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6201411095200
DOI 10.6846/TKU.2014.01229
論文名稱(中文) 產品測試階段各類缺陷發生頻率之分析與改善–以伺服器產品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o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various defects frequency occurrence during the product testing stage – a case study of server produc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On-the-Job Graduate Program in Advanc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范宏珏
研究生(英文) Hung-Chieh Fan
學號 7016303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21
論文頁數 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明達(mdhwang@mail.tku.edu.tw)
委員 - 李鴻璋
委員 - 趙景明
關鍵字(中) 軟體測試
缺陷管理
缺陷分類
查驗流程
關鍵字(英) software testing
defect management
defect classification
inspection proces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以系統整合測試的工作而言,通常以測試工作之品質高低與時程長短為主要考量。本研究統計分析伺服器產品在設計開發的測試過程中,各缺陷(Defect)所發生的頻率並探討其主要發生原因。研究對象以某代工廠商(H公司)伺服器產品事業群系統整合測試部門,從2008年至2013年分類分析12,433筆缺陷樣本資料。
本研究採用個案分析法探討缺陷分類、分級和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缺陷查驗失敗的比例分析。將缺陷歸為23項類別、4個嚴重等級、6項發生主因。本研究分析得知,缺陷類別以「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所發生缺陷數量最高(佔36.3%),缺陷等級「Medium」所佔比例最高(佔66.3%)。
本研究主要發現,韌體類的缺陷佔所有缺陷總數的57.7%;發生原因以「功能失效」所佔比例39%為最高;缺陷查驗失敗的比例大約是10%。決策階層可參考本研究結果在未來的專案評估、規劃人力配置需求進行調整;並提供上游廠商改善韌/軟體品質之建議,以降低缺陷發生率與查驗失敗率,改善測試專案之品質。
英文摘要
In this research, we statistical analysis each defect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to explore the defect happened root cause for the server product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age during the testing proces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a foundry company (H company). To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12,433 sample defect data from 2008 to 2013.
We used case analysis methodology on this research. Classify defects as 23 classes, 4 severity levels, 6 occurred root causes. From this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 maximum number of defect class is on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36.3%), maximum number of defect severity level is on “Medium” (66.3%).
From this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 firmware class accounted for 57.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ll defects. The defect occurred root cause of "functional failure" 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39%. Defect inspection failure ratio is around 10%. Decision-making levels refer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fects and inspection failure rat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測試的定義	5
第二節	缺陷的定義	7
第三節	缺陷的生命週期	17
第四節	缺陷管理的生命週期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6
第四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27
第一節	個案描述	27
第二節	資料基本分析	29
第三節	資料交叉分析	33
第四節	差異化分析	52
第五節	主要發現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7

表目錄
表 2-1  缺陷的定義一覽表	8
表 2-2  缺陷主要發生原因一覽表	15
表 4-1  九款伺服器產品之缺陷發生總數量	27
表 4-2  扣除嚴重等級為Low之缺陷數量	28
表 4-3  各缺陷嚴重等級佔取樣總缺陷百分比	30
表 4-4  缺陷分類表	31
表 4-5  缺陷等級為「Highest」之主要發生原因	33
表 4-6  嚴重等級Highest -各類別缺陷發生主要原因一覽表	35
表 4-7  缺陷等級「High」之主要發生原因一覽表	36
表 4-8  嚴重等級High -各類別缺陷發生主要原因一覽表	38
表 4-9  缺陷等級「Medium」之主要發生原因一覽表	39
表 4-10  嚴重等級Medium - 各類別缺陷發生主要原因一覽表	41
表 4-11  缺陷類別為uEFI之缺陷發生主因	42
表 4-12  缺陷類別為iMM之缺陷發生主因	43
表 4-13  缺陷類別pDSA之缺陷發生主因	45
表 4-14  缺陷類別DD之缺陷發生主因	46
表 4-15  缺陷類別Planar之缺陷發生主因	47
表 4-16  缺陷類別System之缺陷發生主因	48
表 4-17  缺陷類別Storage之缺陷發生主因	49
表 4-18  缺陷類別uxspi_Win之缺陷發生主因	50
表 4-19  缺陷查驗失敗之缺陷數量表	52
表 4-20 產品別與缺陷類別之差異化分析表	53
表 4-21 缺陷發生主因統計表	57
表 5-1  缺陷發生主因之各項建議改善方法	63

圖目錄
圖 2-1  缺陷的生命週期	19
圖 2-2  缺陷管理之生命週期	21
圖 3-1  研究流程圖	25
圖 4-1  缺陷處理流程圖	51
參考文獻
[1] 王青、伍書劍、李明樹,軟件缺陷預測技術,Journal of Software,第19卷,第7 期,頁1555,2008 年7 月。
[2] 吳秉澤,運用啟發式遺傳演算法求解軟體測試專案之排程,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2011 年6 月。
[3] 車美儒、姜楠、勾朗等,面向開發階段的軟件缺陷分類方法研究,計算機應用研究,第25 卷,第3 期,頁759-763,2008 年3 月。
[4] 張文浩、曹健,軟件缺陷預防過程與方法,計算機工程,第30 卷,頁23,2004 年12 月。
[5] 陳弘文,模式測試:測試案例自動產出方法論,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所,2009 年。
[6] 陳姿伶,個案研究法,http://www.extension.org.tw/book/02_92-.9.doc,檢索時間:2014 年1 月3 日。
[7] 童啟晟,台灣伺服器產業現況分析,http://mic.iii.org.tw/aisp/reports/reportdetail_register.asp?docid=1839,檢索時間:2014 年2 月18 日。
[8] 黃繼寬,全球伺服器市場概況,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d=0000367521_1BZ472CM3H5TI702YKZ4T,檢索時間: 2014 年2 月13日。
[9]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溫紹群、孫瑋佑,導入End-to-End 軟體測試管理,提升IT 資訊服務競爭力,https://www.deloitte.com/view/tc_TW/tw/48080/48084/136508/e2d629d8ce5d241
0VgnVCM1000003256f70aRCRD.htm ,檢索時間: 2013 年12 月29 日。
[10] 楊雪蘭和宋兆賢編譯,Cooper, D.R. and Schindler, P.S.,企業研究方法第九版,華泰出版社, 2008 年。
[11] 廖榮利,社會個案工作,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 年。
[12] 維基百科,軟體測試,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AF%E4%BB%B6%E6%B5%8B%E8%AF%95,檢索時間: 2014 年2 月14 日。
[13] 劉海、郝克剛,軟件缺陷數據的定義,計算機應用,第28 卷,第1 期,頁226-228,2008 年1 月。
[14] 聶林波、劉孟仁,軟件缺陷分類的研究,計算機應用研究,頁84-86,2003 年6 月。
[15] 蘭山、戴淩宸,基於軟件缺陷分類與量化分析的缺陷管理研究,技術與市場,第18 卷,第8 期,頁13,2011 年12 月。
[16] Glenford J. Myers ; Revised and updated by Tom Badgett and Todd Thomas, with Corey Sandler.—2nd ed.,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 SecondEdition” , 2004.
[17]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http://ieeexplore.ieee.org/iel1/2238/4148/00159342.pdf ,Last accessed:2014/1/12.
[18] ISTQB GUIDE in FUNDAMENTALS OF TESTING, “What is a Defect Life Cycle or a Bug lifecycle in software testing ?”,http://istqbexamcertification.com/what-is-a-defect-life-cycle/ ,Last accessed:2013/12/29.
[19] Mark C. P, Bill C., Mary B. C., Charles V. W.,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Version 1.1”,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993.
[20] Michael Fredericks, “Using Defect Tracking and Analysis  to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 Experimental Software Engineering Group,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99.
[21] Robert K. Yin,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4.
[22] Wikipedia, ”Software Bug”,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bug,
Last accessed:2014/1/1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