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7200814320300
DOI 10.6846/TKU.2008.01340
論文名稱(中文) 誰才是盜版的推手?-反思日劇在台灣之流通與消費
論文名稱(英文) Who Is Encouraging Piracy : Reassessing the Flow and Consumption of Japanese TV Drama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謝琬婷
研究生(英文) Wan-Ting Hsieh
學號 69308014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6
論文頁數 9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魏玓
委員 - 劉昌德
委員 - 吳怡國
關鍵字(中) 影視產品進口
日劇
日劇迷
盜版
網路下載
關鍵字(英) import of audiovisual works
Japanese dramas
fans of Japanese dramas
piracy
network download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93年,有線電視的合法化,加速了國內電視產業的發展,亦帶動了電視台購買海外版權節目的趨勢,以及外國節目市場之競爭,但也同時為經營代理國外影視產品設下更高的門檻。因而在有線電視合法與外片開放進口後,看似擁有多樣化選擇的電視頻道,其實仍隱藏著各大媒體集團為收視率與廣告收益考量,而犧牲掉閱聽眾們的收視選擇性。是此,本研究藉由整理國內電視台日劇的播出資料,並訪問日劇代理發行業者與日劇迷,欲將日劇閱聽人「購買盜版」和「網路下載」的行為置於更廣大的市場脈絡下,探討媒體產業的結構性因素,以及日劇迷身處其中的力量。
  研究發現,日劇於非合法管道的流通的確和全球盜版與網路下載的盛行有著不可避免之關係,但也點出了閱聽人對於日劇觀賞的高度需求。且在影視節目被引過的過程中,國與國、媒體與媒體、企業與企業間錯綜複雜的結構,讓閱聽人找不到可生存的空間;因此,日劇迷們藉由購買盜版或使用網路下載觀賞日劇,同時參與網路社群的各種討論,對日劇和相關的流行文化商品產生更深的了解,並形成戲劇評價的口碑,進而影響其他階層的閱聽人,最終對於商業機制來說,反而是為一種回饋。
英文摘要
In 1993, the cable TV legaliz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domestic TV industry development, also led the tendency of the TV companys to purchase the overseas copyright programs,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on of foreign program market. But, it’s also supposed a higher threshold for the managing agent overseas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Thus after the cable TV opening import, looked legitimately resembles has the diverse choice TV channels, actually was still hiding each big media group for the viewing ratio and the advertisement income consideration, but sacrificed reads the audience reception of TV selectivity. Is this, this research collates and reorganizes the materials of the domestic TV company’s date , and visits the distributor of Japanese dramas and the the fans of Japanese dramas, wants to put the behaviors of“the purchase pirates” and “network downloading” under the more general market vein, a to depict the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media industry and the resistant force of the fans of Japan drama and determine the key factor of prevailing pirate behavior.
In result,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is a inevita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on-legitimate pirates downloading and the whole world with network downloading. But it’s also point that the fans of Japanese dramas have highly demands for the Japanese dram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films and TV programs importing, country to country, media to media, enterprise to enterprise intriguing structure, lets audiences to the space which the human cannot find may survive. Therefore, the fans of Japanese dramas purchase the pirates or use the network downloading to watch Japanese drama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network social group to make each kind of discussion, to mak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o the Japanese dramas and the correlation pop culture commodity, and forms the oral traditions of Janpanese dramas. Then affects other social strata of audiences, finally regarding the commercial mechanism, instead is one kind of back coupl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問題意識與研究架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一、影視產品的進口	04
    二、日劇發展在台灣	05
        三、盜版與錄影科技	07
  第三節 問題意識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影視產品流通與盜版
第一節	全球影視流通理論與現實
  一、影視節目	16
  二、影視產品流通之理論	17
  三、影視流通的實際情形	20
第二節	全球盜版流通理論與現況
  一、影視產品盜版歷史	23
  二、影視盜版之現況	25
第三節 晚近網路下載的現象與衝擊	30
第四節 盜版與網路下載間的消長關係	33
第三章 日劇在台灣的流通生態
  第一節 日本影視產品興起之演進	36
第二節 電視台的節目安排與排檔	47
第三節	日劇代理發行業者	51
第四節	本章小結	57
 
第四章 盜版與網路下載的實踐-日劇迷的聲音
  第一節 採行研究方法	60
  第二節 收看日劇之經驗與方式	66
  第三節 購買盜版或網路下載之動機	72
  第四節 本章小結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7
  第二節 研究反思	8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85
附錄
  2000~2007年國內電視台播映/首播日劇數	87
  日劇影視產品發行業者訪談大綱	90
  日劇迷訪談大綱	91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93
  英文部分	97
  網路資源部份	98
圖表目錄
圖2-1	21
圖2-2	26
圖2-3	26
圖3-1	40
圖3-2	41
圖3-3	42
圖3-4	43
圖3-5	44
表4-1	6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萬鳴(2001年3月6日):〈光碟管理法草案月底制定〉,《聯合報》,第9版。
王幸慧(1999):《日劇、網路、迷:以中央情報局BBS站上的日劇迷為分析焦點》。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維菁(1999):《著作權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志翔(2007年1月31日):〈全球對抗仿冒及盜版大會 中國成眾矢之的〉,《中央社》。
吳漢東(1996):《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吳心惠(2005):《流動的影音科技消費與複製-從錄影帶到光碟》。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復興(2005):《網際網路點對點(peer-to-peer)傳輸檔案與著作權侵害之研究-以音樂著作網路下載行為為例》。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李金銓(1984):《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
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台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媒介擬想-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台北:遠流。
李欣蕙(2003):《青少年音樂盜版行為因素之探討》。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祁容玉(2007):《韓劇影音內容的流動與下載》。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岳曇(2002):《台灣有線電視頻道外國節目之經營策略與現況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周沂萍(2004):《影音光碟盜版風險之研究-估計盜版國家容忍率》。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岩渆功一(1998):<日本文化在台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14-37。
孫青(1995):〈公共電視國外節目播映之初探〉,《廣播與電視》,2(3)。
高崇瑋(2004):《網路盜版行為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庸碌(1981):〈以錄影節目變更電視節目〉,《音樂與音響雜誌》。1981年8月號,98期,p.174-176。
許峻彬(2002年5月5日):〈重建新五四 學生反反盜版〉,《聯合報》,第6版。
陳香蘭(2002年5月4日):〈反反盜版、反美帝 台大發起新五四〉,《聯合晚報》,第3版。
陳依秀(2004):《打造電視觀眾-台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彥希(2004):《跨國市場擴張策略的決定因素-以美國電影為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黃西玲(1995):《國際著作權保護的發展.內容.與問題》。台北:中華會。
黃德琪(2000):〈誰是哈日族?日本電視節目收視率分析〉,《廣告雜誌》。2000年6月號,109期,p.118-122。
楊嘉慧(2005年6月6日):〈陳總統:台灣反盜版各項降幅居世界之冠〉,《中央社》。
賴冠霖(2004):《點對點多媒體傳播模式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啟宇(2005):《台灣電視劇節目跨國輸出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羅慧雯(1996):《台灣進口日本影視產品之歷史分析(1945~1996)》。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煥榮(2006):《國內海外影視節目進入臺灣市場途徑、版權買賣及行銷策略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秀玲(2000) :《無線電視台八點檔連續劇行銷研究-以「台灣廖添丁」、「環珠格格二」、「土地公傳奇」、「狀元親家」為研究對象》。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蓉(2007年5月15日):〈2006年台灣軟體盜版率41%、中國%、全球35%〉,《中央社》。
謝奇任(1994):《台灣經營電視節目區域市場之可行性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起慧(1995):〈從新傳播科技本土化衍生歷程看研究論述的知識生產意涵:以錄放影機、有線電視與衛星為例〉,《新聞學研究》。2,(2),p.75-109。
蘇蘅(1995):《開放天空下的文化衝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蘇蘅、陳雪雲(1996):《全球化下台北市青少年收看電視節目的分析》。〈1996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
蘇宇鈴(1998):《虛擬的敘事/想像的真實:日本偶像劇的流行文化解讀》。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1993):〈另一種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說法〉,《國際邊緣》。
John Storey(1996),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
Mosco, Vincent(1996),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
McQuail, D.(2000),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Miller, T.、Govil, N.、Mcmurria, J.、Maxwell, R.(2001),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
Miller、Govil、Mcmurria、Maxwell,2001/馮建三譯
Matt Hills(2002),朱華瑄譯(2005):《迷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Nicholas Abercrombie(1996),陳芸芸譯(2000):《電視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
Picard, R.G.(1989),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
英文部分
Colin Hoskins, Stuart McFadyen, Adam Finn(1997). 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 Certeau, M.(1984).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u, Kelly(2004). The power of circul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online Chinese fans of Japanese TV drama. Okinawa, Japan::Cultural Typhoon 2004 in Okinawa.
Hu, Kelly(2005). Discovering Japanese TV Drama through Chinese Eyes:Narrative Reflexivity, Implicit Therapy and the Question of Cultural/Social Imaginary. Tokyo, Japan:Kinema Club in Tokyo.
Noam E., Joel C. Millonzi(eds)(1993).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New Jersy:Norwood.
Wildman, S.S., S.E. Siwek(1988). International Trade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Cambridge, MA:Ballinger.
網路資源部份
bbs電子佈告欄-批踢踢實業坊 bbs://ptt.c
bbs電子佈告欄-中央情報局 bbs://cia.twbbs.org
日本偶像劇場 http://dorama.info/
緯來日本台 http://japan.videoland.com.tw/
國興衛視 http://www.goldsuntv.com.tw/
JET日本台 http://www.jettv.com.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