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7201309063000
DOI 10.6846/TKU.2013.01265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之公私協力治理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alysis of the New Taipei Cit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Festiva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張孝文
研究生(英文) Hsiao-Wen Chang
學號 6006404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4
論文頁數 10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志瑋
委員 - 李宗勳
委員 - 曾冠球
關鍵字(中) 公私協力
地方節慶
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
關鍵字(英)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Local Festival
New Taipei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政府透過節慶活動之舉辦,除彰顯在地文化特色之外,也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有效方法。本文即以2012年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為個案,探討政府部門如何在「文化淡水、健康城鎮」的發展願景下,運用引進民間部門的資源與力量,使該藝術節活動能達到帶動觀光、深耕文化、融入教育與增強公民參與的各項目標。
本文選擇2012年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為個案分析的原因,在於該節慶活動舉辦四屆以來,獲得當地民眾高度參與和肯定,並成為淡水健康城市的一環。本文認為從這個特色切入,將有助於挖掘出現行公私協力結構的不同面向。
本文運用參與觀察法與訪談法,除瞭解該藝術節的實際籌辦過程外,並蒐集公私部門各活動參與者的觀點與意見,希望達成下列研究目的:
第一,分析淡水國際藝術節的協力治理結構及參與者之彼此關係。
第二,探討地方政府與民間部門協力過程中的優勢與可能問題。
第三,提出未來強化地方政府籌辦節慶活動治理結構之建議。
除前言外,本文第二部分將介紹公私治理理論與2012年新北市國際環境藝術節之個案作連結,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將分別就前述三項研究目的予以探討。第六部分則為結論。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our local governments through the festival's organizing, in addition to highlighting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loc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 2012 New Taipei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Festival as a case study in how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ultural fresh water, healthy town" development vision, the 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private sector resources and strength, so that the arts festivals can reach to bring tourists, roots in culture, into education and the goals of enhanc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is selection 2012 New Taipe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for the case study environmental reasons, that the festivals held for four years, to get local people involved and the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and become part of a healthy city freshwat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feature cut will help tap lines appear different aspects of public - private partnership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actual process of organizing the festival, the various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activities and to collect views and opinions of participants and hope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urposes:
First,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freshwater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econd, explore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partner in the process of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problems.
Third, the proposed future festivals organized by local governments to strengthen governance structures proposed.
In addition prefac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public-private governance theory and 2012 Taipei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Festival New Case for a link to the fifth part of the third part of the aforementioned three studies will aim to be explored. Part VI is the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目次		i
圖次		iii
表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個案介紹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及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24
第一節 公私協力治理	24
第二節 地方節慶活動	40
第三節 公民參與之社區總體營造	43
第四節 相關地方節慶研究	48
第三章 協力治理結構:過程與影響	53
第一節 協力結構構成	53
第二節 協力結構網絡分析	56
第四章 協力合作機制	65
第一節 正式機制	65
第二節 非正式機制	68
第三節 合作機制的缺失	75
第五章 運作過程分析	77
第一節 整合過程分析	77
第二節 成果展現	83
第三節 問題與挑戰	85
第六章 結論	9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7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0
參考資料	102
 
圖次
圖1–1:研究架構圖	20
圖1–2:章節安排圖	22
圖2–1:政府、公民與其他社會行動者的夥伴關係:二十一世紀觀點	33
圖3–1:協力關係圖	58
圖3–2:淡水藝術節之協力行動者關係	62

 
表次
表1–1:2012藝術節之藝術家駐校與藝術踩街流程	8
表1–2:2012藝術節之市民環境劇場活動流程	9
表1–3:2012藝術節活動總表	10
表1–4:田野觀察概況	14
表1–5:訪談對象	15
表1–6:新北市政府訪談大綱	16
表1–7:淡水區公所訪談大綱	17
表1–8:私部門(企業、民間團體)訪談大綱	18
表2–1:協力形式及治理方式	28
表2–2:夥伴關係的生命週期治理模式	32
表2–3:政府與私部門互動模式之4Cs關係	35
表2–4:地方性夥伴機制操作類型	37
表3–1:各單位協助事項	52
表5–1:成果展現觀點	8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一芝(2013)。臺灣22大節慶深度旅遊 節慶特刊。遠見雜誌,16-22。
王政彥(2001)。社區終身學習合作網路的發展。成人教育,11-21。
王昭正、朱瑞淵,譯,Floyd J.Foler原著(1999),調查研究方法,台北市:弘智文化。
王寶能(2012)。公私夥伴關係建構與運作之研究─以「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市:博創印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何康國(2011)。從全球在地化觀點論淡水藝術節之效益評估研究報告書。
何康國(2011)。藝穗節與藝術節-全球化的表演藝術經營。台北:小雅音樂。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21」。美國考察報告,空間,第56期,61-67。
李宗勳(2009)。公共治理與地方事務III。載於郭耀昌主編,協力式公共治理與社區安全(125-156頁)。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發行。
李宗勳(2009)。治安網絡與社區治理─公民參與的整合途徑與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6期,1-36。
李長晏、林煥笙、曾淑娟(2012)。邁向更實質的公共參與-協力治理概念意涵與分析途徑之探討,臺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永續治理:新環境、新願景」發表之論文,台南市成功大學。
李長晏、詹立煒合著(2004)。跨域治理的理論與策略途徑之初探。中國地方自治,第655期,4-31。
李柏諭(2010)。跨域公共事務的管理邏輯:治理演化的類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第二卷,第4期,1-39。
周宜亮(2011)。地方文化節慶在地化策略之研究-以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李長晏合著(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林建宇(2011)。地方節慶的文化治理研究─以淡水藝術踩街為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皆興、蕭智遠(2009)。社區營造發展模式之探討-以高雄市河堤社區為例。城市發展專刊,頁46-65。
林會承(1996)。由社區的本質看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研討會議實(58-69頁)。台北:東吳大學發展處。
柯于璋(2005)。社區主義治理模式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台灣地區社區政策。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33-57。
唐楠、黃翔、張慧(2008)。中國傳統節慶現代旅遊價值分析。資源環境與發展,第2期,1-35。
馬元容(2003)。從傳統節慶到新公共平台─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英陣(2001),市民社會的實踐:第三部門與政府的互動。全球化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台灣社會福利協會。
張國偉(2005)。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云(2012)。淺談現代節慶旅遊。華章,第15期,30-64。
淡水區公所(2012)。淡水區公所籌備會議紀錄。
淡水區公所(2012)。藝術節之市民環境劇場活動流程。
淡水區公所(2012)。藝術節之藝術家駐校與藝術踩街流程。
淡水區公所(2012)。藝術節活動總表。
莊惠勻(2011)。滬哈!藝形逛大街。台北市:城邦文化出版。
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台北市:五關藝術管理。
陳志瑋(2005)。從全局治理角度論中央與地方協力關係之建構。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主辦「行政區域重劃與遷都」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月刊,第62期,1-11。
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183-215。
陳溪林、閻蕙群譯,Allen, J., O’Toole, W., McDonnell,I., & Harris, R.原著(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台北:五官出版社。
陳錦煌(1999)。新港社區終身學習中心。對話新港─記錄台灣新港移風易俗的腳步,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327-328。
陳錦煌、翁文蒂(2003)。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第3期,63-90。
黃聿卉(2005)。從法國經驗看藝術節對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影響。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雯等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文化。
楊敏芝、辛晚教(2001)。文化產業與都市發展互動意涵,亞太四城發展論壇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廖炯志(2007)。公部門辦理節慶活動之組織與網絡整合研究─以台北燈節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淑容、周志龍、古宜靈(2000)。文化產業生根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3期,117-139。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空大行政學報,第13期,223-268。
劉雲瑋(2011)。從地方自主性與協力治理觀點論健康城市之發展─以淡水鎮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政偉、陳桓敦、杜欣芸(2012)。地方節慶活動永續發展指標建構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管理研究,第7卷,45-64。 
蘇明如(2004)。解構文化產業。台北:春暉出版社。
劉新園(民93年7月14日)。文化產業政策的形成,國政研究報告。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3/EC-R-093-009.htm#_ftn1擷取日期:2012年4月。
劉新園(民98年5月13日)。甚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國政研究報告。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2/5867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3/EC-R-09	3-009.htm#_ftn1/擷取日期:2012年4月。
淡水區公所工作報告書(2012)。取自:http://www.tamsui.ntpc.gov.tw/_file/1303/SG/49428/D.html,擷取日期2013-1-31。
 
英文部分
Getz, D. 1997.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New York: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
Goss, S. 2001.Making Local Governance Work: Networks, Relationship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New York: Palgrave.
John, P. 2001. Local Government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Sage.
Kernaghan, K.1993. “Partnership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57-76. 
Koliba, Christopher, Jack W. Meek, and Asim Zia, 2010. Governance Network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Kooiman, J.1993 “ Governance and Governability: Using Complexity, Dynamics, and Diversity,” in J.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pp35-48.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Lowndes, Vinien and Chris Skeleher, 1998. “The Dynamics of Mulit-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s of Govern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6(2): 313-333.
McQuaid, R. W. 2000. “The Theory of Partnership: Why Have Partnership?” In S. P. Osborne (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Rutledge Press, 9-35.
Najam, Adil. 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0(4): 375-397.
Provan, Keith G., Mark A . Veazie, Lisa K. Staten, and Nicolette I. Teufel-Shone. 2005. “The use of network analysis to strengthen community partnership.”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5(5): 603-613.
Rhodes, R. A. W. 1997.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 Governance, Reflect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Ring, Peter Smith and James L. Perry 1985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Implications of Distinctive Contexts and Constrai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2): 276-286.
Savas, E. S. 2000.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Robert J. Gormley.
Stephenson, J. (1991). “Whithe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Urban Affair Quarterly, 27: 109-12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