第三節	紀事本末類 ------------------------------------155
第四節	別史類 ----------------------------------------163
第五節	詔令奏議類 ------------------------------------167
第六節	時令類 ----------------------------------------179
第七節	地理類 ----------------------------------------183
第八節	政書類 ----------------------------------------193
第九節	史評類 ----------------------------------------204

第五章	御製文獻之子部內容 ----------------------------213
第一節	儒家類 ----------------------------------------215
第二節	天文算法類 ------------------------------------230
第三節	術數類 ----------------------------------------242
第四節	藝術類 ----------------------------------------246
第五節	譜錄類 ----------------------------------------251
第六節	類書類 ----------------------------------------257

第六章	御製文獻之集部內容 ----------------------------291
第一節	別集類 ----------------------------------------293
第二節	總集類 ----------------------------------------304
第三節	詞曲類 ----------------------------------------353

第七章	御製文獻之特色及其價值-------------------------365
第一節	帝王意志之呈現 --------------------------------366
第二節	出版工藝之奠基 --------------------------------384
第三節	古代文獻之整理 --------------------------------395
第四節	中華文化之傳播 --------------------------------405

第八章	結論 ------------------------------------------421

主要參考書目 --------------------------------------------427

表    次
表1-1:康熙朝御製文獻官方記載一覽表 ----------------------18
表3-1:康熙朝御製「經部」文獻一覽表 ----------------------73
表4-1:康熙朝御製「史部」文獻一覽表 ---------------------135
表5-1:康熙朝御製「子部」文獻一覽表 ---------------------213
表6-1:康熙朝御製「集部」文獻一覽表 ---------------------291
參考文獻
主要參考書目
壹、傳統文獻(按四庫分類法進行排列)
一、經部
1.《日講易經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冊)	(清)牛鈕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御纂周易折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冊)	(清)李光地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日講書經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冊)	(清)庫勒納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4.《欽定書經傳說彙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冊)	(清)王頊齡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5.《欽定詩經傳說彙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3冊)	(清)王鴻緒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6.《日講禮記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冊)	(清)張廷玉、鄂爾泰、汪由敦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日講春秋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2冊)	(清)庫勒納、李光地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3冊)	(清)王掞、張廷玉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9.《日講四書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08冊)	(清)喇沙里、陳廷敬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0.《御製律呂正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15冊)	(清)康熙52年清聖祖御定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1.《御定康熙字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9-231冊)	(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纂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2.《御製增訂清文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2-233冊)	(清)傅恒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3.《御定音韻闡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40冊)	(清)李光地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二、史部
1.《明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97-302冊)	(清)張廷玉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清史稿》(全20冊)	趟爾巽;柯劭忞等編纂、洪北江主編	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大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大清滿州實錄》合訂本)	(清)勒德洪、明珠等奉敕修纂	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9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4.《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大清滿州實錄》合訂本)	(清)圖海、勒德洪等奉敕修纂	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9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5.《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大清滿州實錄》合訂本)	(清)巴泰、圖海等奉敕修纂	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9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6.《世祖章皇帝實錄》(全1冊.《清實錄》第3冊)	(清)巴泰、圖海等奉敕修纂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月,1版1刷。
7.《聖祖仁皇帝實錄》(全3冊.《清實錄》第4-6冊)	(清)馬齋、張廷玉等奉敕修纂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9月,1版1刷。
8.《世宗憲皇帝實錄》(全2冊.《清實錄》第7-8冊)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敕修纂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0-11月,1版1刷。
9.《高宗純皇帝實錄》(全19冊.《清實錄》第9-27冊)	(清)慶桂、董誥等奉敕修纂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1月-1986年6月,1版1刷。
10.《德宗景皇帝實錄》(全8冊.《清實錄》第52-59冊)	(清)世續等奉敕修纂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9月,1版1刷。
11.《康熙起居注》(全3冊)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	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8月,1版1刷。
12.《平定三逆方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54冊)	(清)勒德洪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3.《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54-355冊)	(清)溫達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4.《清史紀事本末》(清)黃鴻壽編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5月,1版1刷。
15.《御定歷代紀事年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7-391冊)	(清)王之樞、周清原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6.《太祖高皇帝聖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11冊)	(清)康熙25年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7.《太宗文皇帝聖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11冊)	(清)世祖敕編、聖祖續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8.《世祖章皇帝聖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11冊)	(清)康熙26年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9.《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85冊)	(清)雍正8年世宗憲皇帝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0.《御定月令輯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7冊)	(清)李光地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1.《大清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4-483冊)	(清)和珅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2.《大清會典(康熙朝)》(《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72-73輯.全20冊)	(清)伊桑阿等纂修	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2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3.《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全17冊.《續修四庫全書》第798-814冊.據光緒石印本影印)	(清)崑岡等奉敕修纂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1版1刷。
24.《清朝文獻通考》(全2冊)	(清)乾隆官修、張廷玉等奉敕撰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2版1刷。
25.《清朝續文獻通考》(全4冊)	劉錦藻撰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2版1刷。
26.《幸魯盛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2冊)	(清)孔毓圻、金居敬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7.《萬壽盛典初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3-654冊)	(清)王掞監修、王原祁;王奕清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8.《國朝宮史》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左步青校點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1版1刷。
29.《國朝宮史續編》	(清)慶桂等編纂、左步青校點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7月,1版1刷。
30.《四庫全書總目》(全8冊)	(清)紀昀等奉敕撰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6版。(原用「民國」紀年)
31.《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冊)	(清)永瑢、紀盷等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2.《御批資治通鑑綱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89-691冊)	(宋)朱熹撰、(清)聖祖批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3.《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前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2冊)	(宋)金履祥撰、(清)聖祖批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4.《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3-694冊)	(明)商輅等撰、周禮發明、張時泰廣義、(清)聖祖批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三、子部
1.《御定孝經衍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8-719冊)	(清)葉方藹;張英監修、韓菼編纂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御纂性理精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9冊)	(清)李光地奉敕纂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御纂朱子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0-721冊)	(宋)朱熹撰、(清)李光地;熊賜履等奉敕纂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4.《御製歷象考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0-791冊)	(清)允祿、何國宗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5.《御製數理精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9-801冊)	(清)康熙52年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6.《御定星歷考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1冊)	(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9-823冊)	(清)孫岳頒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御定佩文齋廣羣芳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5-847冊)	(清)汪灝、張逸少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9.《不下帶編;巾箱說》《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0.《異辭錄》《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劉體智撰、劉篤齡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1.《揚州畫舫錄》《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2.《舊典備徵.安樂康平室隨筆》《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3.《萇楚齊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上、下冊)《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4.《嘯亭雜錄(續錄)》《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	(清)昭槤撰、何英芳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15.《嘯亭雜錄》(《續修四庫全書》第1179冊)	(清)昭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6.《嘯亭續錄》(《續修四庫全書》第1179冊)	(清)昭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7.《御定淵鑑類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82-993冊)	(清)張英、王士禛等奉敕纂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8.《御定駢字類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94-1004冊)	(清)吳士玉、沈宗敬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9.《御定分類字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05-1007冊)	(清)何焯、陳鵬年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0.《御定子史精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08-1010冊)	(清)吳士玉、吳襄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1.《御定佩文韻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11-1028冊)	(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2.《御定韻府拾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29-1030冊)	(清)康熙55年御定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3.《鼎文版古今圖書集成》(全79冊)	(清)陳夢雷原編、(民國)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4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4.《莊子集解》	郭慶藩輯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3月,臺景印1版。(原用「民國」紀年)
四、集部
1.《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8、1299冊)	(清)聖祖御製、張玉書;允祿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00冊)	(清)世宗御製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張文貞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22冊)	(清)張玉書撰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4.《松鶴山房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416冊)	(清)陳夢雷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1版1刷。
5.《御選古文淵鑒》(《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17-1418冊)	(清)聖祖御選、徐乾學等奉敕編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6.《御定歷代賦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19-1422冊)	(清)康熙45年陳元龍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御定全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23-1431冊)	(清)康熙42年御定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2-1434冊)	(清)張玉書、汪霦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9.《御定歷代題畫詩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5-1436冊)	(清)康熙46年陳邦彥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0.《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7-1444冊)	(清)聖祖御定、張豫章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1.《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5冊)	(清)郭元釪原編、康熙50年敕補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2.《御選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6冊)	(清)聖祖御定、陳廷敬等奉敕編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3.《御定千叟宴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7冊)	(清)康熙61年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4.《皇清文穎》(《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9-1450冊)	(清)張廷敬等奉敕編、張廷玉等奉敕續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5.《御定全唐詩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2-1473冊)	(清)徐倬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6.《十朝詩乘》	(清)龍顧山人纂、卞孝萱;姚松點校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1版1刷。
17.《御選歷代詩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1-1493冊)	(清)聖祖御定、沈辰垣;王奕清等奉敕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8.《御定詞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5冊)	(清)康熙54年王奕清等奉敕輯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9.《御定曲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6冊)	(清)康熙54年王奕清等奉敕輯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貳 近人論著(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現代專著
1.(法)白晉等著;徐志敏、路洋譯	《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9月,第1次印刷。
2.(美)魏若望著、吳莉葦譯	《耶穌會士傅聖澤神甫傳:索隱派思想在中國及歐洲》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4月,1版1刷。
3.(美)魏斐德著;陳蘇鎮、薄小瑩等譯	《洪業--清朝開國史》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1版4刷。
4.(英)愛尼斯.安德遜著、費振東譯	《英國人眼中的大清王朝》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年1月,1版1刷。
5.丁原基	《清代康雍乾三朝禁書原因之研究》	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2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6.于桂芬	《西風東漸--中日攝取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7月,1版1刷。
7.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	《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6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分經、史、子、集,共8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1版3刷。
9.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	《清史論叢》(2002年號)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7月,1版1刷。
10.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	《清史論叢》(2006年號)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3月,1版2刷。
11.王俊義、黃愛平合著	《清代學術文化史論》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1刷。
12.王俊義	《清代學術探研錄》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1版1刷。
13.王國良	《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1版1刷。
14.王彬編	《清代禁書總述》北京:中國書店,1999年1月,1版1刷。
15.王鍾翰主編	《滿族歷史與文化》(紀念滿族命名360年周年論集)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1版1刷。
16.王鍾翰	《王鍾翰清史論集》(1-4冊)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1版1刷。
17.北京大学、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淡江大学中國文学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硏究中心合編	《海峽兩岸古典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初版。
18.史景遷著、邱辛曄譯	《皇帝與秀才—皇權游戲中的文人悲劇》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4刷。
19.史景遷著、溫洽溢,吳家恆合譯	《雍正王朝之大義學迷》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4刷。
20.史景遷著、溫洽溢譯	《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1月,初版3刷。
21.司馬朝軍	《《四庫全書總目》編纂考》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1刷。
22.司馬朝軍	《四庫全書總目》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2月,1版1刷。
23.白鋼主編、郭松義李新達;楊珍合著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10卷.清代)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刷。
24.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古籍整理出版十講》	長沙:岳麓書社,2002年10月,1版1刷。
25.向斯	《康熙皇帝畫傳》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5月,1版1刷。
26.朱玫編著	《康熙》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1版1刷。
27.朱葵菊	《中國歷代思想史》(清代卷)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28.朱誠如	《管窺集:明清史散論》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月,1版1刷。
29.朱賽虹、曹鳳祥、劉蘭肖合著	《中國出版通史》(第6冊.清代卷(上))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12月,1版1刷。
30.艾永明	《清朝文官制度》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1版1刷。
31.何宗美	《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1版2刷。
32.余秋雨	《山居筆記》	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初版40印。
33.余敏輝	《歷史文獻學散論》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1版1刷。
34.余梓東	《清代民族政策研究》	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1版1刷。
35.吳伯婭	《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12月,1版1刷。
36.吳哲夫	《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年12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7.吳哲夫	《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6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8.吳哲夫	《清代禁燬書目研究》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8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39.吳懷祺主編、王記錄著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清代卷》	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2月,1版1刷。
40.呂元驄、葛榮晉合著	《清代社會與實學》	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1.李志軍	《西學東漸與明清實學》	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8月,1版1刷。
42.李國文	《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0月,3版3刷。
43.李國文	《文人遭遇皇帝》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1刷。
44.李鴻彬	《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1版1刷。
45.杜澤遜	《文獻學概要》	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1版5刷。
46.汪辟疆	《目錄學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1版1刷。
47.來新夏	《古籍整理講義》	廈門:鷺江出版社,2003年11月,1版1刷。
48.周良霄	《皇帝與皇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1版1刷。
49.周彥文主編	《中國文獻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1刷。(原用「民國」紀年)
50.周彥文主編	《文獻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二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初版。
51.周積明	《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0月,1版1刷。
52.孟昭信	《康熙皇帝》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年5月,1版6刷。
53.孟森	《明清史論著集刊》(上下集)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1版1刷。
54.孟森	《清史講義》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1版1刷。
55.林慶彰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文科適用)》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56.邱燮友等6人編著	《國學常識》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2版2刷。
57.邸永君	《清代滿蒙翰林群體研究》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1版1刷。
58.金克木著、周錫山編	《文化卮言》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1刷。
59.姚伯岳	《中國圖書版本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2版1刷。
60.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編著	《清代內府刻書目錄解題》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9月,1版1刷。
61.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編	《故宮所藏殿本書目》(《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第5冊.民國22年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北平鉛印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6月,1版1刷。
62.胡楚生	《清代學術史研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初版2刷。(原用「民國」紀年)
63.孫欽善	《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1版4刷。
64.徐凌志主編	《中國歷代藏書史》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1版1刷。
65.徐海松	《清初士人與西學》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1刷。
66.翁連溪編	《清代宮廷刻書》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9月,1版1刷。
67.翁連溪編著	《清內府刻書檔案史料彙編》(上、下冊)	北京:廣陵書社,2007年11月,1版1刷。
68.馬積高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2版1刷。
69.高柏園	《韓非哲學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0.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上、下冊)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4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1.常建華	《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1版1刷。
72.張升	《明清宮廷藏書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12月,1版1刷。
73.張仲謀	《清代文化與浙派詩》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8月,1版1刷。
74.張杰	《清代科舉家族》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7月,1版1刷。
75.張研、牛貫杰合著	《清史十五講》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1版2刷。
76.張晉藩主編	《清朝法制史》	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1版1刷。
77.張德澤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3月,1版2刷。
78.張麗珠	《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	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79.張麗珠	《清代義理學新貌》	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3月,初版2刷。(原用「民國」紀年)
80.曹之著	《中國古籍編撰史》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1版1刷。
81.曹文奇主編	《新賓清前史研究論叢》	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1版1刷。
82.曹增友	《基督教與明清際中國社會-中西文化的調適與衝撞》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1刷。
83.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2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4.梁啟超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6月,1版2刷。
85.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	《兩岸四庫學》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9月,初版。
86.清代宮史研究會編	《清代宮史論叢》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9月,1版1刷。
87.章宏偉	《出版文化史論》	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1月,1版1刷。
88.莊吉發	《故宮檔案述要》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12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89.莊吉發	《清史論集》(七)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90.郭伯恭	《四庫全書纂修考》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5月,臺3版。(原用「民國」紀年)
91.郭福祥、左遠波合著	《中國皇帝與洋人》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1版1刷。
92.陳正宏、談蓓芳合著	《中國禁書簡史》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93.陳生璽	《明清易代史獨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1版1刷。
94.陳居淵	《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6月,1版1刷。
95.陳祖武	《清儒學術拾零》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2版1刷。
96.陳捷先主編;王思治.馮爾康編著	《清聖祖康熙事典》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1刷。
97.陳捷先	《康熙寫真》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5刷。
98.陳曉華	《「四庫總目學」史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10月,1版1刷。
99.陶湘編	《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第5冊.民國22年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鉛印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6月,1版1刷。
100.傅玉璋、傅正合著	《明清史學史》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1版2刷。
101.傅偉勳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7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02.喬治忠	《清朝官方史學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3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03.彭林、鄭吉雄主編	《清代學術講論》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1版2刷。
104.彭林編	《清代經學與文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2刷。
105.湯志鈞	《近代經學與政治》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8月,1版1刷。
106.馮浩菲	《中國古籍整理體式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1版2刷。
107.黃永年	《古文獻學四講》	廈門:鷺江出版社,2005年6月,1版2刷。
108.黃愛平	《樸學與清代社會》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1版1刷。
109.黃裳	《筆禍史談叢》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3月,1版2刷。
110.黃裳著、董寧文編	《清刻本》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1版2刷。
111.楊旭輝	《清代經學與文學--以常州文人群體為典範的研究》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7月,1版1刷。
112.萬依、王樹卿、劉潞合著	《清代宮廷史》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113.葉高樹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	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14.葉樹聲、余敏輝合著	《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2版1刷。
115.葉樹聲、許有才合著	《清代文獻學簡論》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116.葛兆光	《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1版2刷。
117.雷夢辰	《清代各省禁書彙考》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9月,1版2刷。
118.裴芹	《古今圖書集成研究》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1刷。
119.趙園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1版2刷。
120.齊秀梅、楊玉良合著	《清宮藏書》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4月,1版1刷。
121.劉仲華	《清代諸子學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1版1刷。
122.劉兆祐	《文獻學》	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初版1刷。
123.劉兆祐	《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6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24.劉家駒	《清史拼圖》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1刷。
125.劉家駒	《儒家思想與康熙大帝》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1月,初版。
126.趟伯陶	《落日輝煌:雍正王朝與康乾盛世》	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年10月,1版1刷。
127.蕭一山	《中國近代史概要》	台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65年8月,再版。(原用「民國」紀年)
128.蕭一山	《清代通史》(1-3冊)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年,臺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29.蕭一山	《清史》	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30.閻崇年	《康熙大帝》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初版。
131.薛文郎	《清初三帝消滅漢人民族思想之策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原用「民國」紀年)
132.謝國楨	《明末清初的學風》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133.謝國楨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134.韓仲民	《中國書籍編纂史稿》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年5月,1版1刷。
135.韓進廉	《無奈的追尋:清代文人心理透視》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1版1印。
136.龔書鐸主編、史革新著	《清代理學史》(上卷.共3卷)	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1版1刷。
二、期刊論文
1.田君偉	<清聖祖恭謁孔廟>	《教與學》1976年10月,第9卷10期,頁10-11。(原用「民國」紀年)
2.白玉霞、裴芹合撰	<《古今圖書集成》成書略考>	《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漢文版)2000年11月,第26卷第4期,頁81-83。
3.何冠彪	<乾綱獨御、乾綱獨斷--康熙、雍正二帝君權思想的一個側面	《漢學研究》2002年12月,第20卷2期,頁275-300。(原用「民國」紀年)
4.余少華	<康熙皇帝對黃鐘律的理解及其對清代宮廷音樂的影響>	《復興劇藝學刊》1998年4月,第23期,頁1-20。(原用「民國」紀年)
5.吳伯婭	<康乾二帝與西方科學>	《中西文化研究》2002年6月,第1期,頁184-188。(原用「民國」紀年)
6.吳哲夫	<中國古代活字版印刷術>	《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7月,第2卷4期(總16期),頁122-127。(原用「民國」紀年)
7.吳哲夫	<中國版畫(上)>	《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9月,第1卷6期(總6期),頁106-111。(原用「民國」紀年)
8.吳哲夫	<中國版畫(下)>	《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11月,第1卷8期(總8期),頁108-113。(原用「民國」紀年)
9.吳哲夫	<中國版畫(中)>	《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10月,第1卷7期(總7期),頁105-112。(原用「民國」紀年)
10.吳哲夫	<中國版畫(續篇)>	《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12月,第1卷9期(總9期),頁124-131。(原用「民國」紀年)
11.吳哲夫	<元代朝廷的出版事業>	《國魂》1989年10月,第527期,頁71-73。(原用「民國」紀年)
12.吳哲夫	<世界上最大的一部書:談四庫全書>	《故宮文物月刊》1983年5月,第1卷2期(總2期),頁61-67。(原用「民國」紀年)
13.吳哲夫	<古代文獻的散佚>	《國魂》1989年12月,第529期,頁74-77。(原用「民國」紀年)
14.吳哲夫	<古代的彩色印刷>	《國魂》1988年12月,第517期,頁84-86。(原用「民國」紀年)
15.吳哲夫	<古書之美>	《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8月,第3卷5期(總29期),頁11-18。(原用「民國」紀年)
16.吳哲夫	<古書版本的鑑定>	《國魂》1988年8月,第513期,頁78-80。(原用「民國」紀年)
17.吳哲夫	<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文化特色考探>	《故宮學術季刊》1994年冬,第12卷2期,頁1-20。(原用「民國」紀年)
18.吳哲夫	<四庫全書修纂動機的探討>	《故宮文物月刊》1989年7月,第7卷4期(總76期),頁62-71。
19.吳哲夫	<四庫全書瑣談(上)>	《國魂》1989年1月,第518期,頁74-76。(原用「民國」紀年)
20.吳哲夫	<四庫全書瑣談(下)>	《國魂》1989年2月,第519期,頁69-71。(原用「民國」紀年)
21.吳哲夫	<我國古書裝訂術的演變>	《國魂》1988年9月,第514期,頁84-87。(原用「民國」紀年)
22.吳哲夫	<我國歷代的膠泥活字印刷(上)>	《國魂》1989年6月,第523期,頁72-74。(原用「民國」紀年)
23.吳哲夫	<我國歷代的膠泥活字印刷(下)>	《國魂》1989年7月,第524期,頁77-79。(原用「民國」紀年)
24.吳哲夫	<阮元與宛委別藏叢書>	《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6月,第2卷3期(總15期),頁116-120。(原用「民國」紀年)
25.吳哲夫	<明朝宮廷的出版事業(上)> 	《國魂》1989年8月,第525期,頁72-74。(原用「民國」紀年)
26.吳哲夫	<明朝宮廷的出版事業(下)>	《國魂》1989年9月,第526期,頁76-77。(原用「民國」紀年)
27.吳哲夫	<武英殿本圖書>	《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11月,第2卷8期(總20期),頁94-98。(原用「民國」紀年)
28.吳哲夫	<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圖書的典藏、維護及宣揚>	《華學月刊》1977年2月,第62期,頁35-45。(原用「民國」紀年)
29.吳哲夫	<從四庫全書談古籍整理的重要性>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89年12月,第22卷2期,頁103-115。(原用「民國」紀年)
30.吳哲夫	<清代的國家出版社>	《國魂》1988年11月,第516期,頁72-74。(原用「民國」紀年)
31.吳哲夫	<清代殿本圖書>	《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7月,第3卷4期(總28期),頁132-137。(原用「民國」紀年)
32.吳哲夫	<清代禁書中關於詆譭「夷狄」暨「清室」文字蠡測>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1年7月,第4卷7期,頁41-45。(原用「民國」紀年)
33.吳哲夫	<開創古書中的彩色世界>	《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5月,第3卷2期(總26期),頁89-95。(原用「民國」紀年)
34.吳哲夫	<圖書的裝潢:歷代圖書型制的演變>	《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3月,第1卷12期(總12期),頁46-51。(原用「民國」紀年)
35.吳哲夫	<談文獻資料的整理>	《國魂》1989年11月,第528期,頁72-74。(原用「民國」紀年)
36.吳哲夫	<儒家群經的出版>	《國魂》1990年1月,第530期,頁86-88。(原用「民國」紀年)
37.李孝聰	<馬國賢與銅版康熙《皇輿全覽圖》的印製-兼論早期中文地圖在歐洲的傳布與影響>	《東吳歷史學報》1998年3月,第4期,頁139-154。(原用「民國」紀年)
38.李來璋	<康熙與十四律>	《滿族文化》1996年1月,第22期,頁68-71。(原用「民國」紀年)
39.汪漁洋	<論清聖祖康熙帝之貢獻>	《滿族文化》1981年9月,1期,頁11-13。(原用「民國」紀年)
40.周勛初	<康熙御定「全唐詩」的時代印記與局限>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5年6月,第5卷2期(總18期),頁1-12。(原用「民國」紀年)
41.胡紹棠	<曹寅與《全唐詩》>	《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6輯,頁142-161。
42.晏路	<康熙和在華西洋傳教士的科學技術活動>	《滿族文化》1994年5月,第19期,頁26-33。(原用「民國」紀年)
43.秦麗娜、季秋華合著	<彌足珍貴的康熙本「大清一統志」>	《圖書館建設》2001年11月,第2001卷6期(總126期),頁105-106。
44.高明	<字書與康熙字典>	《江蘇文獻》1979年5月,第10期,頁72-75。(原用「民國」紀年)
45.高明	<字書與新修康熙字典>	《華文世界》1979年5月,第16期,頁16-20。(原用「民國」紀年)
46.崔文印	<說《古今圖書集成》及其編者>	《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2期,頁60-67。
47.曹紅軍	<《古今圖書集成》版本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3期(總第131期),頁53-66。
48.曹瑛	<《古今圖書集成》文獻學價值評析>	《中醫藥學刊》2001年4月,第19卷第2期,頁141-142。
49.章宏偉	<揚州詩局刊刻《全唐詩》研究>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月,第37卷第2期,頁85-96。
50.郭向東	<《四庫全書》編纂與中國古文獻之劫難>	《圖書與情報》2004年,第2期,頁13-17。
51.陳國棟	<養心殿總監造趙昌--為康熙皇帝照顧西洋人的內務府成員之一>	《故宮文物月刊》2011年10月,第343期,頁44-51。
52.陳捷先	<說康熙>	《故宮文物月刊》2011年10月,第343期,頁32-42。
53.陳莉婷	<康熙朝耶穌會士與中國輿圖的繪製>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999年4 月,第9卷6期(總54期),頁140-155。(原用「民國」紀年)
54.葉永勝	<陳元龍與《歷代賦滙》>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12月,第20卷第4期,頁60-64。
55.葉高樹	<乾隆皇帝「稽古右文」的圖書編纂事業>	《故宮學術季刊》2003年冬季,第21卷第2期,頁59-105。(原用「民國」紀年)
56.趙長海	<《古今圖書集成》版本考>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5月,第3期,頁43-47。
57.劉家駒	<康熙皇帝幼年所受的教育及其影響>	《東吳文史學報》1991年3月,第9期,頁83-102。(原用「民國」紀年)
58.劉家駒	<康熙皇帝的集權與激變>	《東吳歷史學報》1996年3月,第2期,頁55-89。(原用「民國」紀年)
59.劉家駒	<經筵日講-康熙皇帝所受四書五經的教育>	《故宮文物月刊》1993年3月,第10卷12期(總120期),頁120-127。(原用「民國」紀年)
60.劉家駒	<經筵日講-康熙皇帝青年時期所受的公開教育>	《東吳文史學報》1992年3月,第10期,頁109-143。(原用「民國」紀年)
61.劉潞	<康熙與西學>	《中國檔案》1998年8月,第1998卷8期(總298期),頁44-46。
62.韓琦	<西學帝--耶穌會士安多在康熙時代的科學活動>	《故宮文物月刊》2011年10月,第343期,頁52-57。
63.竇秀艷	<曹寅的文獻學成就>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3月,第2期,頁92-95。
三、會議論文
1.陳捷先	<康熙皇帝與中西文化交流>	「十七、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兩岸故宮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2011年11月15-17日,頁23-47。
2.黃愛平	<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與圖書編纂>	「2006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四)-中華文化與當代價值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東吳大學、輔仁大學、南華大學、中國哲學會所主辦,2006年11月11-12日,頁C-1-1~7。
3.劉輝	<社會功能與製作機制: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御容」之比較>	「十七、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兩岸故宮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2011年11月15-17日,頁131-143。
4.閻崇年	<康熙  千古一帝>	「十七、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兩岸故宮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2011年11月15-17日,頁49-58。
5.瞿林東	<中國修史傳統與中國文明傳承>	「2006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四)-中華文化與當代價值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東吳大學、輔仁大學、南華大學、中國哲學會所主辦,2006年11月11-12日,頁C-3-1-10。
四、專案研究論文
1.吳哲夫	<清朝武英殿刊本圖書傳存情形之調查研究>	台北:行政院,1984年度研考經費補助專案。(原用「民國」紀年)
五、網站資料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建置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台北: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1984年。(原用「民國」紀年)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