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6201017362400
DOI 10.6846/TKU.2010.01124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 with a focus on the case study of Tamkang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陳玫樺
研究生(英文) Mei-Hua Chen
學號 6977100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5-20
論文頁數 18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
委員 - 王保進
委員 - 鈕方頤
關鍵字(中) 大學
教師評鑑
淡江大學
關鍵字(英) University
Teacher evaluation
Tamkang Univers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件分析法、訪談法與個案研究法,旨在針對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進行研究與分析,並以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做為個案分析之對象。主要目的包含:
一、瞭解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沿革發展。
二、探討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法令制度、執行現況及面臨的問題。
三、以淡江大學為例,深入剖析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相關辦法研訂修改過程及實施現況。
四、根據資料分析與訪談的結果提出可供未來相關政策改革參考之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可從下述四方面分別歸納如下:
一、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沿革發展
(一)大學教師評鑑之觀念自1940 年起即逐漸開始受到關注。
(二)大學教師評鑑之相關法規自1975 年起陸續開始訂定。
(三)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自1991 年起逐漸建構成形。
(四)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自2005 年《大學法》修正後,各校依法與落實教師評鑑制度。
二、我國各大學訂定教師評鑑辦法之情形
(一)各大學均已訂定教師評鑑辦法,近三成大學在《大學法》修訂前即有訂定教師評鑑辦法,雖各大學所採用之教師評鑑辦法名稱不一,但皆是以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之績效為主要目的。
(二)教師評鑑主要以專任教師做為評鑑對象,有八成之大學訂有永久免評條件;而在評鑑時,有五成四大學明確規定評鑑前,教師須先自評,而實施之頻率公立大學以每5 年為多,私立大學則以每年評鑑為多。
(三)負責教師評鑑單位之名稱,各大學採用教師評審委員會之名稱為多,評分制上六成大學採用分數制。
(四)近四成大學在辦法中有提及獎勵教師部分,超過九成五大學有另訂獎勵優質教師辦法。
(五)七成大學規定通過始得提升等,但僅一成五之大學明訂教師升等之期限,在未通過之處理上,以限制教師校外兼課情形為主。
三、淡江大學教師評鑑之實施情形
(一)淡江大學早在《大學法》修定前即已進行教師評鑑,惟當時是以「教師績效評量」方式進行。
(二)淡江大學教師評鑑辦法之修正包含:由系所訂定改為學院訂定、評鑑對象、免評對象、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上比重、評鑑結果、後續處理等之修正。
(三)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原則上採每聘期屆滿的編制內專任教師,以教師自我評鑑、學生評鑑教師及小組評鑑等方式進行,校級的教師評鑑係以七十分做為教師通過之基本門檻。
四、受訪者對於目前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看法
(一)受訪者認為教師評鑑規則主要是由系所主管及院長來訂定之,以校教師評鑑辦法做為基本架構,再加入各學院特色持看法;教師評鑑可以使教師之績效提升,態度更為積極亦是教師績效之回顧,續聘之依據。
(二)評鑑規則由學院或系所來訂定,皆有其利弊,但若以學院來訂定,將可促進系所之合作;在修正上,以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比重之更正影響最大。
(三)教師評鑑通過率極高,卻仍相當重視教師評鑑;修正決定會議之參與者,各學院採取方式不同,至於對於新進之教師,學院及學校有提供協助。
(四)比重之考量以學校母法做基準,並考量學院之特性,目前訂定之比重訂定尚屬適當,比重應以教學為主,研究與輔導服務不宜過高。
(五)教師視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為基本工作,教師評鑑規則對於教師而言,僅是基本工作之指標;教師評鑑對於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品質有正面之影響。
(六)目前教師評鑑對於個人或系所影響不大,僅對於未達到標準之教師,有其規範效果,但教師評鑑可協助教學主管瞭解系所之教師優缺點。
(七)實施教師評鑑對於學校整體教學環境有正面之影響、但對於教師評鑑制度,可再進行考量與修正。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mainly,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 survey and cas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 general, and taking the system of Tamkang University as the case study in particula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ncludes:
1.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2.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acts or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teacher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 setting up of related systems in all universities, their practical operation, as well as problems faced.
3. To explore intensiv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at Tamkang
University, including its origin, development, revision of related regulation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colleges..
4. To propos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future reform or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ed system,to the policy decision-makers,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 Tamkang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
(1)The concept of teacher evaluation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since 1940 in Taiwan
(2)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has been established since 1975.
(3)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has been gradually set up since 1991.
(4)The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become a requirement for every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revised "University Law" of 2005, and all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have set up the related system since then.
2.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ated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1)All of the universities have already set up their formal systems of teacher evaluation, and about 30% had implemented teacher evaluation before 2005.
(2)The subject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most universities are full-time teacher, but there are exemptions for certain groups in many universities.
(3)The evaluation systems of teacher in almost all universities are based on the self-evaluation of teachers, the peer review in the same faculty after, and in a few universities external review is followed.
(4)The period of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vary with their rules, but the 5-year’s cycle is the most common rule in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teachers are evaluated every year normally.
(5)Most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ir rewarding systems for teachers having good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6)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i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most universities.
3.Teacher evaluation in Tamkang University
(1)Tamkang University has implemented teacher evaluation before the revision of the“University Law”, but with different name for the system.
(2)The regulation of teacher evaluation has been revised from the original one allowing each faculty to set up its own system, to the existing one, which allows each college to set up its own rule for all the faculties in the college, as a whole.
(3)Teachers evaluation is based upon the self-evaluation and peer review mainly, and every teacher being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period of appointment, normally every two yea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i
表 次 iii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評鑑相關概念探討 9
第二節 主要國家大學教師評鑑制度 22
第三節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既有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過程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實施過程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8
第四章 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分析 51
第一節 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建立之緣起與沿革發展 51
第二節 我國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現況與困境 57
第五章 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分析 71
第一節 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訂定與改革 71
第二節 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實施之情形 88
第三節 受訪者對淡江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的意見分析 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3
附錄
附錄一 各大學教師評鑑辦法內容 139
附錄二 各大學教師評鑑獎勵與懲罰規定 149
附錄三 訪談大綱(院長版本) 155
附錄四 訪談大綱(行政人員版本) 156
附錄五 訪談大綱(教師版本) 157
附錄六 淡江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158
附錄七 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師評鑑規則 160
附錄八 淡江大學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部定名稱) 164
附錄九 淡江大學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辦法 167
附錄十 淡江大學教師教學獎勵辦法 171
附錄十一 國立中正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173
附錄十二 國立陽明大學教師評估準則 175
附錄十三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177
附錄十四 南華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179
附錄十五 立德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181

表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之教師評鑑目的分類 16
表 2-2 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實施之分析 24
表 2-3 澳洲大學教師評鑑實施之分析 27
表2-4 美國與澳洲之教師評鑑制度比較 28
表 2-5 使用「大學教師評鑑」、「教師績效」、「大學教師審核」、「教師評鑑」等關鍵字搜尋之書籍 30
表 2-6 使用「大學教師評鑑」、「教師績效」、「大學教師審核」、「教師評鑑」等關鍵字搜尋之專書論文 32
表 2-7 使用「大學教師評鑑」、「教師績效」、「大學教師審核」、「教師評鑑」等關鍵字搜尋之學位論文 32
表 2-8.. 使用「大學教師評鑑」、「教師績效」、「大學教師審核」、「教師評鑑」等關鍵字搜尋之期刊論文 36
表 2-9 其他相關文獻蒐集 40
表 3-1 本研究各學院之受訪人員名單 45
表 3-2 本研究副教師及助理教授受訪人員名單 46
表 3-3 本研究行政人員受訪名單 46
表 3-4 訪談對象之編碼資料 49
表 4-1 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發展沿革情形 55
表 4-2 《大學法》修正前後教師評鑑辦法訂定之情形 58
表 4-3 教師評鑑辦法名稱採用之校數統計 59
表 4-4 教師評鑑辦法中提及教師自評之情形 59
表 4-5 各大學之主要評鑑對象之校數統計 60
表 4-6 各大學採用評分制之校數統計 60
表 4-7 各大學實施教師評鑑頻率之校數統計 61
表 4-8 各大學採用評鑑單位之情形 62
表 4-9 各大學採用通過始得提升等之情形 62
表 4-10 各大學永久免評條件訂定之情形 63
表 4-11 各大學教師升等期限之情形 64
表 4-12 各大學對於未通過教師處理方式之統計 65
表 4-13 各大學在教師評鑑辦法中提及優質教師獎勵之部分情形 66
表 4-14 各大學另訂獎勵優質教師辦法 66
表 5-1 淡江大學「教師評鑑辦法」條文修正對照表 75
表 5-2 教師評鑑項目、受評資料提報期間與結果通知受評教師時程之比較 79
表 5-3 .各院之評鑑分項評分準則表教學部分細項及加扣分標準 81
表 5-4 .各院之評鑑分項評分準則表研究部分細項及加扣分標準 83
表 5-5 .各院之評鑑分項評分準則表輔導與服務部分細項及加扣分標準 86
圖1-1 研究步驟圖 5
圖3-1 研究架構圖 4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國榮(2004)。教師文化氛圍下教師專業評鑑的省思。現代教育論壇,11,62-75。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121-152。
王斌華(2005)。教師評價︰績效管理與專業發展。大陸: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湘閔(2008)。大學教師評鑑與學術自由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史美瑤(2009)。老幹生新枝:透過評鑑(Post-Tenure Review)協助資深教師教學成長。評鑑雙月刊,22,46-49。
卯靜儒、陳冠蓉、蘇源恭(2007)。教學專業與教師發展 ─ 美國教師評鑑指標分析。高教發展與評估雜誌,23(5),83-95。
白雲霞(1995)。美國中小學教師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教育人員任用條例。2010年4月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
江愛華(2007)。澳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台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吳佩真(2007)。國內大學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9,9-15。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
吳俊憲(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與省思。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tyai.tyc.edu.tw/tch/HTML/%E6%95%99%E5%B8%AB%E5%B0%88%E6%A5%AD%E7%99%BC%E5%B1%95%E8%A9%95%E9%91%91%E7%9A%84%E6%8E%A8%E5%8B%95%E8%88%87%E7%9C%81%E6%80%9D.doc
吳貞宜(2000)。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探討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民教育研究集刊,8,229-249。
吳清山(1994)。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含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2010)。高等教育評鑑議題研究。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吳 鵬(2006)學術職業與教師聘任。大陸: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吳麗君、楊仙芝(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文化故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9,89-118。
林天佑(2007)。評鑑小辭典─教師評鑑。評鑑雙月刊,9,16。
東吳大學(2006)。東吳大學教師電子化個人檔案系統。2009年12月4日,取自:http://ctl.scu.edu.tw/news_content.aspx?CatId=1&itemid=87
林煥民(2007)。我國推行教師專業評鑑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3),103-142。
花蓮師範學院(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師資培育機構自我評鑑與「電腦化歷程檔案評鑑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實施計畫。2009年12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list/B0065/911224.doc
侯辰虹(2007)。大學教學評鑑對提升教師教學品質之研究-以95年教育學門評鑑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洪雅琪(2008)。我國大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5)。評鑑什麼?大學教學表現指標之建構。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159-193,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孫志麟(2007a)。大學教師評鑑的三項關鍵要素。評鑑雙月刊,6,36-38。
孫志麟(2007b)。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47-272。台北: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8)。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教育研究月刊,168,21-28。
張德勝(2000)。「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制度之比較:以師範學院為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編),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簡紅珠等編著(2001)。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五南。
教育部(1971)。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教育部台(60)參字第16486 號公布。
教育部(2001)。200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大會各議題重要結論。2010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9618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csal.fcu.edu.tw/Edu/program_start-1.asp
教育部(2009)。大專校院校數統計。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淡江大學(1987)。淡江大學校史。臺北縣: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2008)。淡江大學教師評鑑辦法。2010年3月5日取自:http://oa.tku.edu.tw/Law.nsf
淡江大學(2009)。淡江大學教師聘任待遇服務辦法。2010年3月5日取自:http://oa.tku.edu.tw/Law.nsf
淡江大學人事室(2008)。教師評鑑辦法。2010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2.tku.edu.tw/~ap/rules_2.htm
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室(1983)。淡江大學教學評鑑之研究─ 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淡江大學出版部。
陳天和(2008)。大學教師服務評鑑指標之研究—以國立臺南大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芃婷、李宗耀、虞孝成、曾國雄(2003)。大學教師績效評鑑模型之應用及探討─以一所大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9(4),191-218。
陳佩如(2007)。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姿伶(2009)。個案研究法。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extension.org.tw/book/02_92-1.9.doc
陳彥伶(2009)。大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惠鈺(2008)。建構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琦媛(2007)。我國公立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瑞榮(1995)。工業職業學校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編號:94A1004EI)。臺北:教育部。
黃琇屏(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9,71-88。
黃琇雲(2008)。大學教師評鑑現況。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國賜(1987)。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與地位。師友月刊,241,1-2。
楊惠文(2006)。應用360˚回饋於大學教師教學評鑑可行性之研究:以一位大學教師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楊 瑩(2009)。我國大學系所評鑑。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育政策論壇,臺北縣。
葉至誠(2007)。大陸高校人事管理。臺北:秀威資訊。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廖于萱(2008)。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廖麗玲(2004)。我國國立大學規劃實施教師績效獎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劉月華、鄺海音(2007)。看問題:教師評鑑應有輔導改善期,目的不在汰劣 而在促進專業成長。評鑑雙月刊,9,28-30。
歐用生(1990)。我國國小社會科「潛在課程」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慧玲(2005)。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心理。
潘慧玲(2006)。讓教師評鑑成為專業發展的動力。教育廣播月刊,159,1-2。
潘慧玲(2008)。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進雄(2004)。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55-59。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59。台北:師大書苑。
薛瑞君(2005)。教育專業檔案—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蘇錦麗(2008)。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現況與展望。載於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學評量與教師評鑑制度改進及經驗分享」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蘇錦麗(2009)。大學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校際教師評鑑制度經驗分享研討會。北區教學資源中心與台北科技大學合辦。
蘇錦麗、黃曙東(2009)。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2(2),1-44。
英文部份
Altheide, D. L.(1996). Qualitative media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Ame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0). 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American Psychologist, 45, pp.390-395.
Beerens, D. R.(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A:Crowin Press,Inc.
Braskamp, L. A., & Ory, J. C.(1994). Assessing faculty work: Enh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harlotte, D., & Thomas, L.M.(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CA: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adia, D. & Barbara, F.(2002). Faculty views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7(2), 187-198.
Iwanicki, E. F.(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158-174). CA:Sage.
Natriello, G.(1990).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Purposes and effect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35-45). CA:Sage.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tion. In Stake, R. E.(Eds.),Curriculum Evalution. (pp.121-132).Chicago, IL: Rand MoNallg.
Seldin,P.(l984). Changing practices in faculty evalu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take, R. E.(1989).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 Simons & J. Elliott(Eds.),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pp.13-19). Bristol: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iversity of Adelaide (2009). Promotions policy. Retrieved November 4, 2009,
from http://www.adelaide.edu.au/policies/111/?dsn=policy.document;field=data;id=2782;m=view
University of Deakin(2010). Performance Planning and Review. Retrieved May 4,2010, from http://www.deakin.edu.au/hr/pmrl/index.php
University of Eastern Michigan(2006). Agreement between 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and 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Retrieved November 4 , 2009, from http://www.emich.edu/ahr/PDFs/Contracts/AAUP2006-2010.pdf
University of Florida(2008). Rules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trieved November 4,2009, from http://regulations.ufl.edu/chapter7/7010.pdf
University of Howard (2008). The Howard University facul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Retrieved November 4 , 2009, from http://www.howard.edu/faculty/senate/FPES.htm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2009). Academic Staff Agreement 2009. Retrieved.May 4, 2010, from
http://www.hr.uwa.edu.au/agreements/academic/academic_staff_agreement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2010). Faculty and academic unit review. Retrieved. May 4, 2010, from http://www.uow.edu.au/about/policy/UOW059037.html#P92_1818
Vivian, I. M.(1990). Teacher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a focus on the Teacher.Dissert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Yining, C.,& Leon, B.H.(2003).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8(1), 71-8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