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6200915201300
DOI 10.6846/TKU.2009.01126
論文名稱(中文) 《老子》「正言若反」之解釋與重建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Laozi’s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曾珮琦
研究生(英文) Pei-Chi Tseng
學號 6940002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1
論文頁數 1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邦雄
委員 - 高柏園
委員 - 邱黃海
關鍵字(中) 老子
正言若反
解釋學
關鍵字(英) Laozi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hermeneu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於:嘗試對《老子》「正言若反」一詞進行意義的理解與解釋的工作。尋找這個詞彙在《老子》中的定位,並以此展開《老子》的義理研究工作。
本文採用古典解釋學的方法,從語意分析與義理分析的角度,展開「正言若反」的哲學分析。發現「正言若反」包含了三個問題:第一,「道」的表述問題。「道」是不能使用語言來表達,因為語言是有限的,無法表達無限的「道」。但是離開語言《老子》亦無法表達其思想,因此《老子》仍必須使用語言來表達「道」。所以,他設計了「正言若反」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試圖超越語言的有限性,指向不可言說的「道」。第二,工夫論的問題。當「反」解做「返回」的意義時,所表示的意義是返回主觀心境做修養工夫,唯有透過主體修證才能體現「道」的境界。第三,政治哲學的問題。「正言若反」一詞所出現的語言脈絡,討論的是如何成為一國之君的問題,這是屬於政治哲學的問題。且在《老子》其他討論政治哲學的篇章中,也多以「正言若反」的方式來表達。所以,「正言若反」也包含了政治哲學的問題。
本文的研究成果:首先,透過《老子‧七十八章》的分析,釐清「正言若反」一詞的意義,及其所涵蘊的問題性質。其次,證成「正言若反」是解讀《老子》的關鍵性鑰匙。
英文摘要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give an insight to Laozi’s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It also attempts to search for the context under which this term is being used in Laozi, thereby starting a research work on Laozi’s philosophy. 
By using the classic hermeneutics mode of the study, the author provides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by ways of lexical analysis and philosophy of principles analysis. Three questions can be raised on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First, the question of conveying the meaning of “Tao”.  “Tao” cannot be fully expressed in words, as words are inherently limiting while “Tao” has transcendental Being. However, without words Laozi cannot put across its ideas and so words are still used to express “Tao”. To overcome the limit of languages, Laozi coins the special term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thereby trying to express directly the intrinsic meaning of the inexpressible “Tao”. Second, the theory of cultivation of the self problem. When “backwards” translates to “return”, it means returning to oneself to do cultivation of the self, which, when consciously carried out, is the only way to finally realize the state of “Tao”. Third, the philosophy of political problem.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n how to become to a sovereign, based on the context under which this phrase appears in Laozi. Laozi also uses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mode of expression, when he discusses philosophy of politics in other chapters of Laozi. Therefore we know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include philosophy of political problem. Two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study: 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chapter of seventy-eight in Laozi w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and its implications of the problem. Secondly,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Straightforward words seem backwards” is the key to interpretation in Laozi.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
第二節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論述程序	12
第二章 「正言若反」一詞的問題性質之釐清	21
第一節 篇章歸屬問題的決定	23
第二節 「反」字的意涵與「正言若反」的解釋	34
第三節  「正言若反」的問題性	40
第三章 《老子》「正言若反」經典注釋的考察	50
第一節 經典注釋之考察的原則與方法的建構	50
第二節 釋德清《老子道德經解》「正言若反」的解釋	57
第三節 王弼《老子注‧老子指略》「正言若反」的解釋	60
      一、王弼「名號」與「稱謂」的區分	60
      二、王弼「正言若反」的解釋進路	64
第四節  《老子》「正言若反」經典注釋進路的檢討	71
第四章 「正言若反」與「道」之表述問題	76
第一節  道之不可言說性	77
第二節  道之表述的必要性	83
第三節 「正言若反」的表述方式	88
      一、否定字的運用	91
      二、相對性概念的運用方式	92
第五章 「正言若反」的實踐哲學問題	97
第一節 「正言若反」工夫論與政治哲學問題的導出	97
第二節 「正言若反」的工夫論	103
第三節 「正言若反」的政治哲學	111
第六章 結 論	119
第一節 「正言若反」的義理定位	119
第二節	 「正言若反」表述方式的限制	122
第三節	  本文的檢討與未來可能的研究發展	124
參考文獻	127
參考文獻
一、	參考書目

(一)	古籍注釋(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朱謙之釋、任繼俞譯,《老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吳禮權,《中國語言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范應元,《叢書集成續編37冊‧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
陳鼓應注譯,《老子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陳錫勇,《老子校正》(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焦竑撰、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老子翼》(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張宇初等人編,《正統道藏‧道德真經註河上公章句》(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張默生,《老子章句新釋》(上海:東方書社,1946年)
黃釗,《帛書老子校注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老子指略》(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
魏源撰、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老子本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釋德清,《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4年)
嚴遵著,王德有譯注,《老子指歸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蘇轍撰、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老子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二)	近人專著(首依作者姓氏筆畫,次依出版年排序)

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6年)
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9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2年)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
牟宗三,《理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伍至學,《老子反名言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1985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4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
唐君毅,《哲學概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1月)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7月)
黃釗主編,《道家思想史綱》(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1991年4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2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1991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曾昭旭,《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1992年)
鄭良樹,《韓非之著述及思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
劉福增,《老子哲學新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劉笑敢,《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著,《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蔡仁厚等著,《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戴璉璋,《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謝幼偉,《中西哲學論文集》(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1969年)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

(三)	譯作(依譯者姓氏筆畫排列)

恩斯特‧卡西勒著(Ernst Cassirer)、于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2002年)
艾列克‧費雪(Alec Fisher)著、林葦芸譯,《批判思考導論》(台北:巨流出版社,2004年)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H-G Gadamer)、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黑格爾著,賀自昭、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黑格爾著,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C.A.Missimer著、蔡偉鼎譯,《批判思考導論—如何精進辯論》(台北:學富文化出版,2002年)

(四)	英文著作

Chad Hansen,“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二、	參考論文

(一)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宣曆,〈老子「正言若反」之表述方式試探〉,《鵝湖月刊》317期,2001年11月
朱孟庭,〈由老子「反」的哲學論其「柔弱」哲學的義涵〉,《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四期,2000年4月
江淑君,〈蘇轍《老子解》義理內蘊探析——兼論「儒道交涉」的老學視域〉,《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1年6月
李宗定,《老子「道」的詮釋與反思——從韓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7月
邱黃海,〈「道」的旅遊指南—《莊子‧秋水》「河伯與海若的對話」之解析〉,《玄奘學報:人文專刊》第四期,2001年10月
邱黃海,〈《韓非子》〈解老〉、〈喻老〉篇的詮釋特色〉,《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6卷,2005年7月
岑溢成,〈釋經學、詮釋學、闡釋學、解釋學〉,《鵝湖月刊》,第144期,1987年6月
沈清松,〈關於詮釋學的譯名商榷〉,《鵝湖月刊》,第147期,1987年9月
郭鶴鳴,〈「老子之道」詮釋觀點的重新擬議——讀劉笑敢教授〈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與袁保新教授〈再論老子之道的義理定位〉後的思考〉,《國文學報》,第27期,1998年6月
陳榮灼,〈關於哲學譯語問題〉,《鵝湖月刊》,第144期,1987年6月
陳榮灼,〈王弼解釋學思想之特質〉,《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5期,2001年11月
陳麗桂,〈《老子指歸》的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第20期,2001年
陳福濱,〈《老子指歸》中「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9期,2003年9月
許雅芳,〈從《易經》的辯證思想探究老子「反者道之動」的意涵〉,《東方人文學誌》第4卷第4期
曾珮琦,《論牟宗三先生對《老子》「正言若反」的解釋進路》,《鵝湖月刊》
第383期,2007年5月
曾珮琦,《論《老子》「正言若反」經典注釋的考察——以王弼《老子注》與
釋德清《老子道德經解》為例》,《鵝湖月刊》第406期,2009年4月。
劉笑敢,〈經典詮釋中的兩種內在定向及其外化——以王弼《老子注》與郭象《莊子注》為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劉怡君〈釋德清《老子》學義理內蘊探析——兼論「以佛解《老》的詮解向度〉,《淡江中文學報》第17期,2007年12月
蔡振豐,〈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000年6月
戴璉璋,〈玄思與詭辭——魏晉玄學契會先秦道家的關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42期,2007年12月
戴璉璋,〈關於杜方立、曾珮琦文章的幾點商榷〉,《鵝湖月刊》第385期,2007年7月
顏永春,〈相反相成的智慧——從黑格爾與老子談起〉,《華梵人文學報》第2期,2004年1月

(二)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邱黃海,《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吳慧貞,《《老子》正言若反的語言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
林秀茂,《老子哲學之方法論》,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莊耀郎,《王弼玄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楊愛雅,《從對比修辭看《老子》的語言意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