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5200810111400
DOI 10.6846/TKU.2008.01333
論文名稱(中文) 論我國銀行業對利害關係人授信所產生之非常規交易問題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Non-arm’s Length Transaction on Lending from Banking and Related Par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商學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王逸傑
研究生(英文) I-Chieh Wang
學號 79440009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5-27
論文頁數 14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宜男
委員 - 左峻德
委員 - 賈昭南
關鍵字(中) 授信業務
利害關係人
非常規交易
利益輸送
關鍵字(英) lending business
related party
non-arm’s length transaction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我國自從在79年訂定核准開放新商業銀行設立的政策後,許多大財團著眼於金融市場的龐大商機,爭相競逐投入金融版圖並設立金融機構作為旗下的關係企業。到目前為止,這些財團相繼投入各式銀行、票券、證券與保險等金融業務,雖使得我國的金融業蓬勃發展,但也因此造就了企業集團與金融業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例如以銀行業來說,由於我國過於競爭的金融環境,及不健全的法令規範等原因,反而使得我國發生了許多銀行業與利害關係人不當授信所產生的弊端。
    因此,本文將以我國銀行業與利害關係人間授信業務所可能發生的非常規交易為研究主體,並針對三項議題進行研究:
一、探討銀行業內部對於利害關係人授信的監管與擔保品估價的問題。
二、研究與銀行本身授信業務非有直接關聯的關係人交易問題。
三、以我國的公司治理法規為主,並參照比較國外先進國家的法規,討論上述問    
    題。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目前對於銀行業與利害關係人之間之交易監管機制仍嫌不足,例如在擔保品的抵押估價、與利害關係人交易的條件、對象與金額的限制、具受信影響力之人的監理、董事會的監督、背書保證授信的管理、間接迂迴投資或不當財務安排以及利用他人名義交易等問題仍有待加強。故本文在此建議應針對擔保品的交易限制、對利害關係人的申貸規範、獨立董事與審計制度的改進、資訊揭露與公開以及間接迂迴授信之管理等方向進行管理。同時,本文也建議我國金融監理主管機關在未來對於銀行業與其利害關係人間之資格認定、業務範圍與金額限制等項目應加強管理;另解決擔保品之估價問題,也提出可由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成立一個估價的機構或平台;同時,若金融監理主管對於企業之財報說明有疑慮者,除應要求企業主加以解釋之外,也可參考實際情況發佈不同等級的警示訊號,藉以保護股東及一般投資大眾的權益。
英文摘要
Abstract:
Since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pproved the opening of new commercial banks policy in 1980, many large consortia focused on the hug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competing to join financial territory and set up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part of its conglomerate. So far, these consortia have all kinds of investment banking, bills,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financial services, although our country's booming financial industry, but also a result of enterprise groups and created a complex financial industry stakeholders. Such as banking, because our financial environment is too competitive, and the decree and norms are unsound etc, it makes a lot of abuses from the non-arm’s length transactions on lending from banking industry and related party.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have the possible non-arm’s length transaction from lending business between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related party as the main study, and do the research for below three topics: 

First, discuss the lending business monitoring on stakeholders and collateral valuation issues internally. 

Second, do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s of lending business which is non-direct correlation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Third, discuss above questions base on Taiwan's corporate governance rules and refer to the relatively advanced foreign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supervising mechanism in managing transaction between banking and related party is insufficiency, for example, in the mortgage collateral valuation, transaction conditions with stakeholders, the restrictions to the object and amount , the influential people’s monitor, the Board of supervision, and credit guarantee for endorsement management, circuitous indirect investment or improper financial arrangements and the use of name-trading and other issues remain to be strengthened.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proposal that should give the restrictions on collateral transactions, the norms for stakeholders on the loa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audit system improvement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open to public, indirect circuitous credit management and other management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suggested that ou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for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its stakeholders among the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scope of business and the amount limitation, etc.

Another solution for collateral valuation issues, on 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set up a valuation o institution or platform, at the same time, if the financial superintendent have concern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s, not only can request business owners should to explain, but also ref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ssued different levels of alerts, in order to protect sharehold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general investing publi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I
圖次--------------------------------------------------------------------------------------------Ⅱ
附錄----------------------------------------------------------------------------------------------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文獻整理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授信」業務的介紹	17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之認定	27
第三節 「非常規交易」之認定	37
第三章 授信業務之內部非常規交易問題	51
第一節 擔保品抵押貸款的問題	53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之監理與授信影響力之認定	63
第三節 董事會未盡善良管理人之責	67
第四章 授信業務之外部非常規交易問題	74
第一節 背書保證融資貸款問題	74
第二節 間接迂迴投資之授信與不當財務安排	81
第三節 利用他人名義交易之問題	91
第五章 對非常規交易之金融法規探討	97
第一節 擔保品的交易限制	97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申貸的監理	102
第三節 獨立董事與審計制度的改進	108
第四節 資訊揭露與公開	113
第五節 間接迂迴授信之監理	117
第六節 目前尚無法解決之問題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35
附錄	140
附錄一 富邦集團組織表	140
附錄二 新光集團組織表	141

圖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7
圖2-1  利率訂價模型圖	18
圖2-2  授信業務類別圖	20
圖2-3  信用風險對策圖	26
圖2-4  利害關係人範圍	30
圖3-1  核准權限結構圖	66

附錄
附表1富邦集團組織表---------------------------------------------------------------------140
附表2新光集團組織表---------------------------------------------------------------------1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一)書籍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3年10月。
2.王順祺,「我國集團企業關係人交易及其規範方法之分析」,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3.周慧琳,「集團企業與集團銀行間之融資行為」,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5.林育良,「關係人往來因素影響逾期放款之研究─以臺灣上市上櫃銀行為例」,
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6.殷乃平等,「金融防火牆的設立與我國未來銀行體制的發展」,經建會期末報告,民國84年。
7.高超陽及盧世勛,「日本企業與金融體系危機-企業與金融機構交叉持股問題」,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民國85年。
8.陳盈錦,「公司利益輸送刑事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9.陳文貞,「銀行經營績效與關係人往來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0.黃瑞堂,「比較美、日與我國在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對於防火牆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民國90年,碩士論文。
11.曾國烈等,「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存款保險叢書之三十八,民國85年5月初版1。
12.萬國華,「中國證券市場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3.葉建郎,「金融控股公司制度之成效探討」,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4.葉哲齊,「從我國關係企業與關係人之現況及立法探討非常規交易-利益輸送
與規避稅負問題」,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民國83年。
15.葉志強,「企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競爭性資源與利害關係人網絡關係之研究」,
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6.趙慕翔,「我國關係企業法制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17.銀行授信實務概要編輯委員會編著,「銀行授信實務概要」,台灣金融研訓院,民國96年5月增修訂九版。
18.蔣淑芬,「金融集團監理之法制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19.劉恕華,「關係企業間利益輸送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20.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社,民國86年2月初版。
21.蘇莞婷,「控制股東的質押行為與公司績效」,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二)期刊專論
1.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標準與類型」,政大法學評論第66期,民國90年6月,頁163-270。
2.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法則之運用及解釋」,證券櫃檯月刊第128期,民國96年4月,頁18-25。
3.王志誠,「金融重大交易之律風險及控制」,全國律師2月號,民國96年2月,頁5-13。
4.王志誠,「金融機構關係人交易之監控機制-從力霸企業集團事件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43期,民國96年4月,頁190-214。 
5.王煦棋,「美國與我國金融控股公司對關係人交易規範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7期,民國95年,頁63-85。
6.立法院公報,第78卷,第79期,頁240-248。
7.李智仁,「關係人授信規範之研究-兼評臺灣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353號判決」,軍法專刊第51卷第6期,民國94年6月,頁42-59。
8.李冠皓,「獨立董事設置狀況與董事內部化程度之探討-以國內上市櫃公司為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68期,民國96年11月,頁93-96。
9.林育廷,「再思銀行業公司治理之特殊性-兼論資訊揭露機制之建立」,中原財經法學第18期,民國96年6月,頁191-241。
10.張素文,「現行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制度評析」,證券暨期貨月刊第6期,民國93年6月,第22卷,頁4-10。
11.陳志超,「買賣契約」,商學趨勢導報,民國93年9月,頁54-65。
12.陳峰富,「金融機構對關係企業違法融資之案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61期,2004年8月,頁101-115。 
13.陳峰富,「台灣地區關係企業之弊端與檢討」,律師雜誌第263期,民國90年8 月號,頁65-72。
14.彭淮南,「金融機構授信之檢討」,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民國90年6月,頁5-24。
15.黃良充,「不動產估價制度改善之芻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四期,民國95年12月,頁124-128。
16.楊德庸,「銀行法關係人交易限制之比較與檢討」,基層金融第37期,民國87年9月,頁67-74。
17.楊德庸,「中美銀行相關法令關係人交易之比較」,金融研訓季刊,民國88年10月15日,頁70-83。
18.葉銀華,「如何做好集團監理-力霸集團瓦解的震撼」,證券櫃檯月刊,民國96年4月,頁4-17。
19.廖坤榮,「台灣金融管制政策困境分析:以中興銀行為例」,理論與政策月刊第十七卷第四期,民國93年7月,頁41-69。
20.趙達文,「不動產鑑價架構分析」,現代地政第19期,民國88年5月,頁18-20。
21.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民國94年1月,頁223-237。
22.劉連煜,「控制公司在關係企業中法律責任之研究」,台灣經濟金融月刊,民國84年8月,頁282-283。
23.劉連煜,「新修正公司法之重要內容及其評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1期,民國91年2月,頁169-178。
24.蘇志超,「地價調查、公告與不動產鑑價及估價之評議」,人與地第183期,民國88年3月,頁37-41。

二、英文
(一)書籍
1.Clayton Gillette, Alan Schwartz & Robert Scott, “Payment System and Credit Insurance”,(1996).
2.Guth v. Loft, Inc., 5 A.2d 503, 510(1939 Del.,LEXIS 13).
3.Troy A. Paredes,A System Approach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 “Why Importing U.S. Corporate Law Isn`t the Answer”, Law Review 1055, (2004)45(3).
4.Kevin K. Nolan, Note and Comment: “Wal-Mart’s Industrial Loan Company: The Risk to Community Banks”, 10N.C Banking Inst. 187,207(2006).
5.Kuan-Chun Chang,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in China in the Post WTO Era –The Challenges of Risk Concentration and Risk Contagion”, 11 U. MIAMI INT`L & COMP. L. REV 1,25(2003).
6.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 FIN. ECON.4, (1976).
7.SEC Report, Study Pursuant to Section 108(d)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on the Adop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 of a Rrinciples-Based Accounting Systme, pt. Ⅱ.B.iii and pt.Ⅲ.I.ii, 
8.Takayuki Usus,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ing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Japan”, 28 DEL. J. Corp. L. 563, 571 (2003).
9.Zohar Goshen, “The Efficiency of Controlling Corporate Self-Dealing:Theory Meets Reality”, 91 CALIF. L.REV. 393, 401(2003).
(二)期刊
1.“BI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June 2004, paragraph 115 and 767.
2.Christopher Hale, “Addressing the Incentive for Expropriation within Business Groups: The Case of the Korean Chaebol”, 30 FORDHAM INT`L L.J. 1, 15-19(2006).
3.Intra -Kern Alexander,“ U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anking Regulation: The Regulator’s Role as Stakeholder”, 33 STETSON L. REV. 991, 1013-1014(200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